看似简单的心理学小技巧

  • 原创经验
  • |
  • 更新:
  • |

近几年,我国着力于对我国各项职业资格考试进行改革,其中心理咨询行业前景被广泛看好的,很多小伙伴对此很是好奇,为此小编今天就来说说,在从业过程中,有很多看似简单的心理学小技巧,下面我们以狼人杀游戏为例,谈谈心理学。


具体如下

  1. 1

    微表情与测谎

    微表情是一种在极短时间内出现(例如 400 毫秒),又没有表达完全的一种表情。通常是表达者想要掩饰真实情绪,而用另一种表情把之前的未完成表情给「覆盖」了。

    比如,「通过摸鼻子动作来推测对方说谎」——这真是有理论依据的。

    皮下血流成像技术发现,人撒谎时血流会更多地流向鼻尖,会发热发痒,所以摸鼻子表示可能在说谎,还真有一定道理。也因此,这一现象称为匹诺曹效应。

    然而,虽说微表情是真实存在且在测谎中起到很大作用的,但任何测谎都需要有一个基线(即这个人在不说谎时的惯常行为表现和生理反应),如果他的行为模式(摸头,摸鼻子等)和生理反应(心跳、脸红等)偏离了平时的基线,那才有可能证明他在说谎。

    否则,如果这个人本来没事就爱摸鼻子,或者平时就爱脸红、心跳就快,难道就能证明他一直在说谎吗?显然不能。

    其实不光是微表情,很多表情和动作也可以用来侦测谎言。

    我们玩游戏时会发现有些玩家在陈述的时候会挠头、咽口水、眼睛避免对视等,那都有可能是他在说谎;再比如匪徒看到匪同伴撒谎时一闪而过的皱眉、憋笑、抿嘴等……

    这时,善于观察的小伙伴就能一抓一个准。

    所谓「善于察言观色」,指的就是一个人很善于捕捉别人的情绪、微表情等。

    看似简单的心理学小技巧

  2. 2

    无意识的本我流露:失言

    熟悉「杀人」游戏的人可能知道,如果有小伙伴在游戏中忍不住分析「谁是警察」,这就是所谓的「冒匪话」——失言。

    弗洛伊德提到了几种窥探无意识的方法,其中就包括分析口误(或失言)来找到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其他方法还包括,催眠、投射测验等)。

    口误失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无意识动机——即深藏的本能倾向,这种倾向可能会在意识层面被伪装却在无意识层面被泄漏。

    比如说,有人在狼人杀的发言阶段表示:「我是一匹村民」,这就立刻破了案了。这就属于典型的无意识的失言。

  3. 3

    谎言中的破绽

    多任务导致的认知资源不足

    这种狼人杀类的桌游,还牵涉到一个心理学范式——多任务(multi-tasking)。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消耗认知资源,而认知资源是有限的。

    游戏中的「坏人」就是在进行一项多任务操作——既要掩饰自己的身份、又要去栽赃好人、又要掩护同伙、在好人浮出水面时又要抱大腿,在同伙面临暴露时还要划清界限……

    这是典型的一心多用,因此「坏人」的认知负荷一定是超重的,往往会出现前后不一致、逻辑混乱、细节模糊等破绽。

    心理学家 Aldert Vrij 就提出了测谎的认知路径——通过继续加大说谎者的认知负荷来测谎(例如,要求对方倒叙复述,这样逻辑混乱出现破绽的可能性会更高)。

    因为,编故事在脑中都是顺序呈现的,倒叙的认知负荷会大幅增高,因此说谎几乎很难倒叙。而说真话则很容易倒叙,因为事件不是他编的,而是回忆的。

    当然,这种方法不是百试百灵,只是提高了侦测谎言的成功率而已。因为,比如有些高手玩家即便处于「坏人」的多任务情况下,逻辑依然非常清晰,有理有据,毫无破绽,这就增加了判断的难度。

    而且,玩这种游戏也不光是心理学起作用,演技好、数学好也很有用。

注意事项

  •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分享的“看似简单的心理学小技巧”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内容,关注小编持续更新。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