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 张某,男,20岁,东营市某中学学生。该生从小学习很好,经常考第一。但“从小就非常不老实,在小学时,曾将胳膊摔断,而且也经常和别人打架,几乎天天被人找上门。人家领着孩子找上门,我父亲就十分生气,就打我,这样我几乎天天挨打,但我仍旧不改。我从小谁都不服,十分胆大。” “到了初中,学习仍然很好,可仍恶习不改,还经常和老师闹别扭。有一次,我又和校长打了一架,他不让我上学了。后来,父亲向校长赔礼道歉,几经周折,我勉强又上学了。” 此生考上高中以后,毛病依然未改。刚入高中一个周,便伙同其他两人,与高年级同学打架,被学校严肃处理,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可是,不久他又伙同他人,把另一个同学打成重伤,使其住院两月之久,赔了不少医药费,并被学校开除。由于多方努力,在写了保证书的前提下,两个月后又来上学。 [主诉] “从那次打架后,我们两个被赶回家,我回家看到我家里人为了我的事整天奔走,愁眉苦脸,心里很不是滋味,就下决心改掉老毛病,并把以后怎样为人处事写在家里的一个本子上。” “重来上学后,我就认认真真按照我所规定的做,做事非常谨慎。开始几天,除了和同学互相问候,其他的什么都不说,偶尔和同学们在一起,也不象以前那样,只是说些面上的话,同学们都说我变了许多。过了几天,我觉得这样非常难受,渐渐说话又多了起来,但对自己言行仍是十分注意,有时和别的同学闹得有点厉害了,就生怕得罪了人,也开始胡乱猜疑。有时看到别人目光有点特别,或者和我说话时面部表情有什么稍微的和以前不同,就十分紧张。对老师见到我的表情,我也十分注意,稍微发现点什么就胡思乱想。同时,对老师、同学对我的看法和评价也十分关心,与有的同学闹点小别扭,就生怕他在背后说我坏话,便努力使自己与所有同学都保持良好关系。但以前的有些坏毛病仍无法改掉,如遇事总想显示比别人强。同时,自那件事后,村里人对我的看法也有了新变化,所以,我重新上学后,非常小心,觉得如再被开除回家,我简直没法在村里呆下去了,因而,干什么事都前思后想,每干完一件小事,都重新想一遍该不该这样做。” “到了后来,特别是考试时开始焦躁,如看到笔头有点小裂缝,就用透明胶粘起来,虽不影响写字了,但还是老觉得别扭,老是想它。心里知道没事,不应该想,可是又总是想,心里很烦躁,影响了考试。后来考试时,偶尔感觉到鞋底有点不平,腰带有点紧,就感到很不舒服,就老想,心里想不去管它,可是越想不想,就越想。其实鞋底根本就很平,腰带也不紧。自此以后,平时上课也想,无法好好学习。后来又发展到看到衣服上有点脏或有点小线头之类的也想。这一毛病持续了差不多一年。” “后来我又开始嫌别人脏,嫌东西脏,总怕别人把什么病传染给我。有一次,笔不小心摔在地上,我就想,笔掉的地方也许有人吐过痰,也许有人的鞋踩过,于是觉得很脏,摸完笔后就什么东西也不敢摸了。还有一次,一个同学做了手术,我知道这种病根本不传染,但我仍然十分担心,有时这个同学碰我一下,我就十分紧张,把碰到的衣服的那个地方擦了好几遍才放心。” “再后来,对学习上本不该想的问题胡思乱想。如对 3是 6的1/2与 3是 6的 1/2倍,我就怀疑,心里也知道它们意思一样,但还是怀疑,就查找各种资料。就这样无休止地怀疑,弄得头昏脑胀,十分难受。就是买东西时也老怀疑算错账。” [诊断] 强迫症的典型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并存,二者的冲突导致患者十分痛苦。由上面来询者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他患的是强迫性神经症:强迫观念(强迫疑虑为主)并伴有强迫行为。 〔原因分析〕 强迫症属于一种压力型的神经症,往往由重大现实生活事件引起。张某自从打架被开除以后,面对学校、家庭及村里人对其看法的三重压力,产生了很强的悔改心理。因而自返校后,为人处事十分小心,与前判若两人。但因其毛病时间已久,担心克服不掉,再度引起同学及老师的不满,因而对老师、同学的反应十分敏感,便加强自我克制,而越加克制,越担心他人看法,矛盾症结由此产生。随着压力的加大,矛盾的加深,矛盾冲突发生变形,由担心他人的看法发展为对自身物体及身体有关部位的关注,后来又发展到对他人的怀疑,最后发展到对学习内容的怀疑。 强迫症状的形成往往以强迫性格为背景。张某原本性格开朗、大胆、满不在乎、不拘小节,自经历那次事件以后,力图改变自己的性格,由于改变和完善的途径不正确,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致使性格变得敏感、多疑、孤僻、刻板和胆怯。这就具备了强迫性性格特征。 [咨询过程及指导意见] 患者于1997年3月份第一次来到心理咨询室,面带愁容、燃怀。我请他坐下后,他便立即述说起来:“老师,我十分痛苦,也不知为什么,我总是对一些事情产生怀疑,虽然觉得没有必要,但控制不住,弄得我十分痛苦,老师您看怎么办?”从他这几句简单的表述中,我已初步明确这是一种强迫症状,于是我又问了几个具体问题,但他往往说不出来或语无伦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他讲:“你这种问题是能够解决的,但你必须完成一个作业,回去以后,你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并把它写下来。第一,你这种症状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当时的具体感受是怎样的?最好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下来。第二,这种症状最早从何时开始的?为什么?第三,把你从小时候与现在的具体情况介绍一下。” 几天后,他来到咨询室,把完成的作业交给了我,具体内容如上所述。从他详细的叙述中,我进一步明确了他的症状特征,对原因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线索。经过分析和考虑之后,制定了咨询的具体方案和步骤。 第一步,向他说明他患的是一种心理毛病,是强迫性神经症中的强迫怀疑并伴有强迫行为。并进一步解释这种心理障碍的特点及一般形成过程。同时,向他说明这病不是人们常说的精神病,也不会导致精神病,以解除其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第二步,与患者共同探讨病症的发生过程,目的是使他明确此症的发病原因,揭开患者心中的疑惑,为进一步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采用森田疗法具体施治。首先向他介绍森田疗法,并反复多次用事实说明如何顺其自然地学习和生活,对症状要采取无所谓态度,不回避,也不过于关注和思虑。症状发生时,不要在意,不去管它,该干啥就干啥。这样做症状就会逐渐减轻,坚持下去,症状就会消除。其次,向他说明采用森田疗法的目的。顺其自然,就是为了打破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这个恶性循环,只要顺其自然,强迫与反强迫的矛盾症结就会解开,症状就会逐渐消除。这样就增强了他采用此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同时,还配以认知疗法。具体解释应如何对待挫折,特别是详细说明,对待挫折关键是找到导致挫折的根本原因,并采用定确的理性的途径和方法加以克服,而不能对自己的一切都加以否定。同时要注意道德和行为修养等。
一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葛新磊 单 位:合肥市新安江路小学 【摘要】本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为一例焦虑情绪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咨询,针对其非理性的信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矫治,指导求助者学会用新的、合理的认知方式,结果很好地改善了求助者的考试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并帮助她学会用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在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同时辅助放松疗法,使她能以正确的积极的方式面对即将到来的升学考试。本文详细记述了本案例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咨询的过程。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案例报告 一 、一般资料 鹏(化名),男,12岁,六年级一学生。成绩优异,是班里的班长。平时和同学相处得很融洽,是同学学习的榜样,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二 、个人成长史 足月顺产,自幼身体健康。在读幼儿园时就表现出聪颖可爱的一面,深得幼儿园老师的喜欢。进入小学,因为其母亲是小学教师,对他要求严格,他也很懂事,每次考试都能讨得母亲的欢心,母亲一直也引以自豪。通过了钢琴业余八级。还参加了作为班、奥数班、绘画班的辅导。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习至今,似乎都没有过失败,从来都是一帆风顺。求助者的性格有两面性: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现的较内向,听话;在同学面前则能说会道,具有一定的领导才干,在同学中威望较高。 三 、主诉和个人自诉 主诉:近一个月来,情绪烦躁不安,焦虑,睡眠差,上课时易走神,作业效率明显变差。害怕各类考试,想到升学考试就更加烦躁。 个人自诉:求助者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班级前三名。学习上特别勤奋,认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今年春节走亲访友时,亲戚朋友对求助者期望很高,认为她肯定能考上市最好的中学。母亲虽然没有给予求助者以压力,但行为表现出来,每天陪到深夜。一个月前,一次数学考试求助者得了七十几分,被数学老师批评了一下,自己也懊悔不已,自责自己考这么的分数,以后怎么参加升学考试?以后上课加倍认真,生怕考试再考砸,可是越担心越容易出状况,两个星期后的考试又不是优秀。这样上课时开始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作业效率也明显变差,不该出错的地方老是出错。一想到几个月后的升学考试,就浑身出汗,变得烦躁不安。晚上睡觉有时也会翻来覆去睡不觉,故睡眠质量不高,担心长期下去自己会出什么问题,想尽快摆脱这一窘境,前来寻求帮助。 四 、观察和了解情况 求助者独自求诊,长得眉清目秀,衣着整洁,举止得体,对咨询师极有礼貌,有涵养。说话时言语表达流畅,思路清晰,表述自己近日为成绩退步感到恐慌,睡眠质量不高。 躯体方面:求助者无重大生理疾病,身体疼痛也无不适感,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人格方面:人格稳定,生活习惯均无异常。 社会功能方面:能正常地学习,做好班长工作,与家庭成员、老师、同学正常交往。 医学检查:母亲曾带求助者上医院作医学常规检查,均无异常。 五 、评估与诊断: (一) 评估: 综合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该求助者智力正常偏上,自知力完整,无感知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个性稳定,无重大躯体疾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求助者主要问题是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行为不适。主要表现在求助者目前尚未从几次考试失误的事件中解脱出来,从而有了焦虑的情绪。其症状表面上与考试失误有关,其实质与求助者存在非理性的信念密切相关,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 (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属于焦虑情绪 诊断依据: 1、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就医,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局限在考试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从病程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综合以上,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a)心理测试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有中等焦虑。 b)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有: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不主动求医,有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就医,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己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和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此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病因分析 1 生物原因: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2 社会原因: (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接连几次考试不理想,自信心严重受挫。 (2)家庭教育中,父母对求助者期望值过高。 (3)学校老师,同学对求助者期望值也过高。 3心理原因: (1)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作为优等生,每次考试必须优秀这样才能保证考上最好的初中。 (2)学习的目的性就是为了讨父母欢心,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证明自己的实力。 (3)性格上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4)被焦虑情绪所困扰不能解决。 六 、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法及原理 1.咨询目标: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分析考试失常引起的非理性信念所导致的情绪困扰,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担心等情绪,并改善睡眠状况。学会了肌肉放松技术,初步控制心理紧张。 远期目标:改变非理性信念和不合理的行为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 2 .方法:本案例求助者认为在学业上必须优秀,这样才能在升学考试中发挥正常,只有考上最好的初中,才对得起父母和老师。可见其焦虑情绪与不理性信念密切相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了合理情绪疗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并建立起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促使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 肌肉放松训练的具体方法是针对身体上各个肌肉群先集中注意使肌肉绷紧,仔细感受并保持肌肉的紧张状态,5秒钟之后,解除肌肉的紧张状态,并注意体会肌肉放松后的松软、无力、温暖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情绪从紧张到放松的变化,心情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变得愉悦。 3.原理: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该理论又称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引发人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的不是诱发事件,而是个体对诱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求助者常用一些现实不协调的非理性的认识和信念来分析看待事物,从而产生自我焦虑情绪。通过改变其对事物的非理性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以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该求助者就可以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挫折,从而促使身心的和谐发展。 肌肉放松训练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放松与情绪的紧张是一对互相制约肉的状态。在同一时刻,个体身上这两种状态不可能同时并存。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减弱或消除。因此,放松技术就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的技术,以放松的状态对抗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 七 :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受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八 咨询时间与费用 (1)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 (2)费用:属于学校工作,免费。 九: 咨询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 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摄入性会谈法收集求助者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让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有中等焦虑。初步确定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所在。运用解释技术,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求助者尝试接受该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的关系,使她能结合自己的问题给予初步的分析。 布置作业:建议求助者将自己最近困扰自己的内容记录下来,同时让她写出自己的情绪,行为困扰结果(C)和诱发事件(A),并对其作初步的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 小结:试图让求助者找出其非理性的信念。 (二) 第二次咨询 任务:通过进一步解释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帮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件,而在于自己的认识和信念与现实不协调,找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并结合求助者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促使其改变自身的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模式。 方法:通过苏格拉底辩论来启发求助者对非理性的信念和行为模式的认识,并代之以理性信念,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 过程:先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的核心作用。 咨询会谈片段摘要 : 咨询师:谈谈你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 求助者:以前我没有太在意自己的想法,通过回忆,原来我一直以来对考试成绩太在意,连续几次考试的失利,是我不能接受,也是我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的,各种不好的想法从脑子里跑了出来。 咨询师:能具体谈谈有哪些不好的想法吗? 求助者:考试考砸了,也就考不上重点初中,考不上重点初中,重点大学也就没希望了,这会让家人、老师、亲戚 们失望,自己也无颜面对他们。作为班长,平时特崇拜我的同学们也会取笑我,总之我心里十分苦恼。(诱发事件A:几次考试失利。 具体结果C:我的内心十分苦恼。) 咨询师:你是说,这几次考试考差了,你就会考不上重点中学和大学? 求助者:是的,肯定会考不上一六八的。 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这么肯定呢? 求助者:如果要考上一六八的话,每门成绩基本上要达到优秀,现在我的数学成绩退步了二十多分,这么大的退步,肯定考不上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肯定会考不上。) 咨询师:那是你自己的估计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你能保证,你的估计准确无误吗? 求助者:(沉默了一下)不能。 咨询师:几次考试失利就认为会考不上,这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有科学根据的? 求助者:是自己的想法。(说完就开始沉默) 咨询师:你的这些想法只是你的主观看法,根本没有科学根据,不能保证会是事实。考试的几次失利并不说明你的学习能力差,更不能说明你的知识基础差。其实在我们学校每年考重点中学的同学中,几乎有一半是在最后一次考试杀出来的黑马和平时比较最优秀的,他们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挺进了重点中学。即使到那时侯你的分数离重点中学的分数差点,还有很多的选择机会,育才、四十二中……它们也都是重点,你这样想想可以吗? 求助者:那我来试试吧。 咨询师:好的,你自己来一下。 求助者:这样一想,我的感觉好多了。 通过与求助者的谈话找到了其不合理的信念:考试的几次失利就不能考上重点中学。找到影响自己情绪的想法后,接着再找出理由来反驳这些想法,从而增强自信心。用同样的方法先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的核心作用,逐步找出其它非理性信念。 非理性信念还有: (1)作为班长,应该每次考试都得是优秀,这样才能上最好的中学。 (2)只有考上最好的中学,自己才是父母,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好学生。 接着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从理性到感悟,从一般到具体就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让求助者学会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帮助求助者彻底改善原先适应不良的焦虑,紧张,担心等促使其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关键是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等,从而使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信念,提高自信心。 逐步建立的理性信念有: 1 、虽然我是班长,我也不可能在每次考试中得到优秀,几次的失误并不说明什么。 2、通过我的努力,即使考不上最好的学校,我仍然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3、我读书不是为了讨父母和老师的欢心,而是为了实现我人生价值,个人成长,以后为社会做贡献。 4、要想成绩稳定,不退步,只有放松再放松。 小结:通过苏格拉底式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 (三)第三次咨询 目标:在求助者逐步已经建立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时,求助者反映感觉仍然有焦虑情绪存在,第二次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出粗分44,标准分55。数据显示焦虑情绪有明显减弱,但仍然还有,故考虑运用肌肉放松训练减轻其焦虑情绪。 肌肉放松训练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放松与情绪的紧张是一对互相制约的状态。在同一时刻,个体身上这两种状态不可能同时并存。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减弱或消除。因此,放松技术就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的技术,以放松的状态对抗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 过程:让求助者在练习时穿舒适、宽松的衣着,去掉一切装饰品,不要带眼睛,尤其不能带隐形眼睛,跟随老师一起做肌肉放松练习。求助者可以坐在椅子上,保持躯体舒服。 咨询师:现在,我们开始做放松练习,尽量做得舒服些,闭上眼睛,按我的指导语紧张、放松某些肌肉群,并注意紧张和放松时的不同感觉。每组肌肉紧张5秒种,然后慢慢放松,保持10秒钟,再做第二次或下组肌群的练习。 1. 握拳曲腕:双手握拳,向上弯曲手腕,感觉手和前臂的紧张(保持5秒)。松开拳头,伸直手腕,自然放松,注意放松的感觉(停10秒)。 2. 屈肘耸肩:前臂向上弯曲并外旋,双肩向耳部耸起(保持5秒)。现在放松, 体验紧张和放松间的不同感受(停10秒)。 3. 曲项皱眉:头向后紧靠椅背,皱起眉头(5秒)。舒展眉头,颈部放松,体验紧张、放松的感觉(停10秒)。 4. 闭眼咬牙:紧闭双眼,咬紧牙关,嘴角向后,双唇紧闭,感觉面部的紧张(5秒)。自然放松,体验放松的感觉(10秒)。 5. 下巴贴胸:将下巴贴近胸部,感觉到颈前部肌肉的紧张(5秒)。现在放松下来(10秒)。 6. 拱背挺胸:现在注意后背肌肉,拱起后背,挺起胸部和腹部,你能感觉到后背的紧张吗?(5秒)。现在放松,你感觉很轻松(10秒)。 7. 吸气缩胸:现在深吸气,憋气(5秒)。好,呼吸放松,感受紧张、放松的差别(10秒)。 8. 收腹憋气:现在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绷紧腹部肌肉,憋气(5秒),呼吸, 9. 提肛收臀:收缩肛门括约肌和臀部肌肉,感觉紧张(5秒)。现在放松(10秒)。 10. 伸腿跷趾:伸直双腿,脚趾向上跷,使脚,小腿,大腿肌肉紧张起来(5秒)。现在放松,全身放松。。 (休息5分钟,再重新练习一遍全部肌群)。目标是让求助者初步学会10组肌肉放松。 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在家中安静的房间中练习肌肉放松,每天练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随着练习的熟练,每次的时间可减少到20分钟左右或更短一些,日练次数也可减为一次。放松训练的时间一般应安排在午饭过后一小时或晚间睡觉之前。经过一段时间对紧张和放松的交互练习后,应能在需要时,随心所欲地充分放松自己的身体。要注意的是,放松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必须经过数周乃至几个月的练习,方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 另外,可用一张表格来记录评定每日的训练情况,用1至5的级别来表示自己达到放松状态的深度。1代表最浅的放松状态,5代表最深的放松状态。由此可以了解自己练习的进展,也便于咨询师的检查和指导。 (四)第四次咨询 目标:继续巩固求助者学到的理性信念和行为模式,懂得自我接受,自我释怀,达到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检查求助者的肌肉放松训练的记录,在求助者渐进性放松肌肉训练的同时运用想象放松。 方法:对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进行及时的阳性强化,并想象放松练习。 过程:咨询会谈片段摘要 咨询师:想象在考试过程中马上要发考卷,你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题,这时候大多数考生可能会比较紧张了,心快提到嗓子眼了,有些人可能全身肌肉就比较紧张,紧张率增高,你这时候全身肌肉紧张,手心出汗,腿脚发麻,想一下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求助者:好的,让我想象一下,(沉默一会儿)……我可以轻轻地闭上眼睛,刚开始感觉头部很沉重,重重地落在双肩上,双肩沉重,上臂沉重,前臂沉重,重重地落在腿上,我的手心有汗了…… 咨询师:请你好好想一想,你该怎样让紧张的肌肉变得放松呢? 求助者:我想可以尝试着渐进式肌肉放松,让我感觉一下自己的呼吸,现在我深吸气,憋气(5秒)。好,呼吸放松,(10秒)。头向后紧靠椅背,皱起眉头(5秒)。舒展眉头,颈部放松,(停10秒)现在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绷紧腹部肌肉,憋气(5秒),呼吸。 咨询师:你现在感觉怎样? 求助者:我感觉好多了,心也平静下来了,整个身体也放松了,不感到紧张了,我想考试时我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了。 咨询师:很好,恭喜你初步学会调节自己的紧张情绪,在以后生活中多加强练习,平时各部分肌肉放松都做完之后,还可以继续给自己一些暗示语:现在我感到很安静,很放松……非常非常安静、非常放松……全身都放松了……(自己从1默数到50)……最后睁开眼睛。这样效果更好。 小结:肯定求助者的自我改变,强调咨询要点,使求助者进一步了解自己问题的前因后果,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帮助求助者运用学到的方法和经验应付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促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五)第五次咨询 作为最后一次咨询,在咨询中,我第三次让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出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求助者感觉一切良好,每天睡觉前做一次放松练习,睡眠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她高兴得告诉我她把放松肌肉训练教会了同学们,同学们希望我在心理课上多教大家一些放松技巧呢。在整次咨询中我采取了相对被动的姿态,让求助者处于自动的角色,引导求助者以独立、自主、积极的角色和方式,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处理自己的问题。我是这样结束这次咨询的“通过这件事,你是不是可以从中体会到很多的东西,如如何理性地思考问题,如何对待焦虑而不会被焦虑情绪所打倒,如何让自己快速放松下来,诸如此类的,你好好想了,并应用于今后的生活中,相信你会越来越健康和成熟。”求助者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 十、咨询效果的评估: 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的睡眠状况已有良好的改善,心情好转,学习成绩明显稳定。 老师与同学的评估:求助者学习热情高涨,效率高。 咨询师的评估: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求助者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应该有一些焦虑情绪,可视为是适度焦虑。) 求助者学会简单的放松法,以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紧张情境。 十一、咨询总结: 本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比较全面地了解求助者的情况,并取得了求助者及父母、老师的信任,并得到他们的配合,适当给求助者减压。在咨询过程中应用合理情绪疗法,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协助求助者建立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在咨询时我发现求助者即使建立了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但仍然还存在焦虑,就运用放松疗法,对求助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使得咨询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您好,这位朋友。如果,情况完全如您所言,那么,这里可能存在一些疑问。 1、我想了解下,您当时是因什么情况去看心理医生的。 2、我想了解下,心理医生给您的诊断结果是什么? 3、在不完全清楚您的心理咨询过程情况之际,我们提供不出具体有效的方案,或者说负责任的建议或方案。
要靠谱就要是有专业证件,和资质,不要去一般的工作室,要去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师直接跟你联系也是属于不靠谱的
心理咨询的案例------某女,31岁,大学文化,某机关国家公务员,未婚。 自述从小性格较内向,听话,在大人眼中是个乖孩子,没有什么过错让父母担心。但父母要求较严格,特别是上中学后,除了对学习要求很严,还很在意她与男孩子的交往,经常告诫她不要与男孩子来往,偶尔有男同学找电话来,总是盘问半天,假期里的活动如果有男同学参加,一般上不会让她去的。事实上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并不多,大约从上初中开始,看见了男孩子就会脸红,紧张,不知说什么好,有些手足无措。上高中时,暗恋年轻的英语老师,见了该老师,尤其紧张,害怕与该老师眼神接触,后来英语成绩也下降了很多。在中学和大学时都有男同学明确表示喜欢自己,但都因为、恐惧而不敢与他们交往。工作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见了年轻的异性就紧张。恐惧,很少参加单位里的活动。近几年来,不断有人为其介绍男朋友,一般情况是不见,实在推托不了,勉强见了,也往往弄的别人很尴尬。近半年来甚至见了人都觉得害怕,不愿意与人交往,下班后就在宿舍看书、看电视。吃不好,睡不香,自己也对自己这种状况不满,多次想来咨询但又对见心理咨询师很害怕,在父母的再三鼓励下,自己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了解到:上小学前的那个夏天,父母带她回山东老家,一次在与堂哥、堂弟的玩耍中,堂弟要求看看她与男孩子有什么不同,她不知道为什么就同意了,结果她让堂哥、堂弟看了自己的下身,自己也看了他们的外生殖器,甚至还好奇的互相摸了摸。当天晚上母亲知道了,责备她怎么那么坏,还狠狠的打了她的屁股。后来她就忘了这件事,初中讲生理卫生课时,突然想起此事,觉得自己不纯洁、下流,自己很坏。并且从此经常想起此事,怕人知道。上高中时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不敢看老师,不敢与老师交往。上高中和大学时,症状有所加重,以至于最后连同性都害怕了。这种担心与害怕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工作岗位调整了多次,领导和同事都很有意见,多次批评过她。她为此也很苦恼,30多岁了还没有结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没法找男朋友,本意上她也愿意与他人交往,可就是害怕他人知道那件事,害怕他人从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纯洁,看出自己很坏,所以特别害怕与他人目光接触,害怕与他人交往。 根据以上案例,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行为:对异性(继而对同性)而退缩、回避。 内心体验:青春期性焦虑;成人期道德冲突被唤起,焦虑、抑郁情绪体验 社会功能:对学习、工作、人际关系、恋爱受影响。 2、心理咨询师还要了解哪些资料? 心理咨询师还要了解: 1)有无性幻想。 2)是否确认男英语老师也爱上自己,并且他的言谈举止都含有向自己表达爱情的意思;一人独处时,能否听到该老师呼唤自己。 3)自己是否曾经努力改变自己的现状,效果如何? 4)家人或朋友劝解、帮助下,情况是否有所好转? 5)人格测评 3、本案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按许又新教授关于心理冲突性质与神经症诊断的理论,最可能的诊断是:(性道德冲突导致的)异性交往心理与行为障碍,属于心理障碍。 按许又新教授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三维度诊断法,可诊断为神经症:异性恐怖症。 4、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按许又新教授心理冲突与神经症诊断的理论,求助者冲突为道德性冲突,属于“常性冲突”不属于神经症性冲突。故可诊断为心理障碍; 从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三方面诊断神经症的要求,该案例病程超过10年(从读大学开始),其精神痛苦程度,由于性道德冲突,使自己陷入焦虑、自责之中,以致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其社会功能受到损害,自认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多次调动工作,领导和同事都很有意见,多次受批评,为此感到非常苦恼。年过30,仍无法进行恋爱。因此可诊断为神经症,异性恐惧症,进而出现恐人症症状。 两种可能的诊断,按轻加重时从重原则,可选后者。
辛学谦
关注
安卓版
iPhone版
多个标签请以空格隔开!
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 张某,男,20岁,东营市某中学学生。该生从小学习很好,经常考第一。但“从小就非常不老实,在小学时,曾将胳膊摔断,而且也经常和别人打架,几乎天天被人找上门。人家领着孩子找上门,我父亲就十分生气,就打我,这样我几乎天天挨打,但我仍旧不改。我从小谁都不服,十分胆大。” “到了初中,学习仍然很好,可仍恶习不改,还经常和老师闹别扭。有一次,我又和校长打了一架,他不让我上学了。后来,父亲向校长赔礼道歉,几经周折,我勉强又上学了。” 此生考上高中以后,毛病依然未改。刚入高中一个周,便伙同其他两人,与高年级同学打架,被学校严肃处理,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可是,不久他又伙同他人,把另一个同学打成重伤,使其住院两月之久,赔了不少医药费,并被学校开除。由于多方努力,在写了保证书的前提下,两个月后又来上学。 [主诉] “从那次打架后,我们两个被赶回家,我回家看到我家里人为了我的事整天奔走,愁眉苦脸,心里很不是滋味,就下决心改掉老毛病,并把以后怎样为人处事写在家里的一个本子上。” “重来上学后,我就认认真真按照我所规定的做,做事非常谨慎。开始几天,除了和同学互相问候,其他的什么都不说,偶尔和同学们在一起,也不象以前那样,只是说些面上的话,同学们都说我变了许多。过了几天,我觉得这样非常难受,渐渐说话又多了起来,但对自己言行仍是十分注意,有时和别的同学闹得有点厉害了,就生怕得罪了人,也开始胡乱猜疑。有时看到别人目光有点特别,或者和我说话时面部表情有什么稍微的和以前不同,就十分紧张。对老师见到我的表情,我也十分注意,稍微发现点什么就胡思乱想。同时,对老师、同学对我的看法和评价也十分关心,与有的同学闹点小别扭,就生怕他在背后说我坏话,便努力使自己与所有同学都保持良好关系。但以前的有些坏毛病仍无法改掉,如遇事总想显示比别人强。同时,自那件事后,村里人对我的看法也有了新变化,所以,我重新上学后,非常小心,觉得如再被开除回家,我简直没法在村里呆下去了,因而,干什么事都前思后想,每干完一件小事,都重新想一遍该不该这样做。” “到了后来,特别是考试时开始焦躁,如看到笔头有点小裂缝,就用透明胶粘起来,虽不影响写字了,但还是老觉得别扭,老是想它。心里知道没事,不应该想,可是又总是想,心里很烦躁,影响了考试。后来考试时,偶尔感觉到鞋底有点不平,腰带有点紧,就感到很不舒服,就老想,心里想不去管它,可是越想不想,就越想。其实鞋底根本就很平,腰带也不紧。自此以后,平时上课也想,无法好好学习。后来又发展到看到衣服上有点脏或有点小线头之类的也想。这一毛病持续了差不多一年。” “后来我又开始嫌别人脏,嫌东西脏,总怕别人把什么病传染给我。有一次,笔不小心摔在地上,我就想,笔掉的地方也许有人吐过痰,也许有人的鞋踩过,于是觉得很脏,摸完笔后就什么东西也不敢摸了。还有一次,一个同学做了手术,我知道这种病根本不传染,但我仍然十分担心,有时这个同学碰我一下,我就十分紧张,把碰到的衣服的那个地方擦了好几遍才放心。” “再后来,对学习上本不该想的问题胡思乱想。如对 3是 6的1/2与 3是 6的 1/2倍,我就怀疑,心里也知道它们意思一样,但还是怀疑,就查找各种资料。就这样无休止地怀疑,弄得头昏脑胀,十分难受。就是买东西时也老怀疑算错账。” [诊断] 强迫症的典型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并存,二者的冲突导致患者十分痛苦。由上面来询者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他患的是强迫性神经症:强迫观念(强迫疑虑为主)并伴有强迫行为。 〔原因分析〕 强迫症属于一种压力型的神经症,往往由重大现实生活事件引起。张某自从打架被开除以后,面对学校、家庭及村里人对其看法的三重压力,产生了很强的悔改心理。因而自返校后,为人处事十分小心,与前判若两人。但因其毛病时间已久,担心克服不掉,再度引起同学及老师的不满,因而对老师、同学的反应十分敏感,便加强自我克制,而越加克制,越担心他人看法,矛盾症结由此产生。随着压力的加大,矛盾的加深,矛盾冲突发生变形,由担心他人的看法发展为对自身物体及身体有关部位的关注,后来又发展到对他人的怀疑,最后发展到对学习内容的怀疑。 强迫症状的形成往往以强迫性格为背景。张某原本性格开朗、大胆、满不在乎、不拘小节,自经历那次事件以后,力图改变自己的性格,由于改变和完善的途径不正确,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致使性格变得敏感、多疑、孤僻、刻板和胆怯。这就具备了强迫性性格特征。 [咨询过程及指导意见] 患者于1997年3月份第一次来到心理咨询室,面带愁容、燃怀。我请他坐下后,他便立即述说起来:“老师,我十分痛苦,也不知为什么,我总是对一些事情产生怀疑,虽然觉得没有必要,但控制不住,弄得我十分痛苦,老师您看怎么办?”从他这几句简单的表述中,我已初步明确这是一种强迫症状,于是我又问了几个具体问题,但他往往说不出来或语无伦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他讲:“你这种问题是能够解决的,但你必须完成一个作业,回去以后,你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并把它写下来。第一,你这种症状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当时的具体感受是怎样的?最好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下来。第二,这种症状最早从何时开始的?为什么?第三,把你从小时候与现在的具体情况介绍一下。” 几天后,他来到咨询室,把完成的作业交给了我,具体内容如上所述。从他详细的叙述中,我进一步明确了他的症状特征,对原因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线索。经过分析和考虑之后,制定了咨询的具体方案和步骤。 第一步,向他说明他患的是一种心理毛病,是强迫性神经症中的强迫怀疑并伴有强迫行为。并进一步解释这种心理障碍的特点及一般形成过程。同时,向他说明这病不是人们常说的精神病,也不会导致精神病,以解除其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第二步,与患者共同探讨病症的发生过程,目的是使他明确此症的发病原因,揭开患者心中的疑惑,为进一步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采用森田疗法具体施治。首先向他介绍森田疗法,并反复多次用事实说明如何顺其自然地学习和生活,对症状要采取无所谓态度,不回避,也不过于关注和思虑。症状发生时,不要在意,不去管它,该干啥就干啥。这样做症状就会逐渐减轻,坚持下去,症状就会消除。其次,向他说明采用森田疗法的目的。顺其自然,就是为了打破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这个恶性循环,只要顺其自然,强迫与反强迫的矛盾症结就会解开,症状就会逐渐消除。这样就增强了他采用此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同时,还配以认知疗法。具体解释应如何对待挫折,特别是详细说明,对待挫折关键是找到导致挫折的根本原因,并采用定确的理性的途径和方法加以克服,而不能对自己的一切都加以否定。同时要注意道德和行为修养等。
一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葛新磊 单 位:合肥市新安江路小学 【摘要】本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为一例焦虑情绪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咨询,针对其非理性的信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矫治,指导求助者学会用新的、合理的认知方式,结果很好地改善了求助者的考试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并帮助她学会用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在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同时辅助放松疗法,使她能以正确的积极的方式面对即将到来的升学考试。本文详细记述了本案例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咨询的过程。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案例报告 一 、一般资料 鹏(化名),男,12岁,六年级一学生。成绩优异,是班里的班长。平时和同学相处得很融洽,是同学学习的榜样,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二 、个人成长史 足月顺产,自幼身体健康。在读幼儿园时就表现出聪颖可爱的一面,深得幼儿园老师的喜欢。进入小学,因为其母亲是小学教师,对他要求严格,他也很懂事,每次考试都能讨得母亲的欢心,母亲一直也引以自豪。通过了钢琴业余八级。还参加了作为班、奥数班、绘画班的辅导。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习至今,似乎都没有过失败,从来都是一帆风顺。求助者的性格有两面性: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现的较内向,听话;在同学面前则能说会道,具有一定的领导才干,在同学中威望较高。 三 、主诉和个人自诉 主诉:近一个月来,情绪烦躁不安,焦虑,睡眠差,上课时易走神,作业效率明显变差。害怕各类考试,想到升学考试就更加烦躁。 个人自诉:求助者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班级前三名。学习上特别勤奋,认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今年春节走亲访友时,亲戚朋友对求助者期望很高,认为她肯定能考上市最好的中学。母亲虽然没有给予求助者以压力,但行为表现出来,每天陪到深夜。一个月前,一次数学考试求助者得了七十几分,被数学老师批评了一下,自己也懊悔不已,自责自己考这么的分数,以后怎么参加升学考试?以后上课加倍认真,生怕考试再考砸,可是越担心越容易出状况,两个星期后的考试又不是优秀。这样上课时开始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作业效率也明显变差,不该出错的地方老是出错。一想到几个月后的升学考试,就浑身出汗,变得烦躁不安。晚上睡觉有时也会翻来覆去睡不觉,故睡眠质量不高,担心长期下去自己会出什么问题,想尽快摆脱这一窘境,前来寻求帮助。 四 、观察和了解情况 求助者独自求诊,长得眉清目秀,衣着整洁,举止得体,对咨询师极有礼貌,有涵养。说话时言语表达流畅,思路清晰,表述自己近日为成绩退步感到恐慌,睡眠质量不高。 躯体方面:求助者无重大生理疾病,身体疼痛也无不适感,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人格方面:人格稳定,生活习惯均无异常。 社会功能方面:能正常地学习,做好班长工作,与家庭成员、老师、同学正常交往。 医学检查:母亲曾带求助者上医院作医学常规检查,均无异常。 五 、评估与诊断: (一) 评估: 综合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该求助者智力正常偏上,自知力完整,无感知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个性稳定,无重大躯体疾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求助者主要问题是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行为不适。主要表现在求助者目前尚未从几次考试失误的事件中解脱出来,从而有了焦虑的情绪。其症状表面上与考试失误有关,其实质与求助者存在非理性的信念密切相关,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 (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属于焦虑情绪 诊断依据: 1、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就医,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局限在考试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从病程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综合以上,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a)心理测试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有中等焦虑。 b)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有: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不主动求医,有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就医,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己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和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此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病因分析 1 生物原因: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2 社会原因: (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接连几次考试不理想,自信心严重受挫。 (2)家庭教育中,父母对求助者期望值过高。 (3)学校老师,同学对求助者期望值也过高。 3心理原因: (1)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作为优等生,每次考试必须优秀这样才能保证考上最好的初中。 (2)学习的目的性就是为了讨父母欢心,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证明自己的实力。 (3)性格上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4)被焦虑情绪所困扰不能解决。 六 、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法及原理 1.咨询目标: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分析考试失常引起的非理性信念所导致的情绪困扰,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担心等情绪,并改善睡眠状况。学会了肌肉放松技术,初步控制心理紧张。 远期目标:改变非理性信念和不合理的行为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 2 .方法:本案例求助者认为在学业上必须优秀,这样才能在升学考试中发挥正常,只有考上最好的初中,才对得起父母和老师。可见其焦虑情绪与不理性信念密切相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了合理情绪疗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并建立起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促使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 肌肉放松训练的具体方法是针对身体上各个肌肉群先集中注意使肌肉绷紧,仔细感受并保持肌肉的紧张状态,5秒钟之后,解除肌肉的紧张状态,并注意体会肌肉放松后的松软、无力、温暖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情绪从紧张到放松的变化,心情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变得愉悦。 3.原理: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该理论又称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引发人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的不是诱发事件,而是个体对诱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求助者常用一些现实不协调的非理性的认识和信念来分析看待事物,从而产生自我焦虑情绪。通过改变其对事物的非理性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以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该求助者就可以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挫折,从而促使身心的和谐发展。 肌肉放松训练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放松与情绪的紧张是一对互相制约肉的状态。在同一时刻,个体身上这两种状态不可能同时并存。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减弱或消除。因此,放松技术就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的技术,以放松的状态对抗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 七 :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受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八 咨询时间与费用 (1)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 (2)费用:属于学校工作,免费。 九: 咨询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 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摄入性会谈法收集求助者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让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有中等焦虑。初步确定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所在。运用解释技术,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求助者尝试接受该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的关系,使她能结合自己的问题给予初步的分析。 布置作业:建议求助者将自己最近困扰自己的内容记录下来,同时让她写出自己的情绪,行为困扰结果(C)和诱发事件(A),并对其作初步的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 小结:试图让求助者找出其非理性的信念。 (二) 第二次咨询 任务:通过进一步解释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帮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件,而在于自己的认识和信念与现实不协调,找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并结合求助者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促使其改变自身的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模式。 方法:通过苏格拉底辩论来启发求助者对非理性的信念和行为模式的认识,并代之以理性信念,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 过程:先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的核心作用。 咨询会谈片段摘要 : 咨询师:谈谈你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 求助者:以前我没有太在意自己的想法,通过回忆,原来我一直以来对考试成绩太在意,连续几次考试的失利,是我不能接受,也是我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的,各种不好的想法从脑子里跑了出来。 咨询师:能具体谈谈有哪些不好的想法吗? 求助者:考试考砸了,也就考不上重点初中,考不上重点初中,重点大学也就没希望了,这会让家人、老师、亲戚 们失望,自己也无颜面对他们。作为班长,平时特崇拜我的同学们也会取笑我,总之我心里十分苦恼。(诱发事件A:几次考试失利。 具体结果C:我的内心十分苦恼。) 咨询师:你是说,这几次考试考差了,你就会考不上重点中学和大学? 求助者:是的,肯定会考不上一六八的。 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这么肯定呢? 求助者:如果要考上一六八的话,每门成绩基本上要达到优秀,现在我的数学成绩退步了二十多分,这么大的退步,肯定考不上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肯定会考不上。) 咨询师:那是你自己的估计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你能保证,你的估计准确无误吗? 求助者:(沉默了一下)不能。 咨询师:几次考试失利就认为会考不上,这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有科学根据的? 求助者:是自己的想法。(说完就开始沉默) 咨询师:你的这些想法只是你的主观看法,根本没有科学根据,不能保证会是事实。考试的几次失利并不说明你的学习能力差,更不能说明你的知识基础差。其实在我们学校每年考重点中学的同学中,几乎有一半是在最后一次考试杀出来的黑马和平时比较最优秀的,他们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挺进了重点中学。即使到那时侯你的分数离重点中学的分数差点,还有很多的选择机会,育才、四十二中……它们也都是重点,你这样想想可以吗? 求助者:那我来试试吧。 咨询师:好的,你自己来一下。 求助者:这样一想,我的感觉好多了。 通过与求助者的谈话找到了其不合理的信念:考试的几次失利就不能考上重点中学。找到影响自己情绪的想法后,接着再找出理由来反驳这些想法,从而增强自信心。用同样的方法先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的核心作用,逐步找出其它非理性信念。 非理性信念还有: (1)作为班长,应该每次考试都得是优秀,这样才能上最好的中学。 (2)只有考上最好的中学,自己才是父母,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好学生。 接着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从理性到感悟,从一般到具体就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让求助者学会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帮助求助者彻底改善原先适应不良的焦虑,紧张,担心等促使其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关键是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等,从而使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信念,提高自信心。 逐步建立的理性信念有: 1 、虽然我是班长,我也不可能在每次考试中得到优秀,几次的失误并不说明什么。 2、通过我的努力,即使考不上最好的学校,我仍然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3、我读书不是为了讨父母和老师的欢心,而是为了实现我人生价值,个人成长,以后为社会做贡献。 4、要想成绩稳定,不退步,只有放松再放松。 小结:通过苏格拉底式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 (三)第三次咨询 目标:在求助者逐步已经建立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时,求助者反映感觉仍然有焦虑情绪存在,第二次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出粗分44,标准分55。数据显示焦虑情绪有明显减弱,但仍然还有,故考虑运用肌肉放松训练减轻其焦虑情绪。 肌肉放松训练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放松与情绪的紧张是一对互相制约的状态。在同一时刻,个体身上这两种状态不可能同时并存。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减弱或消除。因此,放松技术就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的技术,以放松的状态对抗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 过程:让求助者在练习时穿舒适、宽松的衣着,去掉一切装饰品,不要带眼睛,尤其不能带隐形眼睛,跟随老师一起做肌肉放松练习。求助者可以坐在椅子上,保持躯体舒服。 咨询师:现在,我们开始做放松练习,尽量做得舒服些,闭上眼睛,按我的指导语紧张、放松某些肌肉群,并注意紧张和放松时的不同感觉。每组肌肉紧张5秒种,然后慢慢放松,保持10秒钟,再做第二次或下组肌群的练习。 1. 握拳曲腕:双手握拳,向上弯曲手腕,感觉手和前臂的紧张(保持5秒)。松开拳头,伸直手腕,自然放松,注意放松的感觉(停10秒)。 2. 屈肘耸肩:前臂向上弯曲并外旋,双肩向耳部耸起(保持5秒)。现在放松, 体验紧张和放松间的不同感受(停10秒)。 3. 曲项皱眉:头向后紧靠椅背,皱起眉头(5秒)。舒展眉头,颈部放松,体验紧张、放松的感觉(停10秒)。 4. 闭眼咬牙:紧闭双眼,咬紧牙关,嘴角向后,双唇紧闭,感觉面部的紧张(5秒)。自然放松,体验放松的感觉(10秒)。 5. 下巴贴胸:将下巴贴近胸部,感觉到颈前部肌肉的紧张(5秒)。现在放松下来(10秒)。 6. 拱背挺胸:现在注意后背肌肉,拱起后背,挺起胸部和腹部,你能感觉到后背的紧张吗?(5秒)。现在放松,你感觉很轻松(10秒)。 7. 吸气缩胸:现在深吸气,憋气(5秒)。好,呼吸放松,感受紧张、放松的差别(10秒)。 8. 收腹憋气:现在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绷紧腹部肌肉,憋气(5秒),呼吸, 9. 提肛收臀:收缩肛门括约肌和臀部肌肉,感觉紧张(5秒)。现在放松(10秒)。 10. 伸腿跷趾:伸直双腿,脚趾向上跷,使脚,小腿,大腿肌肉紧张起来(5秒)。现在放松,全身放松。。 (休息5分钟,再重新练习一遍全部肌群)。目标是让求助者初步学会10组肌肉放松。 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在家中安静的房间中练习肌肉放松,每天练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随着练习的熟练,每次的时间可减少到20分钟左右或更短一些,日练次数也可减为一次。放松训练的时间一般应安排在午饭过后一小时或晚间睡觉之前。经过一段时间对紧张和放松的交互练习后,应能在需要时,随心所欲地充分放松自己的身体。要注意的是,放松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必须经过数周乃至几个月的练习,方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 另外,可用一张表格来记录评定每日的训练情况,用1至5的级别来表示自己达到放松状态的深度。1代表最浅的放松状态,5代表最深的放松状态。由此可以了解自己练习的进展,也便于咨询师的检查和指导。 (四)第四次咨询 目标:继续巩固求助者学到的理性信念和行为模式,懂得自我接受,自我释怀,达到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检查求助者的肌肉放松训练的记录,在求助者渐进性放松肌肉训练的同时运用想象放松。 方法:对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进行及时的阳性强化,并想象放松练习。 过程:咨询会谈片段摘要 咨询师:想象在考试过程中马上要发考卷,你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题,这时候大多数考生可能会比较紧张了,心快提到嗓子眼了,有些人可能全身肌肉就比较紧张,紧张率增高,你这时候全身肌肉紧张,手心出汗,腿脚发麻,想一下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求助者:好的,让我想象一下,(沉默一会儿)……我可以轻轻地闭上眼睛,刚开始感觉头部很沉重,重重地落在双肩上,双肩沉重,上臂沉重,前臂沉重,重重地落在腿上,我的手心有汗了…… 咨询师:请你好好想一想,你该怎样让紧张的肌肉变得放松呢? 求助者:我想可以尝试着渐进式肌肉放松,让我感觉一下自己的呼吸,现在我深吸气,憋气(5秒)。好,呼吸放松,(10秒)。头向后紧靠椅背,皱起眉头(5秒)。舒展眉头,颈部放松,(停10秒)现在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绷紧腹部肌肉,憋气(5秒),呼吸。 咨询师:你现在感觉怎样? 求助者:我感觉好多了,心也平静下来了,整个身体也放松了,不感到紧张了,我想考试时我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了。 咨询师:很好,恭喜你初步学会调节自己的紧张情绪,在以后生活中多加强练习,平时各部分肌肉放松都做完之后,还可以继续给自己一些暗示语:现在我感到很安静,很放松……非常非常安静、非常放松……全身都放松了……(自己从1默数到50)……最后睁开眼睛。这样效果更好。 小结:肯定求助者的自我改变,强调咨询要点,使求助者进一步了解自己问题的前因后果,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帮助求助者运用学到的方法和经验应付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促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五)第五次咨询 作为最后一次咨询,在咨询中,我第三次让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出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求助者感觉一切良好,每天睡觉前做一次放松练习,睡眠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她高兴得告诉我她把放松肌肉训练教会了同学们,同学们希望我在心理课上多教大家一些放松技巧呢。在整次咨询中我采取了相对被动的姿态,让求助者处于自动的角色,引导求助者以独立、自主、积极的角色和方式,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处理自己的问题。我是这样结束这次咨询的“通过这件事,你是不是可以从中体会到很多的东西,如如何理性地思考问题,如何对待焦虑而不会被焦虑情绪所打倒,如何让自己快速放松下来,诸如此类的,你好好想了,并应用于今后的生活中,相信你会越来越健康和成熟。”求助者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 十、咨询效果的评估: 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的睡眠状况已有良好的改善,心情好转,学习成绩明显稳定。 老师与同学的评估:求助者学习热情高涨,效率高。 咨询师的评估: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求助者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应该有一些焦虑情绪,可视为是适度焦虑。) 求助者学会简单的放松法,以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紧张情境。 十一、咨询总结: 本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比较全面地了解求助者的情况,并取得了求助者及父母、老师的信任,并得到他们的配合,适当给求助者减压。在咨询过程中应用合理情绪疗法,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协助求助者建立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在咨询时我发现求助者即使建立了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但仍然还存在焦虑,就运用放松疗法,对求助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使得咨询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您好,这位朋友。如果,情况完全如您所言,那么,这里可能存在一些疑问。 1、我想了解下,您当时是因什么情况去看心理医生的。 2、我想了解下,心理医生给您的诊断结果是什么? 3、在不完全清楚您的心理咨询过程情况之际,我们提供不出具体有效的方案,或者说负责任的建议或方案。
要靠谱就要是有专业证件,和资质,不要去一般的工作室,要去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师直接跟你联系也是属于不靠谱的
心理咨询的案例------某女,31岁,大学文化,某机关国家公务员,未婚。 自述从小性格较内向,听话,在大人眼中是个乖孩子,没有什么过错让父母担心。但父母要求较严格,特别是上中学后,除了对学习要求很严,还很在意她与男孩子的交往,经常告诫她不要与男孩子来往,偶尔有男同学找电话来,总是盘问半天,假期里的活动如果有男同学参加,一般上不会让她去的。事实上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并不多,大约从上初中开始,看见了男孩子就会脸红,紧张,不知说什么好,有些手足无措。上高中时,暗恋年轻的英语老师,见了该老师,尤其紧张,害怕与该老师眼神接触,后来英语成绩也下降了很多。在中学和大学时都有男同学明确表示喜欢自己,但都因为、恐惧而不敢与他们交往。工作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见了年轻的异性就紧张。恐惧,很少参加单位里的活动。近几年来,不断有人为其介绍男朋友,一般情况是不见,实在推托不了,勉强见了,也往往弄的别人很尴尬。近半年来甚至见了人都觉得害怕,不愿意与人交往,下班后就在宿舍看书、看电视。吃不好,睡不香,自己也对自己这种状况不满,多次想来咨询但又对见心理咨询师很害怕,在父母的再三鼓励下,自己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了解到:上小学前的那个夏天,父母带她回山东老家,一次在与堂哥、堂弟的玩耍中,堂弟要求看看她与男孩子有什么不同,她不知道为什么就同意了,结果她让堂哥、堂弟看了自己的下身,自己也看了他们的外生殖器,甚至还好奇的互相摸了摸。当天晚上母亲知道了,责备她怎么那么坏,还狠狠的打了她的屁股。后来她就忘了这件事,初中讲生理卫生课时,突然想起此事,觉得自己不纯洁、下流,自己很坏。并且从此经常想起此事,怕人知道。上高中时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不敢看老师,不敢与老师交往。上高中和大学时,症状有所加重,以至于最后连同性都害怕了。这种担心与害怕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工作岗位调整了多次,领导和同事都很有意见,多次批评过她。她为此也很苦恼,30多岁了还没有结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没法找男朋友,本意上她也愿意与他人交往,可就是害怕他人知道那件事,害怕他人从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纯洁,看出自己很坏,所以特别害怕与他人目光接触,害怕与他人交往。 根据以上案例,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行为:对异性(继而对同性)而退缩、回避。 内心体验:青春期性焦虑;成人期道德冲突被唤起,焦虑、抑郁情绪体验 社会功能:对学习、工作、人际关系、恋爱受影响。 2、心理咨询师还要了解哪些资料? 心理咨询师还要了解: 1)有无性幻想。 2)是否确认男英语老师也爱上自己,并且他的言谈举止都含有向自己表达爱情的意思;一人独处时,能否听到该老师呼唤自己。 3)自己是否曾经努力改变自己的现状,效果如何? 4)家人或朋友劝解、帮助下,情况是否有所好转? 5)人格测评 3、本案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按许又新教授关于心理冲突性质与神经症诊断的理论,最可能的诊断是:(性道德冲突导致的)异性交往心理与行为障碍,属于心理障碍。 按许又新教授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三维度诊断法,可诊断为神经症:异性恐怖症。 4、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按许又新教授心理冲突与神经症诊断的理论,求助者冲突为道德性冲突,属于“常性冲突”不属于神经症性冲突。故可诊断为心理障碍; 从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三方面诊断神经症的要求,该案例病程超过10年(从读大学开始),其精神痛苦程度,由于性道德冲突,使自己陷入焦虑、自责之中,以致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其社会功能受到损害,自认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多次调动工作,领导和同事都很有意见,多次受批评,为此感到非常苦恼。年过30,仍无法进行恋爱。因此可诊断为神经症,异性恐惧症,进而出现恐人症症状。 两种可能的诊断,按轻加重时从重原则,可选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