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员典型人物案例汇总

  • 原创经验
  • |
  • 更新:
  • |

BIM技术在国内越来越火,国家及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BIM技术,先后推出相关BIM政策,随着住建部及各地方政府对BIM技术的重视与推进,BIM技术已逐步应用到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当中,其他地区的BIM政策文件也正在制定中,BIM技术必将真正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应用,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员典型人物案例,一起来看看吧。


具体内容

  1. 1

    赵小龙:致力数字建造,提升项目管控能力,助力产业集约化转型

    赵小龙,重庆某公司BIM中心副主任,重庆大学建设管理实践创新中心(CICPM)骨干成员,毕业于重庆大学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原建管学院)项目管理专业,先后从事过地下工程灾害防控技术研究、工程咨询等,目前主要从事BIM技术研究、应用与推广。

    赵小龙第一次接触到BIM技术,是在读研期间,课堂上三维立体的设计模型和丰富的工程信息化管理软件,完全颠覆了他对传统二维图纸与传统管理方法的认识。当时他就自己开始研究、琢磨起来BIM技术,并去到一家专业BIM咨询机构--重庆路先峰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收集一切与之相关的信息、资料。通过自学、交流、实战,逐步了解了BIM技术的本源、核心、优势以及目前应用存在的问题。随着深入了解,他很明确地意识到在我国进入经济深化转型阶段,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必将面临着深化转型带来的巨大挑战,BIM技术的成熟是整个建筑行业的最佳的整体解决方案,如何利用好BIM技术对于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重大设计院BIM中心和CICMP,他带领着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技术团队,从BIM建模技术开始着手。学习建筑设计,了解施工技术、研究工程造价,融会贯通项目管理思维,建立起团队技术标准和精细化管理体系,打造全过程BIM技术应用解决方案。利用团队技术优势,立足西南,辐射全国,开展BIM技术应用推广。先后为重庆江北机场T3A航站楼、涪陵高山湾交通换乘枢纽、西藏林芝贡布花园酒店、重庆交通大学教学实验基地、重庆大学虎溪理科大楼、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深圳民生互联网大厦、西安幸福林带工程、铜梁中医院、西南政法大学综合实验楼、成都交投置地·国际创新中心等全国范围内逾300万平方米的省、市级重点建设工程提供了专业、可靠的BIM技术研究和咨询服务。为建设单位解决了众多的工程难题,实现了较大的社会价值(仅在重庆江北T3A航站楼项目中,团队就为业主方节省超过一千万的返工费用)。在他的带领下,团队还多次荣获了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等省部级BIM大赛奖项,同时助力多个工程项目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赵小龙说到:“如何借助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中实现全过程、全专业、全业务的精细化、集约化管理,如何在更加优化的建设投资下,安全、高效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这是值得他为之奋斗终生的课题。”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员典型人物案例汇总

  2. 2

    李云舟:从探索BIM正向建筑设计,到带动建设项目BIM技术全过程一体化应用。

    “用BIM技术把建筑设计得更好一点”是李云舟研究和应用BIM技术的初心。2012年,李云舟了解到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前景后,成为广西区内首批尝试采用BIM做建筑设计的设计师。之后他带领团队不断研究采用BIM技术做建筑设计,坚持每个建筑项目从前期设计阶段至交付全部成果都是基于BIM三维信息模型完成,专业间冲突减少了85%以上,大大提升设计质量。2014年至今,李云舟带领团队完成BIM全专业全过程正向设计项目21个,总建筑面积约535万平方米,设计变更数量比同类项目减少60%,得到建设多方好评。

    2018年,实现了全专业BIM正向设计出图的李云舟,带领设计团队构建了着眼于整个建筑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运维的全局角度的全过程BIM一体化技术体系,让BIM设计模型可以传递到建筑造价、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有效提升建筑效益。同时还不断探索BIM+装配式建筑、BIM可视化三维协同平台应用等研究创新。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上,李云舟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魔方”式设计,使构件标准化率达到90%,利用BIM模型将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各方信息集成化,整合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助力装配式建筑推广实施。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员典型人物案例汇总

  3. 3

    王君峰:BIM理念的征服者到BIM行业的布道者

    2004年,在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王君峰接触到了现代BIM理论,学习后深受影响,看到了BIM对全行业的巨大的价值,2005年毅然放弃了设计院前途光明的建筑设计师工作,投入到能够未来改变工程建设行业的BIM事业中。

    工程建设行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是一个20万亿以上GDP的巨大产业。那时在国内,大家已经意识到行业需要变革,三维设计、虚拟建造、虚拟仿真等领域新概念开始出现,在BIM理论、BIM应用、BIM软件、BIM管理、价值认知上都有极大的障碍。

    在这种及其困难的情况下,王君峰以极大的热情和学习精神投入了BIM事业的拓展中,取得了很多BIM领域里程碑式的成果。2009年,主持了上海世博会永久保留建筑生态家的BIM设计应用项目,开创了国内设计阶段多专业协调的先河;2011年主持了无锡恒隆广场BIM机电综合项目,成为了基于BIM技术的机电深化应用的先锋,并拓展了BIM在施工阶段的应用;2015年主持了港珠澳大桥在运维阶段的BIM应用探索,由此打通了设计、施工、运维的BIM技术应用,使BIM理论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落地积累了实战经验。2016年开始,王君峰在武汉新世界广场、西南证券大楼、横琴口岸交通枢纽等多个大型项目中尝试和探索了BIM应用于项目管控的系统应用,首创了BIM管控技术体系,使BIM由单纯的技术应用提高到BIM项目管控的系统应用,为国内BIM技术发展和应用做出了很大贡献,为项目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2006年开始,BIM在国内既无案例、又无参考资料书籍,为普及BIM应用和推广,王君峰结合实践开始参与BIM应用教材的编写,十几年间共编著十余本BIM专著,包括《BIM导论》、《Revit建筑设计火星课堂》、《Revit建筑设计思维课堂》、《Navisworks BIM管理应用思维课堂》等十余本BIM技术专著和教材,涵盖BIM应用理论、BIM软件操作、BIM应用管理,毫无保留的共享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积累。其中多本已经成为BIM领域的教学标准教材与标杆书籍,为国内的BIM领域培养了大批在校生及BIM技术人员。

    让王君峰最为振奋的是自2011年住建部出台的《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总体目标中提出了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自此,BIM成为了建筑业行业先进生产力的代名词。2013年住建部特别发布《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的专项文件,指出“BIM应用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极大地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2016年发布《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BIM成为“十三五”建筑业重点推广的五大信息技术之首。这些政策的发布,这是多年艰辛的技术探索之路的最好回报。

    2019年,王君峰和他的团队在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局和两江新区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将继续在BIM的技术应用领域、BIM的工程咨询领域、BIM的教育领域及BIM智慧城市应用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为国家的发展和工程建设行业的转型升级作出贡献。新公司成立以来,已经为华为贵阳数据中心等一系列大型建设项目开展BIM管理咨询服务,提升项目建设的管理水平。

注意事项

  • 关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员典型人物案例,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在国家大力推动建筑信息化大环境下,国家高新技术BIM应用技术人才的短缺,仍是影响BIM发展的较大因素。BIM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BIM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还依赖于培训认证,一些想参与到BIM应用学习中的朋友,想必对BIM考试已经跃跃欲试了,加油!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