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大学生因为缺乏对职业定位的把握,所以容易随波逐流,什么热门考什么,别人说好就是好,会计证、人力资源管理助理、驾照、英语四六级等跟风考证,投入了时间和精力,问及哪张能为将来的发展加分却一脸茫然。
毕业该往何处去大三的学习结束,接下来就是为实习和求职而绞尽脑汁,可是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哪?对口的专业就业领域在哪?该找怎样的实习单位?该去怎样的行业和企业求职? 简历乱投没人理网上投简历,看到合适的职位,鼠标一点方便轻松,更有甚者做好简历后设置关键词进行群发投递,结果系统投递后自己也不知道投了哪家公司,这种没有定位、盲目海投的结果,终究难有HR理会。 面试无数没offer有的同学个人有一定优势,尤其在制作简历方面有独到之处,容易得到用人单位认同。但他们频繁去企业面试,说明本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明确,还有不少人片面追求高薪,结果不仅浪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还错失了就业良机。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恐怕还得归结为大学生在校期间严重缺乏职业规划以及忽略就业能力的培养所造成的。现在很多大学生对于就业的认识多是纸上谈兵,缺乏核心能力,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无法满足岗位所需。大学生们有必要好好利用假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做个梳理,针对自己的职业倾向和个性,详细分析自身的上升空间及本身存在的问题,综合各方面因素给自己制定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
毕业直接失业是现在大学毕业生的普遍现状,就算就业了,也没有多少个职位能跟专业直接挂钩的,不但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跟大学文凭明不属实,造成大学的毕业生能力还不如职高生技校生的现状,直接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没人想要大学毕业生,都想找有工作经验的,不想锻炼人,就想直接能用人,这即是社会现状的无奈,也是教育体系的悲哀!
就业难,好的读书就一心读书别搞其他的,有前途搞研发设计甚至直接去教育,但很多不在这方面发展,千辛万苦毕业出来很多还要搞其他行业,被逼专业不对口,重要的是很多学点东西都是理论一大堆,难度很大而且不实用出来技能基本用不上,大学除了专业很多技能靠自己去自学就不容易,我觉得还是要分开教学,不打算继续读的就以教育就业对口技能为主,出来工作方便,理论不应该那么辛苦那么难了。有条件背景的可以学着创业。教学本身就要改革,怎么简单实用,技能更有用好学为主要,其他的都是次要的。总不能把大学主要变成了一个搞学历文凭的地方,拿四年感觉太不值,大学不继续考试读书还不如读三年专科学技能毕业的学生实在有用。
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活该的。
既然能读大学,那么你本身资质是还过得去。毕业了,找不到工作,要不就是你眼高手低,要不就是你大学期间好吃懒做,懒惰惯了,不想工作。这两类型的大学生就活该你失业。
还有一种是不想打工,选择自己去创业的。这种更不存在失业的问题了。这种大学生很明智,根本不需要别人给工作,靠自己的能力,自己赚钱。现在互联网创业很简单,比旧时代简单太多了,只要勤奋,不要懒惰,赚得钱可以比上班族多个好几倍。我觉得大学生创业是个好事,不要为了几千块廉价出卖自己的时间。欢迎咨询我,在此不多说。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岗位相比供大于求,待就业人数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这些新形势、新情况对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来讲,既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择业过程中的心理负担。
大学毕业生择业时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焦虑心理:由于担心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因为盲从、自负、自卑等原因,求职时遭受拒绝或失败等挫折而形成的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它是由心理冲突或遭受挫折而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
2、自卑心理:一些大学毕业生自我评价偏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过低评价自己的意志力。表现在择业过程中,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不敢参与择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等等。
3、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有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自我评价过高,择业条件苛刻,形成自负心理。
4、盲从心理:有些毕业生,尤其是独生子女毕业生,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求职择业时,从不按自身具体条件独自思考、分析,盲目效仿,即使是求职材料,也是千人一式,众笔一辞,没有自己的特点和重点,因而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垂青。
5、攀比心理:青年学生大多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起攀比心理,形成了较高心理期望值,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四处碰壁,迟迟无法签约。
6、依赖心理: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而寄希望于学校、家庭或就业主管部门,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当大学生遇到了就业心理困扰时,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自我调节。
1、要有正确的自我评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所以每个毕业生对自己都应有客观和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优势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这样才能在就业中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找到自己较满意的职业。
2、要积极调试自己的职业意向与职业抱负。
人生是大海,得学会掌舵。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条件和爱好来确定航向。有些大学生自认为天之娇子,找工作往往眼光过高,常常产生要么他看不中人家,要么人家看不中的现象,从而造成就业受挫,产生心理失衡,因此,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不断调适自己原有的不切实际的就业取向,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择业目标相适应。
当代大学生要求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择业时要看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的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
3、克服盲从心理,增强自信心。坚强的自信是伟人成功的源泉,自信能使平平凡凡的人做出的惊人的事业来,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要不断增强自主择业的意识,要充满信心,主动出击,要相信自己的才能,满怀信心地推销自己,展示自我。
4、志当存高远,脚要踏实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大学生就业要“志当存高远”,切忌“这山望着那山高”,与此同时,毕业生还应做到脚踏实地,仔细认真的做好每一份工作,使自己的求职愿望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当代大学生遇到各种就业问题都要及时自我调适克服。大学生不能仅仅适应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校园氛围,更要适应“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社会,以积极的心态, 顽强的斗志,稳定的情绪,热观的心情,必胜的信念,创新的意识,向自己理想的目标冲刺。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目前社会上的一个非常严峻的基本问题,有些人认为,大学生就业是拉动内需、彻底化解金融危机的一张王牌,它可以使GPD至少增长两个百分点,而且是绿色GDP的增长。第一,预支工资给大学生可以立即解决大学生的生活保障与就业问题。自从国家抛弃对大
学生工
法学专业
计算机专业
找工作
需要一份工作
贷款给大学生
要么选对社会需求的专业!要么拼爹!大学生出来很多专业不对口,好高骛远!不踏踏实实的历尽艰辛学的经验,怎么成功?
ailinanana
关注
李娜
19:00-20:00 19:00-20:00
监理25教材变动解析-目标控制(土建)
监理工程师
立即预约
张静
预习大班课(一)
二级造价工程师
孙翠霞
安卓版
iPhone版
多个标签请以空格隔开!
大学生因为缺乏对职业定位的把握,所以容易随波逐流,什么热门考什么,别人说好就是好,会计证、人力资源管理助理、驾照、英语四六级等跟风考证,投入了时间和精力,问及哪张能为将来的发展加分却一脸茫然。
毕业该往何处去大三的学习结束,接下来就是为实习和求职而绞尽脑汁,可是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哪?对口的专业就业领域在哪?该找怎样的实习单位?该去怎样的行业和企业求职? 简历乱投没人理网上投简历,看到合适的职位,鼠标一点方便轻松,更有甚者做好简历后设置关键词进行群发投递,结果系统投递后自己也不知道投了哪家公司,这种没有定位、盲目海投的结果,终究难有HR理会。 面试无数没offer有的同学个人有一定优势,尤其在制作简历方面有独到之处,容易得到用人单位认同。但他们频繁去企业面试,说明本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明确,还有不少人片面追求高薪,结果不仅浪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还错失了就业良机。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恐怕还得归结为大学生在校期间严重缺乏职业规划以及忽略就业能力的培养所造成的。现在很多大学生对于就业的认识多是纸上谈兵,缺乏核心能力,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无法满足岗位所需。大学生们有必要好好利用假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做个梳理,针对自己的职业倾向和个性,详细分析自身的上升空间及本身存在的问题,综合各方面因素给自己制定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
毕业直接失业是现在大学毕业生的普遍现状,就算就业了,也没有多少个职位能跟专业直接挂钩的,不但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跟大学文凭明不属实,造成大学的毕业生能力还不如职高生技校生的现状,直接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没人想要大学毕业生,都想找有工作经验的,不想锻炼人,就想直接能用人,这即是社会现状的无奈,也是教育体系的悲哀!
就业难,好的读书就一心读书别搞其他的,有前途搞研发设计甚至直接去教育,但很多不在这方面发展,千辛万苦毕业出来很多还要搞其他行业,被逼专业不对口,重要的是很多学点东西都是理论一大堆,难度很大而且不实用出来技能基本用不上,大学除了专业很多技能靠自己去自学就不容易,我觉得还是要分开教学,不打算继续读的就以教育就业对口技能为主,出来工作方便,理论不应该那么辛苦那么难了。有条件背景的可以学着创业。教学本身就要改革,怎么简单实用,技能更有用好学为主要,其他的都是次要的。总不能把大学主要变成了一个搞学历文凭的地方,拿四年感觉太不值,大学不继续考试读书还不如读三年专科学技能毕业的学生实在有用。
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活该的。
既然能读大学,那么你本身资质是还过得去。毕业了,找不到工作,要不就是你眼高手低,要不就是你大学期间好吃懒做,懒惰惯了,不想工作。这两类型的大学生就活该你失业。
还有一种是不想打工,选择自己去创业的。这种更不存在失业的问题了。这种大学生很明智,根本不需要别人给工作,靠自己的能力,自己赚钱。现在互联网创业很简单,比旧时代简单太多了,只要勤奋,不要懒惰,赚得钱可以比上班族多个好几倍。我觉得大学生创业是个好事,不要为了几千块廉价出卖自己的时间。欢迎咨询我,在此不多说。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岗位相比供大于求,待就业人数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这些新形势、新情况对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来讲,既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择业过程中的心理负担。
大学毕业生择业时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焦虑心理:由于担心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因为盲从、自负、自卑等原因,求职时遭受拒绝或失败等挫折而形成的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它是由心理冲突或遭受挫折而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
2、自卑心理:一些大学毕业生自我评价偏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过低评价自己的意志力。表现在择业过程中,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不敢参与择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等等。
3、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有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自我评价过高,择业条件苛刻,形成自负心理。
4、盲从心理:有些毕业生,尤其是独生子女毕业生,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求职择业时,从不按自身具体条件独自思考、分析,盲目效仿,即使是求职材料,也是千人一式,众笔一辞,没有自己的特点和重点,因而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垂青。
5、攀比心理:青年学生大多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起攀比心理,形成了较高心理期望值,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四处碰壁,迟迟无法签约。
6、依赖心理: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而寄希望于学校、家庭或就业主管部门,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当大学生遇到了就业心理困扰时,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自我调节。
1、要有正确的自我评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所以每个毕业生对自己都应有客观和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优势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这样才能在就业中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找到自己较满意的职业。
2、要积极调试自己的职业意向与职业抱负。
人生是大海,得学会掌舵。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条件和爱好来确定航向。有些大学生自认为天之娇子,找工作往往眼光过高,常常产生要么他看不中人家,要么人家看不中的现象,从而造成就业受挫,产生心理失衡,因此,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不断调适自己原有的不切实际的就业取向,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择业目标相适应。
当代大学生要求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择业时要看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的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
3、克服盲从心理,增强自信心。坚强的自信是伟人成功的源泉,自信能使平平凡凡的人做出的惊人的事业来,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要不断增强自主择业的意识,要充满信心,主动出击,要相信自己的才能,满怀信心地推销自己,展示自我。
4、志当存高远,脚要踏实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大学生就业要“志当存高远”,切忌“这山望着那山高”,与此同时,毕业生还应做到脚踏实地,仔细认真的做好每一份工作,使自己的求职愿望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当代大学生遇到各种就业问题都要及时自我调适克服。大学生不能仅仅适应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校园氛围,更要适应“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社会,以积极的心态, 顽强的斗志,稳定的情绪,热观的心情,必胜的信念,创新的意识,向自己理想的目标冲刺。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目前社会上的一个非常严峻的基本问题,有些人认为,大学生就业是拉动内需、彻底化解金融危机的一张王牌,它可以使GPD至少增长两个百分点,而且是绿色GDP的增长。第一,预支工资给大学生可以立即解决大学生的生活保障与就业问题。自从国家抛弃对大
学生工
作的统一分配制度之后,大学生就业就一直是社会的一个基本问题。特别是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更为严峻。为什么大学生就业会成为一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有不少人认为是大学扩招引起的。其实并非如此。据说西方各国大学并没有像中国一样扩招,可是大学生就业同样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在澳大利亚,因就业难,法学专业
的毕业生开出租车、计算机专业
的毕业去端盘子并不少见。可见把大学生就业问题归结为“扩招惹的祸”很难令人接受。其实,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性造成的。我国目前对大学生的保障,实际上是延续西方社会保障的模式,这就是由大学生自己来寻找工作
,政府只是对为寻找工作
提供一些免费的支持,例如就业信息、职业培训和一定的生活保障。不过由于资金的缺乏,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因此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就业保障非常不完善——在整个学习期间到就业前,大学生并不能领取由社会保障体系发放的生活津贴和失业救济金,而只能领取低保,大学生也不能像西方一样,享受全面的医疗保障。这就给大学生学习期间的生活以及就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可以预言:如果继续沿袭西方的社会就业及保障模式,至少在未来十年之内,大学生的生活与就业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更不可能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即使在十年之后,我国建立起全面的西方式大学生保障体系,也不能解决问题,西方社会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实际上到现在也是一个基本的社会难题。但是如果突破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樊篱,让大学生以未来的收入实施自我就业保障,则可以立即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大学生保障及其就业问题。所谓以未来的收入实施自我就业保障也就是:1、当学生开始接受高等教育和各种职业教育,就马上可以从社会保障体系预支未来的工资(其标准可以参照毕业三年后市场平均工资),一直到毕业、找到工作为止(或毕业之后十二个月);2、等学生毕业、找到工作,形成还款能力后,再逐步偿还所预支的工资及其全部利息;3、如果发生意外导致工作能力的丧失,可以豁免;4、如果找到工作之后又失去了,可以暂缓偿还,直到找到新的工作、形成还款能力之后再继续偿还。如果这样,大学生就业问题将减少很多,因为即使他们找不到工作,也可以预支未来的工资。其实中国大学生现在所面临的难题还不仅仅是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他们在整个学习期间的生活保障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现在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没有任何收入,他们在学习期间的生活来源依靠家庭的支撑,也就是用父母的钱(学校所发放的助学金、奖学金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因为根本不能维持学生的全部生活需要)。这不仅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也给绝大多数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使得他们在学习期间的生活非常艰难。应该承认,这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是不容忽略的。如果按照以上办法作了,从大学生一入学开始就预支未来的工资,可以从根本上立即改变学生及其家庭收入状况,也符合学生及其家庭的根本利益。第二、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也是一个认识误区。或许会有人对预支工资给大学生质疑,因为许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不一定可以找到工作。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引起的。如果不能找到工作,预支工资也解决不了问题。不错,如果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则预支工资给大学生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引起新的问题。不过这还得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大学生永远找不到工作,而不是暂时找不到工作。可是如果对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所谓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都是暂时的,而不是永远的,除非发生意外,导致工作能力的丧失。为什么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不是永远找不到工作,而仅仅是暂时找不到工作?因为人类社会的就业机会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失业也具有可消灭性与不可消灭性两种不同属性。所以,人类社会实际上并不缺少就业机会。任何具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可以找到工作。既然如此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原因非常简单:大学生并不仅仅需要一份工作
,而是需要一份适合他们自己的工作。要找到适合的工作,就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一过程因种种原因而长短不一。如果寻找适合工作的过程比较长——人们不能及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就会产生找不到工作的问题,也就产生了找不到工作的一种假象。所以找不到工作是一个认识误区。从长远来看,任何具有工作能力的人都不会找不到工作。除非因意外而丧失工作能力。再从实际上来看,当我们对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实际考察,可以发现,就业率与时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毕业时间越久,就业率也就越高。通常的情况下,在毕业之后十二个月,所有的大学生都会找到工作。但到了次年,新大学生毕业,又会产生类似的问题。所以从实际调查上也可以看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仅仅是暂时的现象,而不是永久性现象。由于找不到工作是暂时的,因此预支一定时间的工资给大学生,让他们以未来的收入自我就业保障,是完全可行的——它可以彻底解决大学生找不到暂时工作的问题。第三、大学生赖帐怎么办?那么大学生预支工资之后不偿还怎么办?有些担忧人士认为,中国社会目前没有信用体系,因此预支工资和贷款给大学生
是不现实的,现在国家助学贷款有很多学生不还贷就是证明。其实这也是一种认识误区。不可否认,国家助学贷款目前是出现了一些呆账和坏账现象。但是产生这一呆账和坏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是中国社会没有诚信体系而造成的。虽然某些商家诚信记录非常可怕,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民众就是天生的无赖。如果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来完成预支工资给大学生,大学生赖帐的基础和条件就不会存在。第四、预支工资给大学生是拉动内需的一张王牌。社会保障体系预支未来的工资给大学生,使他们可以用未来的收入自我就业保障,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诸如台湾发放消费卷和其它刺激民主消费的传统经济学方法,因为它将会导致一次前所未有的社会消费革命——形成超前消费、消费群体巨大、具有自然合理、非常安全平稳、可以年年持续。当然还要注意:由于就业、教育以及医疗都有了非常可靠的保障,民众的储蓄将不再是“保命钱”,这必将使人们从不敢消费的恐惧中解放出来,从而使得他们敢于用储蓄来消费。这种消费至少会占目前储蓄总额的10%到20%,也就是说在两万亿到四万亿人民币之间。这应该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数量——它对内需的增长也具有非常巨大的意义。所以估计,预支工资至少可以使中国经济有两个百分点的增长,而且这种增长是绿色GDP的增长,是可持续的和非常稳定的。要么选对社会需求的专业!要么拼爹!大学生出来很多专业不对口,好高骛远!不踏踏实实的历尽艰辛学的经验,怎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