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是怎样的?

2019-10-25 08:50 3184浏览 11回答
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是怎样的?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就业形势严峻主要体现在:1、内外经济增速趋缓,对就业产生影响,优胜劣汰,一些旧行产业开始洗牌,新型产业薄弱,稳定产业没有:-大学生,现状,怎样,就业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后发表回答
山川
1楼 · 2019-10-25 09:02.采纳回答

就业形势严峻主要体现在:

1、内外经济增速趋缓,对就业产生影响,优胜劣汰,一些旧行产业开始洗牌,新型产业薄弱,稳定产业没有多大的突破空间,所以给就业产生挤压效应。

2、市场预期和企业转型升级对就业的影响依然较大。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缓慢。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产品结构转型的步伐比较缓慢,受国内外市场竞争、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不得已实施低价竞争策略,部分企业过分控制人工成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待遇偏低,导致员工流失

二是部分企业对近期的生产形势不够乐观,裁员频繁,急于消解成本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员工对企业的感情;

三是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比较欠缺,长期沿袭的“需要就招工、不需要就解雇走人”的模式让就业人群没有安全感和稳定感。

3、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中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短缺,社会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呈现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重心上移的趋势。在毕业生就业中研究生已越来越“抢手”,本科生还能基本平衡,专科生则较明显地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高校、科研单位、大机关、大公司已经基本上以接收硕士生博士生为主,甚至连一些中小型单位都开始希望多接收研究生。这种社会现象致使现在不少用人单位存在“人才高消费”的错误观念,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因而对毕业生的需求出现扭曲,人为地制造了就业难。

4、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毕业生们普遍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而同时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这就说明出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目前毕业生中间以事业发展为重的并不占多数,而是普遍希望能到那些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企业等大单位工作,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生活待遇好、有出国机会,甚至离家比较近等

大多数毕业生想留在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工作,然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却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中小城市、艰苦行业的基层一线中小型单位,这些地区和单位人才奇缺,非常希望能接收到大学毕业生,但年年要人却年年要不到人,没有多少毕业生愿意到这些地方去,分配去的毕业生也容易流失,叫做“要不到、分不来、用不上、留不住”。这样造成毕业生为一个较优越的职位竞争激烈,从而使不少毕业生错过择业良机。

5、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看重“人品”和能力,对专业反而越看越淡。不少单位已经开始对接收毕业生持“宁缺毋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有各种特长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即将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应对此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6:毕业生认为没有高工资有点愧对这么些年的大学,以及父母的辛苦供养,和养家糊口的血汗钱,所以低工资普遍招不到人。

遇见
2楼-- · 2019-10-25 09:14

高不成低不就,吃不了苦,还想要高薪!我做劳务派遣的,现在用人单位缺口很大,学生又不愿意,工作岗位多的是,但是又不愿意去一线,哪个成功者不是从基层做起的?现在人的想法,总想什么都不干,还能拿钱!

花花
3楼-- · 2019-10-25 09:08

现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困境,大批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这种现象表明,我国大学生就业系统出了问题,用人单位的岗位越来越少,但是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这其中的矛盾已经到了无法调节的地步。那么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是什么样呢?

我国现在的产业发展不平衡,各种人才结构不平衡。我国急需技术型人才和高管理技能型人才,但是大学却无法培养这些人才,导致人才结构不平衡,用人的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不用人的岗位人才济济。我国当前企业求才若渴,高级管理、高级技术人才缺口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我国国民整体素质不高,虽然是人力资源大国,但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截至2009年底,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4%。国际比较研究表明,我国人才培养比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也高速发展,大部分学校纷纷扩招,导致大学生研究生泛滥,大学生研究生早已不如往些年值钱,含金量大大降低。一有大型招聘活动,找工作、换工作的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去招聘会,很多人花了钱,虽然进了招聘会,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就如石沉大海。很多的大学毕业生感叹:“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在太难了。”据估算,2008年全国至少有100万名毕业生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但是工作岗位却是不变的甚至工作岗位有所减少,这就导致这两者之间的供需不平衡矛盾越来越突出。很多人读大学就是为了能找到一份好的或者说满意的工作。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就目前表面形势来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资料表明,从2001年至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611万,是扩招前的5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率却远远小于此。

大学生刚刚从校园迈入社会,想法未免幼稚,思想不成熟,对社会怀有很大的期望与幻想,可现实往往很残酷。大学生对自己心中向往的生活太过憧憬,可现实往往打破幻想。不高的薪水让毕业生们大失所望。很多大学生读书的初衷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的、满意的工作,刚刚毕业,一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找到一份条件较好,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的工作。从而对相对较低的薪水岗位不屑一顾。理论是书本上的,不会把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学得再多也等于无用之才。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大学生,关键是看能不能把理论用于实践。

虽然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但我们仍应对未来充满希望。在大学期间,我们要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和个人能力。因为不管到了了什么时候,我们社会都需要有真才实学,踏实肯干的年轻人。只有先提升自己,我们才有资格去挑选别人。虽然未来的道路难免艰险,到我们仍要披荆斩棘,一路勇往直前。

分享
4楼-- · 2019-10-25 09:02

怕啥!!!我们已经被学校早早就业了!上边领导一查,哎呦哎我的天,你们班这么高就业率,不错不错,有奖励!当初我们班,60多人盖了一个公司章子,居然在招聘负责人那块写了不同人姓名和电话!领导也是醉了!!虽然是被就业,但是也要走心啊!!!!督促下届学生注意注意!!

网站
5楼-- · 2019-10-25 08:57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下中国社会的普遍难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高不成。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难题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就开始了,虽然中国的教育设计倡导素质教育,但评价体系唯分数论,最后执行结果成了填鸭式教育,注重孩子的知识灌输,孩子最重要的行为习惯、动手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从小得不到系统锻炼,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全部是应试教育,包括985、211名校,大学生最重要的基本实习和毕业设计都是走过场了,学生进入社会,专业技能无法适应职场要求,自然就业就难了。

2、低不就。现在大中城市中,有专业技能的蓝领收入比高级白领收入还高,技能型人才十分短缺,但现在许多大学生怕苦、怕累、怕脏,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用人单位不敢用,也用不起。而大量的职业学院和技校毕业生更受欢迎。

3、不对口。现在的大学教育,专业设置远远跟不上职场需求,专业分工太细,学生缺乏职业规划,专业技能训练与职场需求不匹配、不对口,大才小用,高才低用,庸才无用的状况比较突出。

4、易替代。现在企业用工成本高,随着技术突飞猛进,大量雇主采用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人代替人工,不仅是从事简单重复劳动的人群,甚至连医生、教师、律师、会计师、分析师这样复杂脑力劳动者也正在被机器替代,人工智能虚拟技术和机器人开始进入试验室,很多博土的岗位也难保了。

5、需求少。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由于产能过剩,中小制造业大量倒闭,大中型企业不断兼并重组,用工需求减少,而过去这几年又是扩招最快的时期,加之,大量留学生归国,大学生供过于求已是不争的事实。

总之,大学生就业难是个系统复杂的老大难问题,要根本解决还是要系统施策,尤其是要加大教育的整体改革,改善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全方位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真正需要人才。

  • 殷巧玲

    19:00-20:30 19:00-20:30 11月26日 19:00-20:30

    2025年高级人力-备考指导

    高级经济师

  • 张湧

    19:00-20:30 19:00-20:30 11月27日 19:00-20:30

    2025年高级工商-备考指导

    高级经济师

  • 陈江潮

    19:00-20:30 19:00-20:30 11月27日 19:00-20:30

    2025年高级建筑与房地产-备考指导

    高级经济师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环球网校快问 · 最新文章 · 最新问题
Copy 2018 https://wenda.hqwx.com/ All R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6038139号-3 / Smrz 京ICP备16038139号-3/ 举报电话:400-678-3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