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首先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没有四六级证书是可以的报考中口的。
我的很多同学一上大学就直接裸考去考中级口译的笔试了,而且只要高中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中级口译的笔试也都过了。但是要拿到完整的中级口译的证书的话,你要记住,口译笔试后还有口试!
我那些大四过中口也过的同学只有一半的人过了中口的口试,大多数人多是第二次参加口试才过了的(中口口试规定在笔试通过后的两年内必须参加,有4次机会,如果都没有过的话那么笔试比寻重新考才行)。
口试的准备就需要花功夫,而且一般性你在考完笔试后得知自己通过了再准备笔试时来不及的(我说的当然是中口和高口),所以虽说中口笔试可以裸考,但是建议在准备中级口译的时候就好好准备,算是为中口口试做准备。
然后引入你的第二个问题:怎么备考。
第一:我强烈推荐你去报一个班级,自学的时候一没有方法,二没有老师可以问,三更没有学习的气氛,是十分容易放弃的。如果你报了个班级的话,钱投了进入,自然心疼会用心去学习。报班级的话其实昂立教育的口译和新东方的口译都可以的。这些班级都是一样的,新东方在全国更加有名气,昂立的口译称号王牌口译,我当年上得是昂立的高级高级口译,感觉还蛮不错的。
报名的时间,我建议你报一周一次的。最好是一次半天或者全天的。因为一周的话就会有多出来的时间自己复习,将老师讲的东西融会贯通。不要报那种连续12天连读的班级,太累了,量太大难以吸收。
第二:强烈建议你买中口的权威教材,就是“上海紧缺人才培训中心教学系列丛书•中级口译教程(英语中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第3版)(附光盘1张) 梅德明、 戴炜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01出版) ”,你能买到最新版的最好,不是最新版本的也没有关系,内容其实变化不大的。这套系列丛书一共有5本,但是你只需要买其中的口译,听力,翻译这三本就都可以搞定了。买回来后自己做听力书。争取做到两天一课。保持进度。
第三:强烈建议做真题。真题的话网上有下载,你可以自己下载后打印出来。我当初在报名昂立后,昂立曾送了05到09的真题给我,所以我就没下。真题是十分有用哦,可以让你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在那里。
第四:一定一定要过单词关。不懂单词,一切都是白搭。不一定要买口译的单词书,买本大四的单词书背完,当然要背熟就可以了。大六的那就更加好了,因为口译的考试有越来越难的趋势。可能中口笔试中会加入大六的单词。
最后:确保自己多听英文新闻。让自己的耳朵熟悉英文,一定要听!!!!这是很重要的,多听你才能融入英文中。口译不同与中国其他的应试教育,没有什么语法之类的,最关键的是考验你对英文的反应能力,你如果做了真题就会知道的。所以一定要让自己的耳朵熟悉英语。如果你有能力的话,最好每天都能对一篇长度为1分钟左右的英文听力做精听听写。精听听写的方法网上很多的,你可以搜索的。
就说这些吧,打得我累死了,最后祝你成功!加有哦,准备口译时是很累的,但是考完后呢,你会很有成就感的,自己的英文也会进一大步的!加油O(∩_∩)O~
英语基础不错的话,笔试一般是没问题能过的,还是稍微准备下;
口试要好好准备,用《上海中级笔译教程》的那几套书,官方指定的,到时候口译考试会有两套题是从这本书里抽的,原题哦!所以把这本书吃透过的希望就很大了。
中级口译相当于6级的水平,而且中级口译会考书上的题目哦,难度相对来说比考研英语要低些哦,再说啦他们题型也不同哦。
不过你底子很不错啦,好好研究下英语考研的历年真题,总结下答题规律和技巧,过60肯定是没问题的。一定要好好做真题哦~
加油!
这个没规定 我想问一下你会把照片做成要求的那个规定范围内吗 我今天去拍了照片 要求都和老板说了 拍好回来一看 不符合要求 你会修改吗
可以报考的。
准备这个考试的话,你可能需要报班。不过,你需要擦亮眼睛,仔细挑选好的口译班。千万不要参加中译的林超伦大师口译班,大家都懂的,那个人是个……,嘿嘿
有这样一片文章,北外高翻写的,看看吧:
所谓大师的无稽神话(据说是北外高翻所写,炮轰林超伦)
5月27日晚,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去听《国际同传大师林超伦邀您共享“译”彩人生》的口译讲座。
林大师开门见山,先说学同传没那么难,其实可以“一步登峰”。他循循善诱道:这里的“峰”是“异”峰,而非“高”峰,如果是高峰,就无法在短期内到达,而“异峰有殊途”,可以走捷径。他还举例说,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用“点穴法”,这样才能“一点突破”。
紧接着,林大师开始正式培训,首先训练快速转换能力,具体做法是放映PPT,每一页PPT上有一个英文单词,比如university、park、staff,都不是很难的词汇,每换一页,让大家第一时间说出单词的中文意思,最好脱口而出,越快越好。有些在座的同学词汇量确实不行,一些简单的词都未必认识,难免卡在中间,林便鼓励跳过生词不翻,“不求准确,但求跟上”,“想而必死,不想则活”。林还要求大家集体起立,据说“站着翻反应会更快”。这样连续放了4、5遍,由于就那么几个简单词,顺序丝毫不改地循环放映,在频频站起练习数次后,大家终于都貌似能“脱口而出”了(比如一看到university,就会立刻翻成“大学、公园”,而此时下一页的“park”尚未出现)。林大师于是恭喜大家已具备快速转换能力。
这让我想起赵本山的小品,本山大叔问范伟的都是范之前答过的问题,范每一答对,“赵大忽悠”就激动上前紧紧握住他的双手:“恭喜你都学会抢答啦!”
热身完毕,林开始介绍“大师班”14天课程的三个阶段:第1天(快速转换,刚刚练过)、第1-10天(掐表视译,稍后详解)、第11-14天(入箱点穴),然后就可以做同传了!今天的讲座,就是要让大家了解培训体系和流程。
关于“入箱点穴”是怎么回事,林解释说初学者往往在翻译时去听自己所说的话,如果翻错了,会下意识说“哎呦,我不是这个意思”,可见自己在听自己所说的话。只有忍住,不听自己所说的话,紧跟发言人下面要说的话,才是好的同传。练同传要求聚精会神+起居配合(保证充沛的精力)+奋勇直前(坚定的信念)。谈到信念时,林拍胸脯说:“老师的信念绝对不会动摇,我敢收你为徒就能保证把你带出来,不存在带不出来的现象,在座的个个都能当同传!”
林说:“学同传要学到什么程度?学到你看见一个东西立马就想去翻它”。说实话,我非常不能理解这怎么会是学同传的特质,记得本科考中、高级口译的时候,我也是走在街上看见商店招牌就忍不住去翻,与同传无关。
于是继续播放PPT,每页以三个英文单词为一组陆续放映,三字一译,要求在场各位再次起立,迅速翻译依次闪过的PPT。(注:此时我感觉林不是老师,就是一个放PPT的,这个职业谁都能干哈)。林*出自己的手机,打开手机的秒表,掐着时间让大家翻啊翻,30秒内必须译完90个单词。同学们大多不太反应得过来,于是林大喊“不会翻?扔掉、再扔掉!敢扔是一个重大的技能!翻错了?错了就错了,绝不改口!”
结果,不管三七二十一,该扔的扔,该错的错,经过扔得太多和错得太多之后,破罐子破摔也总算走完一遍。林大师不顾台下某同学质疑教学方法的声音(林说这个方法就是最先进的,“也许哪天你能发明出比我更好的方法”),宣布初级班的内容圆满结束,下面进入中级班!
他拿出一篇关于VISA卡的文章做视译训练,文章居然是1997年金融危机期间的讲话!林说偏爱这篇文章,所以没有换。我无论如何都无法相信拿出14年前的文章练口译是缘于教材经典而非教师懒惰乃至毫无责任感,难道林大师领了VISA卡14年的明星代言费?
林先让大家翻译一遍,而后告诉大家正确的译文,再让大家视译,一遍又一遍。
全体起立,***来不会翻的个别字词,耳听身边的“高手”同学会翻,便跟着鹦鹉学舌,也仿佛会“翻译”了。第一、二、三次,几乎都没有人能把PPT上的文章在规定时间(30秒左右)内翻完,但是第四、五、六遍,由于每个人都已掌握了中文大意,“完工”的时间在不断缩短,终于越来越多的人能“翻译”完了,虽然出来的句子相当拧巴,显然不是人话,但林大师无比兴奋地激励道:“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同传啦?”(这个笑话好冷啊)
林大师还自鸣得意道:“意思到位后就不要再译了,最后一两句翻不翻不要紧,只有末尾不翻,才容易跟讲者同时结束,显得‘很顺’。”
林要求所有在场听众起立大吼数声,我也入乡随俗,加入了干嚎的阵营,但林要求吼得短促而有力,要喊到“心口发热”,“肾上腺素涌动”,热血奔流沸腾。随后,林大师的至理名言诞生了!——“狗急了能跳墙,人急了就能学同传!”
再重复一遍:“狗急了能跳墙,人急了就能学同传!”(林超伦语录)
听到这里,恐怕不仅是我,所有人都在为林大师感到害臊。许多同学开始纷纷议论:“真是跳梁小丑!”、“咋这么像传销呢?”
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林大师已经高调宣布:中级班正式结束,以下开始高级班!
按照之前的介绍,高级班就要开始“点穴”了。虽然之前的内容大多空洞无物,但我依然傻傻地期待林大师能为我们带来惊喜,哪怕只是一点点。
同学们再次被迫集体起立,随林大师大吼数声,很有胸口碎大石般的豪迈。林大师很满意,继续放PPT,依次让同学们翻译。兴许是中级班的东西消化不良,闹肚子闹心,大伙还是不大会翻,干脆听大师的——直接扔掉!还有的内容本来不会,但经林大师给出标准答案后,逐渐熟练,死记硬背,算是勉强可以继续,这样一遍又一遍,终于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说完,哦,说错了,是“翻”完。
我只能说,所谓点穴实际沦落成了挠痒痒——越挠越痒痒,不是挠得不使劲,而是没有挠到点子上。更糗的是,林大师在给出“正确答案”时,居然把six翻译成了7,全场哗然。大师可是国际化人才,不至于这么不靠谱吧。更不给林大师面子的是,中途已经开始有人愤而离场——他们认为林浪费了他们的宝贵时间。
我不敢妄评林大师的口译水平,而是善意地想:毕竟林大师在国外开公司有大把的银子可赚,培训只是副业,难免不常备课、业荒于嬉。我认为恐怕只有小学差生才会将six翻译成7,林的失误应该不是水平问题,而是对讲义不熟使然,其本质是对金钱的追逐和对学生的不敬,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亵渎。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经历了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如同过山车般呼啸癫狂的变幻。我不敢说厌恶林,但至少已丧失了对他的任何好奇和尊敬。但我没想到的是,林大师此后的表现(观众提问环节),才真正让人感到痛心和不堪。
林环视全场,正色自夸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联合国译员可以边做同传边打毛衣?其实那个根本不算什么,老师我还可以一边同传一边发电子邮件”。话音未落,台下那个嘘声四起啊!!
我深信:真正的大师一定拥有严谨的学风与实事求是的精神。林若以大师自居,大可以搞个专场表演,边发电邮边做同传,用盖世神功让世人开开眼。浮夸的商业宣传与拙劣的信誓旦旦,恐怕只源于四个字:利令智昏。
自由问答环节正式开始。
有一位同学连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说遵照林著《实战口译》没能学成笔记法,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学习过程中出了问题;第二个问题我记不清了,总之一共两个问题,结果林大师说《实战口译》是03年的书,现在来看确实很不完善,然后……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来着?
总共就两个问题,林大师愣给忘记了一个,全场一片肃静!
那个同学可能是认为林大师被第一个问题噎住了没缓过气来,所以忘记后一个问题倒也情有可原,于是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问题。
轮到下一位同学提问,前后三个问题,一气问完之后,林大师一鸣惊人:“不好意思,你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哦,对对对,那……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啊啊……那第三个问题是什么?”彻底faint、faint再faint! 大家这才真正意识到:原来林大师的记忆力是如此之差!(见过差的,没见过这么差的!)
还有同学问到交传怎么学,林说经过多年的思考,突然琢磨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交传要学好,得靠三个东西:自有的知识、短期记忆能力、笔记,三者是互动的。三者只要占其一即可做交传。比如你若知识渊博,知道讲话人要说什么,那么不需要短时记忆和笔记就能翻译。他举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例子,比如他曾去一家工厂,该厂工程师比总经理更懂业务,所以总经理说完之后,工程师不顾总经理刚刚说过些什么,完全自说自话,所说的内容不仅包含了总经理要说的,而且更加专业、丰富,这就是好的翻译,而完全不需要靠短时记忆和笔记。
在场的听众都暂时屏住了呼吸,似乎大家都觉得这跟翻译没什么关系,难道林大师的逻辑也出了问题?
紧接着,林大师又假想了另一种极致的情况,那就是短期记忆超强,没有知识和笔记也无所谓,因为你只需重复发言人的话即可。
听众们再次休克,如果这样,鹦鹉都是高级翻译。
再接着,林大师又设想了最后一种极致的情况,那就是笔记超强,没有知识和短期记忆也无所谓,反正都记下来了嘛——我想他大概搞错了口译员与速记员的区别。
林大师的结论是:初学口译的人要靠记忆力,注重短期记忆,因为此时他们的知识匮乏,笔记没上正轨,所以短期记忆能力对于早期学习最为重要。
“我现在记忆力特差”——“大师”化被动为主动,不动声色地试图为自己解围——“我不赞成培养记忆力,记忆与口译水平毫无因果关系,你的翻译水平什么时候最高?肯定是翻了10-20年后,但那时你的记忆力肯定减退了,是不是?”
其实,他“聪明”地偷换了概念,混淆了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我在这里也不想班门弄斧,大家只要有兴趣去翻阅任何一部口译教材,或百度一下,都可以了解口译中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的概念及其质的区别。我们通常所说的某人记忆力如何,其实都是指长期记忆,长期记忆基于后天而很难改变(当然多吃黑芝麻糊、多喝豆*没准会有点效果)
又有同学发问:您今天居然没有让我们听一段音频、一个字,就说我们能学会同传。如果我一句都听不懂,听力问题都没解决,该怎么办?
林大师只能摊牌:“口译技能只能说对听力有帮助,但不能解决听力的问题。”好一个“一步登峰”,原来是“一步踏空”!听力、听辨都没有训练,还谈什么口译?
好像是倒数第二个提问的同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曾经亲自做过几次同传,身体很疲劳,有一次做完还病了一星期,您是否后悔过选择同传这条路?”这个同学话音刚出,林慌忙开始从皮包里掏出本子,一阵狂记,好记性到底不如烂笔头啊,再献丑可不得了。
林大师对照着笔记,小心翼翼地开始作答,他首先试探性地抛出了两个问题,我认为这两个问题集中反映了林的狡黠和老辣,推荐重点学习:
“你做不熟悉的事情肯定觉得累,对吧?”(林大胆假定该同学所翻译的素材是其所不熟悉的,此时该同学没有反应)
“你仔细想想,你第一次学骑自行车,肯定觉得很累,对吧?”
两个“对吧”,试图引起共鸣,说白了就是对该同学施加催眠。不料台下同学纷纷说不累,林相当懊恼,转而再次寻找突破口:“那是因为身体没好好锻炼吧,我们公司(林在英国自己创立的KL翻译公司)的员工都可以每天做10小时,连续做一周的”。
“我没有后悔过做同传”,林好像忽然记起了什么,补充道:“我从81年开始自学做同传,那会我是对外经贸大学的老师,总共花了两年时间练成同传。现在还能来教同传,多好啊。”
最后一个同学问到学习材料的选择,林不假思索答:“尽量要多用新材料”。我想林大师的记忆力可能真的超差,他已经忘记刚刚用97金融危机的材料让我们练过视译!
最后的最后,林图穷匕见,言归正传,开始推销自己的课程。我捧着招生简章一看,什么技“超”凡人啦,无与“伦”比啦,两万多的开价可真够贵的。招生简章上居然有好几个错别字,套句北京话——“活儿太糙了”!再次严重质疑大师或大师所代言的国营企业是否对学生足够真诚。
散会后,大家作鸟兽散,这也许是林大师最不愿看到的场景。按说总该有些同学上台,疯求签名或痴盼合影吧。很可惜,“粉丝”一个也没有出现,大师孑然一身,顾盼自雄,台上台下,场内场外,彼此一声叹息。
的却不是很难,但听力可能会有些紧张,你只要做最近几年的真题就可以了。我直接跳过中口,考高级口译笔试的,也过了,中译英及听力有点问题,阅读还是比较容易的。希望能有帮助。补充一句,如果你觉得中口太简单,去考高口吧,但相应的口试一定要过硬哦,不然恐怕拿不到证书。
都可以报考的,可以买新东方的,真题和中高级口译词汇
辛宏力
关注
安卓版
iPhone版
多个标签请以空格隔开!
首先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没有四六级证书是可以的报考中口的。
我的很多同学一上大学就直接裸考去考中级口译的笔试了,而且只要高中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中级口译的笔试也都过了。但是要拿到完整的中级口译的证书的话,你要记住,口译笔试后还有口试!
我那些大四过中口也过的同学只有一半的人过了中口的口试,大多数人多是第二次参加口试才过了的(中口口试规定在笔试通过后的两年内必须参加,有4次机会,如果都没有过的话那么笔试比寻重新考才行)。
口试的准备就需要花功夫,而且一般性你在考完笔试后得知自己通过了再准备笔试时来不及的(我说的当然是中口和高口),所以虽说中口笔试可以裸考,但是建议在准备中级口译的时候就好好准备,算是为中口口试做准备。
然后引入你的第二个问题:怎么备考。
第一:我强烈推荐你去报一个班级,自学的时候一没有方法,二没有老师可以问,三更没有学习的气氛,是十分容易放弃的。如果你报了个班级的话,钱投了进入,自然心疼会用心去学习。报班级的话其实昂立教育的口译和新东方的口译都可以的。这些班级都是一样的,新东方在全国更加有名气,昂立的口译称号王牌口译,我当年上得是昂立的高级高级口译,感觉还蛮不错的。
报名的时间,我建议你报一周一次的。最好是一次半天或者全天的。因为一周的话就会有多出来的时间自己复习,将老师讲的东西融会贯通。不要报那种连续12天连读的班级,太累了,量太大难以吸收。
第二:强烈建议你买中口的权威教材,就是“上海紧缺人才培训中心教学系列丛书•中级口译教程(英语中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第3版)(附光盘1张) 梅德明、 戴炜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01出版) ”,你能买到最新版的最好,不是最新版本的也没有关系,内容其实变化不大的。这套系列丛书一共有5本,但是你只需要买其中的口译,听力,翻译这三本就都可以搞定了。买回来后自己做听力书。争取做到两天一课。保持进度。
第三:强烈建议做真题。真题的话网上有下载,你可以自己下载后打印出来。我当初在报名昂立后,昂立曾送了05到09的真题给我,所以我就没下。真题是十分有用哦,可以让你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在那里。
第四:一定一定要过单词关。不懂单词,一切都是白搭。不一定要买口译的单词书,买本大四的单词书背完,当然要背熟就可以了。大六的那就更加好了,因为口译的考试有越来越难的趋势。可能中口笔试中会加入大六的单词。
最后:确保自己多听英文新闻。让自己的耳朵熟悉英文,一定要听!!!!这是很重要的,多听你才能融入英文中。口译不同与中国其他的应试教育,没有什么语法之类的,最关键的是考验你对英文的反应能力,你如果做了真题就会知道的。所以一定要让自己的耳朵熟悉英语。如果你有能力的话,最好每天都能对一篇长度为1分钟左右的英文听力做精听听写。精听听写的方法网上很多的,你可以搜索的。
就说这些吧,打得我累死了,最后祝你成功!加有哦,准备口译时是很累的,但是考完后呢,你会很有成就感的,自己的英文也会进一大步的!加油O(∩_∩)O~
英语基础不错的话,笔试一般是没问题能过的,还是稍微准备下;
口试要好好准备,用《上海中级笔译教程》的那几套书,官方指定的,到时候口译考试会有两套题是从这本书里抽的,原题哦!所以把这本书吃透过的希望就很大了。
中级口译相当于6级的水平,而且中级口译会考书上的题目哦,难度相对来说比考研英语要低些哦,再说啦他们题型也不同哦。
不过你底子很不错啦,好好研究下英语考研的历年真题,总结下答题规律和技巧,过60肯定是没问题的。一定要好好做真题哦~
加油!
这个没规定 我想问一下你会把照片做成要求的那个规定范围内吗 我今天去拍了照片 要求都和老板说了 拍好回来一看 不符合要求 你会修改吗
可以报考的。
准备这个考试的话,你可能需要报班。不过,你需要擦亮眼睛,仔细挑选好的口译班。千万不要参加中译的林超伦大师口译班,大家都懂的,那个人是个……,嘿嘿
有这样一片文章,北外高翻写的,看看吧:
所谓大师的无稽神话(据说是北外高翻所写,炮轰林超伦)
5月27日晚,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去听《国际同传大师林超伦邀您共享“译”彩人生》的口译讲座。
林大师开门见山,先说学同传没那么难,其实可以“一步登峰”。他循循善诱道:这里的“峰”是“异”峰,而非“高”峰,如果是高峰,就无法在短期内到达,而“异峰有殊途”,可以走捷径。他还举例说,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用“点穴法”,这样才能“一点突破”。
紧接着,林大师开始正式培训,首先训练快速转换能力,具体做法是放映PPT,每一页PPT上有一个英文单词,比如university、park、staff,都不是很难的词汇,每换一页,让大家第一时间说出单词的中文意思,最好脱口而出,越快越好。有些在座的同学词汇量确实不行,一些简单的词都未必认识,难免卡在中间,林便鼓励跳过生词不翻,“不求准确,但求跟上”,“想而必死,不想则活”。林还要求大家集体起立,据说“站着翻反应会更快”。这样连续放了4、5遍,由于就那么几个简单词,顺序丝毫不改地循环放映,在频频站起练习数次后,大家终于都貌似能“脱口而出”了(比如一看到university,就会立刻翻成“大学、公园”,而此时下一页的“park”尚未出现)。林大师于是恭喜大家已具备快速转换能力。
这让我想起赵本山的小品,本山大叔问范伟的都是范之前答过的问题,范每一答对,“赵大忽悠”就激动上前紧紧握住他的双手:“恭喜你都学会抢答啦!”
热身完毕,林开始介绍“大师班”14天课程的三个阶段:第1天(快速转换,刚刚练过)、第1-10天(掐表视译,稍后详解)、第11-14天(入箱点穴),然后就可以做同传了!今天的讲座,就是要让大家了解培训体系和流程。
关于“入箱点穴”是怎么回事,林解释说初学者往往在翻译时去听自己所说的话,如果翻错了,会下意识说“哎呦,我不是这个意思”,可见自己在听自己所说的话。只有忍住,不听自己所说的话,紧跟发言人下面要说的话,才是好的同传。练同传要求聚精会神+起居配合(保证充沛的精力)+奋勇直前(坚定的信念)。谈到信念时,林拍胸脯说:“老师的信念绝对不会动摇,我敢收你为徒就能保证把你带出来,不存在带不出来的现象,在座的个个都能当同传!”
林说:“学同传要学到什么程度?学到你看见一个东西立马就想去翻它”。说实话,我非常不能理解这怎么会是学同传的特质,记得本科考中、高级口译的时候,我也是走在街上看见商店招牌就忍不住去翻,与同传无关。
于是继续播放PPT,每页以三个英文单词为一组陆续放映,三字一译,要求在场各位再次起立,迅速翻译依次闪过的PPT。(注:此时我感觉林不是老师,就是一个放PPT的,这个职业谁都能干哈)。林*出自己的手机,打开手机的秒表,掐着时间让大家翻啊翻,30秒内必须译完90个单词。同学们大多不太反应得过来,于是林大喊“不会翻?扔掉、再扔掉!敢扔是一个重大的技能!翻错了?错了就错了,绝不改口!”
结果,不管三七二十一,该扔的扔,该错的错,经过扔得太多和错得太多之后,破罐子破摔也总算走完一遍。林大师不顾台下某同学质疑教学方法的声音(林说这个方法就是最先进的,“也许哪天你能发明出比我更好的方法”),宣布初级班的内容圆满结束,下面进入中级班!
他拿出一篇关于VISA卡的文章做视译训练,文章居然是1997年金融危机期间的讲话!林说偏爱这篇文章,所以没有换。我无论如何都无法相信拿出14年前的文章练口译是缘于教材经典而非教师懒惰乃至毫无责任感,难道林大师领了VISA卡14年的明星代言费?
林先让大家翻译一遍,而后告诉大家正确的译文,再让大家视译,一遍又一遍。
全体起立,***来不会翻的个别字词,耳听身边的“高手”同学会翻,便跟着鹦鹉学舌,也仿佛会“翻译”了。第一、二、三次,几乎都没有人能把PPT上的文章在规定时间(30秒左右)内翻完,但是第四、五、六遍,由于每个人都已掌握了中文大意,“完工”的时间在不断缩短,终于越来越多的人能“翻译”完了,虽然出来的句子相当拧巴,显然不是人话,但林大师无比兴奋地激励道:“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同传啦?”(这个笑话好冷啊)
林大师还自鸣得意道:“意思到位后就不要再译了,最后一两句翻不翻不要紧,只有末尾不翻,才容易跟讲者同时结束,显得‘很顺’。”
林要求所有在场听众起立大吼数声,我也入乡随俗,加入了干嚎的阵营,但林要求吼得短促而有力,要喊到“心口发热”,“肾上腺素涌动”,热血奔流沸腾。随后,林大师的至理名言诞生了!——“狗急了能跳墙,人急了就能学同传!”
再重复一遍:“狗急了能跳墙,人急了就能学同传!”(林超伦语录)
听到这里,恐怕不仅是我,所有人都在为林大师感到害臊。许多同学开始纷纷议论:“真是跳梁小丑!”、“咋这么像传销呢?”
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林大师已经高调宣布:中级班正式结束,以下开始高级班!
按照之前的介绍,高级班就要开始“点穴”了。虽然之前的内容大多空洞无物,但我依然傻傻地期待林大师能为我们带来惊喜,哪怕只是一点点。
同学们再次被迫集体起立,随林大师大吼数声,很有胸口碎大石般的豪迈。林大师很满意,继续放PPT,依次让同学们翻译。兴许是中级班的东西消化不良,闹肚子闹心,大伙还是不大会翻,干脆听大师的——直接扔掉!还有的内容本来不会,但经林大师给出标准答案后,逐渐熟练,死记硬背,算是勉强可以继续,这样一遍又一遍,终于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说完,哦,说错了,是“翻”完。
我只能说,所谓点穴实际沦落成了挠痒痒——越挠越痒痒,不是挠得不使劲,而是没有挠到点子上。更糗的是,林大师在给出“正确答案”时,居然把six翻译成了7,全场哗然。大师可是国际化人才,不至于这么不靠谱吧。更不给林大师面子的是,中途已经开始有人愤而离场——他们认为林浪费了他们的宝贵时间。
我不敢妄评林大师的口译水平,而是善意地想:毕竟林大师在国外开公司有大把的银子可赚,培训只是副业,难免不常备课、业荒于嬉。我认为恐怕只有小学差生才会将six翻译成7,林的失误应该不是水平问题,而是对讲义不熟使然,其本质是对金钱的追逐和对学生的不敬,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亵渎。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经历了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如同过山车般呼啸癫狂的变幻。我不敢说厌恶林,但至少已丧失了对他的任何好奇和尊敬。但我没想到的是,林大师此后的表现(观众提问环节),才真正让人感到痛心和不堪。
林环视全场,正色自夸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联合国译员可以边做同传边打毛衣?其实那个根本不算什么,老师我还可以一边同传一边发电子邮件”。话音未落,台下那个嘘声四起啊!!
我深信:真正的大师一定拥有严谨的学风与实事求是的精神。林若以大师自居,大可以搞个专场表演,边发电邮边做同传,用盖世神功让世人开开眼。浮夸的商业宣传与拙劣的信誓旦旦,恐怕只源于四个字:利令智昏。
自由问答环节正式开始。
有一位同学连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说遵照林著《实战口译》没能学成笔记法,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学习过程中出了问题;第二个问题我记不清了,总之一共两个问题,结果林大师说《实战口译》是03年的书,现在来看确实很不完善,然后……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来着?
总共就两个问题,林大师愣给忘记了一个,全场一片肃静!
那个同学可能是认为林大师被第一个问题噎住了没缓过气来,所以忘记后一个问题倒也情有可原,于是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问题。
轮到下一位同学提问,前后三个问题,一气问完之后,林大师一鸣惊人:“不好意思,你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哦,对对对,那……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啊啊……那第三个问题是什么?”彻底faint、faint再faint! 大家这才真正意识到:原来林大师的记忆力是如此之差!(见过差的,没见过这么差的!)
还有同学问到交传怎么学,林说经过多年的思考,突然琢磨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交传要学好,得靠三个东西:自有的知识、短期记忆能力、笔记,三者是互动的。三者只要占其一即可做交传。比如你若知识渊博,知道讲话人要说什么,那么不需要短时记忆和笔记就能翻译。他举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例子,比如他曾去一家工厂,该厂工程师比总经理更懂业务,所以总经理说完之后,工程师不顾总经理刚刚说过些什么,完全自说自话,所说的内容不仅包含了总经理要说的,而且更加专业、丰富,这就是好的翻译,而完全不需要靠短时记忆和笔记。
在场的听众都暂时屏住了呼吸,似乎大家都觉得这跟翻译没什么关系,难道林大师的逻辑也出了问题?
紧接着,林大师又假想了另一种极致的情况,那就是短期记忆超强,没有知识和笔记也无所谓,因为你只需重复发言人的话即可。
听众们再次休克,如果这样,鹦鹉都是高级翻译。
再接着,林大师又设想了最后一种极致的情况,那就是笔记超强,没有知识和短期记忆也无所谓,反正都记下来了嘛——我想他大概搞错了口译员与速记员的区别。
林大师的结论是:初学口译的人要靠记忆力,注重短期记忆,因为此时他们的知识匮乏,笔记没上正轨,所以短期记忆能力对于早期学习最为重要。
“我现在记忆力特差”——“大师”化被动为主动,不动声色地试图为自己解围——“我不赞成培养记忆力,记忆与口译水平毫无因果关系,你的翻译水平什么时候最高?肯定是翻了10-20年后,但那时你的记忆力肯定减退了,是不是?”
其实,他“聪明”地偷换了概念,混淆了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我在这里也不想班门弄斧,大家只要有兴趣去翻阅任何一部口译教材,或百度一下,都可以了解口译中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的概念及其质的区别。我们通常所说的某人记忆力如何,其实都是指长期记忆,长期记忆基于后天而很难改变(当然多吃黑芝麻糊、多喝豆*没准会有点效果)
又有同学发问:您今天居然没有让我们听一段音频、一个字,就说我们能学会同传。如果我一句都听不懂,听力问题都没解决,该怎么办?
林大师只能摊牌:“口译技能只能说对听力有帮助,但不能解决听力的问题。”好一个“一步登峰”,原来是“一步踏空”!听力、听辨都没有训练,还谈什么口译?
好像是倒数第二个提问的同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曾经亲自做过几次同传,身体很疲劳,有一次做完还病了一星期,您是否后悔过选择同传这条路?”这个同学话音刚出,林慌忙开始从皮包里掏出本子,一阵狂记,好记性到底不如烂笔头啊,再献丑可不得了。
林大师对照着笔记,小心翼翼地开始作答,他首先试探性地抛出了两个问题,我认为这两个问题集中反映了林的狡黠和老辣,推荐重点学习:
“你做不熟悉的事情肯定觉得累,对吧?”(林大胆假定该同学所翻译的素材是其所不熟悉的,此时该同学没有反应)
“你仔细想想,你第一次学骑自行车,肯定觉得很累,对吧?”
两个“对吧”,试图引起共鸣,说白了就是对该同学施加催眠。不料台下同学纷纷说不累,林相当懊恼,转而再次寻找突破口:“那是因为身体没好好锻炼吧,我们公司(林在英国自己创立的KL翻译公司)的员工都可以每天做10小时,连续做一周的”。
“我没有后悔过做同传”,林好像忽然记起了什么,补充道:“我从81年开始自学做同传,那会我是对外经贸大学的老师,总共花了两年时间练成同传。现在还能来教同传,多好啊。”
最后一个同学问到学习材料的选择,林不假思索答:“尽量要多用新材料”。我想林大师的记忆力可能真的超差,他已经忘记刚刚用97金融危机的材料让我们练过视译!
最后的最后,林图穷匕见,言归正传,开始推销自己的课程。我捧着招生简章一看,什么技“超”凡人啦,无与“伦”比啦,两万多的开价可真够贵的。招生简章上居然有好几个错别字,套句北京话——“活儿太糙了”!再次严重质疑大师或大师所代言的国营企业是否对学生足够真诚。
散会后,大家作鸟兽散,这也许是林大师最不愿看到的场景。按说总该有些同学上台,疯求签名或痴盼合影吧。很可惜,“粉丝”一个也没有出现,大师孑然一身,顾盼自雄,台上台下,场内场外,彼此一声叹息。
的却不是很难,但听力可能会有些紧张,你只要做最近几年的真题就可以了。我直接跳过中口,考高级口译笔试的,也过了,中译英及听力有点问题,阅读还是比较容易的。希望能有帮助。补充一句,如果你觉得中口太简单,去考高口吧,但相应的口试一定要过硬哦,不然恐怕拿不到证书。
都可以报考的,可以买新东方的,真题和中高级口译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