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日常:社区公共空间该如何运营

  • 原创经验
  • |
  • 更新:
  • |

我在大学刚毕业时,没有按爸妈的意愿回家乡做公务员,而是进入一家地产公司的基金会,成为一名社区从业者,去年我离开这个基金会,进入另一家地产公司工作,关于社区公共空间如何营造,我想分享一些社区一线工作的经历。


具体内容

  1. 1

    如何让居民下楼:

    从2014年毕业到2019年5月离职,我一直在基金会做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我们通过前期的调研、居民协商、设计、工程等一系列流程,考虑如何让居民从楼上下来,在公共空间里产生连接。对于社区营造,我们的目标首先是把空间活化和运营起来,之后会把空间交还给居民做可持续的运营。

    长沙某小区的公共书吧项目基本满足了我们的期望,垃圾房和室外杂物堆在改造之后,变成了户外活动空间和图书角。运营一段时间后,有的居民会捐钱赠书,晚上也开始有小朋友来做作业,还会有社区的居民来当辅导老师。总之,很多居民开始主动参与书吧空间的建设,让空间里的交流活跃起来。

    在社区营造过程中,青少年通过前期的讨论和后期的参与共建,可以回归社区生活,关注社区变化。在一个项目中,一个高中女生的家人自愿贡献出一楼的一个仓库,我们将其变成了一个半开放的公共练舞房。改造后,这个女孩主动当队长,成立了小区青少年舞蹈队。户外空间的营造,比如,在空地做种植园为小朋友提供种植教学,也是吸引青少年参与的机会。

    而户外的空地总会有一些热爱跳舞的老人,就需要为他们建造专门的活动空地。比如另一个项目里,老年人组建的舞蹈队在社区举办的第一次烧烤节上亮相,他们自己准备了服装和跳舞节目。

    社区内的信息通畅非常重要,而社区报是一个很好的实现途径。我们在全国很多小区都推广过社区报,它会告诉你最近可以参加哪些活动,贡献哪些资源,小区发生了哪些好玩的事情。上面还可以发布组队申请,比如找人一起上培训班。社区也可以通过小报广告位出租的方式,为之后的活动拉到周围培训机构、健身房的赞助。

    社区报虽然打印粗糙,但包含了很多资讯,充满了人情味,可以迅速把小区的社会网络组织起来。这样的关系渠道规模小,但精准,对于居民来说,其中流通的信息有价值,也和生活需求十分契合。

    社工日常:社区公共空间该如何运营

  2. 2

    基金会与地产公司眼中的社区:

    对于基金会来说,社区是一个可进入,可以有所作为的场域。我曾工作的基金会的基本想法是,应该积极进入社区,理清社区中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社区中的居住和参与体验。这个基金会的资金,一部分来自地产公司,一部分来自理事长的个人资源,他很有野心,想在社区里做一些具体改变。所以基金会偏理想主义,进入社区的动机源于兴趣,而兴趣衍生出项目,等到有了足够的资源,就能以非盈利的方式开展运作。

    而地产公司眼中的社区,更像一个金融工具。地产不懂社区,但懂钱、懂运作,所以它进入社区的核心目的是运营,让这个社区变得更好卖。地产对于社区的“建设”,通常局限于给出一些观念和噱头,而不会去深耕,本质上是在贩卖对未来的想象。地产公司还会把自己的物业公司拆分,然后独立上市,所以不管是社区还是物业,都是地产公司获取稳定现金流的工具。但与基金会相比,地产公司更有参与社区事务的优势。一方面,它拥有小区物业,可以协作建设社区;另一方面,地产是最早和居民接触的主体,很容易在社区里做成一些事情。

    社工日常:社区公共空间该如何运营

  3. 3

    如何运营:

    社区公共空间建设完成后,要通过组织化的尝试和空间变现来实现运营。公共空间要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组织和社群,因为零散的个体不是活力的制造者,只有在关系网络中,公共空间的活力才可以最大限度被激发。

    在管理层面,我们设置了负责人、财务、线上群组和协调管理员。在居民层面,我们会基于公共空间的不同功能成立一些小组,让居民基于兴趣各自形成组织,进行自我管理。比如,在社区舞蹈队里,我们会设置领舞和分队长,再把大家纳入线上群组管理。这些相对组织化的公共空间组织者和参与者,才是社区公共空间真正的马达。同时,组织内部的规则也非常重要。我之前理想化地尝试过用“世界咖啡馆”的形式来组织社区活动和制定讨论规则,分年龄进行了两次。

    第一次,小朋友们很活跃地参与,他们会说“我们的公共空间不许人随地大小便,不许打架”。第二次,大人来畅所欲言。最终,我们把这些意见做了梳理,形成一个小章程,并且约定定期组织章程的修改讨论。虽然我已经离开这个项目一段时间了,据我所知,这19条章程并不会每条都完整地落实下去,但因为规则的核心来源于社区的共识,所以这个规则还是可以持续下去,发挥作用。这就是组织化和共识的力量。

  4. 4

    如何变现:

    资金是公共空间运转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资金可以来自居民捐赠,但我们还没有探索出居民捐赠的可持续模式。其实在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可以变现支持自身的持续运转。我也做过一些公共空间变现的探索。

    1、场地租借运转

    很多社区公共空间会有闲置时间,可以将其租借给小区周边的商家举办活动,比如健身房的免费训练宣传。当然更多的时候,可以直接租给居民办生日会之类的活动,就像图书吧一样可以去运转变现的。

    2、居民参与变现

    在公共空间进行组织化的运营后,居民之间会产生共识和信任。很多居民可以来卖自家做的小零食。还有社区市集、社区菜场等形式。总之社区公共空间中的资源是丰富且有待发掘的。公共空间变现也有好处。我在疫情期间有了很深的体会,在一些公共空间的志愿者小组里看到前同事的讨论,他们的社区公共空间去年的盈余还有五六千元,就可以用这些钱去买些消毒水、口罩送给物业。平时节日期间,也有余力进行居民组织的评选,发礼物,办活动。所以,公共空间的资金除了维持日常运转外,还可以做很多有利于社区整体的事。在公共空间的组织化运营和变现上,基金会做的是前期的组织工作,而居民们会做得更好,因为他们生活在社区,知晓其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只要有效利用,就可以使社区公共空间持续运转起来。

注意事项

  • 我在社区做得很艰难,有时会和居民成为朋友,除此之外没有留下更多东西。但社区滋养了我,让我看到了人跟人之间连结的重要性。我觉得社区公共空间营造非常有前景,也会持续关注下去。对于公共空间运营,我觉得最理想的状态是,不需要社区工作者,居民组织也可以独立地运转起来,因为他们真实的需求已经被发掘出来了。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