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什么对就业没有概念?
2019-11-11 08:17
679浏览
5回答
大学生为什么对就业没有概念?职业发展究竟该怎样确定?:大学生为什么对就业没有概念?那是因为他们在大学玩疯了,不是泡在网吧打游戏,就是在宿舍睡大觉。自己大学种下的因,现在就要去:-大学生,就业,概念,究竟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最新文章|
最新问题|
最新经验
大学生为什么对就业没有概念?那是因为他们在大学玩疯了,不是泡在网吧打游戏,就是在宿舍睡大觉。自己大学种下的因,现在就要去承受这样的果。大学没有一样技能拿得出手,出了社会什么都不会,就是一张白纸。试问,一个什么都不会,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人,怎么会对就业有概念。甚至有些大学生眼高手低,觉得自己是大学生,企业就要给他高薪水,什么都不懂,只有一张文凭,企业凭啥养活你。现在的人才市场门槛比较低,无非就是销售,客服,文员类专业性不强的工作,涉及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一般都会要求有工作经验。
对于大学生而言,想找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在学校期间就要做充足的准备,多参加实践,积累行业经验。如果你只有一颗想牛逼的心,却没有先苦逼的觉悟,那就只能怨天尤人,抱怨工作难找了。只要真的想找工作,岗位还是很多的,只不过适合自己的不多。
对于这种情况,大学生能不迷茫,他们甚至连自己的方向都搞不清楚了。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我觉得先自我定位要准确。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然后找准一个行业,不要在意薪水,你没经验,只要别人要你就不错了,然后从基本的做起。等有经验了是你选工作,现在是工作选你。
我是应届毕业生,那我说一下我现在面对的问题。高三毕业那会填志愿,好家伙300个专业呢?谁能不懵逼,反正大部分分不了解,还是挑一个了解填。学校发了一本专业指导的书,这货能信。“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呵呵呵呵!这话没错,是21世纪的中下叶吧,现在才头17呢?高中生物跟大学的生物专业根本不一样好吧!基本本科生就GG了。就业难这个怪我们大学生喽!大环境是这样的,大学只教理论知识,不重视实践,出来企业不要这怪我们喽?难道大学生不想就业吗?就喜欢在家啃老吗?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基本没有,就一节选修课,还选的人特别多。教会计实操的人,根本没做过会计,这不是搞笑吗?自己做职业规划,我也想做啊!但是我真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我上网查资料,根本没靠谱的信息,去问就业指导的老师。问她为啥我们没学专业技能,她老人家说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你说的是专科高职的人学的。亲,教书育人跟一技之长根本没矛盾的好吧!另外大学也分等级,国家投入的资金大部分被数量极少211.985高校吃掉了,分到其他学校的没有多少了。211.985的学生才能比得上没扩招前的大学生。别把所有责任推给大学生,我们也是普通人,只是更愿意学习,视野更开阔,并没有三头六臂。不可能会知道我们本来就不知道的事,更不可能不用学就会专业技能的。不去创业,大家都是给人家打工的。大环境是这样的,大学只教理论知识,不重视实践,出来企业不要这怪我们喽?难道大学生不想就业吗?就喜欢在家啃老吗?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基本没有,就一节选修课,还选的人特别多。教会计实操的人,根本没做过会计,这不是搞笑吗?可能很多人和刚进大学时想的一样,大学会教技能会把我们 培训成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但是并没有,如果有就没有这么多问题了。综上所述,大环境方面的是1.选择专业前没有相应的指导,老师的指导往往会比学生和家长的自己查资料效果好很多。2.学校并没有给予大学生足够的专业技能培训,无法毕业后胜任工作(供大于求)。3.就业对接方面很薄弱,面试技巧,如何做简历并无培训。而且没有了解公司的机会。4扩招后大学生供大于求。中国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大部分人求是一份稳定的工作。5不知道公司的要的能力是什么,无法按图索骥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就是我觉得校企合作的模式很不错,企业方面可以按自己需要培养人才,派熟练的员工去学校进行实操培训,招工后无需另外的培训;学校方面可以提高就业率,收到企业的投资。学生方面可以不用担心就业的问题,减轻学费的负担。我上面所说的所有问题一步到位全解决了,希望这个模式以后可以成为主流。
大学生对就业毫无概念要分开看。好的大学、发达城市、身边人都在谈就业的学生不可能对就业不感冒的,或许是他们不愿意表现出来,又或许是他们不知如何去做。
其实,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是尽人皆知的社会现实,从心理和教育的角度来讲,在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的观念转变和意识引导、心态调节上存在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
首先,是社会层面群体无意识的观念和心理调节问题。大学生的概念和含金量在二十年前和当下社会是差别非常大的,二十年前的大学生数量非常少,考上大学就意味着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和未来稳定的收入。但是,随着大学招生扩容的进行和各种不同资质大学数量的快速增加,大学生的含金量急剧下降,可以说,有些普通大学毕业文凭和二十年前的高中毕业文凭差不多。但是,很多大学毕业生和父母们并没有接受这种潜移默化的转变,仍然认为自己应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不能掉了身价,排斥那些相对基层的工作。曾经有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被集团要求去基层工厂实习工作一年,结果,他无法接受穿上蓝领工作服的落差,直接递交了辞职申请。其实,“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缺乏的恰恰是那些基本能力的积淀和培养,真正的好工作和好机会不是靠等和要,而是需要我们放低身价,正视工作机会和社会责任,逐步达到心态成熟和见解提高的阶段,才有机会获得的。
其次,在家庭层面的教育功能上存在较大问题。目前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过程大多是被父母刻意呵护着长大的,独立生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大学一毕业,他们要解决的首先不是工作问题,而是融入社会和适应环境的问题,否则就无法很好地投入工作。这也导致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培养的成本和风险很高。究其原因,这是在家庭教育功能上的缺失造成的。
最后,则是个人成长的职业规划问题和应聘时的技巧问题。进入大学后,很多同学仍然延续着高中的学习和成长模式,不能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满足于各科功课成绩合格,而忽视了个人职业规划问题。实际上,进入大学后,社会职能的自我培养、过渡和完善成为一个重要任务。在校期间的社团工作、院系、年级、班级活动组织等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锻炼环节,而假期等业余时间的打工经历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通常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用人单位对于这两方面都是很重视的。当然,应聘时的技巧也是大学生们要认真学习的。
有以下几点是大家要注意的
1、清楚自己的求职方向,找准目标;这包括行业、公司性质、规模和工资待遇,以及自己想要的锻炼机会;这方面我建议大家在有机会的时候,首先进入大公司从基层做起;
2、明确表达自己的工作意愿;意向明确和坚定会给招聘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3、突出介绍自己的优点,展示自信;优点包括能力介绍(包括生存能力,如大学期间自食其力的情况)、资格介绍(各种证书)、特长(如喜欢文学可以附上自己的一点观后感或者诗作等)、人格特点等;
4、正视自己的弱点,比如:年轻、经验不足,同时能够告诉招聘单位自己的应对策略,这实际就是处理对方的投资风险问题;
5、在应聘过程中更加主动,能够结合招聘单位的岗位需求进行简单询问、讨论和分析,论述该职位的能力需求,以及自己的适合程度;
6、其他应聘礼仪等方面也要加以注意,在此不赘述。就业是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从此你的人生将发生重要的转变,你将从一个职业的学习者,转变为一个实践者。
当然,继续学习是实践成功的基础,只不过,你的课堂发生了改变,老师发生了改变,课程内容也发生了改变。当你面临就业难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到了该思考学什么、跟谁学、怎么学的时候。衷心祝愿大学生们,在就业压力面前多一些更为积极、更为平静的思考,做出有益人生的选择。
从高中升上大学的我们,总觉得我还有时间可以去浪费,踏入社会离我们还很远,于是我们便安心地度过大学生活,等到大四去实习了,便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对就业一点概念都没有,于是,就后悔自己当初在大学虚度光阴了。
大学生对就业没有概念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的自己还是学生的意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父母老师都教导我们学习,我们身份是学生,社会上的事情不用我们操心。于是,我们在大学也就会是这种思维,导致我们真正就业踏入社会的迷茫。
我觉得当我们踏入大学生活就必须要有忧患意识,在刚升上大一我们就要明确告诉自己要干什么,找到自己的兴趣,多出去兼职接触社会,并且在这几年规划好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告诉自己想干什么,想做什么。利用大学生活去多读书,多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在实习过程中体会这份工作适不适合自己以便自己出来工作时多一种选择。
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大学总归还是偏重理论的教育,课程结束后,大学生对这个科目就很少接触了,首先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其实是实践类的课程学会了基础,却不再继续实践,从而就有一种自己什么都不会的感觉。再者,很多人都说以后的工作和所学的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就让一些学生不会提前考虑就业的问题。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