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国毕业大学生有多少?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0-2017年的毕业生人数按照2%-5%的同比增长率逐年增长,近7年间累计毕业生人数达到5706万人。而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了800万人,根据教育部消息,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再创近10年毕业生人数新高值,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
个是一个很时髦的问题: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专家,学者,企业家,社会各阶层人士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多人的观点都一致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更多的出于大学生自身素质工作能力等主观因素。而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想用一个大学生的视角来谈一下这个问题。
不可否认,刚毕业的大学生是缺乏经验的是没有太强的工作能力的,但这是客观的教育体制所造成的,是中国现有的国情,大多数的高等教育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文化课教育,也就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具备良好知识储备和文化素质的人才。我认为,这个是一个国家提高国民素质的具体需要。但是这不能成为企业否定大学生的重要理由。没有经验可以积累,没有工作的具体能力可以学,大学生是具备这样的学习能力的。
另外,还有部分的人认为很多的大学生自视过高,眼高手低。这样的说法我认为是不正确的。始于99年的大学扩招延续至今,已经让很多的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天之骄子,大学不再是专为当初精英教育,社会工作岗位竞争的加剧已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大学生只是一个很普通称谓,不在具有光环。
现在,我周围的同学无一不再谈论工作的难找,工作的艰辛,所以指责大学生自视过高,眼高手低的人应该更多的了解现在的大学生了。
今天看到了经济学家郎咸平的一篇文章《产业链阴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文中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了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源,我认为很深刻。
“那我告诉所有读者,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我们在大学扩招合并造出这么多大学生的时候,当初是个什么思维?因为当初我们国家大学生的比例严重低于欧美平均,所以我们就误以为我们培养更多的大学生之后我们经济会更有质量,会更高速的发展。我们哪里知道,这个想法前提就是个问题:美国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大学生,而中国培育出这么多优秀大学生为什么失业?难道是我们学生程度不够?难道是我们同学不够用功?难道是我们同学专业不对口?
那么请读者做反向思维------产业链跟我们大学生就业难有什么关系。关系太重要了,而且是唯一的。在整条产业链六加一的环节里面一是什么,一是制造,就是这种血淋淋的制造业,还有六,六就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零售这六大软环节,六加一的环节里面,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六而不是一。举个例子来讲,就说工厂,从董事长到门口的保安,可能没有一个大学生,为什么?因为它的本质是不需要大学生。那么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产业链里面六大软环节需要大学生包括产品设计、仓储运输、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
所谓劣势,就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它产生了诸多的后遗症,读者应该已经完全感受到了。就比如我们很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不得不考研究生,研究生考过了又失业了。再考博士生,但是博士生要做本科生的事,你不觉得是很大的人才浪费么?”
郎咸平教授的分析,我认为是从根源上的解析,而不是单从社会想象表面的解读。现在国家又提出了要增办职业性技术学校,我所了解到的周围的一些高中已经改成了技术职业学校。这样究竟是好是坏?我想从郎咸平教授的文字里我们能找到答案。
中国现在的问题不是说我们的大学生太多但是什么都不会,或则说我们现在缺乏高级技术性人才。我们现在更需要做的是对整个国家产业链的调整。
郎咸平教授在文章里还写到:
什么叫做产业链战争?我就以芭比娃娃为例,芭比娃娃也是中国出口玩具中的一种,而众所周知去年中国和美国之间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玩具贸易摩擦。美国政府以及美泰等美国玩具进口和零售商对我国的玩具出口产品百般挑剔,比如提出含铅量超标等等的问题。可是当我听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就想为什么会含铅量超标呢?又有多少退货是产品设计的问题呢?
而大家知不知道,以芭比娃娃为例,我们制造的过程当中,破坏我们的环境,浪费我们的资源,剥削我们的劳动,可是真正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制造出价值一美金的芭比娃娃,但是最后在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格是9.99美金将近10美金。我请大家仔细想想,从一块美金升值到10块美金的的过程当中,10减一,这9块美金的价值是从哪里来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作为大学生,对于就业难的问题就毫无责任完全是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也要看到,作为大学生我们对于创新对于技术研究等等我们还相当的缺乏。在学习各门基础课程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兴趣爱好之上拓展自己的实用技术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大学并不是对高中的解脱,更应该看到大学是开启社会之门的重要钥匙。
有能力的人到哪里都不愁找不到好工作,相反欠缺工作经验的年轻人,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职业规划、良好的求职动机、成熟的求职技巧,可能到哪都会遇到不少困难和挫折,所以给你一些求职过程中的共性建议:
我个人强调不管是学习专业还是寻找工作,都有一个原则,就是热门的东西未必是适合你的东西,待遇好、工作轻松、环境好的岗位未必就是最有利于你发展的岗位,大可不必人家说什么好、拿钱多就往哪里钻,适合自己的发展,能学到东西是第一位的考虑因素!等到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待遇自然会好起来的。没学历可能只是暂时没有了做白领的敲门砖,并不代表就没有前途,学好一门技术,凭本事吃饭,日子过得并不比白领差啊!
以于现在新时代的年轻人而言,找到工作其实并不难的,难的是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当今的年轻人,往往大多喜欢“钱多、活少、离家近、坐坐办公室”的工作,但其实在现实中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给出的建议是,先找一份更适合自己发展,能累积到很多实践经验的基层工作,有了这些宝贵的经验,再去寻找更理想的工作,或是在原有岗位往更高的岗位发展就不难了,那么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呢?
首先是要了解下自己的综合实力,再次就要密切留意下社会上的岗位需求,总结起来说,就是要回答三个问题:
1、我想做什么?----也就是自己的兴趣爱好,目前自己所了解到的所有职业中,哪些是自己非常乐意去从事的。
2、我能做什么?----这个和前一个问题不同了,喜欢的未必是自己有能力去胜任的,尤其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而言,一定不能眼高手低,必须客观判断自己目前有哪些技能可以去胜任社会上的具体岗位(比如打字快,一般写作都比较拿手的的女孩子可以先从文秘类、客户服务类的岗位开始一点点发展自己……)
3、市场要什么?----这个是关键中的关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活水平,所对应的岗位需求是大不一样的,了解社会招聘需求的最佳途径,就是经常翻阅当地主流权威的招聘报纸或是浏览当地比较著名的人才招聘网站,另外千万不要一直待在家里面找工作,多跑跑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的人才现场交流会,也是非常好的选择,除了能了解岗位需求之外,还有在现场与用人单位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和接触,对于了解各个岗位的技能要求,提升面试、沟通等经验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之,只要好好回答这三个问题,找出三个答案中的“交集”,前途在何方就马上心知肚明了!当然了,现实和理想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复杂多变的职场竞争中,我个人建议大家还是重点把握好“我能做什么?”和“市场要什么?”这两个问题即可,毕竟,想要找到既是自己想做的,又是自己目前就可以胜任的,还是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岗位,对于应届生或是职场经验不多的年轻人而言真的是不太现实的,我们还是要注重在基层岗位上的积累和锻炼,分步分阶段的给自己做个规划,逐步向自己理想的岗位目标去努力去靠近。
关于简历和面试相关问题,我建议你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面试前有没有仔细了解过对应企业的情况,对方的企业文化、主营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跑过去面试,其实对该企业一点也不了解的,就仅仅知道来面试XX岗位,那对方单位肯定不想要这样的人。一点诚意也没有。
2、岗位要求你真正符合的有多少?不少求职者应聘,简历都是“仙女散花”式的乱投一气,很有有人真正去冷静地逐条去分析对方单位的任职要求,打个比方,对方单位写了五条要求,你是不是真的每一条都是符合的呢?如果五条中有四条是绝对胜任的,那还有一条是不是硬条件呢?(比如很多岗位必备持有上岗证才能上岗,那如果没有的话,哪怕就只有一条不符合,也是浪费时间不会录取的)如果低于四条,那用人单位在有充分选择余地的情况下,是不会考虑你的。
3、你的简历是不是千篇一律的呢?绝大多数的求职者的简历根本就是一个版本走天下,应聘A岗位是这个简历,应聘另外的B岗位也是这个简历,从来没有考虑过要根据对方单位的的具体情况以及应聘岗位的具体要求,为其“量身定制”一份有针对性的简历,只有简历中有针对性地根据每条招聘要求突出自身的优势或是胜任的具体条件,才有可能在面试中让考官感受到你的诚意和用心。
4、其实就是面试时与考官交流的技巧问题了,包括了基本的职场礼仪、个人的言行举止等,这里就不再多说了。但最重要的要提醒大家,回答问题(包括自我介绍)一定要围绕着对方单位的情况(你对招聘企业的了解)、“我觉得自己凭什么可以胜任你这个岗位,我的胜任条件有哪些?……”、自己对招聘单位企业文化和发展方向的认同、自己如果能够从事该工作,有哪些想法和打算等等,最最重要的是不要给对方一种很计较工资待遇的感觉,要让对方感受到你有一种“与公司共同发展”的意识,把自己的命运与公司的命运紧密相连,同坐一条船,有着一颗心。
大学生十年猛增四倍,代表委员热议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已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高居世界第一。但是,2005年至2007年,分别为307万、377万、495万的全国大学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仅70%,新的失业群体正在形成。
“过剩”背后的“短缺”
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犹如镜花水月;另一方面,每年全国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300万至1400万人。这种不正常的“短缺”表明高校毕业生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说,现在在校学生人数跟1998年比,已经增加了4倍还多,但现在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跟1998年几乎差不多,这就意味着现在有4个同样专业的毕业生要去竞争同一个工作位置。
“不少高校更愿意设置培养成本相对较低的专业,如数学、会计等专业,而那些培养成本较高的专业,不少高校却不愿设置。”全国人大代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授余敏辉介绍,目前全国开设新闻传播专业的院校有661所,一年内增加了约200所。据保守统计,目前新闻学类专业点的在校生约13万人,而全国领有记者证的新闻工作者人数约为15万人。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超常规,专业点过多过滥,就业难成了普遍问题。
大学生“有业不就”
“目前,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地体现为区域不均衡,大量毕业生过分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城市,都把目光盯在城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等,而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农牧区基层,却鲜有兴趣。中西部地区、广大的基层面临着人才匮乏又难以吸引毕业生的窘境,从而存在着‘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矛盾。”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安庆市委书记朱读稳忧虑地说。
余敏辉代表说建议政府能出台“上岗退费”“就业退税”等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
莫与下岗工抢饭碗
近年来,一些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了就业并成就了事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大学生创业所从事的技术含量不高,有的因为缺乏抗风险能力半途而废。最近,温州瓯海工商分局南白象工商所公布的大学生个体工商户登记显示:2005年至今,八成创业不到一年就偃旗息鼓。项目少、资金少,涉及的行业绝大部分是技术含量偏低的文具、家教信息服务等,造成企业生命力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说。
他说:“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强对毕业生创业的指导。高等院校要切实在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素质的培养上下功夫,使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创业给自己做饭碗,而不是到人才市场与下岗工人抢饭碗。”
无经验,无实践.
问题产生于目标和现状之间的差距,目标和现状相差不大,就是合理的目标,目标和现状的差距较大,就是不合理的目标,需要正确认知自己才可以
阿黛尔
关注
张君
19:00-20:00 19:00-20:00
2025教材变动解析-管理
一级建造师
进入直播
殷巧玲
19:00-21:00 19:00-21:00
2025高级人力-精讲班开班直播
高级经济师
王丽雪
2025教材变动解析-法规
立即预约
安卓版
iPhone版
多个标签请以空格隔开!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0-2017年的毕业生人数按照2%-5%的同比增长率逐年增长,近7年间累计毕业生人数达到5706万人。而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了800万人,根据教育部消息,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再创近10年毕业生人数新高值,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
个是一个很时髦的问题: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专家,学者,企业家,社会各阶层人士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多人的观点都一致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更多的出于大学生自身素质工作能力等主观因素。而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想用一个大学生的视角来谈一下这个问题。
不可否认,刚毕业的大学生是缺乏经验的是没有太强的工作能力的,但这是客观的教育体制所造成的,是中国现有的国情,大多数的高等教育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文化课教育,也就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具备良好知识储备和文化素质的人才。我认为,这个是一个国家提高国民素质的具体需要。但是这不能成为企业否定大学生的重要理由。没有经验可以积累,没有工作的具体能力可以学,大学生是具备这样的学习能力的。
另外,还有部分的人认为很多的大学生自视过高,眼高手低。这样的说法我认为是不正确的。始于99年的大学扩招延续至今,已经让很多的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天之骄子,大学不再是专为当初精英教育,社会工作岗位竞争的加剧已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大学生只是一个很普通称谓,不在具有光环。
现在,我周围的同学无一不再谈论工作的难找,工作的艰辛,所以指责大学生自视过高,眼高手低的人应该更多的了解现在的大学生了。
今天看到了经济学家郎咸平的一篇文章《产业链阴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文中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了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源,我认为很深刻。
“那我告诉所有读者,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我们在大学扩招合并造出这么多大学生的时候,当初是个什么思维?因为当初我们国家大学生的比例严重低于欧美平均,所以我们就误以为我们培养更多的大学生之后我们经济会更有质量,会更高速的发展。我们哪里知道,这个想法前提就是个问题:美国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大学生,而中国培育出这么多优秀大学生为什么失业?难道是我们学生程度不够?难道是我们同学不够用功?难道是我们同学专业不对口?
那么请读者做反向思维------产业链跟我们大学生就业难有什么关系。关系太重要了,而且是唯一的。在整条产业链六加一的环节里面一是什么,一是制造,就是这种血淋淋的制造业,还有六,六就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零售这六大软环节,六加一的环节里面,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六而不是一。举个例子来讲,就说工厂,从董事长到门口的保安,可能没有一个大学生,为什么?因为它的本质是不需要大学生。那么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产业链里面六大软环节需要大学生包括产品设计、仓储运输、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
所谓劣势,就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它产生了诸多的后遗症,读者应该已经完全感受到了。就比如我们很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不得不考研究生,研究生考过了又失业了。再考博士生,但是博士生要做本科生的事,你不觉得是很大的人才浪费么?”
郎咸平教授的分析,我认为是从根源上的解析,而不是单从社会想象表面的解读。现在国家又提出了要增办职业性技术学校,我所了解到的周围的一些高中已经改成了技术职业学校。这样究竟是好是坏?我想从郎咸平教授的文字里我们能找到答案。
中国现在的问题不是说我们的大学生太多但是什么都不会,或则说我们现在缺乏高级技术性人才。我们现在更需要做的是对整个国家产业链的调整。
郎咸平教授在文章里还写到:
什么叫做产业链战争?我就以芭比娃娃为例,芭比娃娃也是中国出口玩具中的一种,而众所周知去年中国和美国之间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玩具贸易摩擦。美国政府以及美泰等美国玩具进口和零售商对我国的玩具出口产品百般挑剔,比如提出含铅量超标等等的问题。可是当我听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就想为什么会含铅量超标呢?又有多少退货是产品设计的问题呢?
而大家知不知道,以芭比娃娃为例,我们制造的过程当中,破坏我们的环境,浪费我们的资源,剥削我们的劳动,可是真正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制造出价值一美金的芭比娃娃,但是最后在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格是9.99美金将近10美金。我请大家仔细想想,从一块美金升值到10块美金的的过程当中,10减一,这9块美金的价值是从哪里来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作为大学生,对于就业难的问题就毫无责任完全是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也要看到,作为大学生我们对于创新对于技术研究等等我们还相当的缺乏。在学习各门基础课程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兴趣爱好之上拓展自己的实用技术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大学并不是对高中的解脱,更应该看到大学是开启社会之门的重要钥匙。
有能力的人到哪里都不愁找不到好工作,相反欠缺工作经验的年轻人,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职业规划、良好的求职动机、成熟的求职技巧,可能到哪都会遇到不少困难和挫折,所以给你一些求职过程中的共性建议:
我个人强调不管是学习专业还是寻找工作,都有一个原则,就是热门的东西未必是适合你的东西,待遇好、工作轻松、环境好的岗位未必就是最有利于你发展的岗位,大可不必人家说什么好、拿钱多就往哪里钻,适合自己的发展,能学到东西是第一位的考虑因素!等到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待遇自然会好起来的。没学历可能只是暂时没有了做白领的敲门砖,并不代表就没有前途,学好一门技术,凭本事吃饭,日子过得并不比白领差啊!
以于现在新时代的年轻人而言,找到工作其实并不难的,难的是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当今的年轻人,往往大多喜欢“钱多、活少、离家近、坐坐办公室”的工作,但其实在现实中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给出的建议是,先找一份更适合自己发展,能累积到很多实践经验的基层工作,有了这些宝贵的经验,再去寻找更理想的工作,或是在原有岗位往更高的岗位发展就不难了,那么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呢?
首先是要了解下自己的综合实力,再次就要密切留意下社会上的岗位需求,总结起来说,就是要回答三个问题:
1、我想做什么?----也就是自己的兴趣爱好,目前自己所了解到的所有职业中,哪些是自己非常乐意去从事的。
2、我能做什么?----这个和前一个问题不同了,喜欢的未必是自己有能力去胜任的,尤其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而言,一定不能眼高手低,必须客观判断自己目前有哪些技能可以去胜任社会上的具体岗位(比如打字快,一般写作都比较拿手的的女孩子可以先从文秘类、客户服务类的岗位开始一点点发展自己……)
3、市场要什么?----这个是关键中的关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活水平,所对应的岗位需求是大不一样的,了解社会招聘需求的最佳途径,就是经常翻阅当地主流权威的招聘报纸或是浏览当地比较著名的人才招聘网站,另外千万不要一直待在家里面找工作,多跑跑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的人才现场交流会,也是非常好的选择,除了能了解岗位需求之外,还有在现场与用人单位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和接触,对于了解各个岗位的技能要求,提升面试、沟通等经验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之,只要好好回答这三个问题,找出三个答案中的“交集”,前途在何方就马上心知肚明了!当然了,现实和理想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复杂多变的职场竞争中,我个人建议大家还是重点把握好“我能做什么?”和“市场要什么?”这两个问题即可,毕竟,想要找到既是自己想做的,又是自己目前就可以胜任的,还是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岗位,对于应届生或是职场经验不多的年轻人而言真的是不太现实的,我们还是要注重在基层岗位上的积累和锻炼,分步分阶段的给自己做个规划,逐步向自己理想的岗位目标去努力去靠近。
关于简历和面试相关问题,我建议你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面试前有没有仔细了解过对应企业的情况,对方的企业文化、主营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跑过去面试,其实对该企业一点也不了解的,就仅仅知道来面试XX岗位,那对方单位肯定不想要这样的人。一点诚意也没有。
2、岗位要求你真正符合的有多少?不少求职者应聘,简历都是“仙女散花”式的乱投一气,很有有人真正去冷静地逐条去分析对方单位的任职要求,打个比方,对方单位写了五条要求,你是不是真的每一条都是符合的呢?如果五条中有四条是绝对胜任的,那还有一条是不是硬条件呢?(比如很多岗位必备持有上岗证才能上岗,那如果没有的话,哪怕就只有一条不符合,也是浪费时间不会录取的)如果低于四条,那用人单位在有充分选择余地的情况下,是不会考虑你的。
3、你的简历是不是千篇一律的呢?绝大多数的求职者的简历根本就是一个版本走天下,应聘A岗位是这个简历,应聘另外的B岗位也是这个简历,从来没有考虑过要根据对方单位的的具体情况以及应聘岗位的具体要求,为其“量身定制”一份有针对性的简历,只有简历中有针对性地根据每条招聘要求突出自身的优势或是胜任的具体条件,才有可能在面试中让考官感受到你的诚意和用心。
4、其实就是面试时与考官交流的技巧问题了,包括了基本的职场礼仪、个人的言行举止等,这里就不再多说了。但最重要的要提醒大家,回答问题(包括自我介绍)一定要围绕着对方单位的情况(你对招聘企业的了解)、“我觉得自己凭什么可以胜任你这个岗位,我的胜任条件有哪些?……”、自己对招聘单位企业文化和发展方向的认同、自己如果能够从事该工作,有哪些想法和打算等等,最最重要的是不要给对方一种很计较工资待遇的感觉,要让对方感受到你有一种“与公司共同发展”的意识,把自己的命运与公司的命运紧密相连,同坐一条船,有着一颗心。
大学生十年猛增四倍,代表委员热议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已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高居世界第一。但是,2005年至2007年,分别为307万、377万、495万的全国大学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仅70%,新的失业群体正在形成。
“过剩”背后的“短缺”
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犹如镜花水月;另一方面,每年全国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300万至1400万人。这种不正常的“短缺”表明高校毕业生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说,现在在校学生人数跟1998年比,已经增加了4倍还多,但现在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跟1998年几乎差不多,这就意味着现在有4个同样专业的毕业生要去竞争同一个工作位置。
“不少高校更愿意设置培养成本相对较低的专业,如数学、会计等专业,而那些培养成本较高的专业,不少高校却不愿设置。”全国人大代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授余敏辉介绍,目前全国开设新闻传播专业的院校有661所,一年内增加了约200所。据保守统计,目前新闻学类专业点的在校生约13万人,而全国领有记者证的新闻工作者人数约为15万人。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超常规,专业点过多过滥,就业难成了普遍问题。
大学生“有业不就”
“目前,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地体现为区域不均衡,大量毕业生过分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城市,都把目光盯在城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等,而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农牧区基层,却鲜有兴趣。中西部地区、广大的基层面临着人才匮乏又难以吸引毕业生的窘境,从而存在着‘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矛盾。”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安庆市委书记朱读稳忧虑地说。
余敏辉代表说建议政府能出台“上岗退费”“就业退税”等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
莫与下岗工抢饭碗
近年来,一些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了就业并成就了事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大学生创业所从事的技术含量不高,有的因为缺乏抗风险能力半途而废。最近,温州瓯海工商分局南白象工商所公布的大学生个体工商户登记显示:2005年至今,八成创业不到一年就偃旗息鼓。项目少、资金少,涉及的行业绝大部分是技术含量偏低的文具、家教信息服务等,造成企业生命力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说。
他说:“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强对毕业生创业的指导。高等院校要切实在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素质的培养上下功夫,使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创业给自己做饭碗,而不是到人才市场与下岗工人抢饭碗。”
无经验,无实践.
问题产生于目标和现状之间的差距,目标和现状相差不大,就是合理的目标,目标和现状的差距较大,就是不合理的目标,需要正确认知自己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