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实践中情怀将发挥什么作用

  • 原创经验
  • |
  • 更新:
  • |

有人说,在内地做社工最大的工作动力是社工情怀,但是仅靠情怀作为工作动力,社会工作者能坚持多久呢?无论是从课本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还是在实务过程中积累的工作经验,都告诉我们,只靠情怀并不能让社会工作得到长远发展,也不能为社工行业留住人才,那么社会工作者实践中情怀将发挥什么作用呢?


具体内容

  1. 1

    为什么说社会工作情怀能够作为一部分社工的工作动力呢?

    主要是因为,社会工作强调以人为本,秉持着助人自助的工作原则,社工在与服务对象相处的过程中会产生责任感,在看到服务对象生活得到改善、问题得到解决时,会由衷地替他们开心,因而感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产生工作情怀,使之成为自己工作的动力。但内地社会工作多以社区社会工作为主,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社工只有在得到居民认可的时候,才能感受到价值所在。目前许多社区居民仍然会把社工与社区的普通工作人员混淆,社工认同度不高,在此大环境下,社工情怀只会逐渐被消耗,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很多社工给自己的定位是夹心人,夹在机构和用人单位之间、购买服务方与居民之间。在机构眼中,社工只要被派驻到社区或相应的岗位,就需要听从用人单位的安排,最好是与用人单位搞好关系;在用人单位眼中,社工就是来帮助他们工作的,至于做什么,需要围绕社区工作展开;在购买服务方眼中,指标完成是重点,无论社工的日常工作是什么,最底线都要以指标量为主;而在服务对象眼中,除非是特殊群体会对社工有明确认知,其他群体对社工都是一知半解。

    社会工作者实践中情怀将发挥什么作用

  2. 2

    情怀可以作为初入行业的热情,但绝不是持久工作的动力,那么社会工作者除了情怀还需要些什么呢?

    首先是社工自身的努力。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不高的原因,最主要还是出在社工身上,这是毋庸置疑的。就拿举办活动来说,最重要的其实不是完成活动流程,而是在活动中对服务对象的引导,从社工的主持词中让服务对象感受到与社区活动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从小组和个案中体现专业性。

  3. 3

    其次是社工所在机构的支持。在这样夹心环境中工作,社工其实最需要的是机构提供的支持,不仅仅是工资等物质福利上的支持,而且更需要心灵和感情支持。就像所谓的督导,完全可以通过分析最近工作状态入手,以社工的心理疏导为主,而不是必须要解决什么问题等流于形式的行政化督导。

  4. 4

    然后是用人单位的理解,随着国家对社会工作的逐渐重视,街道办事处、社区也应该对社工持有尊重的态度,不是表面上对社工工作的配合,而是要真正了解社工的专业能力。许多党群服务中心的社区书记在提到社工时,最常说的就是他们是来给社区帮忙的,而对于社工如果真正发挥出专业能力是什么情形,他们并不关心。社区社会工作体现价值的最明显表现就是让社区居民知道社工的存在,能够确切区分出社工主办的活动有何特点。用人单位需要给予社工更多的自主性,而不仅仅是作为协助社区工作的人。

  5. 5

    最后是购买方的信任。购买方在选择社工机构时,会将指标量作为硬性要求,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社工开展服务往往需要结合服务对象的需求,很多时候会出现指标要求与服务对象需求不符的情况。其实,指标量应该相对灵活一些,根据每个党群或特殊群体的具体需求确定会更使服务开展更有效果。购买方如果能给予社工机构或社工多一些信任,会让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事半功倍。

  6. 6

    都说社工苦,内地社工更苦,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社工自身、社工机构、购买服务方和用人单位都有关,想让社工行业真正成为更多人的选择,需要多方努力才能实现。社工情怀是珍贵的,值得发扬,但只有外部提供了足够的支持,才能避免社工情怀被消耗。

注意事项

  • 希望每一位社工都够从情怀开始,因更多的动力坚持。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