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试探 一、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混乱情况分析 中药和西药是于西方近代医药学传入我国后而出现的概念,西方近代医药学所使用的药物为西药,我国原来已有的药物称药。而今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已非如此简单,理解各异,实极混乱,试归纳如下。 1.按地域来源或产地划分。即外国制造和主产的药物为西药,中国特指的传统药物称中药。这在现代医药学刚传入我国的初期,似可理解。但现在,由于我国药学研究和制药工业的发展,不仅能制造生产外国最先研制的药物,亦研制了很多为我国首创的药物,如天花粉素、棉酚、蔊菜素等天然产物药物以及一大批人工合成的药物,这些药物,事实上是西药,而不是中药。故此种划分,显然不合适。 2.按人工合成和天然产物划分。即人工合成的药物为西药,天然产物药物为中药。这种划分也不合适。因为很多现在所称的西药如黄连素、延胡索乙素、地高辛、大量抗生素类药物等,均是天然产物(有的已能人工合成)。而亦有一些中药却为人工合成的,如中药冰片,现已有人工合成的龙脑供用。更在我国古代,早就用雄黄(硫化砷 AsS)炼制(氧化)而得中药砒石,即三氧化二砷(As2 O3)可见砒石乃为人工合成的中药。 3.按组成成分较纯或结构清楚乃至单 体化合物和成分不清的混合物来划分。有的将成分较纯或结构清楚乃至单体化合物的药物称西药,而将树皮、草根、全蝎等不纯的天然混合物药物称作中药或称中草药.这种标准亦不确切。如西洋参、洋地黄叶、大黄苏打片等西药,即为成分不完全清楚的混合物,而硇砂(氯化铵)、冰片、砒石等中药,却为成分清楚或单体化合物的药物。 二、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的 确定中药和西药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不能离开相应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概念的内涵——基本内容应适应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要求,并据此而使用。故先明确相应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才能确定药物概念的内涵。 1.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中药概念内涵 (1)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应这样表述: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用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三焦等表示机体的功能部位;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 虚、实来表示机体的功能状态;四诊的望、闻、问、切作为了解机体状况的手段; 按辨证论治的原则,确定机体状况(包括部位及其功能状况)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如果采用药物来影响机体状况的话 (因尚可用针灸、推拿等方法),要遵照理、法、方、药的程序,即先辩别病证的机理(包括病因、病位、病况),采用相应防治法则如八法的何种,确定基本方剂类型,最后选择合适药物而施治于人,以达防病治病目的,在诊治的全过程中,始终强调机体内因为主而不忽视外因作用的防病治病观。总之,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 (2)中药概念内涵 中药应具备与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相适应的特征,其具体内涵包括三方面: 第一,药物性能的表达有性味,即四气(寒热 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归经,包括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等归经;升降浮沉。这些,有时又称中药特性,即狭义的中药药性。第二,药物功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如解表、凉血、平肝、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第三,药物配合使用 时,按君臣佐使关系配伍,使各味药共同构成一个功效整体与机体证相对应而发挥作用,配伍组方时还要考虑到药物的七情、反畏、药对等关系。简言之,以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述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药物,称作中药。这是中药概念内涵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药物,并且只有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时,方称作中药。若按其它医药学理论使用时,还可不称作中药(见后)。 2.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国药概念内涵 (1)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 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应这样表述:以现代科学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为基础;用直观或解剖后所见(包括用各种放大倍数的显微镜)的实体来表示机体的部位:以组织形态(有时称病理形态)、生理 功能、生化变化的相应指标和术语来表述机体的功能状态,并以此作为诊断的标准和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的依据;如果采用药物治疗的话(因尚可采用非药物治疗如物理疗法、手术等),主要考虑影响机体病理、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而选用相应药物以达防病治病的目的,在诊治的全过程中,强调的是外因对机体功能指标的针对性而较少考虑机体内因的综合影响。总之,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为西医药学理论体系。 (2)西药概念内涵 西药应具备与西医药学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相适应的特征,其具体内涵包括三方面: 第一,药物本身性能以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表示,如是液体还是固体,是酸性还是碱性 等,第二,药物功效以相应的病理、生理、 生化等的指标和术语来表示,如抑制细菌、 降低血压、升高血糖等。第三,药物配合使用时,考虑药物间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 、变化,如沉淀、分解等,至于生物活性则考虑各个药物各自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把各种配合使用的药物作为一个功效整体。简言之,以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述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药物,称作西药。此为西药概念内涵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 具备如上内容的药物,并且只有按西医药学理论使用时,才称作西药。若按其它医药学理论使用时,还可不称作西药(见后)。 三、应澄清的几个问题 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确定后,如下几个问题就易得到澄清。 1.中国的药并不就等于中药所谓中国的药,应包括中国生产的所有药物。更从医药学理论体系讲,不仅包括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药物,尚包括其它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药物如蒙药、藏药、傣药、维族 药等以及民间药(有时可称作草药),因它们均为各自医药学理论体系内的药物,即具相应的特性、功效表示法及使用规律,故不能简单地将它们称作中药。如果称它们为中药的活,只能说是泛指的中药,即中国的药,而不是特指的中药。至于草药,即尚不具备一定医药学理论体系中的药物基本内容,而在民间确实能用以防治一些疾病的药物。不论草药还是如上提到的中医药学理论 体系之外的药物乃至西药,当经过研究确定其中药基本内容后,再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时,就可称作中药。如草药穿心莲,民间用其治疗痢疾、发烧等,近年通过研究已总结归纳出它的中药基本内容如性味一苦寒,中药功效表示如清热解毒等,已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故已可称之为中药。 2.一个药可称作中药又可称作西药到底如何称呼,应看药物概念内涵的两方面(如上述)。为进一步说明问题,试再举例。如大黄,无疑是一味中药,因它具中药基本内容而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但西医药学体系亦使用它,使用时并不考虑其中药基本内容,只考虑其西医药学术语表示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如味苦,少量使用 作为苦味健胃药;具致泻作用,用来治疗便秘等。故在此种情况下,只能称之为西药。 其它如氯化铵(硇砂)、甘草等,均可称作中药或西药。 3.从中药中所得到的有效成分或部位,到底算中药还是算西药? 到目前为止,一般来讲,还是称作西药为宜。如延胡索乙素,是得自中药元胡,且为其镇痛有效成分之一,但因其尚不具备中药基本内容,只能按西医药学理论使用,即考虑其具镇痛、镇静催眠作用,对慢性持续 性钝痛尤内脏痛效佳,主要用来治疗内脏钝痛、脑震荡后头痛及痛经等。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称作西药。其它如降压灵、黄连素、麻黄素等亦然。然而,现在不能称作中药,并不意味着永远绝对不能称作中药。只要将它们放到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内进行研究,使之具备中药的内涵即中药的基本内容,还是能成为中药的。即西药还是能中药化的。
汤剂是指将药物用煎煮或浸泡后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的液体剂型。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汤剂适应中医的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汤剂具有制备简单易行,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 合剂指中药复方的水煎浓缩液,或中药提取物以水为溶媒配制而成的内服液体制剂。可分为溶液型合剂、混悬型合剂、胶体型合剂、乳剂型合剂。合剂在汤剂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改进,保持了汤剂用药特点,服用量较汤剂小,可以成批生产,省去临时配方和煎煮的麻烦。 满意请采纳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中药学和药学不存在“最根本的区别”。 原因是中药学和药学的基础科目都是化学,而之后设计到的药物的分析定量方法是完全通用的。仔细对比可以发现,在大多数的药学院校里,中药学和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极为相近的。中药学生需要掌握巴比妥,药学生也需要知道生物碱。所谓中药学和药学的区别,无非是中药学的专注于天然来源的活性物质,而药学更注重于合成。但随着现在半合成越来越普遍,药学和中药学的分歧已经几乎不存在了。 从就业上来说,两者也没有太大区别。研究所进行药物研究基本不大区分药学和中药学,因为二者都太宽泛了,具体的研究项目只是其中的一个点。至于医药公司则更广泛,医药公司的运作需要从生产研发到质检销售的一系列环节,而这些岗位大部分药学和中药学的学生都能胜任。
龙少军
关注
王子悦
10:00-10:38 10:00-10:38
执业药师-中药二-第1讲
执业药师
立即预约
15:00-15:21 15:00-15:21
执业药师-中药二-第2讲
20:00-20:37 20:00-20:37
执业药师-中药二-第3讲
安卓版
iPhone版
多个标签请以空格隔开!
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试探
一、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混乱情况分析 中药和西药是于西方近代医药学传入我国后而出现的概念,西方近代医药学所使用的药物为西药,我国原来已有的药物称药。而今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已非如此简单,理解各异,实极混乱,试归纳如下。
1.按地域来源或产地划分。即外国制造和主产的药物为西药,中国特指的传统药物称中药。这在现代医药学刚传入我国的初期,似可理解。但现在,由于我国药学研究和制药工业的发展,不仅能制造生产外国最先研制的药物,亦研制了很多为我国首创的药物,如天花粉素、棉酚、蔊菜素等天然产物药物以及一大批人工合成的药物,这些药物,事实上是西药,而不是中药。故此种划分,显然不合适。
2.按人工合成和天然产物划分。即人工合成的药物为西药,天然产物药物为中药。这种划分也不合适。因为很多现在所称的西药如黄连素、延胡索乙素、地高辛、大量抗生素类药物等,均是天然产物(有的已能人工合成)。而亦有一些中药却为人工合成的,如中药冰片,现已有人工合成的龙脑供用。更在我国古代,早就用雄黄(硫化砷 AsS)炼制(氧化)而得中药砒石,即三氧化二砷(As2 O3)可见砒石乃为人工合成的中药。
3.按组成成分较纯或结构清楚乃至单 体化合物和成分不清的混合物来划分。有的将成分较纯或结构清楚乃至单体化合物的药物称西药,而将树皮、草根、全蝎等不纯的天然混合物药物称作中药或称中草药.这种标准亦不确切。如西洋参、洋地黄叶、大黄苏打片等西药,即为成分不完全清楚的混合物,而硇砂(氯化铵)、冰片、砒石等中药,却为成分清楚或单体化合物的药物。
二、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的 确定中药和西药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不能离开相应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概念的内涵——基本内容应适应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要求,并据此而使用。故先明确相应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才能确定药物概念的内涵。
1.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中药概念内涵 (1)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应这样表述: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用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三焦等表示机体的功能部位;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 虚、实来表示机体的功能状态;四诊的望、闻、问、切作为了解机体状况的手段; 按辨证论治的原则,确定机体状况(包括部位及其功能状况)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如果采用药物来影响机体状况的话 (因尚可用针灸、推拿等方法),要遵照理、法、方、药的程序,即先辩别病证的机理(包括病因、病位、病况),采用相应防治法则如八法的何种,确定基本方剂类型,最后选择合适药物而施治于人,以达防病治病目的,在诊治的全过程中,始终强调机体内因为主而不忽视外因作用的防病治病观。总之,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
(2)中药概念内涵 中药应具备与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相适应的特征,其具体内涵包括三方面: 第一,药物性能的表达有性味,即四气(寒热 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归经,包括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等归经;升降浮沉。这些,有时又称中药特性,即狭义的中药药性。第二,药物功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如解表、凉血、平肝、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第三,药物配合使用 时,按君臣佐使关系配伍,使各味药共同构成一个功效整体与机体证相对应而发挥作用,配伍组方时还要考虑到药物的七情、反畏、药对等关系。简言之,以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述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药物,称作中药。这是中药概念内涵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药物,并且只有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时,方称作中药。若按其它医药学理论使用时,还可不称作中药(见后)。
2.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国药概念内涵 (1)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 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应这样表述:以现代科学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为基础;用直观或解剖后所见(包括用各种放大倍数的显微镜)的实体来表示机体的部位:以组织形态(有时称病理形态)、生理 功能、生化变化的相应指标和术语来表述机体的功能状态,并以此作为诊断的标准和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的依据;如果采用药物治疗的话(因尚可采用非药物治疗如物理疗法、手术等),主要考虑影响机体病理、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而选用相应药物以达防病治病的目的,在诊治的全过程中,强调的是外因对机体功能指标的针对性而较少考虑机体内因的综合影响。总之,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为西医药学理论体系。 (2)西药概念内涵 西药应具备与西医药学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相适应的特征,其具体内涵包括三方面: 第一,药物本身性能以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表示,如是液体还是固体,是酸性还是碱性 等,第二,药物功效以相应的病理、生理、 生化等的指标和术语来表示,如抑制细菌、 降低血压、升高血糖等。第三,药物配合使用时,考虑药物间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 、变化,如沉淀、分解等,至于生物活性则考虑各个药物各自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把各种配合使用的药物作为一个功效整体。简言之,以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述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药物,称作西药。此为西药概念内涵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 具备如上内容的药物,并且只有按西医药学理论使用时,才称作西药。若按其它医药学理论使用时,还可不称作西药(见后)。
三、应澄清的几个问题 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确定后,如下几个问题就易得到澄清。 1.中国的药并不就等于中药所谓中国的药,应包括中国生产的所有药物。更从医药学理论体系讲,不仅包括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药物,尚包括其它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药物如蒙药、藏药、傣药、维族 药等以及民间药(有时可称作草药),因它们均为各自医药学理论体系内的药物,即具相应的特性、功效表示法及使用规律,故不能简单地将它们称作中药。如果称它们为中药的活,只能说是泛指的中药,即中国的药,而不是特指的中药。至于草药,即尚不具备一定医药学理论体系中的药物基本内容,而在民间确实能用以防治一些疾病的药物。不论草药还是如上提到的中医药学理论 体系之外的药物乃至西药,当经过研究确定其中药基本内容后,再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时,就可称作中药。如草药穿心莲,民间用其治疗痢疾、发烧等,近年通过研究已总结归纳出它的中药基本内容如性味一苦寒,中药功效表示如清热解毒等,已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故已可称之为中药。 2.一个药可称作中药又可称作西药到底如何称呼,应看药物概念内涵的两方面(如上述)。为进一步说明问题,试再举例。如大黄,无疑是一味中药,因它具中药基本内容而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但西医药学体系亦使用它,使用时并不考虑其中药基本内容,只考虑其西医药学术语表示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如味苦,少量使用 作为苦味健胃药;具致泻作用,用来治疗便秘等。故在此种情况下,只能称之为西药。 其它如氯化铵(硇砂)、甘草等,均可称作中药或西药。 3.从中药中所得到的有效成分或部位,到底算中药还是算西药? 到目前为止,一般来讲,还是称作西药为宜。如延胡索乙素,是得自中药元胡,且为其镇痛有效成分之一,但因其尚不具备中药基本内容,只能按西医药学理论使用,即考虑其具镇痛、镇静催眠作用,对慢性持续 性钝痛尤内脏痛效佳,主要用来治疗内脏钝痛、脑震荡后头痛及痛经等。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称作西药。其它如降压灵、黄连素、麻黄素等亦然。然而,现在不能称作中药,并不意味着永远绝对不能称作中药。只要将它们放到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内进行研究,使之具备中药的内涵即中药的基本内容,还是能成为中药的。即西药还是能中药化的。
汤剂是指将药物用煎煮或浸泡后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的液体剂型。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汤剂适应中医的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汤剂具有制备简单易行,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 合剂指中药复方的水煎浓缩液,或中药提取物以水为溶媒配制而成的内服液体制剂。可分为溶液型合剂、混悬型合剂、胶体型合剂、乳剂型合剂。合剂在汤剂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改进,保持了汤剂用药特点,服用量较汤剂小,可以成批生产,省去临时配方和煎煮的麻烦。
满意请采纳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中药学和药学不存在“最根本的区别”。
原因是中药学和药学的基础科目都是化学,而之后设计到的药物的分析定量方法是完全通用的。仔细对比可以发现,在大多数的药学院校里,中药学和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极为相近的。中药学生需要掌握巴比妥,药学生也需要知道生物碱。所谓中药学和药学的区别,无非是中药学的专注于天然来源的活性物质,而药学更注重于合成。但随着现在半合成越来越普遍,药学和中药学的分歧已经几乎不存在了。
从就业上来说,两者也没有太大区别。研究所进行药物研究基本不大区分药学和中药学,因为二者都太宽泛了,具体的研究项目只是其中的一个点。至于医药公司则更广泛,医药公司的运作需要从生产研发到质检销售的一系列环节,而这些岗位大部分药学和中药学的学生都能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