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过四六级难吗?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答案,因为难度感受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个人的英语基础、备考时间和方法。不过可以从四六级的考试特点、常见难点以及不同基础人群的感受来分析,帮助你更全面地判断:
一、四六级的 “难度门槛”:客观来看不算高
四六级考试本质是 “合格性考试”,而非选拔性考试,其难度设定以 “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平均英语水平” 为基准:
四级:词汇量要求约 4500,难度接近高考英语(但听力、阅读篇幅更长,增加了翻译题型)。
六级:词汇量要求约 6000,长难句比例提升,听力语速更快,翻译和写作的话题更抽象(如文化、社会现象)。
从数据来看,全国高校四级通过率约 40%-50%,六级通过率约 15%-20%(参考近年公开数据),说明对多数人而言,四级通过不算 “极难”,但六级需要更系统的准备。
二、不同基础人群的难度感受差异
英语基础较好(高考 120+/150 分制):
四级:凭借高中积累,裸考或短期刷题(1-2 个月)大概率通过。
六级:可能需要针对性补弱(如攻克长难句、提升听力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但整体压力不大。
英语基础中等(高考 100-120 分):
四级:需系统背单词(重点高频词)、练习听力和阅读技巧(如定位关键词),3-6 个月准备较稳妥。
六级:难度明显提升,可能卡在 “阅读速度慢”“听力听不懂细节”“翻译写不出复杂表达” 等问题上,需要更长期的积累(6 个月以上)。
英语基础较弱(高考 100 分以下):
四级:需从基础补起(如语法、基础词汇),初期可能觉得 “听力像天书”“阅读看不懂”,但只要方法正确(如每天坚持背 50词、精听1篇短文),1年左右多数能通过。
六级:挑战较大,需先夯实四级基础,再针对性突破六级的难点(如长难句分析、同义替换识别)。
三、多数人觉得 “难” 的核心原因
词汇量不足:这是最常见的卡点 —— 阅读时 “生词太多读不懂”,写作翻译时 “想表达的词不会写”。
听力 “被动接收”:不习惯英语语速和口音(尤其是六级的新闻、讲座),抓不住关键信息。
缺乏 “应试技巧”:比如阅读不会跳读、定位答案;翻译生硬直译(如把 “火锅” 译成 “fire pot”,而非 “hot pot”)。
备考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多数人并非 “学不会”,而是缺乏持续投入,导致基础不扎实。
备考学习我在行
关注
吴睿岚
19:30-21:00 19:30-21:00 08月21日 19:30-21:00
打工人AI制图变现指南
AI启航
立即预约
曹骏
20:00-22:00 20:00-22:00 08月23日 20:00-22:00
小白抄作业,月入5000+
AI自媒体
安卓版
iPhone版
多个标签请以空格隔开!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答案,因为难度感受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个人的英语基础、备考时间和方法。不过可以从四六级的考试特点、常见难点以及不同基础人群的感受来分析,帮助你更全面地判断:
一、四六级的 “难度门槛”:客观来看不算高
四六级考试本质是 “合格性考试”,而非选拔性考试,其难度设定以 “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平均英语水平” 为基准:
四级:词汇量要求约 4500,难度接近高考英语(但听力、阅读篇幅更长,增加了翻译题型)。
六级:词汇量要求约 6000,长难句比例提升,听力语速更快,翻译和写作的话题更抽象(如文化、社会现象)。
从数据来看,全国高校四级通过率约 40%-50%,六级通过率约 15%-20%(参考近年公开数据),说明对多数人而言,四级通过不算 “极难”,但六级需要更系统的准备。
二、不同基础人群的难度感受差异
英语基础较好(高考 120+/150 分制):
四级:凭借高中积累,裸考或短期刷题(1-2 个月)大概率通过。
六级:可能需要针对性补弱(如攻克长难句、提升听力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但整体压力不大。
英语基础中等(高考 100-120 分):
四级:需系统背单词(重点高频词)、练习听力和阅读技巧(如定位关键词),3-6 个月准备较稳妥。
六级:难度明显提升,可能卡在 “阅读速度慢”“听力听不懂细节”“翻译写不出复杂表达” 等问题上,需要更长期的积累(6 个月以上)。
英语基础较弱(高考 100 分以下):
四级:需从基础补起(如语法、基础词汇),初期可能觉得 “听力像天书”“阅读看不懂”,但只要方法正确(如每天坚持背 50词、精听1篇短文),1年左右多数能通过。
六级:挑战较大,需先夯实四级基础,再针对性突破六级的难点(如长难句分析、同义替换识别)。
三、多数人觉得 “难” 的核心原因
词汇量不足:这是最常见的卡点 —— 阅读时 “生词太多读不懂”,写作翻译时 “想表达的词不会写”。
听力 “被动接收”:不习惯英语语速和口音(尤其是六级的新闻、讲座),抓不住关键信息。
缺乏 “应试技巧”:比如阅读不会跳读、定位答案;翻译生硬直译(如把 “火锅” 译成 “fire pot”,而非 “hot pot”)。
备考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多数人并非 “学不会”,而是缺乏持续投入,导致基础不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