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在考研复试前
学生完全有必要
联系导师
报告情况及一切需求
想办法找呗…一般导师都不公开信息…去学校找学长打听呗
首先,你得知道一点如果你能和导师联系上,得到他的一两点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 很多人都有体会,当你联系了导师,还是很多老师都会跟你说“先参加考试吧,分出来再说”,因为首先你必须得达到该校该专业的复试线。 其次,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很多研究生反映,越是好的学校,和导师联系的必要性也越小。好的学校一般信息比较透明,黑箱操作比较少,出题也比较规范,很少有偏题、怪题。 而且,说实话,考研最终录取并不是取决于导师,而是研招办。即使你通过关系认识某导师,该导师也愿意收你。如果你最后的总成绩不理想,导师也还是没有办法收你的。 另外,其实现在大部分高校,选导师都是采取双向选择的方法,因为毕竟是僧多粥少嘛,所以你联系导师不是走什么后门,而是要让老师知道你的特色和专长,了解你,因为就算是上分数线的考生可能是导师招生名额的几倍,那老师凭什么招你而不招收别人呢,很重要的是你个人的能力,而很少是看重分数比别人高的。所以有人建议你先联系导师没有错。但是,即使是你最终被该校录取,也许不一定会跟你联系过的导师做研究也说不准。因为在你选择导师的同时,他也在选择你。 最后,不管怎样,只要你被录取,那么就一定会有一个指导老师的。只不过,也许该导师的研究方向是不那么热门的、不是你想选择的研究方向而已。反正你也不用担心,因为这些人既然能当导师,指导我们都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楼主没有必要为这个问题太过纠结,还是把时间和精力多花在复习上为好哦!要知道在考研中,成绩才是硬道理啊!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祝你好运!
1、考研复试联系导师的时间:
报导师和报导师组的是不同的,报导师的应该在报名前就联系,要弄清楚有没有内定的或者保送的,报导师组的可以在复试之前联系。而且要在充分了解导师的情况下去联系,更要以导师喜欢的方式去联系他。
2、考研复试联系的内容:
很多人会问联系导师时该说什么,其实很简单,联系导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了解你,并且喜欢你,所以应该在通话时言简意赅的介绍自己,突出重点和个性,抓住他的心。在发邮件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表达一下自己的仰慕之情和志愿。另外最好准备一份英文简历,以备不时之需。在与导师谈话的时候要注意与导师谈话的方式,同样是一个问题,不太恰当的表达可能会带来歧义,从而影响导师对你的看法。所以如果没有对导师充分的了解,说话就不要太随意。比如很多同学都想问这样一个问题:有多少人报考了自己的导师,在询问这个问题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有的人可能会这样问:老师,今年有没有人报你的研究生啊?这句话会让导师误读为你在探视他的水平,会让导师心里很不舒服。但如果换一种问法:老师,今年挺多同学报您的研究生吧,我在他们当中有多少优势啊?这样的问法效果就可能会比较好。
联系导师也不能太过频繁,但也不能联系过一次之后就感觉万事大吉了,应该每过一段时间就是主动联系一下。每次联系的内容不要重复,争取每次都能提供一些帮助他了解你的新内容。相反,如果没有什么话题就不要盲目的打电话联系。联系导师时注意对导师的尊重,从气质、衣着、谈吐方面要注意,尽量给导师一个你们都是同道中人的感觉
到所报考的学校网站查找该学校某专业设置与招生数量,了解导师的基本信息与学术力量的基本情况。若对某位导师有兴趣,还可通过"百度"进行搜索,或许会得到更多资讯。同时,可以通过某些专业网站获得大量信息。
大多数考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考研复试前联系导师的重要性。那么,复试前联系导师到底有多重要呢?
客观上来说,作为导师,他们希望考生能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一个基本了解,这样对招收学生与指导他们的学习更为有利一些。但是,由于导师们的教学、科研工作十分繁忙,没有时间、精力与考生进行大量的联系沟通,因此只得采取回避措施。如此,师生双方无法进行有效地沟通,导致导师盲目招生、考生盲目报考的情况,甚至入学后导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产生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报考前与导师进行有效沟通很有必要。
►总的来说,联系导师指导有以下几个好处:
►有利于导师了解自己
不同于博士生的招考,硕士生导师往往无从知道考生的能力和研究兴趣。毫无疑问,导师当然希望挑选到能力强,又对自己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学生。一方面源于导师往往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如果自己所带的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感兴趣,那么将非常不利于导师对学生的指导。
比如有的学生由于对所选择的导师的研究方向没有丝毫兴趣,导致师生关系非常紧张,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源于报考的学生能力良莠不齐,高分低能的现象比比皆是。能力强的学生通过复试前师生之间的互动,将有利于导师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为复试成功加分。比如,有的学生将自己曾经发表的论文、学术研究上获得的奖励以及毕业论文等材料传给导师,如果导师认为该生的能力和研究兴趣都甚合心意的话,则无疑胜券在握。
►有利于自己了解导师
一般来说,导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名望较高的年长教授。他们大都已经在某一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这类导师的最大优点是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为人大都谦和,因而有利于学生在学术道路上的快速成长,师生关系都较融洽。另一类是如日中天的年青学者。他们年轻而富有开拓意识,大都具有博士学位,是学术上的新星。这类导师的最大优点是具有很强的进取心,紧跟学术前沿,热心于研究上的开疆辟土,因而有利于学生接触最新的研究领域,极易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显然,如果你希望在学术上获得更多的人脉资源,选择年长的教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希望在短期内把握学术前沿,那么年青学者应该摆在首位。
当然,有人强调选择导师应该考虑导师的人品和口碑,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确实有一部分导师成天忙于学术走穴,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培养。我们时常在一些报道中看到,某位学生在研究生期间与导师仅谋面一两次,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在了解导师时,应该对其人品和口碑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考生要去见老师的话,一定要重视和老师的面谈,做好各种准备。例如你对这门学科的了解,你对整个学科发展的认识,以及未来你考上研究生之后你所要做的事情,和老师去进行学习的时候你的学习态度,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态度,这都决定了你未来是否能够得到老师认可。
必须要强调的一点,不管是跨专业,还是本专业的同学,都必须在见老师的时候,强调自己的学术背景,强调自己的求学能力,强度自己踏实认真的学习精神,这都是非常关键的。
►但是在联系导师之前,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导师是否认同这种做法
提前联系导师无可非议,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判断和考量。但不得不说这样会有风险。要是老师认为这是可行的,那么提前联系就是个很好的自我推荐机会。但要是老师认为你这是在走后门,自然就不会理会,更可能会降低复试的印象分,所以在联系导师之前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明白这位老师是否认同这种做法,上届师兄师姐的复试经历就是很好的证明。
►学科性质决定提前联系的必要性
是否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很大程度与学科性质有关。理工科需要长期和导师做实验,接触会很多,提前沟通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性格特点等是很必要的。不然到了在实验室才发现自己不适合那就太晚了。在联系的时候最好由自己的老师和同门引荐。文科类的专业学生提前联系的必要性就不是很强了,如果是考取本校研究生提前联系导师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是考取外校研究生就必须要慎重了,有些同学确实不知道如何和导师沟通,建议最好不要采取行动。
►邮件方式沟通最保险,切勿长“歪心”
提前联系导师便于导师了解学生,但更重要的是看这种行为背后的意图。有些学生就是想挖复试的题目,或者了解导师的为人等以便更有利于自已顺利通过复试,这些目的很容易被导师看出来,旁门左道的方式自然会引起导师反感。导师更希望的是学生介绍所学课程、研究意向等与学术有关的信息,最好以信件或邮件的方式沟通,打电话、请吃饭、送礼这些方式建议放弃。
意义不大,尤其是毛遂自荐,基本上都是没有结果,主要看复试成绩;考研学生复试前与导师取得联系向来存在争议,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走后门”行为。有高校老师表示,双方提前沟通了解并没有问题,但考生不应将这种做法当成是投机取巧的“旁门左道”。
你好,天天考研为你服务,
找导师就是联系导师。
考研怎么联系导师
1.什么时候选导师?
根据院校要求而定。如果院校对选导师有要求,在开始准备复习时就应选择导师。如果院校没有要求,则可以先全力以赴准备初试,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考完后可以对答案,估分数,再结合以前的录取线(要根据该年试题的难度进行调整),大致估计下自己是否能够进入复试。在成绩出来之前,多了解一下各位老师的基本情况。分数出来后,双向选择导师。
需要特别提醒一下的是,参加调剂时一般需要事先联系导师。
2.选择什么样的导师?
理想的参照系是这样的:
(1)人品好的导师。研究生阶段,老师的为人必然对你,甚至对社会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师,一般都很谦虚,尊重学生,给研究生一个很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并且很信任你,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和刻苦工作。这个一般要通过学长才能了解到,当然也可以在跟导师的联系交往中看出来。
(2)科研能力强的导师。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为毕业后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做准备,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的。如果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完全靠研究生自己摸索的话,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就会比较困难。另外,在经济技术一体化的今天,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很可能意味着导师的科研经费少,科研经费少就无法保证一些实验的顺利进行。所以报考前应该尽量对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有一些了解。看看导师的科研经费是否充足,科研课题是否比较多,是否比较前沿。当然,对大部分名校来说,导师的科研经费是不成问题的。
(3)与自己性格相符的导师。首先要分析自己是什么性格,是主动型、外向型,开朗活泼型的,还是被动型,内向型,沉默少动型的。不同性格的老师有各自行事的风格,喜欢不同类型的学生,而通常你是没有资格要求老师来迁就你的个性的。
(4)导师科研方向与自己的兴趣、专业追求相符合。要尽可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深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那些科研方向与自己兴趣一致的导师。这可以通过导师近期发表的论文以及最近研究的课题来了解。
此外,务必注意以下几点:看自己是喜欢理论还是喜欢实践。如果自己喜欢理论研究,在选择导师时就应该偏向于做理论方面的导师,最好找一个教授级别的老师;而感觉自己适合偏重实践方面,在选择导师时也应有所偏向,最好找工程项目多一些的导师,至于导师级别倒不是很重要。还要看自己今后有没有出国和读博的打算。想出国的话最好选一个有海归背景的导师,想读博的话最好选一个教授级别的导师。如果想毕业后就业,导师选择就相对没那么重要。
至于选择年轻还是年老的导师,就要看个人的喜好了。往往年长的导师有更多的指导经验和科研经费,而年轻的导师经验相对不足,但在科研上他们会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闯劲。
3.如何查找导师信息?
对要选什么类型的导师有个大致的想法以后,就需要获得所在专业方向的各位老师的信息,根据信息划定一些老师,然后与这些划定的老师进行邮件或电话联系。了解信息的基本途径列举如下:
(1)学校的网页上关于专业领域老师的介绍。
(2)通过百度、谷歌等网站搜索导师的毕业学校、科研经费、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信息。这些介绍可能很简略,有些甚至是过期信息,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做到初步筛选。
(3)学校的学生论坛上的相关信息。
(4)与老师的学生或高年级的学生交流。
4.如何与导师有效沟通?
在选定自己理想的导师以后,应该及时和导师取得联系,以防别人捷足先登,因为导师可以指导的研究生人数毕竟有限,如果你联系得比较晚的话,很有可能就会处于劣势,甚至会被直接拒绝;另外,及时联系导师还有可能对你的复试有很大帮助,你可以诚恳地告诉他你对他∕她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对他∕她本人非常钦佩,还可以询问一下,要想成为他∕她的研究生以及更好的适应研究生生活应该做哪些准备等等。
当然这个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技巧的。沟通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也是考研人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有不少人正是由于害怕与老师沟通或担心不会与老师沟通而不敢联系老师。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沟通能力不强的朋友可以通过多看看人际交往方面的书,多听讲座,多与身边的朋友(电话)交谈等途径来提高沟通能力。
与导师沟通的方式很多。一般而言,如果你擅长口头表达,可以首先电话联系;如果你不擅长口头表达,那么最好先发封邮件给老师,写明你的考研打算、个人情况(所在学校专业、成绩排名、科研实践经验、获奖情况等)、读研计划(对什么感兴趣、读研期间准备怎么做、是否有念博士的打算)等。最后表明你对导师的敬仰之情,感谢导师的阅读,并希望得到导师的回复。
导师回复邮件之后,可以继续保持邮件联系,也可以打电话告诉导师已经收到邮件,并感谢导师的关心和指导,顺便询问几个相关的问题。除非与导师关系密切,否则应把与导师的电话交谈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至于邮件联系或电话沟通的语言技巧,则要各位自己去斟酌了。总之,不卑不亢,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谨慎而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年轻人的活力。记住:导师也是人,和自己身边的老师一样的人。大部分导师一般都是喜欢学生的,乐于为学生解答问题的。
最后请记住两点:
(1)实事求是。不说假话,自己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掩饰自己的不足之处。能力差,背景差一点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诚恳、虚心、上进、勤于学习、勇于挑战,大胆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考研的成功耍凭初试分数、复试笔试分数、面试成绩说话。初试分数、复试笔试分数高的话,从大量的案例来看,导师一般是不会在面试中为难你的。虽然有不少学校的老师在复试时,即便已经决定要录取你了,还会从不同角度来“刁难”你。但是,这也只是为了让你明白你不懂的地方还很多,不能骄傲。
(2)大胆尝试。确实有一些导师会对学生询问考研事情表现出冷淡的倾向,因为他不了解你,也不知道你能否考上,也可能他们自己的工作很繁忙。这个时候你不要气馁,不要灰心。只要大胆尝试,多试几次,总有可能遇到热心的老师的。即使万一遇不到,你努力了,也可以安心了,因为其他考生也会受到相同的待遇。复试时当面找老师谈可能就容易得多了。
最后,天天考研祝各位考生都能够取得一个自己满意的成绩
黎益仕
关注
安卓版
iPhone版
多个标签请以空格隔开!
在考研复试前
学生完全有必要
联系导师
报告情况及一切需求
想办法找呗…一般导师都不公开信息…去学校找学长打听呗
首先,你得知道一点如果你能和导师联系上,得到他的一两点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 很多人都有体会,当你联系了导师,还是很多老师都会跟你说“先参加考试吧,分出来再说”,因为首先你必须得达到该校该专业的复试线。 其次,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很多研究生反映,越是好的学校,和导师联系的必要性也越小。好的学校一般信息比较透明,黑箱操作比较少,出题也比较规范,很少有偏题、怪题。 而且,说实话,考研最终录取并不是取决于导师,而是研招办。即使你通过关系认识某导师,该导师也愿意收你。如果你最后的总成绩不理想,导师也还是没有办法收你的。 另外,其实现在大部分高校,选导师都是采取双向选择的方法,因为毕竟是僧多粥少嘛,所以你联系导师不是走什么后门,而是要让老师知道你的特色和专长,了解你,因为就算是上分数线的考生可能是导师招生名额的几倍,那老师凭什么招你而不招收别人呢,很重要的是你个人的能力,而很少是看重分数比别人高的。所以有人建议你先联系导师没有错。但是,即使是你最终被该校录取,也许不一定会跟你联系过的导师做研究也说不准。因为在你选择导师的同时,他也在选择你。 最后,不管怎样,只要你被录取,那么就一定会有一个指导老师的。只不过,也许该导师的研究方向是不那么热门的、不是你想选择的研究方向而已。反正你也不用担心,因为这些人既然能当导师,指导我们都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楼主没有必要为这个问题太过纠结,还是把时间和精力多花在复习上为好哦!要知道在考研中,成绩才是硬道理啊!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祝你好运!
1、考研复试联系导师的时间:
报导师和报导师组的是不同的,报导师的应该在报名前就联系,要弄清楚有没有内定的或者保送的,报导师组的可以在复试之前联系。而且要在充分了解导师的情况下去联系,更要以导师喜欢的方式去联系他。
2、考研复试联系的内容:
很多人会问联系导师时该说什么,其实很简单,联系导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了解你,并且喜欢你,所以应该在通话时言简意赅的介绍自己,突出重点和个性,抓住他的心。在发邮件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表达一下自己的仰慕之情和志愿。另外最好准备一份英文简历,以备不时之需。在与导师谈话的时候要注意与导师谈话的方式,同样是一个问题,不太恰当的表达可能会带来歧义,从而影响导师对你的看法。所以如果没有对导师充分的了解,说话就不要太随意。比如很多同学都想问这样一个问题:有多少人报考了自己的导师,在询问这个问题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有的人可能会这样问:老师,今年有没有人报你的研究生啊?这句话会让导师误读为你在探视他的水平,会让导师心里很不舒服。但如果换一种问法:老师,今年挺多同学报您的研究生吧,我在他们当中有多少优势啊?这样的问法效果就可能会比较好。
联系导师也不能太过频繁,但也不能联系过一次之后就感觉万事大吉了,应该每过一段时间就是主动联系一下。每次联系的内容不要重复,争取每次都能提供一些帮助他了解你的新内容。相反,如果没有什么话题就不要盲目的打电话联系。联系导师时注意对导师的尊重,从气质、衣着、谈吐方面要注意,尽量给导师一个你们都是同道中人的感觉
到所报考的学校网站查找该学校某专业设置与招生数量,了解导师的基本信息与学术力量的基本情况。若对某位导师有兴趣,还可通过"百度"进行搜索,或许会得到更多资讯。同时,可以通过某些专业网站获得大量信息。
大多数考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考研复试前联系导师的重要性。那么,复试前联系导师到底有多重要呢?
客观上来说,作为导师,他们希望考生能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一个基本了解,这样对招收学生与指导他们的学习更为有利一些。但是,由于导师们的教学、科研工作十分繁忙,没有时间、精力与考生进行大量的联系沟通,因此只得采取回避措施。如此,师生双方无法进行有效地沟通,导致导师盲目招生、考生盲目报考的情况,甚至入学后导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产生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报考前与导师进行有效沟通很有必要。
►总的来说,联系导师指导有以下几个好处:
►有利于导师了解自己
不同于博士生的招考,硕士生导师往往无从知道考生的能力和研究兴趣。毫无疑问,导师当然希望挑选到能力强,又对自己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学生。一方面源于导师往往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如果自己所带的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感兴趣,那么将非常不利于导师对学生的指导。
比如有的学生由于对所选择的导师的研究方向没有丝毫兴趣,导致师生关系非常紧张,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源于报考的学生能力良莠不齐,高分低能的现象比比皆是。能力强的学生通过复试前师生之间的互动,将有利于导师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为复试成功加分。比如,有的学生将自己曾经发表的论文、学术研究上获得的奖励以及毕业论文等材料传给导师,如果导师认为该生的能力和研究兴趣都甚合心意的话,则无疑胜券在握。
►有利于自己了解导师
一般来说,导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名望较高的年长教授。他们大都已经在某一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这类导师的最大优点是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为人大都谦和,因而有利于学生在学术道路上的快速成长,师生关系都较融洽。另一类是如日中天的年青学者。他们年轻而富有开拓意识,大都具有博士学位,是学术上的新星。这类导师的最大优点是具有很强的进取心,紧跟学术前沿,热心于研究上的开疆辟土,因而有利于学生接触最新的研究领域,极易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显然,如果你希望在学术上获得更多的人脉资源,选择年长的教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希望在短期内把握学术前沿,那么年青学者应该摆在首位。
当然,有人强调选择导师应该考虑导师的人品和口碑,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确实有一部分导师成天忙于学术走穴,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培养。我们时常在一些报道中看到,某位学生在研究生期间与导师仅谋面一两次,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在了解导师时,应该对其人品和口碑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考生要去见老师的话,一定要重视和老师的面谈,做好各种准备。例如你对这门学科的了解,你对整个学科发展的认识,以及未来你考上研究生之后你所要做的事情,和老师去进行学习的时候你的学习态度,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态度,这都决定了你未来是否能够得到老师认可。
必须要强调的一点,不管是跨专业,还是本专业的同学,都必须在见老师的时候,强调自己的学术背景,强调自己的求学能力,强度自己踏实认真的学习精神,这都是非常关键的。
►但是在联系导师之前,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导师是否认同这种做法
提前联系导师无可非议,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判断和考量。但不得不说这样会有风险。要是老师认为这是可行的,那么提前联系就是个很好的自我推荐机会。但要是老师认为你这是在走后门,自然就不会理会,更可能会降低复试的印象分,所以在联系导师之前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明白这位老师是否认同这种做法,上届师兄师姐的复试经历就是很好的证明。
►学科性质决定提前联系的必要性
是否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很大程度与学科性质有关。理工科需要长期和导师做实验,接触会很多,提前沟通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性格特点等是很必要的。不然到了在实验室才发现自己不适合那就太晚了。在联系的时候最好由自己的老师和同门引荐。文科类的专业学生提前联系的必要性就不是很强了,如果是考取本校研究生提前联系导师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是考取外校研究生就必须要慎重了,有些同学确实不知道如何和导师沟通,建议最好不要采取行动。
►邮件方式沟通最保险,切勿长“歪心”
提前联系导师便于导师了解学生,但更重要的是看这种行为背后的意图。有些学生就是想挖复试的题目,或者了解导师的为人等以便更有利于自已顺利通过复试,这些目的很容易被导师看出来,旁门左道的方式自然会引起导师反感。导师更希望的是学生介绍所学课程、研究意向等与学术有关的信息,最好以信件或邮件的方式沟通,打电话、请吃饭、送礼这些方式建议放弃。
意义不大,尤其是毛遂自荐,基本上都是没有结果,主要看复试成绩;考研学生复试前与导师取得联系向来存在争议,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走后门”行为。有高校老师表示,双方提前沟通了解并没有问题,但考生不应将这种做法当成是投机取巧的“旁门左道”。
你好,天天考研为你服务,
找导师就是联系导师。
考研怎么联系导师
1.什么时候选导师?
根据院校要求而定。如果院校对选导师有要求,在开始准备复习时就应选择导师。如果院校没有要求,则可以先全力以赴准备初试,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考完后可以对答案,估分数,再结合以前的录取线(要根据该年试题的难度进行调整),大致估计下自己是否能够进入复试。在成绩出来之前,多了解一下各位老师的基本情况。分数出来后,双向选择导师。
需要特别提醒一下的是,参加调剂时一般需要事先联系导师。
2.选择什么样的导师?
理想的参照系是这样的:
(1)人品好的导师。研究生阶段,老师的为人必然对你,甚至对社会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师,一般都很谦虚,尊重学生,给研究生一个很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并且很信任你,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和刻苦工作。这个一般要通过学长才能了解到,当然也可以在跟导师的联系交往中看出来。
(2)科研能力强的导师。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为毕业后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做准备,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的。如果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完全靠研究生自己摸索的话,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就会比较困难。另外,在经济技术一体化的今天,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很可能意味着导师的科研经费少,科研经费少就无法保证一些实验的顺利进行。所以报考前应该尽量对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有一些了解。看看导师的科研经费是否充足,科研课题是否比较多,是否比较前沿。当然,对大部分名校来说,导师的科研经费是不成问题的。
(3)与自己性格相符的导师。首先要分析自己是什么性格,是主动型、外向型,开朗活泼型的,还是被动型,内向型,沉默少动型的。不同性格的老师有各自行事的风格,喜欢不同类型的学生,而通常你是没有资格要求老师来迁就你的个性的。
(4)导师科研方向与自己的兴趣、专业追求相符合。要尽可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深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那些科研方向与自己兴趣一致的导师。这可以通过导师近期发表的论文以及最近研究的课题来了解。
此外,务必注意以下几点:看自己是喜欢理论还是喜欢实践。如果自己喜欢理论研究,在选择导师时就应该偏向于做理论方面的导师,最好找一个教授级别的老师;而感觉自己适合偏重实践方面,在选择导师时也应有所偏向,最好找工程项目多一些的导师,至于导师级别倒不是很重要。还要看自己今后有没有出国和读博的打算。想出国的话最好选一个有海归背景的导师,想读博的话最好选一个教授级别的导师。如果想毕业后就业,导师选择就相对没那么重要。
至于选择年轻还是年老的导师,就要看个人的喜好了。往往年长的导师有更多的指导经验和科研经费,而年轻的导师经验相对不足,但在科研上他们会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闯劲。
3.如何查找导师信息?
对要选什么类型的导师有个大致的想法以后,就需要获得所在专业方向的各位老师的信息,根据信息划定一些老师,然后与这些划定的老师进行邮件或电话联系。了解信息的基本途径列举如下:
(1)学校的网页上关于专业领域老师的介绍。
(2)通过百度、谷歌等网站搜索导师的毕业学校、科研经费、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信息。这些介绍可能很简略,有些甚至是过期信息,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做到初步筛选。
(3)学校的学生论坛上的相关信息。
(4)与老师的学生或高年级的学生交流。
4.如何与导师有效沟通?
在选定自己理想的导师以后,应该及时和导师取得联系,以防别人捷足先登,因为导师可以指导的研究生人数毕竟有限,如果你联系得比较晚的话,很有可能就会处于劣势,甚至会被直接拒绝;另外,及时联系导师还有可能对你的复试有很大帮助,你可以诚恳地告诉他你对他∕她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对他∕她本人非常钦佩,还可以询问一下,要想成为他∕她的研究生以及更好的适应研究生生活应该做哪些准备等等。
当然这个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技巧的。沟通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也是考研人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有不少人正是由于害怕与老师沟通或担心不会与老师沟通而不敢联系老师。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沟通能力不强的朋友可以通过多看看人际交往方面的书,多听讲座,多与身边的朋友(电话)交谈等途径来提高沟通能力。
与导师沟通的方式很多。一般而言,如果你擅长口头表达,可以首先电话联系;如果你不擅长口头表达,那么最好先发封邮件给老师,写明你的考研打算、个人情况(所在学校专业、成绩排名、科研实践经验、获奖情况等)、读研计划(对什么感兴趣、读研期间准备怎么做、是否有念博士的打算)等。最后表明你对导师的敬仰之情,感谢导师的阅读,并希望得到导师的回复。
导师回复邮件之后,可以继续保持邮件联系,也可以打电话告诉导师已经收到邮件,并感谢导师的关心和指导,顺便询问几个相关的问题。除非与导师关系密切,否则应把与导师的电话交谈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至于邮件联系或电话沟通的语言技巧,则要各位自己去斟酌了。总之,不卑不亢,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谨慎而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年轻人的活力。记住:导师也是人,和自己身边的老师一样的人。大部分导师一般都是喜欢学生的,乐于为学生解答问题的。
最后请记住两点:
(1)实事求是。不说假话,自己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掩饰自己的不足之处。能力差,背景差一点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诚恳、虚心、上进、勤于学习、勇于挑战,大胆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考研的成功耍凭初试分数、复试笔试分数、面试成绩说话。初试分数、复试笔试分数高的话,从大量的案例来看,导师一般是不会在面试中为难你的。虽然有不少学校的老师在复试时,即便已经决定要录取你了,还会从不同角度来“刁难”你。但是,这也只是为了让你明白你不懂的地方还很多,不能骄傲。
(2)大胆尝试。确实有一些导师会对学生询问考研事情表现出冷淡的倾向,因为他不了解你,也不知道你能否考上,也可能他们自己的工作很繁忙。这个时候你不要气馁,不要灰心。只要大胆尝试,多试几次,总有可能遇到热心的老师的。即使万一遇不到,你努力了,也可以安心了,因为其他考生也会受到相同的待遇。复试时当面找老师谈可能就容易得多了。
最后,天天考研祝各位考生都能够取得一个自己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