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考试考点分享: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什么?
20小时前
20浏览
1回答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对已确认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重新评估后,当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将差额部分计提为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最新文章|
最新问题|
最新经验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对已确认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重新评估后,当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将差额部分计提为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其核心逻辑包含三个维度:
价值重估:定期检测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如专利技术是否被替代);
损失确认:将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不可逆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与存货跌价准备不同)。
大白话解读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就是给商业泡沫“挤水分”——以MCN机构为例:
巅峰时期:签约某网红IP(成本500万,预计收益期5年);
价值崩塌:因艺人翻车,IP商业价值归零→需全额计提500万减值准备;
反面教材:某企业将过期3年的食品配方继续挂账,被税务稽查罚款150万。
触发减值的四大“死亡信号”
信号1:技术性死亡——被时代抛弃的专利
生物医药案例:
抗癌药专利保护期剩余5年,账面价值1.2亿;
新型靶向药上市导致旧专利可收回金额骤降至3,000万;
计提减值准备9,000万,直接吞噬当年利润。
信号2:法律性死亡——权利失效的无奈
商标权典型:
“老坛酸菜”商标未及时续展,遭竞争对手抢注;
原值200万的品牌价值一夜归零。
信号3:市场性死亡——消费者用脚投票
影视行业教训:
某电影IP因主演丑闻导致衍生品滞销;
版权价值从8,000万跌至500万,计提减值7,500万。
信号4:财务性死亡——并购泡沫的破灭
A股暴雷案例:
*ST东凌25亿收购的锂矿采矿权,因产能未达预期计提减值23亿;
导致股价单日暴跌40%。
会计处理的三大关键动作
动作1:减值测试——给资产做“CT扫描”
互联网企业操作:
数据算法价值=未来5年现金流折现vs.同业交易价;
取较高者作为可收回金额。
动作2:账务瘦身——切割价值泡沫
分录模板:
借:资产减值损失9,000万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9,000万
动作3:后续管理——调整摊销节奏
规则:
减值后需按新账面价值重新计算摊销额;
剩余摊销年限不得超出法定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