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报考了中级经济师,想问一下缴费的流程?
2019-12-04 15:58
1581浏览
9回答
我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报考了中级经济师,想问一下缴费的流程?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最新文章|
最新问题|
最新经验
我也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哦,报考人员缴费分为网上支付和现场缴费两种方式。如果当地考试机构实行现场缴费,请到指定地点缴纳考试费用。如果实行网上缴费,则需登录报名系统选择考试后,在考试状态页面点击缴费,根据页面有关提示进行缴费操作。一般网上缴费操作:1、准备一张具有网上银行功能的网银卡;2、进入网上缴费页面;3、输入你的身份证号与报考号后点击确定;4、检查 “照片审核意见”栏内说明,如审核通过,则可以点击页面下方的“在线交费”按钮(如照片审核未通过,则不会呈现 此按钮);5、支付成功后,如果看到“现缴费用栏”内呈现 “交费已经成功,XXXX核对支付”同时在线交费按钮消失,则表示交费成功;6、如未能成功支付,则请检查你的银行卡是否已经具备网上支付功能,如何开通网上银行请致电各家银行服务热线;缴费成功后才可视为报名成功!
你好,很高兴你选择中传作为自己继续学习的院校,我想我的回答也许能协助 你做出选择1、中传最强的专业主要以新闻传达 类和艺术类两大类为主,而这些专业在初试时考察的知识均以理论为主,理论性的东西自然以记忆为主,上手也比较快,所以这就造成了跨专业报考的难度比较低,这就是为什么每年跨考我校的考生比较多的主要原因。2、但是新闻传达 、包括艺术类专业对考生的实践经历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如果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训练的话,我建议你选择新闻、传达 一类的专业,电视编导这样的专业自身 竞争比较激烈,复试时候你面对的对手很强大。3、作为非专业考生,你现在可以先做好搜集考研信息,选择好报考专业,对报考专业的考试内容、专业知识做提早准备是十分 好的选择,另外要把英语抓好,考研的英语难度比较大,不好忽视。祝你马到成功!
没错。全日制专升本的文凭与普通四年制本科的无异。完全可以报考,不用 加试的。
统招专升本指的是普通高等学校的专升本(全称“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简称统招专升本,普高专升本,普通专升本,3+2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根据教育部下达的各省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选拔优秀普通专科应届毕业生在毕业之前三年级第二学期参与 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统一考试(局部 省份为学校出卷),通过考试选拔进入普通本科院校进行在校两年制本科学习,专科毕业后可升入所在省份设有对口专业的本科院校,并享受与普通本科生同等候 遇,毕业时授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历,契合 条件授予普通高等教育学位证,派发就业报到证。毕业证书印有“普通高等学校”字样,计划性质是统招,学习形式是普通全日制,享受与普通四年制本科同等候 遇。
难度挺大的。
中国传媒大学是国家重点学校;
考进去的都是行业精英;
不是优秀的人才是很难考进去的。
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最好的传媒大学,其次应该是浙江传媒了……居然有人说是野鸡大学?疯了吗?
中国传媒大学不只 是985、211还是双一流,居然成野鸡大学了?那这种规范 北大清华也就是专科吧?
ps:我没有其他意思哦,就是单纯的解答问题,另外满意还请点右下的'…',然后点'采用 ',谢谢。
那要看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最难考的是播音主持吧~ 因为中传达 音是中国的南波丸~
没有能力和精力回复你们的评论和私信,所以关了评论。原本 想把帖子删了,但觉得难得的给人正能量,还是放着吧。希望你考上或者没考上都能过的自由,无怨无悔。
2019.10.11
没想到自己的故事能成为很多学弟学妹的抚慰 。我是个挺理想的人,所以一直和他人 的想法不太一样,这也让我经常 深感孤独。后来渐渐地不再看他人 怎么说,只是安安静静地做下去,反而拿到 了很多的平静。如果我的故事有让你在生长 的路上拿到 一点鼓励,我就觉得这一篇写的也就值了。
原答案:
17年三跨考上中传电编专业,借此机会回顾下自己的考研历程,长篇高能长篇高能长篇高能!!!!
我的现实环境
我是在2019年11月份左右决定考研,2019年考上,本科是南京某理工科类211大学,本科专业应用化学,考上的是中传的电视编导硕士。作为一个三跨考生385的初试分数几乎让人惊讶 ,全专业我排在第七,而这个电视编导专业历年来都是mfa六个方向中竞争最惨烈的地方之一,所以能以一名工科生的背景挤进专业前十,很多人听说了之后都说我牛B,但是只有我知道这结果的面前 有多少辛苦。
我不是第一次考研,早在2019年我读大四的时候就开始转专业考研,事先 考的是南京大学的现代文学,但是因为自身 积累量不够和南大文学院的难度系数太高,那次考研预料之中的流产了。
毕业之后我没有再继续考,事先 开始害怕失败,没有信心能够再考一次,加上毕业之后经济上不想再依赖爸妈,综合考虑之下我选择了工作。工作并没有选择文科类工作,而是继续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在药厂干了一年,原因很简单,一是在事先 我找的工作中工资比较高,二是还是没方法 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喜欢以及能够在另一个领域开展 。
但是在工作一年之后,准确地说在工作的这一年中,我都始终无法放弃考研的念头。我觉得呈现 这种情况原因有三:一是检验员的工作性质和我自身 的性格相差太远,我喜欢文字音乐绘画等艺术类的知识和作品,并且这种习惯从小到大都有,只不过因为读了理工科就专心读书,没有三心二意,所以就压抑了这方面的开展 ;二是我自身 是一个很执着的人,一旦开始想做某件事,除非是自身 不想再干了,否则都会不时 的尝试下去;三是我仍然认为考研关于 像我这样农村出身,在城市没有丝毫人脉关系的人想在城市有所开展 ,考研是一个相对便捷且有效的办法 。
但是这一次我比上次理智了一些,或者说能够放弃一些,没有继续毫不妥协的继续钻文学的牛角尖,而是转战传媒类,因为我想就算文学院考上了以后极大一局部 可能也是去做传媒类的工作,倒不如现在就考传媒专业,并且相较于文学,传媒也更有针对性,所需要重新学习的东西也会少一些,考研的难度随之低一点,性价比更高。可以说,我是第二次考研,但就所学专业来说其实也是第一次考研。
在国内学传媒,首先想起就是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传媒类专业在全国都是顶有名气的,央视很多编导、记者、主持人都来自中传,安徽电视台现在只招五个学校的学生,中传就是其中一个,还有大家熟悉的名人,金马影后马思纯是中传的学子,白岩松在中传做导师,连宋祖英也在音乐学院带学生,这些还是后来同学告诉我的。不论 怎么样,学校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没有考虑过读博士或者留学校任教,想要读完硕士就出来工作,我没有太考虑学术硕士,想读一个专业硕士。在网上搜查信息的时候,刚好发现中传的mfa艺术硕士考研信息,其中编导专业所学的摄影、电视节目制作、新闻采访、媒介前沿研究等等都是我特别喜欢也想学习的知识。后来的每次心灰意冷,我都会去看看以后能学习到的东西,就觉得 再次有了动力。
初期准备
15年10月份,我上网买了MFA初试的两本专业书,就是彭吉象的《艺术概论》和王次诏的《艺术基础知识》开始准备考研。那个时候我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这件事,第一次考研因为跨专业,在学校里承受了很多人的目光,心理压力特别大,生怕自己考不上会丢人。后来我发现考研是一个人的事情,如果你想考,那就自己默默的努力,自己努力的学习,不需要告诉全世界你在考研,那样关于 你没有任何作用。
因为还有工作,平常上班很难有精力看书,加上接触的是新知识,所以到16年5、6月份才把两本书看完一遍。这样的速度可能跟很多人比太慢,但是我始终掌握着自己的节奏,那个时候我觉拿到 了辞职的时候了。选择辞职考研是对我自己能力的一个合理评估,一边工作一边温习 ,我深知工作对自己时间的压榨,在这种情况下不出意外要么自己放弃了要么是考不上。
我告诉了我的父母,妈妈是支持我的,但遭到了爸爸的反对,爸爸觉得我不安分,刚工作又去考研。我特别感激 我的妈妈,无论我做什么决定,她几乎都在后面支持我,她对我的信任也是我努力努力 的动力之一。不顾爸爸的反对,我在7月份递出了辞职信。告别了一年的工作环境,我一个人回到了南京。这个时候我也只告诉了家里人考研的事情,同学除了几个密友知道外我还是选择了缄默 。在今后的五个月里,我连在南京上学的同学也没有去找,这招致 我再去找她们的时候遭到了她们的埋怨,但是我觉得为了温习 的效果,应该尽量减少社交活动,尽量坚持 自己的独立。
之所以选择回到南京,没有回家,一是因为南京我呆过四年比较熟悉,二是因为虽然我对自己的自制力有一定信心,但是经过工作一年我也不确定再学习,会不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我宁愿多花点钱在外面租房子,也不想回去纵容自己的散漫。花了一个星期看房子,搬家,收拾。我选了住在大学城旁边,最近的南京师范大学离我家只要骑车十分钟,这给之后的温习 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这个时候我已经把书看了两遍了,我觉的有必要买辅导书了,教材给我讲了大约 我要学什么,但是梳理很少,所以我觉得辅导书的作用相当大。
考研之初去考研网里刷帖子,知道了中传mfa考研圈里有两个老师做的比较知名 ,一个是一航的小罗师哥,另一个是赵老师,知道赵老师美学讲的很好,小罗师哥的艺术综合红宝书写的比较详细,所以到淘宝上买了小罗师哥艺术综合的资料,赵老师的艺术基础的资料,事先 我为自己能结合两个老师的精华资料而感到高兴,觉得一般人都不会这样做,没想到反而给自己埋了一个坑,先说一下跟一航没有什么过节,只是单纯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说一航的资料不值得买,没有很对学生担任 。这个后面再说,给买资料的同学提个醒。好的资料是考研成功的一半,不要觉得大家学的都是一样的,资料的好坏能影响到整个温习 过程。
我的温习 进程
说一下我的温习 进程,9月份拿到辅导资料,因为我有第一次考研政治和英语的底子,所以没有花太多的精力在这上面,但是也开始初步的温习 ,政治每天看一个专题,英语做四篇查阅 。为了防止 讲述混乱,英语和政治我放在最后说。事先 最着急的还是专业课,因为跨专业跟他们本专业的人差距还是挺大的,并且作为一个以前天天算式子做实验的工科生,背书实在不是我的强项。但是我并不过于担忧 这个事情,第一我觉得自己有安排,没有很匆忙,在时间上我能够知道自己的安排,第二我自身 喜欢读书,特别喜欢文学类的,艺术类的我也不排斥,毕竟文、艺不分家,所以基础还是有一些的。以前我很怕写作文,因为不知道写什么,但是从书读的越来越多,现在写文章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我不再害怕写文章,因为我是有话可说的,我是有想法要表达的。所以在此建议,如果你想考mfa,或者以后你想从事文艺、影视或者新闻这一边工作,或多或少都需要文字功底,多读书对你绝对没有坏处。不管 是从功利性为了考试,或是为了人生能够继续进步,我都推荐身边的朋友多读书。
9月、10月整两个月都在疯狂的看专业书,上午看艺术基础,下午看艺术综合。看书的时候喜欢用荧光笔标志 ,看到重点的、记不住的就划拉下来,为此买了n多荧光笔,看一遍换一种笔标志 。划笔记有三个好处,一是标出重点,二是有助于提神,动动手可以把自己的思绪拉回来。三是提高效率,看不懂不要纠结在这一处耽搁 太多功夫,继续往下看,等你看第三遍第四遍的时候可能就会懂了。并且,每次把艺术基础和艺术综合的书全部看完一遍,我都会去看一遍真题,总结我会哪些,不会哪些。总结真题的趋向,在下一遍看书的时候,把经常会考到的、重点考察的局部 重点看、多看。
另外,我还买了一些老师的讲课,有些知识点看似不相关,但只是你不了解,比方 说艺术基础里面的表现说和再现说从古至今、国内国外有很多名人对此做过阐释,并且也有所开展 。如果单个一个个去记,你就不能发现其中的联系,老师讲课会讲知识点串讲起来,关于 整个脉络的掌握有很大的好处。艺术综合里电影、戏曲、戏剧关于 不是学艺术的学生来说有一些东西没有见过不好理解,老师上课会通过视频,图片,扮演 的方式给你直观的解释,对理解很有协助 。
我不是文科生,没有一上来就被名词解释,分点答题,我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看书上面,教材看了2遍,辅导资料我看了不下5遍,我的性格比较急,喜欢打快战,受不了花上一个月看一本书,有些人喜欢慢看、细看,把每个点看懂了再继续看下去,但是那样我的效率就会受到严重的阻碍,而且我不一定能看进去,所以我选择多看、快看。每个人的做事办法 不一样,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 。
11月份我开始准备名词解释,这时候我不再从整体上掌握,开始用应试的方式真正准备考试。辅导资料里面关于 考点都是依照 名词解释来归类,所以基本不必 自己做整理,依照 顺序来就好。前期两个月的看书这时候对我有了很大的协助 ,理解记忆一直是我信仰的,我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理由也在这里。后期我把真题呈现 的名词解释全都整理出来,写在两三张纸上,也在书中标志 出来,这样我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哪些考点是很重要的,你对这个要有一个理性 的认识。背到百分之七八十的时候,就可以考考自己了,在目录上随便抽一个名词,看看自己能回想多少。在考前一个月,我也花五十块参与 了一个听写群,每周日出一套卷子,主要是名词解释和简答,我觉得每周检测一次,带带自己的节奏,挺好的。有很多培训班都有这样的听写群,又廉价 又有用。
12月份开始集中准备大题。大题说实话我是有点慌的,一是分值大,二是需要的知识储藏 也大,你还得懂怎么在文章里运用。为了弥补心里的恐慌,我买了好多大题范例。从我看书的经验来说,看作文看多了你就知道怎么写作文了。有尝试过一天写一个大题,但是如果前期准备不充沛 的话,大题很难又快又好的写出来,如果这样,那我觉得还没到写的时候,知识点还不够烂熟于心。我就继续看各种范例,总结一些经常能用到的名人名言。还有很重要的习大大讲话,习大大一讲话就给我们划重点了。习大大讲过很多正能量,紧随时代的话要熟记,很多地方都用的上。也买了一些冲刺专题讲义,有最新的媒介热点,也要重点关注,因为考试的题目都是紧随前沿的,比方 我们考的大题以一档音乐类节目为例,剖析 他的试听语言,事先 我就用中国新歌声写了,恰好我也看了。
考试之前有三周听写群里组织全真模拟,三次没有一次我是写完了的,最后一道题基本写不完。模拟还是很重要,从模拟你能看出自己究竟 是个什么水平,在哪里你花了太多时间,然后尽量调整自己。而且模拟题有很大的预测性,很多模拟可能都会压中真题。因为时间不够,我就打定主意了,不论 考场上碰到什么样的题,不要停下来写不要停下来写不要停下来写,因为有时候可能不是你不记得,而是你没有时间写。最后考试的时候,我写了整整三个小时,两门专业课都写了十一二面纸,结束的时候我觉得问心无愧,我完成了自己要做的事情。
考研是一个特别艰难的过程,难度不亚于再一次高考,这个信念问题就很重要。脱离了学校,没有人监督,如果身边没有人鼓励,自己没有必胜的信念,精神很容易崩溃招致 放弃。所以最好找个能一直鼓励自己的人,不必 太多,一个也就够了。在南京我就是专门找我发小一个人,每周周日我都给自己放一天假期,让自己脑袋清空,然后跟我发小谈谈心。我发小特别支持我,而且也能开导我,对我特别好,所以每每觉得坚持不住的时候感受到她的抚慰 ,就觉得特别打动 ,觉得自己仍然被爱的。那股由心散发出来的力量,可以打败一切。
政治和英语
政治的话其实两次考研我都只是做了基础的准备,第一次看了两遍辅导资料,第二次也是,然后就是做肖秀荣的题,肖秀荣和其他牌子我也没怎么对照,只是挑了一本做。关于 近代史,了解历史开展 脉络比掌握单个知识点重要,关于 马原,了解其中的哲理性比较重要,毛概没啥好说,爱党就可以了(开玩笑)。政治是得选择题得天下,单选12+,多远30+,分数 就比较理想了。
英语做真题吧,mfa考的是英语二,难度还不算太大。可以把英语一和英语二的真题都做了,重复 的做,做个两三遍过来,或者翻译查阅 全文。真题是最好的练习,这句话是真的。另外留几套真题考模拟别忘了。
我的情况基本上就是这样,所有的结果都是努力的结果,最重要的还是你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复试准备
12月底考研初试结束,1月当考后放松,给自己放了个假,回了趟家,因为后面还有一场大考在等着,但是总归还有几个月,也不用 太紧张,适当的休息也是努力的一局部 。1月份到过年之前,我还在南京干了一个月的工作,考研的同学可以趁这段时间找个媒体相关工作实习一段时间,可以为复试加分。
2月初过年,还好分数 在过年之后出来,不然年可能都过不好。等候 分数 的日子也是漫长难熬,特别是中传的分数 ,你经历过就能体会了,中传的分数 在其他学校分数 出来了一个星期才公布,当其他同学都在晒分数的时候,我们中传学子最苦逼还在痴痴的等。
知道分数 的时候是15号中午左右,事先 查分数的时候没敢点进去,让我姐给我看,她又看不懂,我着急的把手机夺过来,一看到385,事先 整个人的心情从等分数 的低谷瞬间飙到云端,真是太高兴了。虽然考完之后,我对自己的分数 有一点底,不会太差,但也没想到会这么高,所以还是很感激 批卷老师的不杀之恩。所以考完之后对自己有个合理的评估,然后大约 的准备下复试,或者了解下复试的流程、注意事项,一方面缓解自己焦虑的情绪,一方面对之后也有协助 。
我在分数 出来前的时间里了解了下电编导师的相关信息,看了下他们近三年的研究方向,另外买了叶子老师写的《新闻与事件同步》那本书一遍。关于官网出的复试口试 参考教材有6本,但是以往考过的人都说其他都不必 看,考不上,只要看叶子那本书就好了。为了节省时间,我就没有看了。
培训班的老师都说,复试考察的是综合能力,如果只是和初试一样只呆在教室里看书是没有用的。这句话我同意一半,同意的是复试除了口试 还有其他考察项目,不同意的是看书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不论 是口试 还是面试都会考到专业知识,而专业知识必定 要从书本中获得。
先说书本之外的项目,关于 跨考的同学来说第一道难关就是要交的片子,如果你走到这一步才知道要交片子有点恐慌,那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我是在初试之后才隐约知道复试要交视频作品,后来才确定知道真的要交作品。但是事先 倒是没有恐慌,就是着急怎么做出来,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心得,就是不要害怕去做某一件事而担忧 太久,到了某一步你逼着自己都会有跨出第一步的勇气。这么说有点无知者无畏,但是年轻人需要拼搏的勇气。
有勇气还不行,你得把计划落到实处。事先 我有点异想天开,因为觉得租器材、找主人公、构思故事实在是件太麻烦的事,所以想花钱买个片子,但是后来问了行家,买片子的成本是我承受不起的。所以在朋友的协助 下,自己去器材租赁店租了一台DV,朋友帮联系了一个咖啡店老板,就咖啡店的生长 和经营开始拍摄。片子拍的时间不长,拍了环境、咖啡制作、顾客采访、主人公采访,拿到基本的素材我就撤了。其中有很多难题,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
接下来就是剪片子,事先 的我也是一脸懵逼,但得找方法 解决啊。找学过pr的同学,花了一天的时间跟他学pr,把基本的技术学会,回去自己再琢磨琢磨。在这个做作品的过程中,我遇到过一些歹意 ,但也遇到了很多善意,每当我头大的睡不着觉、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第二天事情就有了转机,其中的酸甜苦辣不一而足,这就跟人生一样,困难是一定会有的,但是当你走过去之后,还是觉得其中会有一丝甜。
剪片子花去了一个月时间里的一个星期,剩下的时间更紧凑了。接下来第二项任务就是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入学之前对以后研究项目的一个整体规划,包括你的选题、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现状、你的研究方法 和整体时间安排。但是这个不是说你写了什么以后读研就研究什么,而是为了让老师看到你的专业水平而做的。开题报告的选题很重要,选题太泛,不好入手,选题太小,没东西可以写。
事先 我写的是《中国诗词大会》,因为事先 诗词大会很火,而且我比较喜欢推这种传统文化类的节目,其他有写新闻、纪录片的。我把诗词大会第二季一期不落的全补了,还看了点《见字如面》和《朗读者》,看看对比。在观看的过程中,记录它的优点、缺点,能知道它好在哪儿,还有哪些需要改良 。其次就是看相关研究论文,去某宝上买个5块钱的知网账号,就能在知网上免费下文章。如果你是在校生就不必 花这个钱了,学校网就能免费下载。看了二十篇左右的文章,总结说了什么。最后在文献综述里面汇总。开题报告我总共写了一万字,写的算多的了,最好控制在十页左右,太多了也不好。
这两个硬性任务完成之后,还剩两周时间准备口试 和面试,我觉得核心还是要有专业素养。我去知网下了所有导师近三年的论文,先看标题,对他们的研究方向有个大约 的了解,大致不超越 电视新闻、台网融合、短视频、VR、H5、网综、网剧等,最火的还是莫过于台网融合,面试的时候会有一个专业知识抽题环节,考察的就是当下媒介热点,我事先 抽的是“你觉得电视在新媒体时代该做出哪些改动 ”,这个考察的就是台网融合,其他同学有抽到谈去年你关注的一档网综、新闻APP等,热点不只 面试会有口试 也会有,比方 今年口试 题目一个是以2019年春节期间新闻为例谈谈现在电视语言有哪些进步,还有一个是写电视新闻开展 史,两题各50分。第一题只要17年的例子,也是提醒考生要关注媒介前沿。
叶子老师的《新闻与事件同步》我个人觉得一般了,就是很规范 的中国式教材,说的是概念上新闻基础知识,不过口试 第二大题是考的这本书上的知识,需要关注一下。
其他考前准备还有拍一张好的证件照,准备一套面试的衣服(正式点即可,不要穿正装,因为你会发现除了播音他们穿的西装革领,没有人会穿正装,我们是搞传媒的,不需要那么死板),准备自己的简历(模板上网上找,或者找个会设计的朋友帮你设计),作品集(以往媒体实习的经历,摄影作品,实习获得的奖,写过的新闻稿等等,面试的时候前面的姑娘准备了厚达50页的作品集,很牛逼 ),开题报告封面就不必 我再说了吧。今年分数线因为受非全的影响浮动很大,很多原来考350的同学觉得没戏,结果也进了复试,但是这也招致 复试准备特别匆促 ,所以不到分数线出来别放弃,不要让自己有一丝遗憾。
复试全过程
准备好所有资料 上京了。复试安排还是很紧凑的。报名和体检一天进行,而且人巨多,有些人四点多就在校医院门口排队,还有动用家长同学排队的。特别坑的是,今年体检变革 ,复试每天都能来体检,分白黄两个单子,黄单子第一天不给体检,所以后来我也放弃了,等第二天体检。恰好第二天一下午我都没事,而且过了第一天校医院基本没什么人了,不必 排队,所以这样规划也挺好的。所以第一天不体检也没关系,后面肯定能让你体检上的。
复试节奏很紧凑,当天晚上电编和媒策的我们就开始加试,加试是这样的,观看一部纪录片回答两道大题,口试 分数 不算入最后的分数 ,但是好像也会影响老师的理性 判断吧,所以不要管有什么用先做好自己的事。我们事先 看的是一部国企变革 的片子叫《绝境逢生》(名字记不太清了),写故事梗概。
第二天开始面试,电编专业分两拨,从初试分数 中间的划开,分数 由高到低面试,所以我在上午九点半左右,特别紧张,但是也鼓励自己,熬过去就好了。进去先抽题,老师看你的简历和开题报告、作品,你就一个人在那儿回答就好。我们考场主考官是赵淑萍,年纪有点大了,还有陈刚,陈刚大大真人很威武,也很帅,还有个老师是秦瑜明老师,另外两个老师一个担任 电脑记录,一个担任 接待,总共五个老师。专业问题回答的不太好,因为太紧张了,很多看过的东西想不起来了,还是基础不扎实,应该能说更多的,然后就没说。后来老师问我转专业的问题了,问我为什么大学学了理科,高考的分数 ,就这样。整个面试的时间大约 十分钟?差不多。
第二天下午英语口试,进去两个老师,一个外语院老师,一个接待老师,先自我介绍,之前有人没有自我介绍,但是也有些有,还好准备了。接着拿一张纸条读一遍,看发音。然后问了我一个问题,问我喜不喜欢shopping,然后让自己自由发挥。
英语口试之后就到晚上最后的一门口试 了,口试 时间三个小时,内容之前说过了,就跟初试一样使劲的写吧。当天碰到学校里在办广院之春,有些人还挺受影响的,我觉得还好,心净自然凉。
句点
复试总体对自己还挺满意的,没有犯大错,所以后面分数 出来的时候我有点挺惊讶 的。
分数 是4月15日晚上出来的,我一个人看的,录取结果是非全日制硕士,但是我事先 报的是全日制硕士,也就是说我被调剂到非全了,分数 与全日制就差一两分。有些遗憾,觉得不公平,后来也慢慢接受了,人生中有很多事情你无法控制,你唯一能控制的就是你自己的努力,我有一个考文化产业管理的朋友,考了360+,与分数线只差几分,但是因为他们专业没有非全,所以最后只能再考,与这些人相比我应该感激 学校还是给了我这个学习的机会,以后的路还得靠自己。
至此,我的考研之路终于画上了句号。在人生最珍贵 的三年,我选择考研从一名工科生变成一名文艺学生,到现在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我还是没有后悔现在 自己的选择(对了,插一句题外话,当年我是有保研到南京大学的机会的,南京大学的化学专业内行人应该懂的),与生俱来的性格和兴趣 是一个人的内核,这是我始终都无法改动 也不想改动 的。有个研友说过一句话我特别赞同,他说:“我觉得三跨很正常,甚至考研就应该跨专业,因为很多人在上大学之前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说着有点鸡汤,但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你会因为自己的改动 和努力更喜欢自己,丁俊晖曾说:“人的一生至少要有一段时间完全投入某件事情,这段时间在你一生都很重要,如果错过了以后都不会再有。”我觉得考研就是“这一段时间”,为了出路的点滴光明,不顾一切。送给我自己,也送给你!启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