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并列的自然科学五大基础学科之一。地质学是一门探讨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哲学,地质学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会对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等的需求,由地质学所指导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源泉。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地质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到人地相互作用。的研究对象为地球的固体硬壳---地壳或岩石圈,她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约46亿年的演化过程,进行过错综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还受天文变化的影响,所以各个层圈均在不断演变。约在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现象,于是生物成为一种地质营力。最晚在距今200~300万年前,开始有人类出现。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在努力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环境。利用坚硬岩石作为用具和工具,从矿石中提取铜、铁等金属,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产生过划时代的影响。
地质泛指地球的性质和特征。主要是指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发育历史等,包括地球的圈层分异、、、岩石性质、、和的产出状态、接触关系,地球的构造发育史、生物进化史、气候变迁史,以及的赋存状况和分布规律等。在我国,“地质”一词最早见于三国时魏国(226~249)的《周易注·坤》,但当时属于哲学概念。1853年(清咸丰三年)出版的《》中的“地质”一词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具有科学意义的概念。
地震社会学指研究地震及其灾害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和规律及其社会关系的科学。属社会学范畴。主要研究地震预测、预报过程中所造成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及其对策。重点探索最佳的地震预报决策模式,消除预报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的途径,以减轻地震灾害,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自本世纪60年中期后,几个主要地震国家如美国、日本、新西兰、苏联等相继开展研究。1977年1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五次日本和美国预报科学讨论会上首次提出“地震社会学”。中国地震社会学起步于1979年的“国际地震预报讨论会”,同年8月成立“地震社会学研究室”,开始全面系统地研究。其研究内容包括:地震公共管理、地震社会心理和行为、地震犯罪、地震灾害经济预测、地震保险对策、地震预报及地震立法等。
地震构造学(seismotectonics)是着重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等资料(包括地震折射、地震反射、地球重力、地球磁力、大地热流密度等)分析历史记载和仪器记录到的地震活动性,研究孕育强震的构造环境、构造条件和地震的复发习性的。
地震地质学是运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地震成因、地震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地质学和固体地球物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地震是重大自然灾害之一,是现代地球运动的直接反映。地震地质学在地震预报、减轻灾害及研究地球动力学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理论意义。
地震又称、地振动,是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期间会产生的一种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有毒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滑坡、、地裂缝等次生灾害。据统计,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当前的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相当长的一段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2019年5月16日11时30分左右,上海长宁区昭化路148号一4S店坍塌,市民称家中摇晃以为是地震。
地心坐标系(geocentric coordinate system )以为原点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或以球心与地球质心重合的地球椭球面为基准面所建立的大地坐标系 。以地球质心(总椭球的几何中心)为原点的大地坐标系。通常分为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以x,y,z为其坐标元素)和地心大地坐标系(以B,L,H为其坐标元素)。地心坐标系是在大地体内建立的O-XYZ坐标系。原点O设在大地体的质量中心,用相互垂直的X,Y,Z三个轴来表示,X轴与首子午面与的交线重合,向东为正。Z轴与地球重合,向北为正。Y轴与XZ平面垂直构成。
地下室是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二分之一。多层和高层建筑物需要较深的基础,为利用这一高度,在建筑物底层下建造地下室,既可增加使用面积,又可省去房心回填土,还算比较经济。在房屋底层以下建造地下室,可以提高建筑用地效率。一些高层建筑基地埋深很大,充分利用这一深度来建造地下室,其经济效果和使用效果俱佳。地下室的按功能分,有普通地下室和放空地下室;按结构材料分,有砖墙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按构造形式分,有全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设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景物的相互关系是整体而又近似于正确的。
地球形状,即地球的外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6371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约5.1亿平方千米。但得到这一正确认识却经过了相当漫长的过程。
地球科学,7大基础学科之一,是以(包括大气圈、、岩石圈、和日地空间)的过程与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包括、地理学,以及其它衍生学科。地球科学是一个大题目,纵横几万里,上下数亿年,几乎辐射到自然科学的其他各个领域。对地球的认识同世界各民族的起源、历史、文化乃至这个世界文明的进展,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地球(Earth)是八之一,按离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0~46亿岁, 它有一个——,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地幔(Mantle)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厚度在2800km以上,平均密度为4.59/cm3,积约占地球体积的82.26%, 地幔的质量约占地球总质量的67.0%,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球物质的总组成。地幔的横向变化比较均匀,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以1000km激增带为界面(雷波蒂面),进一步划分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次一级圈层。
是地理学与“科学技术哲学”之间的边缘科学。从本体论、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方法、逻辑体系、地理学涉及的哲学问题,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
探索和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与“科学史学”中的“学科史”之间的边缘科学。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从、、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
将地理学划分为自然与人文(或经挤)地理学,区域与系统地理学的学术观点。前者指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分离(参见“统一地理学”),后者指按表达的方法分为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