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考点: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 原创经验
- |
- 更新:
- |
说到教师,自然是和学生打交道,从事的是学校教育工作,所以教育学的考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理论,才能在实践中更好的进行利用,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拥有更多教育技能,更好的为教育事业服务,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考点: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接下来就具体看看吧。
具体内容
-
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著有《教育史教科书》一书。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
(3)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劳动起源论者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运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阐述人和人类社会起源的观点,从恩格斯的“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类本身”这一基本命题出发,推断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
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如下特点:
第一,这种原始的教育活动,已经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还谈不上有严密的计划性。
第二,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
第三,教育内容与原始社会生活需要相应,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但教育内容贫乏。
第四,教育手段主要是身教、言传,二者相辅而行,口耳相传,并结合实际动作的示范和模仿,没有文字和书本。
第五,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第六,教育活动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过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第七,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第八,教育水平低,教育没有专门人员、专门机构场所、专门的组织形式。
第九,教育与原始宗教和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
古代社会的教育
①古代社会的教育发展
②占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东西方的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都反映了礼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在教育上具体表现为:
第一,阶级性。统治阶级享有教育的特权,被统治阶级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性也在教育制度上有所反映。贵族与平民、主人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第二,道统性。教育的内容就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教育服从于统治之道。
第三,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
第四,刻板性。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第五,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标志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受教育本身。经典、教义的教育处于社会较高的地位,习得实用知识的教育处于社会较低的地位。
第六,宗教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特别重视和加强宗教神学精神和巫术思想的灌输。
-
近现代教育
近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两种形态。
①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
第一,资本主义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
第二,在课程内容上注入了科学知识,增加了许多新的学科。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引进实验法、演示法、实习法等新方法,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启发教学法受到重视。
第四,扩大了受教育权,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
第五,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了个别教学制。
②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教育为维护劳动人民自身的利益和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服务,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教育权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
第三,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20世纪以后的教育
①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
第四,教育的多元化。
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②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