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误诊原因之病家的客观因素

  • 原创经验
  • |
  • 更新:
  • |

中医医者在生活中偶尔会有误诊,哪么这些误诊的情况是怎么造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医误诊原因之病家的客观因素,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医诊断主要依据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临床资料。有些自觉症状主要来源于患者的叙述,医生很难通过其他手段了解清楚。但是,即使是同一种疾病发生在不同的病人身上,病人对疾病的感觉和体验也是不同的。同样的病理变化,由于每个病人的文化素质及言语表达能力的差别,他们向医生陈述病情时的准确性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医生未能警惕这种差异,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成为误诊的原因。


具体如下

  1. 1

    感觉、表达能力差

    问诊是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病人自我感受的询问,可以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经过,了解现在症状,为辨证提供依据。病人感觉的灵敏度、耐受能力、文化素质、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就诊动机等的差异,直接影响所提供资料的准确性。有些病人由于感觉不灵敏或表达能力差,不能把病情真实的感受告诉医生,引起了误诊。有些相似的症状或症状的程度差异很难表述,如头晕与头痛、少气与短气、心痛与胃痛、耳鸣的声音、知饥不欲食与食欲不振、尿频尿急与多尿等,都可能因为病人的表达错误造成误诊。同样的疾病,青年人比老年人更为敏感,青年人表现出的症状、体征比较突出。老年人因为感觉能力下降,疾病的体征比较隐蔽。青壮年陈述病史时能够比较系统地回忆其疾病发生经过,对症状的叙述准确,善于抓住中心,但有时容易带有夸张的成分,而老年人陈述病史较为凌乱,不全面,常常含混不清,因此准确性差。老年人由于机体生理功能下降,某些疾病的体征表现不如青壮年人的典型。婴幼儿对疾病的感受和反应比青年人更为明显。

    中医误诊原因之病家的客观因素

  2. 2

    混淆中、西医概念

    由于现代医学不断普及,西医的病名越来越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有些病人会直接把西医诊断当作中医诊断告诉中医医生。如:“抗O"、血沉升高即称“风湿痹痛”;心电图异常或心力衰竭称“心脏病”等。多数悄况下医生是能够作出判断的,但有些疾病一时难以收集到充分的诊断依据时,医生容易因先入为主的观念而致误诊。如中医诊为“伤寒”则被认为是“肠伤寒”要求做“肥达氏反应”;诊为“肾虚”误为“肾功能异常”等。病人对中、西医诊断的误解,均可能对医生的辩证思维产生负面影响。

  3. 3

    体质因素不同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状况及对疾病的耐受能力不同,因而虽然是同样的疾病,但病人自身的感觉体验并不一样。如平时身体健康的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常对一般的疾病表现出不在乎的态度,在陈述病史时会三言两语,甚至仅凭自我感觉就对疾病进行自我诊断性的推理,或直接向医生点名要药。这种人患病不发展到一定程度是不去就诊初。而平时体质较弱,又对自身健康状况十分担心的人,则表现出对疾病的高度关心,对病情的描述常带有明显的主观成分,往往将症状描述得多而严重,但检查时却缺乏应有的体征。上述情况都容易将医生的注意力和判断引向误差。阿虎医考希望能引起中医医者的注意,在以后的医诊中尽量避免。

注意事项

  •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发布的关于中医误诊原因之病家的客观因素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