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在哪

  • 原创经验
  • |
  • 更新:
  • |

在考虑升学、出国以及后续公共岗位落实等因素后,今年全国约有590万大学应届毕业生需要在市场化机构就业。我们对智联平台的大数据进行了深度挖掘,将6月份仍在投简历的应届大学生识别为“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从学历、性别、地域、院校、专业等角度对这类群体进行画像,透过供需错配的视角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结构性原因,并提出了应对今明两届毕业生就业“双届叠加”局面的举措。


具体如下

  1. 1

    大学生就业有多难

    2020年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约为874万,但这并非需要就业大学生的准确规模。教育部已安排研究生扩招18.9万、专升本扩招32.2万,预计2020年研究生入学规模将达111.4万,专升本人数约64万。根据历史数据预测,今年将有44万大学生出国深造,并有50万留学生归国就业。考虑到升学、出国以及留学生归国因素,共有705万2020届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根据最新政策和招录计划,中央和地方公务员、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大学生入伍等公共岗位可吸纳90万人就业。同时,智联招聘近期的问卷调查表明,有2.8%的大学毕业生(约24万)希望创业。综上,今年约有590万大学生要在市场化机构就业。

    大学生就业市场整体供需增速的差距较为明显。过去一年(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智联平台上针对应届大学生发布的岗位数同比下降7.1%,而投递简历的大学生同比上升35.2%。新冠疫情暴发后的2月~6月,智联平台新发布大学生岗位数同比下降15.5%,而在智联平台投递简历的应届大学生同比上升62.7%,供需对比更加明显。虽然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控制,新增大学生岗位需求数在3月~5月的同比降幅收窄,但岗位需求增速仍然明显低于因“考研失败效应”而提高的大学生求职者增速,供需增速的差距从2月份开始急剧扩大,直到近两个月才有所收窄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在哪

  2. 2

    哪类大学生就业难

    我们将6月份仍在智联平台投简历的应届大学生识别为“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并从学历、性别、地域、院校、专业等角度对这类群体进行画像分析。

    大专学历就业最为困难。在6月份就业困难的应届大学生群体中,本科生的比重最高(65.6%),大专生次之(26.2%),硕士和博士的比重分别为8.0%和0.14%。我们用“某类学历6月份仍在求职的人数/该类学历过去一年求职的人数”来计算不同学历的就业难度系数(下文各维度就业难度系数与之类似)。大专学历就业难度系数最高(30.0%),本科学历就业难度系数次之(27.9%),前两者就业难度约为硕士(15.9%)和博士(11.2%)学历的两倍。

    女大学生就业难度高于男大学生。6月份仍在智联平台求职的应届大学生中,女大学生的比重(58.5%)比男大学生(41.5%)高出17个百分点。截止到6月份,过去一年在智联投递过简历的应届大学生中,仍有27.7%的女大学生处于求职状态,其就业难度系数要比男大学生(25.5%)高出2.2个百分点。虽然学历越高的女大学生就业难度系数会更小,但女硕士的就业难度系数(18.86%)比男硕士(12.23%)高出6.6个百分点,在各类学历中表现出最大的性别差异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在哪

  3. 3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

    除了因疫情冲击导致的总量供需矛盾,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和大学生的能力与期望之间的结构性错配,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区域机会和流动意向错配。当前东部地区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51.3%的就业岗位需求,而6月份大学生往东部地区投递简历的比重达到57.0%,后者比前者高出5.7个百分点,“孔雀欲往东南飞”的趋势依然突出,东部地区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相对而言,虽然中部地区提供了22.6%的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但6月份只有18.0%的大学生简历投递到中部地区,而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岗位需求和求职者意愿基本保持平衡。从城市维度观察,新一线城市和四五线城市分别提供了37.5%和11.1%的大学生岗位需求,但在6月份收到的大学生简历比重只为35.9%和9.8%,是吸收大学毕业生的洼地。值得一提的是,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为大学生提供了21.4%的工作岗位,但拥有这四个城市户口的大学生比重仅占3.5%,特别是前往北京和上海的大学毕业生将面临严峻的落户难问题。

    学历要求与学历结构错配。相比于秋招和春招,当前是企业校园招聘的淡季,6月份的有效岗位需求以中低端学历为主,大专(31.9%)和“学历不限”(32.0%)的岗位比重接近三分之二。相应地,目前就业市场上明确提出至少需要大学本科学历的岗位需求比重为34.6%,这一比重远远低于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中的比重(65.6%);而明确提出需要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岗位比重为1.4%,也明显低于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在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中的比重(8.1%)。由于岗位的学历要求和职业薪酬挂钩,当前大多数就业岗位对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的吸引力不足,增加了高学历者的就业难度。

    能力要求与专业背景错配。从6月份在线岗位的专业需求来看,企业最需要理工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其岗位比重达43.1%。但从仍在找工作的大学生专业结构看,理工科毕业生比重只有38.7%。尤其是土木工程与建筑类专业,企业岗位需求比重高达9.6%,比6月份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的比重(2.4%)高7.2个百分点。与之相对,企业对经管类专业岗位需求比重(33.8%)比经管类毕业生的比重(36.5%)低了2.7个百分点。其中,财务与会计专业的岗位需求比重(2.7%)比大学生求职者比重(12.1%)低9.4个百分点。6月份仍在求职的教育类专业大学毕业生比重为3.2%,比企业岗位需求比重(1.3%)低近2个百分点,在疫情对市场化教育机构冲击较大的背景下,公共教育机构吸纳教育类毕业生显得尤为必要。此外,文史哲法、医学、艺术、农学专业的供需比重大致相当。

    企业性质与就业偏好错配。当前民营企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65.8%的岗位需求,但6月份只有27.8%的大学生简历投递到民营企业。相反,国企、外企和上市公司分别只提供了5.4%、5.2%和6.8%的大学生岗位需求,但投递到这三类企业的大学生简历比重分别达到13.8%、16.3%和11.3%。不可否认,大学毕业生对不同性质企业有如此大的就业偏好差异,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最大的一类供需错配。

  4. 4

    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难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外部冲击下的周期性因素,也有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因素,还存在着疫情导致的摩擦性因素。2020届毕业季已过,2021届秋招又将至,大学生就业即将面临“双届叠加”的更严峻局面,必须以超常规的政策“组合拳”,对冲周期性因素,缓解结构性因素,降低摩擦性因素。

    以大规模人力资本密集型公共岗位对冲周期性因素。根据上文计算,今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有705万,远高于2019年农民工241万的增量,大学生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首次就业群体。相较于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针对农民工的传统反周期就业政策,应结合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的目标,为今明两年应届大学生提供“大规模人力资本密集型公共岗位”。当前,在科研创新和民生服务等领域,政府投入存在历史欠账,市场也尚未形成充分产业化的力量,存在着明显的人力资本短板。地方政府要强化保就业的主体责任,在社区、医院、高校、科研机构等基层机构,设置流行病调查员、社群健康助理员、科研助理、老年健康评估师等公共岗位,并通过政府“先行一步”的示范引领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智慧医疗、社区管理、康养产业等领域,从而形成可持续的就业机制。

注意事项

  •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发送的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在哪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内容,关注小编,持续更新。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