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工智能

  • 原创经验
  • |
  • 更新:
  • |

从字面上理解,“人工”是人造的意思,“智能”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的“智能”。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恩下的定义是:“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

什么是人工智能三大主义?

人工智能三大主义即符号主义、连结主义、行为主义。三大主义主要区别在于主张实现人工智能的不同途径,他们在不同时期各有起落。


具体如下

  1. 1

    符号主义:认知即计算

    符号主义出现在1950-1970。符号主义认为,人类的知识可以用符号来表示,而认知过程,就是各种符号的运算过程。其代表性成果是1957年出现的启发式程序LT逻辑理论家,这个程序证明了37个数学定理,从而表明计算机也可以模拟人类思维系统。“人工智能”术语正是符号主义派首先提出的,他们也发明了早期的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

    什么是人工智能

  2. 2

    行为主义:认知即反应

    行为主义源于控制论,认为智能行为的基础是“感知—行动”的反应机制。即智能无需推理计算,只要通过不同的行为模块与环境交互信息,即可作出复杂行为。

    传统人工智能集中在"推理"上,在建造机器人时,采取的是"感觉-建模-计划-行动"(sense-model-plan-act)框架。这一学派的代表布鲁克斯(Brooks)认为,机器人做出行动完全不需要那么复杂,只要两步:感知,然后行动。他的作品六足行走机器人,被看作是新一代的“控制论动物”,是一个基于感知-动作模式模拟昆虫行为的控制系统。著名的波士顿动力,就是基于此种理论,生产出可以跳跃、后空翻等等复杂动作的机器人。

  3. 3

    连接主义:认知即网络

    连接主义源于仿生学,特别是对人脑神经网络的模拟。代表性成果是1943年由生理学家麦卡洛克(McCulloch)和数理逻辑学家皮茨(Pitts)创立的脑模型,即MP模型,它用电子装置模拟神经元工作,进而研究神经网络模型。

    连结主义在60~70年代,由于感知机的出现有过一股热潮,随后受制于当时生物技术水平而陷入低潮;到1986年,鲁梅尔哈特(Rumelhart)等人提出多层网络中的反向传播(BP)算法,连结主义才又重拾势头;目前连接主义发展到深度学习系统,即上文阿法狗所用的工作原理,它象征着计算机技术已进入人工智能的新信息技术时代,其特征就是大数据、大计算、大决策,三位一体。无论是它的工作原理还是表现出来的能力,都已经开始接近人类智能了。

注意事项

  • 强人工智能离我们好像很远又好像很近,有人认为未来20年就有可能实现强人工智能,也有人认为强人工智能是不可能实现的,更不用说超人工智能。不过现实告诉我们,低估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是不明智的。至于强人工智能是人类而言好是坏,我们应该保持的是一种谨慎乐观的态度,毕竟无论是灭绝态或是永生态,那都是不枉此生的见证。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