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25道题,每道题2.0分。)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的意思是 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大宗是国家的主干,天子怀有仁德之心是国家平安的保证,同姓宗族成员是国家的城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强调的是周天子通过血缘关系和分封制来巩固统治。A、C两项分别说的是礼乐制度和井田制,B项说的是周天子借助为政有德强化统治地 位。这三项与题干所引材料内容不符。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关键问是“官僚精英"。官僚制度是伴随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而正式形成的。由材料中的“正在兴起的官僚精英"可以推断“这个时代”应早于秦朝。
正确答案:C
解析:通过东议画像不拓片中的“二牛拾杠"可知,东汉时期牛耕技术已得到运用。播种工具的出现与灌溉技术的进步在拓片中没有体观,排除A、D两项。铁制农具在东汉之前就已发明,排除B项。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出东晋时期的政治状况。“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说明皇帝权力小。“宰辅执政,政出多门”说明当时的几大门阀上族控制实际权力。文中的“习俗“指的是门阀土族掌握实权成为惯例。郡国并行出现在西汉初期。内阁出现在明朝,受制于皇权未形成专权局面。东晋时期虽有权臣擅政,但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地方制据局面。故本题选D。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提到安史之乱及诗人的诗句,由此可知该诗的作者应是唐玄宗时期关注社会现实的诗人。杜甫主要生活在唐天宝年间,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作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结合时间和作品风格,杜甫符合题干要求。故本题选B。
正确答案:B
解析: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还原了南宋时期货郎摇鼓走巷、肩挑杂货穿梭于乡野的场景,是宋代商业活动活跃的缩影。
正确答案:A
解析:中书省是元朝全国最高的行政机关。尚书省在元朝隶属于中书省且旋设旋废。门下省是陷唐时期市议中书省决议的中央机关。行中书省是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关。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题于干可知,顾炎武认为“圣人之道“就是““博易学文”。日'行已有耻",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题干没有体现经世致用和先秦儒学的文利观故拥除A、D两项。“无征不信”的意思是没有证据的话或事不可信,题干也没有体现。排除C项。
正确答案:D
解析:“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的大意是西方列强借助这项规定享有同等特权,剌激列强不断提出特权条件进而谋取更大权益。结合史实可知,这项特权应是英国最早提出的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是指外国人在中国违法由本国领事按照本国法律审判。开矿筑路权是指外国获得修筑铁路的权利后,同时获得铁路沿线的土地和矿产开发权利。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指使节常驻北京使馆区。A、B、c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D。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孙中山主张先核定全国的地价,等到将来土地价格因交通条件改善而升值后,增长的价值归国家所有。这句话体现了孙中山三民主文中民生主义的平均地权的内容。
正确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投资比例最大的是重工业。表明国家当时优先发展重工业。B、C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图片显示各部门都有一定比例的投资,只是重工业投资比例较大,不能直接反映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排除D项。
正确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 -五计划期间投资比例最大的是重工业。表明国家当时优先发展重工业。B. C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图片疑示各部都有-定比例的投资,只是重工业投资比例较大,不能直接反映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排除D项。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关于山药耕作法和计划亩产量的描述可知,该时期农业生产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存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象,这与“大跃进”运动时期盛行的农业生产“放卫星”现象一致。
正确答案:D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费任制是我国在农业生产领域采取的改革措施、A项不符合题意。沿海经济开发区是在1985年设立的,B项不符合题意。国有企业市场化开始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C项不符合题意。1978年, 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二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创办外向型经济特区,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正确答案:C
解析:1804年,海地赢得了独立,抵开了拉美独立运动序赛。拉美独立运动的高涨形成于1810年以后,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①,1783年英国开始出现反奴隶制运动。废奴运动的深入便得英国于1807年通过了废除奴隶贩卖法案,②年确。工业革命的发展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推动了废除奴隶贩卖法令的出台,③正确。“ 日不落帝团”形成于18世纪中期,与题中时向不符,排除④。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1688年”“玛丽和威康”等关键信息可判断出这一-邀请 直接导致“光來贸命”发生。斯图重特王朝复辟是在160年,与题下时间不符,排除A项。1689 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发生在兆荣革命”之后,排除C项。18 世紀中期.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排除D项。
正确答案:D
解析:美国独立之后建立的邦联制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当时关国路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建设一个统-而强大的国家,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1787年 .美国制究会议0费城召开,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故D项正确,B项错误。美国没有实行开明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排除A、C两项。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题“布尔什维克”“世界范围”,“暴力” “资产阶级”可知,该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以暴力形式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积极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中引文的大意是动物界存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现,这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观点一致。
正确答案:A
解析:1942年。美日两国在中途岛进行的海战严重前弱了日本海军的航母力量,之后美国海军逐渐掌握太平洋战场的主导权。太平洋战场局势发生I根本性转折。明明岛海战发生在1942年,它是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第一-次受挑, 不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冲绳岛登陆战发生在1945年,标志日军的微败。西西里登陆战发生在北非战场.与题于要求不符。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选自美国将军李奇微的回忆录。李奇微曾任联合国军的指挥官。他在书中提出所谓的“有限”战争.实质上是美化了美国对朝鲜侵略的事实。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和波黑战争在时间上:均晚于朝鲜战争,可以结合题干内容予以排除。
正确答案:D
解析:1992年2月7日,欧共体12国外K和财政部长在荷兰小镇7斯特里赫特正式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历史上的《巴黎条约》有两个,分别签订于1783和1951年。《罗马条约》即《欧洲经济共网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的合称,签订于1957年。《布鲁塞尔条约》签订于1965年。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该观点是顾顿刚在《古史將》中提出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正确答案:A
解析:图表式板书是用图形或表格的形式总结教学主要内容的板书形式,题干给出的总结百家舟鸣主要内容的表格就属于这种板书形式。纲要式板书也叫提纲式板书这类板书以讲授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为线索.以不同的序号按教学内容本身的层次含文标示出相应的语句,以此体现教学信息的结构体系。图示式板书是用文字、数字、线条等表示历史的演变进程的板书形式。线索式板书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纵向发展过程设计板书,主要用简头,线条等符号显示内容的发展线索或过程,显示历史的动态发展。
二、简答题(共3道题,每道题10.0分。)
1、简述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公民民主权利扩大的主要表现。
简述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公民民主权利扩大的主要表现。
正确答案:
解析:(1)扩大公民的参政范围。除了+将军委员会的职位外,一切官职向术邦所有等级的男性公民开放,执政官用抽签方式产生。(2)提高公民大会.五白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的权力。(3)制定公职津贴制度。雅典城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照陶,向观看戏剧表演的公民发放观剧律贴。
2、简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有关“思想性”的内容。
简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有关“思想性”的内容。
正确答案:
解析: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11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終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特点。其中思想性指的是整持用確物史观闸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连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有“知识拓展”“自由阅读卡”“每课- -得” 这- -类栏目, 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有“知识拓展”“自由阅读卡”“每课- -得” 这- -类栏目, 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正确答案:
解析: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自由阅读长"“知识拓展”和“每课一得"等栏目属于课文辅读类内容,作为课文的补充、延伸和说明,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思号更多的问题。这类栏日的设置。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提高阅读历史材料的水平。锻炼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微发学生学习历史和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和理解历史.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三、材料分析题(共3道题,每道题16.0分。)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过程。(8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过程。(8分)
正确答案:
解析:①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文阵营。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逐步实行“一大片”政策,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政治经济往来。③20世纪60年化,我国实行“两个拳头:出击”政策,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侵略扩张和霸权。④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一-条线,一大片” 政策。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苏联严重成胁中国安全,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得到恢复。我国外交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既重祝发展与美、日等资本主文国家的关系,又注重发展同广大亚非救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我国开始全面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8益重要的作用。
2、这个参观考察活动方案的设计有何不足? (8分)
这个参观考察活动方案的设计有何不足? (8分)
正确答案:
解析:该教师设计的参观考察活动方案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①该教师在组织此次参观考察活动之前设有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学生如果对参观考察对象没有初步的了解,将不利于本次参观专察活动口标的实现。②在前往考察地的过程中,教师计划学生自行前往,虽然强调注意安全,但仍存在学生人身安个隐患间题。教师最好像够利用校车组织学生: -起前往,这样能够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③在参观考察实施阶段,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听取讲解员的讲解.但改有指明听取讲解的重点内容,容易造成学生在参观听讲过程中存在育日性,不利于本次参观活动目标的实现。④在参观后的搜集和思示资料阶段.教师布m的活动要求不够具体,缺乏实践指导性。
3、该时间轴的制作存在哪些问题? (8分 )
该时间轴的制作存在哪些问题? (8分 )
正确答案:
解析:该实习生借助时间轴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初皮固然是好的.但是该时间轴的制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存在的问题如下:①历史线索较为混乱。该课的主题为“中日甲午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时间轴上应以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事件为主。该实习生制作的时间轴不仅包括列强的侵略活动,还有中国人民的反抗活动,与授课主题不符。②时间标注不够清晰。该实生在时间轴上用虚线作为消朝历代皇帝执政时间的分界线.但未能标山虚线表示的具体时间,不利于学生对清朝历代皇帝执政时期内发生的列强侵华事件进行记忆。
四、教学设计题(共1道题,每道题22.0分。)
1、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正确答案:
解析: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法国三色国旗的图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图片里的国旗凤于哪个国家吗?你们知道国旗上.的三色彩条分别代表什么吗?教师借助提间,顺势导人新课。【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图片导人,充分发挥图片的直观性优势.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借助问题推进教学活动的展开,让学生带着疑问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环节二:新课教授(一)肯景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有关法国等级制度的史料,提出问题:法国大革命前少法国国内社 会阶级情况是什么样的?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数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当时法国波旁王初统治腐败,资产阶级有钱但是无权,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第三等级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获得政治权利。【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二)过程1.导火索一三级会议的召开教师出示三级会议的图片,提出问题:三级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会议召开的日的和结果如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789年,法国国王召开三级会议,日的是筹款。法同同王的例行逆施引起资产阶级的不满,国王派兵镇压.法国社会出现动满。2.革命经过教师播放法国大草命的相关视频,请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法国的国庆日是7月14日?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1789年7月14日.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者法国大革命的开始,因此7月14日成为法国的国庆日。教师设置小记者播报的环节,请学生担任小记者,对法国大革命的进程进行报道:革命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形势不容乐观。欧洲各国联合入使法团。极力想把革命抛杀在摇然里。以法国国王机王后为代表的反动努力也安图恢复统治,促使法国人民推动革命继续发展,把国王送上断头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法国政局几经动酱,雅各宾派上:台执政后平息了国内的叛乱,把革命推向高潮。1794 年,热月政变后罗角斯庇尔被说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设计意图】數师逦过播放视频和设置小记者播报环节。能够拉近历史与学生阀的距离,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历史。3.革命成果教师展示《人权宣言)的相关内容,并向学生提问《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人权宣言》?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姐讨论,讨论结束后。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人权宣音)是法国大草命的纲领性文件,强调人权.法制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和进步性。【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够提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三)革命意义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并向学生提问:如何评价法国大革命?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对法国大革命进行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史加清楚地认识这段历史。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环节三:小结作业1.小结:教师可请学生代表做本节课的总结。2.作业:教师请学生课下在阅有关法国大革命的书籍.加深对这一段历史的了解。【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自已进行课堂总结,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数学活动主体地位。探究性作业的设置可将历史教学廷续到课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