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21道题,每道题2.0分。)
正确答案:B
解析:“白板说”是洛克提出的,他认为人的心灵原来就像一块白板,没有一切特性,没有任何观念,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正确答案:C
解析: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三个领域,共同构成教育目标体系。
正确答案:A
解析:复杂劳动之所以等于加倍的简单劳动,是由于教育和训练的结果。教育能够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直接原因在于教育可以生产和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可以把简单劳动变为复杂劳动,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如题所示,教育具有经济功能。
正确答案:B
解析:“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
正确答案:C
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正确答案:C
解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正确答案:B
解析:活动课程也叫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正确答案:C
解析: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正确答案:A
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利用广播、幻灯、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方式都是使用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正确答案:C
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证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D
解析:情感陶冶法是指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
正确答案:A
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正确答案:B
解析: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1分钟之内加工编码的记忆。瞬时记忆的信息贮存时间极短,大约为0.25—2秒。
正确答案:D
解析:从题干可以知道,晓波已经具备了逻辑推理的能力,因此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正确答案:A
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在对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中所说的小辉因害怕被老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说明他的道德价值来自于对惩罚的逃避,所以还处于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正确答案:B
解析:投射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
正确答案:C
解析:教师教学认知能力是以教学系统为认知对象,对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者特点、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及教学情境等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正确答案:A
解析:人际纪律阶段的特点是其行为取向是要建立一种相互的人际关系,他们做出的行为往往与“我怎样才能取悦你”联系在一起,他们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别人喜欢自己。
正确答案:D
解析:人本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者认为,在课堂管理中,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百依百顺,而是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主动精神,向学生提供最好的机会去发掘归属感、成就感和积极的自我认同,以此来维持一种积极的课堂环境;出现问题行为时,教师应更多地运用沟通技能,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性质和后果,自己解决问题。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小阳之所以烦恼,是因为他认知上的问题,因为认知的不正确而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应该采取理性情绪疗法。
二、辨析题(共4道题,每道题8.0分。)
1、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正确答案:
解析:错误。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是指平均发展,而是指各方面都要得到发展。因此,此句话是错误的。
2、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正确答案:
解析:正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是指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
3、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正确答案:
解析:错误。程序教学是斯金纳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把教材内容细分成很多的小单元,构成由易到难的很多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方式,适合那些能力高且个性独立的学生,是一种自学程序,缺少互动性。而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程序学习与合作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不能混为一谈。
4、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正确答案:
解析:错误。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越容易产生迁移,但并不一定就是正迁移。如果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材料,产生的是积极的影响,那么就是正迁移,反正,如果产生的是抑制,就是负迁移。
三、简答题(共4道题,每道题10.0分。)
正确答案:
解析: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3)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2、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正确答案:
解析:(1)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2)要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正确答案:
解析:主要有四种类型的压力源:(1)躯体性压力源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2)心理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3)社会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社会性压力源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4)文化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
4、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正确答案:
解析:(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首先,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安静;其次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课堂提问。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意志品质。(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如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以形成有意注意;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当讲授重点、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维持有意注意;期间,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在课要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此外,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意后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道题18.0分。)
1、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8分)
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8分)
正确答案:
解析:1、材料中的我主要贯彻了以下德育原则:(1)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品德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的我面对情绪冲动的小杨,没有强制他去给王老师道歉,而是寻找机会,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帮助班里取得运动会的好成绩,在老师的表扬下,认识到自己对王老师的失态,自己主动提出去道歉。(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请运用动机相关知识解释小美专业课面试失利的原因。(10分)
请运用动机相关知识解释小美专业课面试失利的原因。(10分)
正确答案:
解析: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使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