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皇帝如果说的是东北话,而大臣们来自五湖四海,能听懂彼此的方言吗?古代有“普通话”吗?

2019-11-02 07:22 2329浏览 11回答
古时候皇帝如果说的是东北话,而大臣们来自五湖四海,能听懂彼此的方言吗?古代有“普通话”吗?:谢邀!我来解释一下古汉语吧,后面有时间再详细回答作者的问题。中国朝代更迭也是世界罕见的多,历朝历代也经历了语言演变,与现:-东北话,古时候,五湖四海,听懂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后发表回答
我学
1楼 · 2019-11-02 07:47.采纳回答

谢邀!

我来解释一下古汉语吧,后面有时间再详细回答作者的问题。

中国朝代更迭也是世界罕见的多,历朝历代也经历了语言演变,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有着很大的不同。古汉语它是汉族祖先及其后代在古代的语言。一般人心目中的古代汉语面貌在语音上为唐诗宋词等韵文,文字上体现为王羲之、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等人的书法作品,词汇和语法则为先秦到明末清初的文言文。

一直到现在,学术界还没有对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定下公认明显的划分界线。世界上普遍学者都认为一般以“五四运动”/“白话文运动”为分水岭。

古代的汉语有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

以先秦时代为核心的上古汉语,其语音体系一般称上古音,以诗经和形声字的古韵推测,文字为甲骨文、金文和篆书,现在很多广府人认为他们的广府话就是当时的秦音,这种说法是容易导人进误区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广府人是先秦人入岭南后,与当地百越人(如今的越南人)相结合,以越话为基础,融合汉语形成的广府话,先秦人的语调实际上就今天而言遗憾已经失传;

以唐代和宋代为核心的中古汉语,其语音体系一般称中古音,为等韵和韵图所记录,文字为楷书;最为接近的就是如今的客家话,客家人户户有族谱,基本上追溯的年代都是在唐宋时期,以客家人保守的风俗来看,如今保留最为完整的古汉语应该就是客家话,古代汉族人的强大融合力甚至同化了许多当时的少数民族,以至于现今的畲族人也被汉化,“根在河洛,情系中原”的祖训不断的传承给每一代的客家人,有人说客家人就是华夏人,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百度搜索一下央视制作的节目,专家复原宋朝雅言,听一听是否就是如今的客家话。

三是以明末清初为核心的近代汉语。由于后期满族统领中原,他们的语言在学习汉语的时候遇到障碍,特别是他们自带的卷舌音,我们都知道,无论是闽南语,客家话,还是广府话,吴语等,卷舌音都是比较少,甚至没有的,清朝的建立,也让汉语进一步演变成现在的语调。

也有人分成先秦、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四个阶段。但是无论怎么分,古代汉语在不同阶段最明显的差别是语音,而上古汉语还有文字也与后世不同。狭义的古代汉语的面貌大体上和中古汉语一致,因为这是古代汉语发展最繁荣、影响力最大、产生最多代表性作品的时期。

因为中国古代国力鼎盛,所以影响邻近地区的民族采纳或者参考汉语及汉字作为当地的语音及文字。

在文字方面,例如:朝鲜半岛从朝鲜三国时期是直接采用汉字,有学说指在古朝鲜时亦有使用燕、齐一带通行的文字。辽朝根据汉字来自创契丹大字(契丹小字为依照回鹘文创建的字母拼写文字)。金朝(女真)大字根据契丹大字结合汉字为基础再次改造出新变种方块字。西夏文亦是根据汉字笔画改造而成。

语音方面,例如:现代日语的汉字音读保留了六朝江南音和唐朝长安音的一些特征,现代朝鲜语和现代越南语的汉语词都保留了唐朝长安音的一些特征,日本语言中大量存在唐音,如日本的一、二、三、四等语调,与现今的客家话几乎一致。详见日本汉字音、朝鲜汉字音和越汉音文献。

处处是精彩
2楼-- · 2019-11-02 07:53

有的,是官方语言。

叶公来帮助
3楼-- · 2019-11-02 07:52

清朝时期,因为是满族人当权,所以自然的,满语就成为“国语”。为了提高“国语”的地位,开科取士时,必须要求汉族考试者精通满语。所以,凡是做官的汉人,都会满语,与满族当权者沟通不成问题。清初的几个皇帝都不怎么精通汉语,直到康熙皇帝时期,康熙皇帝可以说是一位汉化很深的皇帝,自然讲汉语对康熙皇帝也是不在话下。满族官员觐见康熙皇帝时,康熙皇帝用满语沟通;汉族官员觐见康熙皇帝时,康熙皇帝会操着一口“东北腔”的汉语与之沟通。清朝时期很重视对皇帝的教育,皇帝从小就要受很严格的文化教育,那么皇帝掌握满文,蒙古文,汉文,也是必要内容。并且,满语是一种很不完善的语言,很多汉语的意蕴,满语没有相应的词汇表达。所以,随着满族群体的汉化加深,清初时候,皇帝和满族贵族并不怎么精通汉语,但清朝中后期,皇帝与满族贵族就逐渐的放弃使用了满语,改用汉语为主。

胡观世事
4楼-- · 2019-11-02 07:44

中国幅员辽阔,口音繁杂,所以不同地域的人在一起时,口语交流便成为最大的阻碍。这种阻碍在朝堂之上便集中体现出来了,因为大臣们都来自五湖四海,口音各异,尽管在跟皇帝上奏的时候都想办法让皇帝尽量听懂,因为听不懂就不可能“准奏”啊,但皇帝经常还是一脸懵逼,不知其所言。

所以历代的皇帝都曾大力“正音”,也就是推广古代的普通话,也叫标准音。

出于推广、受众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政府在标准音的制订时主要参考:祖宗怎么说?首都怎么说?经济文化中心怎么说?

最早关于标准音的记载,出现在《论语》中:“《诗》、《书》、执礼,皆雅言也”。主流观点认为,“雅言”指的就是西周时以首都镐京(今西安市长安区一带)语音为标准音的华夏民族共同语。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把小篆作为全国文字的标准。到了西汉,就把首都长安语音作为标准音。

东汉开始,曹魏、西晋,定都都在洛阳。士族把首都洛阳语音作为标准音,自此,以长安语音和洛阳语音为基础的“中原正音”便一直作为华夏名族的共同语被历代统治者延续,中间随着政治中心的迁移,中间融入了南方语系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因素,但是“中原正音”的主流地位一直没有变化。

西晋灭亡后,士族南迁,在建康建都,东晋成立。北方的“中原正音”里融入了大量的少数民族语音,南方的“中原正音”里融入了大量的吴地方言,但是“中原正音”作为士族的主流用语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影响。

隋唐两宋,“中原正音”一直是官方语言的标准音。即使是南宋定都杭州以后,士人仍然以洛阳音为正宗。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写道:“中原唯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

到了元朝,元大都(今北京)语音的地位逐渐上升,被称为“天下通语”。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方言系统,跟今天的普通话非常接近。

明初到清朝中期,官方语言仍以中原音为正统,但是现实生活中,标准音已经明显体现出南京和北京官话的特点。明朝开国建都南京,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大批南方士族移民,再加上南京一直以来文化经济中心的地位,南京方言的影响力也与北京官话分庭抗礼。

清朝中叶,标准音中南京方言的影响力趋于消失,到了民国,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国语”最终成为民族共同语。

为了政令下行,朝堂沟通顺畅,官方统一标准音也就是“官话”一直是统治者大力推广甚至是强令实施的,但即使是这样,因为使用方言沟通不畅的情况也是经常存在的。所以也才有雍正面对南方官员上奏时,听得清,听不懂的无奈。普通话的推广任重而道远,这需要全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WSNT我说你听
5楼-- · 2019-11-02 07:42

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就算有了官方文字,官方语言,也算是那时的普通话。再就是要想当官就得学官方语言,皇帝跟前的官必定会先学皇帝的家乡话,毕竟皇帝不会屈尊去迎合大臣

不爱吃西瓜
6楼-- · 2019-11-02 07:41

皇帝肯定能听懂!听不懂的都砍了!

初学者
7楼-- · 2019-11-02 07:37

普通话在古代俗称"官话"以天子语言及定都地区语言为基础甚至和前朝的语言一脉相承!所以外地有人进京不会讲官话!也就是普通话!常需要人帮腔!也就是翻译!.

  • 环球网校

    18:00-22:00 18:00-22:00 02月10日 18:00-22:00

    开年钜惠,买赠加倍

    公司活动

  • 环球网校

    16:00-22:00 16:00-22:00 02月20日 16:00-22:00

    听我说,2025年这么学更高效!

    公司活动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环球网校快问 · 最新文章 · 最新问题
Copy 2018 https://wenda.hqwx.com/ All R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6038139号-3 / Smrz 京ICP备16038139号-3/ 举报电话:400-678-3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