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力,堵死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道路。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更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开展教育科研是兴教、兴校、育人的根本保证。”教师不仅要善于教,而且要善于研究教;不仅要培养学生,而且要通过科研,培养自己,教研相长。一方面,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一名学习者。首先,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学习者角色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学习”的本质所在。其次,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唯有如此,教师才不是在自己的领域里被动的工作,而是主动地创造;他便不再是一支燃烧得什么也没有的蜡烛,而是用科研不断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他便不再是一个只对教材做肤浅了解、按教案简单操作的工匠,而是必然成为攀登教育科学艺术高峰的实践者。 三、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思维方式与心理情感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应当多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些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在某一处数学知识上,要把每一个点都想到,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就是不会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却花费时间比较长,教师就应当教该学生如何筛选数学知识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的部分,从而节约学习的时间。而有些学生善于跳跃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却容易因为马虎粗心犯下错误,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把学生喜欢的事物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娱乐和游戏中学习,这比单纯地讲解教材中的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四、教师应当灵活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无法总结出具体的学习方法,而相对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所谓合适的教学方法,其真正的含义就是适合教师所教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某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某一个班级适合而对于另一个班级就未必适合,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适合大多数的学生,而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或者是专门针对这些学生制定适应于他们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应当因为自己教学方法的问题而造成某些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教师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应当符合这一要求。 五、教师应当做好课外的工作 要想让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预测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在上课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教具,教师也应当在课前准备好。而在讲完一堂课之后,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并且及时与学生交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外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减轻自己和学生在上课时的负担,学生们学习的时候也会很轻松。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外工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上的工作。 六、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教材展开。教材也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依据教材,教师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教师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而使课堂热热闹闹,却忽略了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轻松了,兴趣浓厚了,然而却没有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不“跑题”,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 七、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对于任何一名教师来说,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教学工作做得完美无缺,都是在一次次地教学中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学能力才得以慢慢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总结出:哪些经验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哪些经验适用于哪种特殊情况。有了这些经验,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才更能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同时,也要借鉴其他教师的方法和经验,尤其是那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取得过优秀教学成绩的教师,他们身上着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反思,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进步,让学生也跟着自己一起进步。新时期采取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当不断地进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接受专业的培训、认真研究教学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好课内和课外各方面的工作;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总结教学经验,从各个角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且让这种教学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运用。在教学中取得更显著的成就,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基本的要求。 因此,做为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锤炼崇高的品德,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世纪之初,教育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作为一个跨世纪的教育改革——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新课程改革,更热情地呼唤高素质的教师,所以在学校管理中,应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下面根据这次到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参观学习及本校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谈一谈我校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中的体会和设想。 一、以课堂教学为基点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这些年来我校以课堂教学为基点,注重以校为本的研究,注重新课程理念与教师教学实际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努力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1、改革备课方式,加强集体备课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着手改革了教师备课方式,变单一的教师独立备课为集体备课,变过去的“程序化”备课为“课堂精彩设计”。倡导教师围绕某一两个富有创意的闪亮点而设计,这样教师就有时间和精力,深入钻研,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对于老教师来说,这样的备课方式还打破了过去以为备了一年的课就可以享受终身的想法,他们也必须像新手上路那样,谦虚谨慎。对于新教师,则可以获得亲手解剖麻雀那样的经验,从而获得更快的进步。这样的备课方式确实把教师从大量的、泛泛的备课劳动中解脱出来,专注于备课的本质研究和实践,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但是资源共享不等于拿来主义,每位教师拿到集体备课时设计的总教案,都必须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把握自己班级的情况认真修改,批判地吸收,有选择地模仿,合理的取舍,注重课堂里生成的东西,让课堂远离预设和浮躁,让课堂体现灵性和发展,让课堂真正关注学生,发扬教师自己的思想和激情,而不是对事先设计的教学流程的复制和粘贴。 2、课例引路,加强岗位练兵。 在新课程背景下,有了新的教学理念的引领,我校相继开展了教学大比武,师徒结对,课例引路等教学活动。获得市、镇优质课的教师为师傅,有事业心、积极进取、年轻有为的教师为徒弟(也就是学校重点培养对象)。师傅要上示范课,徒弟要上研究课,一般教师上达标课,每周都有公开课,掀起了以上好课、上有感情的课,上能动的课,上开放的课,上现代化的课为荣的高潮,体现了教师的发展需要有课例的引领,需要有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和切磋、研究,学校还专门制定了备课专用纸,注重了教师的反思、交流与学习。 3、教科研一体化,提炼课堂实效性。 我们认为,深化课改工作必须加强科学研究。我们有校级课题若干个。如语文科低年级的课题为《如何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中年级课题为《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高年级的课题为《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数学科分为两个课题分别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如何提高学生分析解题能力》。各个课题都在稳定有序地进行,各个课题的共同特点是把创新教育作为重点,课堂要营造创新氛围,留有创新空间,开展创新活动。尤其是近年来,我们矢志不渝把培养一支师德高尚、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为首要工作来抓,通过创设机制,展示平台,涌现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 二、案例分析导教师反思 这次到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参观学习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们的教研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同题异构课。这种在研中教、教中研的方式,这种来源于课堂、又回归课堂的做法,简洁迅速有效地帮助教师在反思中寻找自身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的同时,也认识到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了解自身的缺失,学会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明白教学研究的内容来源于自身,源于对那些平时熟视无堵、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的思考,问题的解决也要以教室为阵地。因此我校今年也准备进行,具体做法是让几位教师同上同题异构课。具体流程为:同年级几位教师就同一内容或同一主题上研讨课――教导处组织教师听课评课,发现优点,找出问题――教师深入课堂教学进行个案研究,解决问题――教师沙龙,经验交流中发现新问题。 三、专业引领促骨干成长 校本教研强调以校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但它并不否认向校外寻求支持,不否认专家的指导作用,在师资培养方面确定了以点带面的理念,为了创设条件让肯钻研勇于创新有潜力的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学校准备聘请教研员和专家对这些教师进行跟踪指导,重点培养,为校本教研工作提供了最直接的专业支持,学校还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对外交流的机会,如借助观摩市直小学及嘉积一小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等活动。同时,给部分教师加压担子,让他们每人带好一个教研组,这种在专业引领下以点带面的教师培训方式,使学校很快培养出了一批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教师。实践证明,有了专业的引领,一线教师少走了许多弯路,且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研究水平都能得到较快的提升。 四、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 本学期,我校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突破口,加强老师的业务学习,要求每位教师每天至少保证一小时的学习时间,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同时教导处定时定点进行检查。
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刚走上讲台的教师,因为年轻有活力,比较好沟通,所以很容易受到青少年学生的喜爱。但新教师要想在学生心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靠一时的表面新鲜还不行,必须要有扎实的业务素质。我认为年轻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一、多听优秀教师的课。 听课,是一个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我在上课之余,积极聆听其他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课,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每一次听课,我都对照优秀老师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讲课方法,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吾不善者而改之,从而让我的课堂有了一定的进步。 二、广泛阅读教学资料。 闲暇之余,我常常借阅《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等语文专业期刊,登陆语文教学网站,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拜读语文特级教师的心得论文,借鉴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在这些教学资料中,丰富的教学论文,指导着我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导“思”,教会我如何优化阅读形式,提高阅读效率,如何运用“比较法”激发作文创新思路,如何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三、及时进行课后反思。 在教学成长的道路上,要避免犯同一个地方跌倒的错误,离不开每一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每次讲课结束,我都会仔细回顾一下这堂课的内容,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疏漏,写在自己的教案上,避免下次再有同样的问题发生。比如,这节课讲得有点太多了,学生阅读和思考文本的时间太短或者在问题的设置上没有梯度,引导不流畅等等,每次我都努力找出自己的不当之处,提醒自己注意,查缺补漏,精益求精。 四、积极探索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备课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自己一味被动接受,而造成设计教学文本能力逐渐缺失,我一般会采取“先写后补”的方式进行。每一篇课文,我先自己反复研读,然后理出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再从学生这个主体的角度去设计该如何切入,设计什么问题,如何引导等。把教学思路写出来之后,再查阅相关资料,在对比中,找出自己设计中的一些不完善之处和需要借鉴之点,再做修改。最后,在集体备课时间,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做出较为成熟的定稿。
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学习,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如何提升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一、教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力,堵死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道路。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更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开展教育科研是兴教、兴校、育人的根本保证。”教师不仅要善于教,而且要善于研究教;不仅要培养学生,而且要通过科研,培养自己,教研相长。一方面,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一名学习者。首先,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学习者角色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学习”的本质所在。其次,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唯有如此,教师才不是在自己的领域里被动的工作,而是主动地创造;他便不再是一支燃烧得什么也没有的蜡烛,而是用科研不断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他便不再是一个只对教材做肤浅了解、按教案简单操作的工匠,而是必然成为攀登教育科学艺术高峰的实践者。 三、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思维方式与心理情感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应当多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些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在某一处数学知识上,要把每一个点都想到,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就是不会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却花费时间比较长,教师就应当教该学生如何筛选数学知识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的部分,从而节约学习的时间。而有些学生善于跳跃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却容易因为马虎粗心犯下错误,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把学生喜欢的事物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娱乐和游戏中学习,这比单纯地讲解教材中的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四、教师应当灵活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无法总结出具体的学习方法,而相对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所谓合适的教学方法,其真正的含义就是适合教师所教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某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某一个班级适合而对于另一个班级就未必适合,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适合大多数的学生,而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或者是专门针对这些学生制定适应于他们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应当因为自己教学方法的问题而造成某些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教师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应当符合这一要求。 五、教师应当做好课外的工作 要想让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预测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在上课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教具,教师也应当在课前准备好。而在讲完一堂课之后,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并且及时与学生交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外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减轻自己和学生在上课时的负担,学生们学习的时候也会很轻松。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外工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上的工作。 六、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教材展开。教材也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依据教材,教师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教师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而使课堂热热闹闹,却忽略了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轻松了,兴趣浓厚了,然而却没有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不“跑题”,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 七、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对于任何一名教师来说,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教学工作做得完美无缺,都是在一次次地教学中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学能力才得以慢慢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总结出:哪些经验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哪些经验适用于哪种特殊情况。有了这些经验,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才更能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同时,也要借鉴其他教师的方法和经验,尤其是那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取得过优秀教学成绩的教师,他们身上着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反思,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进步,让学生也跟着自己一起进步。新时期采取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当不断地进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接受专业的培训、认真研究教学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好课内和课外各方面的工作;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总结教学经验,从各个角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且让这种教学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运用。在教学中取得更显著的成就,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基本的要求。 因此,做为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锤炼崇高的品德,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
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专业水平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那么,怎样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呢?一是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一方面是从上层建筑层面而言,现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建立了一定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机制,但力度还不够,尤其是教师待遇与经济快速的增长不协调,致使更多的教师处于“维生”阶段。没有建立真正促进教师创造性的工作与发展的欲望。二方面积极营造全社会尊师的氛围。让教师切身从心里感受到职业的尊严。三方面是让教师职业成为全社会都羡慕、向往的职业。二是创建广泛的成长平台。学校要牢固树立成就教师就是成就了学校,成就了几代学生的理念。为教师的成长广铺路子,广搭载体。一方面建立科学的培训学习制度。每次培训学习都让教师带着思考、疑惑、任务去参加培训,训后要带着收获回来,再把所得写成心得感悟与教师交流,产生辐射的作用。切实保障培训学习的有效性。二方面扎实开展校本研修,让校本研修成为教师专业成长更有效的途径。首先学校建立营造“研修场”;其次建立科学的研修管理制度;其三开展多项研修活动。如:专题研修,同伴研修,个体研修等。切实让教师在研修中实践、反思、改变、提高、成长。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了课堂效率。 学校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优秀的校长,更需要由他(她)带出的具有生命自觉的老师。怎样通过引领、激励和鼓舞唤醒教师的生命自觉意识,保持阳光心态,缔造阳光般生活,以培养积极阳光的下一代就成为当下校长首先应考虑的管理艺术。一、 观念唤醒,引领教师生命自觉。 1.通过专题交流,传导关于生命自觉的观念。 2.引导教师读书,启迪教师自我解读生命自觉。要鼓励教师学习教育理论,通过学习达到视野有宽度、知识有厚度、思想有深度的境界。二、 制度唤醒,促进教师生命自觉。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成长也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 1.健全以师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每一项制度的出台都应充分征求老师的意见,取得教师对学校制度的认可,只有基于学校发展需要的教师认可的制度才能成为每一位员工的行为准则。 2.合理制定绩效考核、岗位设置等方案,发挥其激励作用。三、 评价唤醒,实现教师生命价值。 1. 实施发展性动态评价。评价不公或评价不当,都会增加教师的受伤感,难以体会教师工作的快乐,进而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必须改进过去单纯以结果评价学生、评价老师的简单办法,实施发展性动态评价。 2. 提供充分的展示平台。学校必须尽可能的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充分的展示机会,让教师在展示活动中分享研究成果,体验成功,从而实现教师平凡而不平庸的生命价值。四、 生态唤醒,提升教师生命品质。所谓生态唤醒,是指学校通过按照教师成长规律,教师工作规律,给教师创造顺心、幸福的工作环境,以唤醒教师生命自觉。学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当学校具有了安全的、健康的、精神富有的教师生态环境,才能吸引优秀教师,才有利于教师的健康成长,提升教师的生命品质。 1. 创建和乐校园,构建安全生态。 2. 提供锻炼时空,确保健康生态。 3. 丰富活动内容,提升精神生态。总之,只有具备生命自觉的教师,才能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也才能以主人翁的态度投身到专业提升的活动当中,也才能使得自己的专业能力得以不断提高。学校就是要不断的优化管理,唤醒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自觉。
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浅谈 在教师成长的历程中,求知始终闪烁着永恒的价值。教育的发展为教师知识修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提高、充实的机会,如学历教育、进修培训、自学反思等等,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可供选择的途径。 1.多方摄取信息,争做通才教师 教师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也是完成时代赋予教师神圣使命的基础。教师只有自身知识积淀丰厚,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高屋建瓴,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关于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是他知识视野中的起码知识。只有当教师的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时,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 张苏奇教授把知识状态完整的标准分解为“八个板块”:即强烈的自我效应意识、学术水平、知识转化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心理素质、自我管理能力、适应环境、创造环境的能力;提出了“人心教育”说:把志气、骨气、毅力、耐劳、进取、拼搏的精神称为人应具备的“本钱”,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以及三者互相渗透的教育当作人的“资本”,把三大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经济,叫做人的“本事”,把人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能力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称为人应有的“根本”。这一切,当今的许多教师还显然远远是不够的! 信息技术使人类最新的教育、科学、文化成果可以很快地传播,人人可以共享。教育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师重视终身学习,破除传统的封闭性,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那种只埋头于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教师,很大程度上会使自己的教学脱离时代,脱离现实生活。这是因为当今的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无法系统地把该门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概括和吸收进去,更不用说描绘清楚该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趋势是各类各门学科走向综合,这正如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麦克斯·普朗克所言:“科学是内在的整体,他被分解为多带带的整体,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链条。这是一个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当今教师,不少人努力加强与自己教学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不少在职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增强自己智能的复合性。当今的许多教师,还把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未来学等学科当作攻玉的他山之石,不断地将新学科知识融入自己的专业知识之中,向“博、大、精、深”迈进。 当今教师在智能上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视野开阔、博学多能的“通才”教师。这里所说的“通才”教师是指专博相济、一专多通、一专多能、主精辅熟的教师。著名学者李政道博士说:“我是学物理的,不过我不专看物理,还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我认为,在年轻的时代,杂七杂八的书多看一些,头脑就能比较灵活。”可见,破除封闭性、开阔知识视野,是提高和完善教师智能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问题教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途径,是通往通才之师的康庄大道,也是促进师生发展的重要方式。曾听人谈起这样一件事:国内某名牌大学的一位高材生到美国留学,课堂上这位学生认真听讲,作业更是完成得出色,可一学期下来还是只得了个C等成绩。看着平时学得轻松但成绩不错的外国学友,他心情非常郁闷。后来他接受一位学友的建议,去找该课的执教老师谈谈。教师问:“你听过我的课吗?”“我没有缺过一节课呀,作业次次都是优等呢。”学生委屈地说。“那你在课堂上提过问题吗?帮同学解答过问题吗?”高材生不解了:“课堂上您讲的我都听懂啦,没有不懂的问题,而同学提的问题也实在是太简单了。”教师郑重地对这位学生说:“我的课堂欢迎有贡献的人,而不欢迎消费者。” 仔细想想,这里涉及到一个学习方式的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以接受学习、机械学习、个体学习和被动学习为主,教师满足于学生听懂听会、理解记忆,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只是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追求发展的生命体;他获得的更多是结果的成功,而绝少过程中丰富的情感体验——那种大胆质疑的浮想联翩,那种豁然开朗的妙不可言,那种合作探讨的共鸣与碰撞,那种创新发现的幸福与癫狂,乃至不解、疑惑、争辩、对抗……而这些才丰富了生命的色彩,体现了发展意义上真正的自由和尊严。 2.阅读理论书籍,适应课改要求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较之现行教材有很大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较好体现了师生、生生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在表现形式和陈述方式上特别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及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为学生所喜欢;对于教师来说,新教材展示了学科的基本结构,但并不局限于学科结构,教科书既是教学的依据,又是一个拓展创新的平台。这一切要求课堂教学建立起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模式。在这种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氛围中,实验区的教师“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一种久违的、渴望已久的东西回到他们中间,教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但又普遍感到,让学生体验实践花费的时间多,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如直接灌输来得快。 新课程从教育观念到内容、方法,对于每个人都是全新的,处处体现着新思想、新观念、新创意,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现成的模式或成功的模式,只有依靠教师在实践中摸索;课程改革,面临最大挑战的教师,这种挑战不仅仅是压力,更是一次“蜕变”:课程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革命,在这场变革面前,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重新学习的问题,要敢于挑战传统,挑战书本,挑战自我。新课程教材难度降低了,知识面加宽了;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学生自己参与、自己探索,教师如何引导,如何确立起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能否达到新课程的要求,自身储备的知识量能否适应课改,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都是我们教师面临的课题。 一位老教师说“这种变革是一个是痛苦的过程”。因为,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否定,而否定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意味着改变我们现在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我们教师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了。传统教育观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有意识地去改变,在教学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定势”中去。这一点尤其是对于一些颇有建树的成功教师来说更是艰难的。他们不仅要改变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甚至一定程度上要改变一些“成功经验”。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达到新标准要求,使用好新教材,我们不仅要“洗脑”,还要不断“充电”。教师只有不断阅读教育教学理论图书并大胆实践,才能适应课改要求,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艺术。 (1)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图书。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来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改变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状况,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改变原来的评价方式,教育的重心已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只有及时跳出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才能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像《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等图书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对我们广大教师都具有极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2)多读一些真正提升教师自身内在修养的图书。新课程反映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质的要求,教师必须随着新课程所建立的学习方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而教学方式的变化是由教育观念决定的,因此,广大教师应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对优秀教育理论著作的学习。像各种教案、教参类的图书应该看,但不能依赖。有的教师看教案类图书,不是参考学习借鉴,而是图方便、照抄照搬,这不但不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反而有害。而像《专业:挑战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教会学生思维》、《师生沟通的艺术》这样的图书会使教师受匪浅。 (3)学校应该为广大教师提供良好的读书条件,从目前教师购书情况看,绝大部分是集体购买或由课题经费报销。影响教师个人出资购书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现在学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缺乏教师业务理论学习用书的状况,的确应该尽早改善。切实加强图书馆建设,为广大教师提供能扩展视野、丰富知识结构的教育理论图书实在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举。 3.加强相互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今天,教师的功能从传统的教给学生知识发展为培养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是一项艰巨的使命。当代的教育科学表明,人类的知识不仅在不断分化,形成许多新的边缘学科,教育也跟科技一样,不仅各门学科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的立体网络,就是教育学和教学法体系本身也日益丰富,同一学科内各种流派林立,同一教学内容也因教法迥异而效果悬殊。为能够保证自己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教师就必须发挥群体优势,加强横向联系、活跃学术交流,以弥补个人智能的不足。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经形象而生动地评述过群体优势: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加强横向联系,活跃学术交流,不仅要求在教师同行中创造一种“文人相敬”、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好风气,还应根据时代的特点,大胆跨出校门,与科研部门、企业挂钩,在实践中搞科研、抓信息,使教师永远处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前沿,不断补充知识的新鲜血液。教师与社会发生横向的学术联系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教师在参与这些学术交流后可以及时地提高自身的智能和教学水平,把最新的学术及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克服教学脱离时代、脱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弊端。 在教师的生涯中真正令人遗憾的并不是教师“红烛”般的命运“照亮了学生,耗尽了自己的光焰”,从一个有高尚责任感的教师的角度来看,那正是对教师崇高精神的礼赞。真正令人感到遗憾的,常常是匆匆流逝的时间。教师的一生,都消耗在讲台前、学生的作业本上和备课的台灯下。难怪许多教师都不约而同地把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的关键一环,集中到能否树立科学的时效观上。让每一个教师掌握时间的运筹学,花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智能上的较大发展,产生最大的效益来。 (1)珍惜分秒时间。从教师的工作来看,其时间就更有价值,更应当珍惜。因为一位教师的一小时就是几十名学生的一小时,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漫不经心地白耗一小时,就等于剥夺了学生一个小时的黄金般的青春生命。 (2)科学安排时间。教师的工作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的,就是星期六、星期天,有的教师也还要工作,莫说学习提高,就连锻炼、做家务和休息的时间也挤掉了,许多教师为此而苦恼。作为当代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教师应该是科学、健康和文明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科学地分配时间,掌握时间的运筹学是其中的关键。我们可以按照科学的比例分配好一天中工作、学习、休息、娱乐、锻炼和睡眠的时间,有计划调配一周乃至一月的活动,使之成为规律,不因工作繁忙而取消和不适当地压缩睡眠、锻炼,也不要过度消遣而偏废学习和工作。 4.自学反思培训,直击三大难题 教师投身业务进修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举步维艰,经费紧缺、工作矛盾和与实践脱节这三大难题,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造成不少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部分教师学历、文凭与水平不一致,职称与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不符。因此,必须打破“进修为学历”、“进修必离职”的传统做法,把培训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和过程中,使教师的培训基础化、全程化,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21世纪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课题进行的“自修——反思”培训,直击以上三大难题,实践证明是继续教育有效的培训形式。 自修——反思培训模式,是以学校为主阵地的在职培训,学校是培训的主阵地,教师是培训的主体,教师可以从自己最为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最感兴趣的专题入手,确立课题,自订培训目标、自修培训教程,并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随时随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在自察自省、自评、自己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教师互评、校长导评、专家审评,力求使每一位教师学会学习,使他们在群体学习活动的同时实现个性化。 而培训者(培训机构、科研所)则要转变观念和角色,和中小学联合起来,走进学校,走进教师中间,参与到教师培训中,做培训的指导者、促进者、资源携带者,为教师提供随时性服务,强调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建立在学习者需要的基础上,学习活动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培训者将与被培训者共同成长。 自修——反思培训模式,其实质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它面向全体教师,不必把教师集中到学校以外的某个培训机构,不受时间、地点、经费的限制,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进行反思性学习和培训;是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的发展。其特点是每位教师都要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学活动的不足,觉察到自己以前没有觉察到的不良教育教学习惯以及它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从而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并解决面临的问题。
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应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设计能力、施教能力、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 一、设计能力,是指制订课时授课计划(即编写教案)的能力在教案中,教师要对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做出详细的具体的安排:一节课如何开头,如何导入新课;教材重点如何突出,教材难点如何突破;什么时候演示,什么时候出示板书板图;哪些问题在课上练习巩固,哪些问题留作课后思考解答;采用什么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运用什么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怎样完美地结束一节课,等等。 二、施教能力,是指把拟定的教学计划付诸实施的能力教师的施教能力首先应表现在教师要具备讲课基本功上,即具备口头表达基本功、板书扳图基本功、教态动作基本功和演示操作基本功。其次,教师的施教能力表现在能把课堂上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节奏紧密结合起来。第三,教师的施教能力还表现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上。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有着很大差异,因而,教师应该实施不同的教学对策。 三、控制能力,是指驾驭课堂形势的能力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也不容易长久保持。 因而,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惩,善于运用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将两种“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保持最佳的“注意”状态。 有的教师采取严厉手段,迫使学生服从课堂纪律,这不迫达不到教育效果,而且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处于思维呆滞的被动状态。有的教师热衷于课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满足于“教师一呼,学生齐应”,这种现象往往会传递给教师虚假的反馈信息,也可能在班级里产生“南郭先生”式的学生。这两种倾向都不足龋四、应变能力,是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教师制订的教学计划在具体实施时,未必能百分之百地执行,这是因为课堂上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例如,有的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表现令人吃惊的无知。或是有严重违犯课堂纪律的行为,等等。这种时候,教师绝不能焦躁,更不能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否则,将不仅导致教育的失败,而且会在学生心灵上造成难以挽回的极坏影响。
齐春友
关注
安卓版
iPhone版
多个标签请以空格隔开!
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力,堵死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道路。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更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开展教育科研是兴教、兴校、育人的根本保证。”教师不仅要善于教,而且要善于研究教;不仅要培养学生,而且要通过科研,培养自己,教研相长。一方面,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一名学习者。首先,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学习者角色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学习”的本质所在。其次,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唯有如此,教师才不是在自己的领域里被动的工作,而是主动地创造;他便不再是一支燃烧得什么也没有的蜡烛,而是用科研不断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他便不再是一个只对教材做肤浅了解、按教案简单操作的工匠,而是必然成为攀登教育科学艺术高峰的实践者。 三、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思维方式与心理情感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应当多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些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在某一处数学知识上,要把每一个点都想到,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就是不会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却花费时间比较长,教师就应当教该学生如何筛选数学知识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的部分,从而节约学习的时间。而有些学生善于跳跃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却容易因为马虎粗心犯下错误,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把学生喜欢的事物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娱乐和游戏中学习,这比单纯地讲解教材中的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四、教师应当灵活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无法总结出具体的学习方法,而相对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所谓合适的教学方法,其真正的含义就是适合教师所教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某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某一个班级适合而对于另一个班级就未必适合,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适合大多数的学生,而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或者是专门针对这些学生制定适应于他们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应当因为自己教学方法的问题而造成某些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教师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应当符合这一要求。 五、教师应当做好课外的工作 要想让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预测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在上课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教具,教师也应当在课前准备好。而在讲完一堂课之后,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并且及时与学生交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外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减轻自己和学生在上课时的负担,学生们学习的时候也会很轻松。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外工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上的工作。 六、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教材展开。教材也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依据教材,教师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教师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而使课堂热热闹闹,却忽略了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轻松了,兴趣浓厚了,然而却没有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不“跑题”,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 七、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对于任何一名教师来说,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教学工作做得完美无缺,都是在一次次地教学中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学能力才得以慢慢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总结出:哪些经验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哪些经验适用于哪种特殊情况。有了这些经验,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才更能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同时,也要借鉴其他教师的方法和经验,尤其是那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取得过优秀教学成绩的教师,他们身上着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反思,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进步,让学生也跟着自己一起进步。新时期采取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当不断地进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接受专业的培训、认真研究教学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好课内和课外各方面的工作;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总结教学经验,从各个角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且让这种教学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运用。在教学中取得更显著的成就,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基本的要求。 因此,做为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锤炼崇高的品德,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世纪之初,教育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作为一个跨世纪的教育改革——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新课程改革,更热情地呼唤高素质的教师,所以在学校管理中,应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下面根据这次到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参观学习及本校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谈一谈我校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中的体会和设想。 一、以课堂教学为基点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这些年来我校以课堂教学为基点,注重以校为本的研究,注重新课程理念与教师教学实际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努力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1、改革备课方式,加强集体备课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着手改革了教师备课方式,变单一的教师独立备课为集体备课,变过去的“程序化”备课为“课堂精彩设计”。倡导教师围绕某一两个富有创意的闪亮点而设计,这样教师就有时间和精力,深入钻研,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对于老教师来说,这样的备课方式还打破了过去以为备了一年的课就可以享受终身的想法,他们也必须像新手上路那样,谦虚谨慎。对于新教师,则可以获得亲手解剖麻雀那样的经验,从而获得更快的进步。这样的备课方式确实把教师从大量的、泛泛的备课劳动中解脱出来,专注于备课的本质研究和实践,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但是资源共享不等于拿来主义,每位教师拿到集体备课时设计的总教案,都必须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把握自己班级的情况认真修改,批判地吸收,有选择地模仿,合理的取舍,注重课堂里生成的东西,让课堂远离预设和浮躁,让课堂体现灵性和发展,让课堂真正关注学生,发扬教师自己的思想和激情,而不是对事先设计的教学流程的复制和粘贴。 2、课例引路,加强岗位练兵。 在新课程背景下,有了新的教学理念的引领,我校相继开展了教学大比武,师徒结对,课例引路等教学活动。获得市、镇优质课的教师为师傅,有事业心、积极进取、年轻有为的教师为徒弟(也就是学校重点培养对象)。师傅要上示范课,徒弟要上研究课,一般教师上达标课,每周都有公开课,掀起了以上好课、上有感情的课,上能动的课,上开放的课,上现代化的课为荣的高潮,体现了教师的发展需要有课例的引领,需要有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和切磋、研究,学校还专门制定了备课专用纸,注重了教师的反思、交流与学习。 3、教科研一体化,提炼课堂实效性。 我们认为,深化课改工作必须加强科学研究。我们有校级课题若干个。如语文科低年级的课题为《如何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中年级课题为《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高年级的课题为《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数学科分为两个课题分别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如何提高学生分析解题能力》。各个课题都在稳定有序地进行,各个课题的共同特点是把创新教育作为重点,课堂要营造创新氛围,留有创新空间,开展创新活动。尤其是近年来,我们矢志不渝把培养一支师德高尚、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为首要工作来抓,通过创设机制,展示平台,涌现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 二、案例分析导教师反思 这次到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参观学习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们的教研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同题异构课。这种在研中教、教中研的方式,这种来源于课堂、又回归课堂的做法,简洁迅速有效地帮助教师在反思中寻找自身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的同时,也认识到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了解自身的缺失,学会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明白教学研究的内容来源于自身,源于对那些平时熟视无堵、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的思考,问题的解决也要以教室为阵地。因此我校今年也准备进行,具体做法是让几位教师同上同题异构课。具体流程为:同年级几位教师就同一内容或同一主题上研讨课――教导处组织教师听课评课,发现优点,找出问题――教师深入课堂教学进行个案研究,解决问题――教师沙龙,经验交流中发现新问题。 三、专业引领促骨干成长 校本教研强调以校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但它并不否认向校外寻求支持,不否认专家的指导作用,在师资培养方面确定了以点带面的理念,为了创设条件让肯钻研勇于创新有潜力的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学校准备聘请教研员和专家对这些教师进行跟踪指导,重点培养,为校本教研工作提供了最直接的专业支持,学校还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对外交流的机会,如借助观摩市直小学及嘉积一小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等活动。同时,给部分教师加压担子,让他们每人带好一个教研组,这种在专业引领下以点带面的教师培训方式,使学校很快培养出了一批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教师。实践证明,有了专业的引领,一线教师少走了许多弯路,且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研究水平都能得到较快的提升。 四、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 本学期,我校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突破口,加强老师的业务学习,要求每位教师每天至少保证一小时的学习时间,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同时教导处定时定点进行检查。
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刚走上讲台的教师,因为年轻有活力,比较好沟通,所以很容易受到青少年学生的喜爱。但新教师要想在学生心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靠一时的表面新鲜还不行,必须要有扎实的业务素质。我认为年轻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一、多听优秀教师的课。 听课,是一个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我在上课之余,积极聆听其他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课,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每一次听课,我都对照优秀老师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讲课方法,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吾不善者而改之,从而让我的课堂有了一定的进步。 二、广泛阅读教学资料。 闲暇之余,我常常借阅《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等语文专业期刊,登陆语文教学网站,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拜读语文特级教师的心得论文,借鉴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在这些教学资料中,丰富的教学论文,指导着我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导“思”,教会我如何优化阅读形式,提高阅读效率,如何运用“比较法”激发作文创新思路,如何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三、及时进行课后反思。 在教学成长的道路上,要避免犯同一个地方跌倒的错误,离不开每一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每次讲课结束,我都会仔细回顾一下这堂课的内容,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疏漏,写在自己的教案上,避免下次再有同样的问题发生。比如,这节课讲得有点太多了,学生阅读和思考文本的时间太短或者在问题的设置上没有梯度,引导不流畅等等,每次我都努力找出自己的不当之处,提醒自己注意,查缺补漏,精益求精。 四、积极探索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备课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自己一味被动接受,而造成设计教学文本能力逐渐缺失,我一般会采取“先写后补”的方式进行。每一篇课文,我先自己反复研读,然后理出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再从学生这个主体的角度去设计该如何切入,设计什么问题,如何引导等。把教学思路写出来之后,再查阅相关资料,在对比中,找出自己设计中的一些不完善之处和需要借鉴之点,再做修改。最后,在集体备课时间,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做出较为成熟的定稿。
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学习,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如何提升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一、教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力,堵死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道路。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更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开展教育科研是兴教、兴校、育人的根本保证。”教师不仅要善于教,而且要善于研究教;不仅要培养学生,而且要通过科研,培养自己,教研相长。一方面,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一名学习者。首先,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学习者角色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学习”的本质所在。其次,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唯有如此,教师才不是在自己的领域里被动的工作,而是主动地创造;他便不再是一支燃烧得什么也没有的蜡烛,而是用科研不断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他便不再是一个只对教材做肤浅了解、按教案简单操作的工匠,而是必然成为攀登教育科学艺术高峰的实践者。 三、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思维方式与心理情感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应当多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些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在某一处数学知识上,要把每一个点都想到,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就是不会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却花费时间比较长,教师就应当教该学生如何筛选数学知识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的部分,从而节约学习的时间。而有些学生善于跳跃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却容易因为马虎粗心犯下错误,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把学生喜欢的事物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娱乐和游戏中学习,这比单纯地讲解教材中的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四、教师应当灵活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无法总结出具体的学习方法,而相对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所谓合适的教学方法,其真正的含义就是适合教师所教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某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某一个班级适合而对于另一个班级就未必适合,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适合大多数的学生,而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或者是专门针对这些学生制定适应于他们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应当因为自己教学方法的问题而造成某些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教师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应当符合这一要求。 五、教师应当做好课外的工作 要想让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预测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在上课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教具,教师也应当在课前准备好。而在讲完一堂课之后,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并且及时与学生交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外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减轻自己和学生在上课时的负担,学生们学习的时候也会很轻松。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外工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上的工作。 六、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教材展开。教材也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依据教材,教师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教师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而使课堂热热闹闹,却忽略了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轻松了,兴趣浓厚了,然而却没有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不“跑题”,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 七、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对于任何一名教师来说,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教学工作做得完美无缺,都是在一次次地教学中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学能力才得以慢慢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总结出:哪些经验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哪些经验适用于哪种特殊情况。有了这些经验,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才更能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同时,也要借鉴其他教师的方法和经验,尤其是那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取得过优秀教学成绩的教师,他们身上着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反思,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进步,让学生也跟着自己一起进步。新时期采取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当不断地进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接受专业的培训、认真研究教学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好课内和课外各方面的工作;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总结教学经验,从各个角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且让这种教学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运用。在教学中取得更显著的成就,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基本的要求。 因此,做为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锤炼崇高的品德,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
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专业水平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那么,怎样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呢?一是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一方面是从上层建筑层面而言,现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建立了一定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机制,但力度还不够,尤其是教师待遇与经济快速的增长不协调,致使更多的教师处于“维生”阶段。没有建立真正促进教师创造性的工作与发展的欲望。二方面积极营造全社会尊师的氛围。让教师切身从心里感受到职业的尊严。三方面是让教师职业成为全社会都羡慕、向往的职业。二是创建广泛的成长平台。学校要牢固树立成就教师就是成就了学校,成就了几代学生的理念。为教师的成长广铺路子,广搭载体。一方面建立科学的培训学习制度。每次培训学习都让教师带着思考、疑惑、任务去参加培训,训后要带着收获回来,再把所得写成心得感悟与教师交流,产生辐射的作用。切实保障培训学习的有效性。二方面扎实开展校本研修,让校本研修成为教师专业成长更有效的途径。首先学校建立营造“研修场”;其次建立科学的研修管理制度;其三开展多项研修活动。如:专题研修,同伴研修,个体研修等。切实让教师在研修中实践、反思、改变、提高、成长。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了课堂效率。 学校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优秀的校长,更需要由他(她)带出的具有生命自觉的老师。怎样通过引领、激励和鼓舞唤醒教师的生命自觉意识,保持阳光心态,缔造阳光般生活,以培养积极阳光的下一代就成为当下校长首先应考虑的管理艺术。一、 观念唤醒,引领教师生命自觉。 1.通过专题交流,传导关于生命自觉的观念。 2.引导教师读书,启迪教师自我解读生命自觉。要鼓励教师学习教育理论,通过学习达到视野有宽度、知识有厚度、思想有深度的境界。二、 制度唤醒,促进教师生命自觉。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成长也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 1.健全以师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每一项制度的出台都应充分征求老师的意见,取得教师对学校制度的认可,只有基于学校发展需要的教师认可的制度才能成为每一位员工的行为准则。 2.合理制定绩效考核、岗位设置等方案,发挥其激励作用。三、 评价唤醒,实现教师生命价值。 1. 实施发展性动态评价。评价不公或评价不当,都会增加教师的受伤感,难以体会教师工作的快乐,进而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必须改进过去单纯以结果评价学生、评价老师的简单办法,实施发展性动态评价。 2. 提供充分的展示平台。学校必须尽可能的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充分的展示机会,让教师在展示活动中分享研究成果,体验成功,从而实现教师平凡而不平庸的生命价值。四、 生态唤醒,提升教师生命品质。所谓生态唤醒,是指学校通过按照教师成长规律,教师工作规律,给教师创造顺心、幸福的工作环境,以唤醒教师生命自觉。学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当学校具有了安全的、健康的、精神富有的教师生态环境,才能吸引优秀教师,才有利于教师的健康成长,提升教师的生命品质。 1. 创建和乐校园,构建安全生态。 2. 提供锻炼时空,确保健康生态。 3. 丰富活动内容,提升精神生态。总之,只有具备生命自觉的教师,才能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也才能以主人翁的态度投身到专业提升的活动当中,也才能使得自己的专业能力得以不断提高。学校就是要不断的优化管理,唤醒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自觉。
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浅谈 在教师成长的历程中,求知始终闪烁着永恒的价值。教育的发展为教师知识修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提高、充实的机会,如学历教育、进修培训、自学反思等等,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可供选择的途径。 1.多方摄取信息,争做通才教师 教师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也是完成时代赋予教师神圣使命的基础。教师只有自身知识积淀丰厚,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高屋建瓴,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关于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是他知识视野中的起码知识。只有当教师的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时,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 张苏奇教授把知识状态完整的标准分解为“八个板块”:即强烈的自我效应意识、学术水平、知识转化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心理素质、自我管理能力、适应环境、创造环境的能力;提出了“人心教育”说:把志气、骨气、毅力、耐劳、进取、拼搏的精神称为人应具备的“本钱”,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以及三者互相渗透的教育当作人的“资本”,把三大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经济,叫做人的“本事”,把人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能力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称为人应有的“根本”。这一切,当今的许多教师还显然远远是不够的! 信息技术使人类最新的教育、科学、文化成果可以很快地传播,人人可以共享。教育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师重视终身学习,破除传统的封闭性,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那种只埋头于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教师,很大程度上会使自己的教学脱离时代,脱离现实生活。这是因为当今的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无法系统地把该门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概括和吸收进去,更不用说描绘清楚该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趋势是各类各门学科走向综合,这正如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麦克斯·普朗克所言:“科学是内在的整体,他被分解为多带带的整体,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链条。这是一个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当今教师,不少人努力加强与自己教学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不少在职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增强自己智能的复合性。当今的许多教师,还把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未来学等学科当作攻玉的他山之石,不断地将新学科知识融入自己的专业知识之中,向“博、大、精、深”迈进。 当今教师在智能上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视野开阔、博学多能的“通才”教师。这里所说的“通才”教师是指专博相济、一专多通、一专多能、主精辅熟的教师。著名学者李政道博士说:“我是学物理的,不过我不专看物理,还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我认为,在年轻的时代,杂七杂八的书多看一些,头脑就能比较灵活。”可见,破除封闭性、开阔知识视野,是提高和完善教师智能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问题教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途径,是通往通才之师的康庄大道,也是促进师生发展的重要方式。曾听人谈起这样一件事:国内某名牌大学的一位高材生到美国留学,课堂上这位学生认真听讲,作业更是完成得出色,可一学期下来还是只得了个C等成绩。看着平时学得轻松但成绩不错的外国学友,他心情非常郁闷。后来他接受一位学友的建议,去找该课的执教老师谈谈。教师问:“你听过我的课吗?”“我没有缺过一节课呀,作业次次都是优等呢。”学生委屈地说。“那你在课堂上提过问题吗?帮同学解答过问题吗?”高材生不解了:“课堂上您讲的我都听懂啦,没有不懂的问题,而同学提的问题也实在是太简单了。”教师郑重地对这位学生说:“我的课堂欢迎有贡献的人,而不欢迎消费者。” 仔细想想,这里涉及到一个学习方式的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以接受学习、机械学习、个体学习和被动学习为主,教师满足于学生听懂听会、理解记忆,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只是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追求发展的生命体;他获得的更多是结果的成功,而绝少过程中丰富的情感体验——那种大胆质疑的浮想联翩,那种豁然开朗的妙不可言,那种合作探讨的共鸣与碰撞,那种创新发现的幸福与癫狂,乃至不解、疑惑、争辩、对抗……而这些才丰富了生命的色彩,体现了发展意义上真正的自由和尊严。 2.阅读理论书籍,适应课改要求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较之现行教材有很大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较好体现了师生、生生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在表现形式和陈述方式上特别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及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为学生所喜欢;对于教师来说,新教材展示了学科的基本结构,但并不局限于学科结构,教科书既是教学的依据,又是一个拓展创新的平台。这一切要求课堂教学建立起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模式。在这种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氛围中,实验区的教师“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一种久违的、渴望已久的东西回到他们中间,教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但又普遍感到,让学生体验实践花费的时间多,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如直接灌输来得快。 新课程从教育观念到内容、方法,对于每个人都是全新的,处处体现着新思想、新观念、新创意,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现成的模式或成功的模式,只有依靠教师在实践中摸索;课程改革,面临最大挑战的教师,这种挑战不仅仅是压力,更是一次“蜕变”:课程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革命,在这场变革面前,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重新学习的问题,要敢于挑战传统,挑战书本,挑战自我。新课程教材难度降低了,知识面加宽了;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学生自己参与、自己探索,教师如何引导,如何确立起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能否达到新课程的要求,自身储备的知识量能否适应课改,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都是我们教师面临的课题。 一位老教师说“这种变革是一个是痛苦的过程”。因为,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否定,而否定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意味着改变我们现在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我们教师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了。传统教育观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有意识地去改变,在教学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定势”中去。这一点尤其是对于一些颇有建树的成功教师来说更是艰难的。他们不仅要改变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甚至一定程度上要改变一些“成功经验”。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达到新标准要求,使用好新教材,我们不仅要“洗脑”,还要不断“充电”。教师只有不断阅读教育教学理论图书并大胆实践,才能适应课改要求,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艺术。 (1)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图书。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来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改变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状况,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改变原来的评价方式,教育的重心已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只有及时跳出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才能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像《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等图书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对我们广大教师都具有极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2)多读一些真正提升教师自身内在修养的图书。新课程反映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质的要求,教师必须随着新课程所建立的学习方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而教学方式的变化是由教育观念决定的,因此,广大教师应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对优秀教育理论著作的学习。像各种教案、教参类的图书应该看,但不能依赖。有的教师看教案类图书,不是参考学习借鉴,而是图方便、照抄照搬,这不但不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反而有害。而像《专业:挑战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教会学生思维》、《师生沟通的艺术》这样的图书会使教师受匪浅。 (3)学校应该为广大教师提供良好的读书条件,从目前教师购书情况看,绝大部分是集体购买或由课题经费报销。影响教师个人出资购书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现在学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缺乏教师业务理论学习用书的状况,的确应该尽早改善。切实加强图书馆建设,为广大教师提供能扩展视野、丰富知识结构的教育理论图书实在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举。 3.加强相互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今天,教师的功能从传统的教给学生知识发展为培养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是一项艰巨的使命。当代的教育科学表明,人类的知识不仅在不断分化,形成许多新的边缘学科,教育也跟科技一样,不仅各门学科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的立体网络,就是教育学和教学法体系本身也日益丰富,同一学科内各种流派林立,同一教学内容也因教法迥异而效果悬殊。为能够保证自己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教师就必须发挥群体优势,加强横向联系、活跃学术交流,以弥补个人智能的不足。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经形象而生动地评述过群体优势: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加强横向联系,活跃学术交流,不仅要求在教师同行中创造一种“文人相敬”、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好风气,还应根据时代的特点,大胆跨出校门,与科研部门、企业挂钩,在实践中搞科研、抓信息,使教师永远处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前沿,不断补充知识的新鲜血液。教师与社会发生横向的学术联系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教师在参与这些学术交流后可以及时地提高自身的智能和教学水平,把最新的学术及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克服教学脱离时代、脱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弊端。 在教师的生涯中真正令人遗憾的并不是教师“红烛”般的命运“照亮了学生,耗尽了自己的光焰”,从一个有高尚责任感的教师的角度来看,那正是对教师崇高精神的礼赞。真正令人感到遗憾的,常常是匆匆流逝的时间。教师的一生,都消耗在讲台前、学生的作业本上和备课的台灯下。难怪许多教师都不约而同地把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的关键一环,集中到能否树立科学的时效观上。让每一个教师掌握时间的运筹学,花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智能上的较大发展,产生最大的效益来。 (1)珍惜分秒时间。从教师的工作来看,其时间就更有价值,更应当珍惜。因为一位教师的一小时就是几十名学生的一小时,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漫不经心地白耗一小时,就等于剥夺了学生一个小时的黄金般的青春生命。 (2)科学安排时间。教师的工作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的,就是星期六、星期天,有的教师也还要工作,莫说学习提高,就连锻炼、做家务和休息的时间也挤掉了,许多教师为此而苦恼。作为当代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教师应该是科学、健康和文明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科学地分配时间,掌握时间的运筹学是其中的关键。我们可以按照科学的比例分配好一天中工作、学习、休息、娱乐、锻炼和睡眠的时间,有计划调配一周乃至一月的活动,使之成为规律,不因工作繁忙而取消和不适当地压缩睡眠、锻炼,也不要过度消遣而偏废学习和工作。 4.自学反思培训,直击三大难题 教师投身业务进修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举步维艰,经费紧缺、工作矛盾和与实践脱节这三大难题,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造成不少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部分教师学历、文凭与水平不一致,职称与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不符。因此,必须打破“进修为学历”、“进修必离职”的传统做法,把培训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和过程中,使教师的培训基础化、全程化,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21世纪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课题进行的“自修——反思”培训,直击以上三大难题,实践证明是继续教育有效的培训形式。 自修——反思培训模式,是以学校为主阵地的在职培训,学校是培训的主阵地,教师是培训的主体,教师可以从自己最为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最感兴趣的专题入手,确立课题,自订培训目标、自修培训教程,并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随时随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在自察自省、自评、自己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教师互评、校长导评、专家审评,力求使每一位教师学会学习,使他们在群体学习活动的同时实现个性化。 而培训者(培训机构、科研所)则要转变观念和角色,和中小学联合起来,走进学校,走进教师中间,参与到教师培训中,做培训的指导者、促进者、资源携带者,为教师提供随时性服务,强调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建立在学习者需要的基础上,学习活动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培训者将与被培训者共同成长。 自修——反思培训模式,其实质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它面向全体教师,不必把教师集中到学校以外的某个培训机构,不受时间、地点、经费的限制,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进行反思性学习和培训;是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的发展。其特点是每位教师都要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学活动的不足,觉察到自己以前没有觉察到的不良教育教学习惯以及它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从而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并解决面临的问题。
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应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设计能力、施教能力、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 一、设计能力,是指制订课时授课计划(即编写教案)的能力在教案中,教师要对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做出详细的具体的安排:一节课如何开头,如何导入新课;教材重点如何突出,教材难点如何突破;什么时候演示,什么时候出示板书板图;哪些问题在课上练习巩固,哪些问题留作课后思考解答;采用什么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运用什么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怎样完美地结束一节课,等等。 二、施教能力,是指把拟定的教学计划付诸实施的能力教师的施教能力首先应表现在教师要具备讲课基本功上,即具备口头表达基本功、板书扳图基本功、教态动作基本功和演示操作基本功。其次,教师的施教能力表现在能把课堂上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节奏紧密结合起来。第三,教师的施教能力还表现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上。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有着很大差异,因而,教师应该实施不同的教学对策。 三、控制能力,是指驾驭课堂形势的能力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也不容易长久保持。 因而,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惩,善于运用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将两种“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保持最佳的“注意”状态。 有的教师采取严厉手段,迫使学生服从课堂纪律,这不迫达不到教育效果,而且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处于思维呆滞的被动状态。有的教师热衷于课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满足于“教师一呼,学生齐应”,这种现象往往会传递给教师虚假的反馈信息,也可能在班级里产生“南郭先生”式的学生。这两种倾向都不足龋四、应变能力,是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教师制订的教学计划在具体实施时,未必能百分之百地执行,这是因为课堂上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例如,有的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表现令人吃惊的无知。或是有严重违犯课堂纪律的行为,等等。这种时候,教师绝不能焦躁,更不能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否则,将不仅导致教育的失败,而且会在学生心灵上造成难以挽回的极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