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

2019-09-16 13:13 1124浏览 7回答
全国201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后发表回答
q2528299446
1楼 · 2019-09-16 13:40.采纳回答

  主要是讲马克思的一些政治、经济、哲学理论,在大学里是每个人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教学材料,这也是***对我们的思想意识形态教育,其实,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有更多其他哲学思想,我们主要就是学的马克思的。希望能帮到您!

我们出去玩
2楼-- · 2019-09-16 14:01

  (1)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1分)
(2)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要求,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5分)
(3)我国的社会发展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4分)
(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以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2分)
参考资料:2001年4月份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淘宝开店指导PM
3楼-- · 2019-09-16 13:57

  教育部社政司:《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预测重点16题
2019-1-3 14:25:19 考研共济网 点击浏览:564次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以及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意义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2.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和理想、信念问题。
3. 可能和现实的辩证关系同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可能和现实的关系与忧患意识。
4.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与科学发展观。(▲▲▲可出选择题,还可与其他原理综合出大型分析题)
5. 对立统一规律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出选择题,还可与其他原理综合出大型分析题)
6. 认识过程发展规律与求真务实。
7. 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作用与知识经济或科学技术作用的关系。
8.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或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出选择题和分析题)
9.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求真务实。
10. “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可出选择题和分析题)
1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与坚持以人为本。(▲▲▲可出选择题和分析题)
12.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际操作。
13. 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与价值观、人生观。(▲▲▲可出选择题,还可与其他原理综合出大型分析题)
14. 价值选择及其实现。(可出选择题和分析题)
15.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可出选择题和分析题)
16. 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可出选择题,还可与其他原理综合出大型分析题)
-------------------
二、综合分析题(门槛对所给的资料和观点进行分析,要点清楚。每题10分,共40分。)
1、在我国**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必须把**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请用有关哲学原理说明其理由。
答:①矛盾统一体各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②唯物辩证法关于度的原理。掌握和运用适度原则。
2、***同志提出,中国***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门槛,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请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依据。
答:①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特别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原理。
3、俄国十月革命后一度出现的“无产阶级文化派”,认为无产阶级必须完全抛弃以往的文化遗产,在空地上建立社会主义。他甚至主张挖掉革命前留下来的铁路,说那是资产阶级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者使用这样的东西是不体面的事。请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无产阶级文化派”的错误。
答:他们不懂得辩证**的道理,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辩证**,不是抛弃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一切东西。
4、丹麦哲学家施达克认为,费尔巴哈相信人类进步,追求真理、正义,所以费尔巴哈是个唯心主义者。请分析施达克的错误在哪里。
答:施达克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搞错了。他不是看费尔巴哈对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观点,而把是否相信人类进步等作为标准。
三、论述题(门槛紧扣题意,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三题选做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
l、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
答: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它不是一个封闭的、僵死的理论体系,而是在实际操作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着的科学体系。②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③“过时论”的观点和僵化的教条主义规点都是错误的。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答:①同一性是有要求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斗争性是无要求的、永恒的,因而是绝对的。③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斗争性属于同一性中,无同一性则无斗争性;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并受斗争性制约。③绝对的无要求的斗争性同相对的有要求的同一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④重要意义。正确处理**和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和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
3、 试论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
答:①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改造历史的原理运用到各项工作而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②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制定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④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组织路线也就是动员和依靠群众的路线。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参考答案要点:
二、综合分析题
1.①矛盾统一体各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②唯物辩证法关于度的原理。掌握和运用适度原则。
2.①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特别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原理。
3.他们不懂得辩证**的道理,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辩证**,不是抛弃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一切东西。
4.施达克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搞错了。他不是看费尔巴哈对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观点,而把是否相信人类进步等作为标准。
三、论述题
1.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它不是一个封闭的、僵死的理论体系,而是在实际操作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着的科学体系。②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③“过时论”的观点和僵化的教条主义规点都是错误的。
2.①同一性是有要求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斗争性是无要求的、永恒的,因而是绝对的。③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斗争性属于同一性中,无同一性则无斗争性;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并受斗争性制约。③绝对的无要求的斗争性同相对的有要求的同一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④重要意义。正确处理改革和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和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
3.①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改造历史的原理运用到各项工作而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②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制定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④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组织路线也就是动员和依靠群众的路线。
-------------------------------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背诵要点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发展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二)复习备考指南
可与具体资料相结合出大型分析题。
二、矛盾同一性原理
(一)背诵要点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要求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要求下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要求或场所;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二)复习备考指南
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结合出大型分析题。(题型见模拟试题)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一)背诵要点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可能性是还没有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性则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2.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二者在一定要求下相互转化。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现实性又转化为新的可能性,客观世界的发展就是在这种相互转化中实现的。在人类社会一切可能向现实的转化都需要人的自觉活动
(二)复习备考指南
可出大型分析题。
四、认识与实际操作的关系、认识是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无限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认识与实际操作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实际操作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一)背诵要点
1.实际操作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际操作,认识理论对实际操作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
2.人的认识来自于实际操作,又随着实际操作的发展而无限的反复和发展,通过实际操作与认识的矛盾运动,达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际操作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在实际操作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二)复习备考指南
可综合出大型分析题。
五、主体在认识和实际操作中的决定作用
(一)背诵要点
认识的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认识和实际操作活动的人。在认识和实际操作活动中,认识主体是首要因素,对认识和实际操作活动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同时,认识主体最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担负着实在客体向观念转化和观念向实际操作转化的任务。
(二)复习备考指南
可出大型分析题。(题型见模拟试题)
六、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一)背诵要点
1.哲学上所研究的思维方法就是指理论思维方法,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的正确进行理性认识的方法。
2.思维方法在认识中的作用:思维方法对认识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使杂乱的感性资料有序化,使思维客体相互之间形成某种合理的联系;思维方法对于思维的具体操作运行有重要的规范作用;思维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人们认识活动的成果,决定着主体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客体以及正确性的程度。
(二)复习备考指南
可出大型分析题。
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道德及其作用
(一)背诵要点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相反就阻碍社会和经济基础的发展。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就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3.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是有阶级性的。道德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反作用。
(二)复习备考指南
可综合出大型分析题。
八、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背诵要点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作用表现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和现实的生产力,为人类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科学技术是历史上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进步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在当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生产者的方方面面,并通过解放人们的思想、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等表现出来。
(二)复习备考指南
可结合具体资料出大型分析题。
九、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一)背诵要点
1.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动因。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使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门槛,引起生产关系相应的变革;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门槛又导致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
3.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从生产力发展到生产力解放的循环,实质上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层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和源泉。
(二)复习备考指南
可结合具体资料出大型分析题。
十、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
(一)背诵要点
1.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同时又是历史的“剧中人”。社会进程是无数交错的力量形成的历史“合力”。
2.社会规律存在并实际操作于人的活动之中,但社会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客观性根源于人的社会实际操作活动的客观性。
3.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是统一的,这就是尊重社会规律和发挥自觉能动性的统一。

Love卡卡小王子
4楼-- · 2019-09-16 13:55

  借鉴一下,这份题很不错:
第一题:***认为,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矛盾”;中国***十六届六中全会也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原理,说明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性。
第二题: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分析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操作意义。
第三题:***提出了“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门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则以“以人为本”为核心。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说明三*的相互联系。
第四题: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曲折发展的28 年,奠定了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牢固基础。运用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评价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和‘遭遇的挫折。
第五题:体制问题、制度问题,是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体制改革是党和人民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战略决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分析当前应如何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六题:***指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革命的根本政策”和“党基本的政治纲领”。同时,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立自主原则。试结合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实际操作,说明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既统一又*立”的方针。
第七题:当今,“中国制造”的身影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中国正在逐步成长为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工厂”。然而,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和“反倾销”制*。试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原理分析这一现象,并提出应对之策。
第八题:现代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良好的市场秩序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必然门槛。结合实际说明当前我国应当如何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第九题: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是我们顺应这一潮流作出的战略决策。结合入世五年来的实际,分析当前我国应当如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十题:1945 年,***在党的七大上分析了“两个中国之命运”,并提出了成立联合政府的政权主张。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又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和主要纲领。试结合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说明联合政府和人民民主专政两种政权主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第十一题:“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质变和量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应正确处理的关系。
第十二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结合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应当如何在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第十三题:能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事关国家的战略口利益和安全,事关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性命题。分析当前应当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十四题:企业是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企业性质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门槛。分析在企业性质和组织形式多样化形势下构建现代产权制度的重要意义。
第十五题: 当前,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影响社会阶层关系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下的分配制度,说明当前应当如何理顺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公平。
第十六题: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试结合近代中国国情,分析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第十七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门槛,又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途径。试分析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门槛和主要措施。
第十八题:胡锦涛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既是一以贯之的,又是与时俱进的”。试结合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的实际操作,分析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性和具体性
第十九题: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村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依托。分析农村和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地位
第二十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结合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紧迫性。
附录部分:
一、发展中非关系,建设和谐世界
二、反对霸权主义,防范恐怖主义
三、运用多边机制,维护和平推动发展
四、欧美俄外交

ahhf520
5楼-- · 2019-09-16 13:55

  分析题 资料1:孟轲说:“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苟况认为:“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苟于·王制》 资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胡适说:“英雄人物,他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可以毁灭一村一族,他起个念头, 也许可以引起几十年血战。他也许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资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世界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资料4:“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
动力。”《***选集) (1)资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资料2和3的异同。 (3)资料4的哲学倾向是什么?资料1、2、3与资料4有什么区别? (4)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 答(1)资料1具有重民、贵民的合理思想,包含有重视、肯定人民群众作用的思想倾向。其局限性是:这些思想以锥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统治、维护其长治A.安为目的,是站在君主和剥削阶级立场的;它是就君民关系讲人民群众的作用,有其内在的理论局限性,也表现了其害怕人民群众的心理。 (2)资料2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也称唯意志论,认为社会历史是极少数英雄人物及其思想意志决定的。资料3是客观唯心主义神学历史观,也称天命观或宿命论,认为社会的本质是“神定”的一种秩序。两者的共同本质是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3)资料4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观点。资料1、2、3和资料4是两种历史观即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占人口大多数的人们。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说:“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因此,***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者从来就认为无产阶级的事业只能依靠人民群众。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相信人民,信任人民,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认为,整个人类的历史是由最底层、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但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上遭遇的命运却极不公正,他们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种意义上的被压迫者。这样,必然发生革命。
恩格斯的“合力论”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 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 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要求,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但是,各个人的意志 ,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作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格斯这段话既精辟地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致,他的基本思路是: 从人的活动的思想动机追溯其物质根源;把个人的活动归结为阶级和群众的活动;从表面的偶然性寻找内在的客观必然性;揭示单个人的意志和各个单个意志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合力”( 即社会结果 ) 之间的关系。

夜貓子小姐
6楼-- · 2019-09-16 13:5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般著作参考书目,去图书馆翻书吧,一般没有人把宝贵的硬盘存这些内容的,你懂的
1.《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肖前等主编 人民出版社 1991年9月第1版

2.《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肖前等主编 人民出版社 1991年6月第2版

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王锐生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1月第2版

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陈先达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1月第1版

5.《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赵家祥主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年8月第1版

6.《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郝立新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第1版

7.《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杨耕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3月第1版

8.《“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疑难解析》韩庆祥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第1版

9.《现代唯物主义引论》陈晏清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6年7月第1版

10.《西方哲学的故事》文聘元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1年1月第1版

11.《哲学是什么》胡军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第1版

12.《趣味哲学》成云雷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10月第1版
13.《哲学导论》孙正聿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2000年1月第1版

1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鲍宗豪等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9月第1版

15.《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吴倬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2年7月第1版

16.《认识发生论》夏甄陶主编 人民出版社 1991年9月第1版

17.《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黄楠森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6月第1版

18.《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郝立新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第1版

19.《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杨耕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3月第1版

2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疑难解析》韩庆祥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第1版

21.《现代唯物主义引论》陈晏清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6年7月第1版

22.《西方哲学的故事》文聘元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1年1月第1版

23.《哲学是什么》胡军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第1版

24.《趣味哲学》成云雷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10月第1版
25.《哲学导论》孙正聿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2000年1月第1版

2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鲍宗豪等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9月第1版

27.《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吴倬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2年7月第1版

28.《认识发生论》夏甄陶主编 人民出版社 1991年9月第1版

29.《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黄楠森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6月第1版

30.《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上下)夏基松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7月第1版

31.孙正聿:《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0年。

32.李德顺:《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年。

33.刘放桐等:《新编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 2000年。

34.苗力田、李毓章主编:《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 1990年。

35.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36.夏基松著《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上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7月第1版

南天黑风
7楼-- · 2019-09-16 13:48

  

  第一部分 学习方法与应试指导
课程地位与所占学分
学习方法
试卷结构
解题方法
第二部分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章 世界统一于物质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与发展的科学
第四章 认识和实际操作
第五章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六章 社会基本结构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第七章 社会发展动力系统
第八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部分 新知必读
第四部分 综合模拟试题及答案
综合模拟试题(Ⅰ)及参考答案
综合模拟试题(Ⅱ)及参考答案
综合模拟试题(Ⅲ)及参考答案
综合模拟试题(Ⅳ)及参考答案
2004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全国统一命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及参考答案
后记

  • 曹骏

    20:00-22:00 20:00-22:00 07月05日 20:00-22:00

    自媒体变现真相

    AI自媒体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环球网校快问 · 最新文章 · 最新问题
Copy 2018 https://wenda.hqwx.com/ All R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6038139号-3 / Smrz 京ICP备16038139号-3/ 举报电话:400-678-3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