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2019-01-25 13:27
1663浏览
1回答
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最新文章|
最新问题|
最新经验
1.生物学性状革兰阳性粗大杆菌(0.6~2.4)μm×(1.3~19.0)μm,专性厌氧,有荚膜,无鞭毛。芽胞在菌体次极端,椭圆形,但很少形成。产气荚膜梭菌在血平皿上形成双溶血环,在牛乳培养基中形成“汹涌发酵”现象。
2.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能产生10余种外毒素,其中有些即为胞外酶,如α毒素(卵磷脂酶)、β毒素(引起坏死作用)、ε毒素(增加胃肠壁通透性)τ毒素(引起坏死作用,增加血管通透性)及肠毒素等。致病条件与破伤风梭菌相似,引起气性坏疽、食物中毒等。
3.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涂片镜检:从伤口深部取材涂片,革兰染色后镜下观察,发现G+粗大杆菌,并伴有其他杂菌和少量形态不规则的白细胞,有早期初步诊断意义。
(2)细菌分离培养:取坏死组织制成悬液,接种于庖肉培养基或血琼脂平板,厌氧培养后,观察菌落形态及革兰染色后镜检,可接种于牛乳培养基中观察“汹涌发酵”等生化反应。必要时可接种小鼠进行动物实验。
4.防治原则及时处理伤口,清创、扩创、局部使用H2O2冲洗,有条件可使用多价抗毒素和高压氧舱治疗。必要时截肢以防止病变扩散。对所有的器械和敷料严格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