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2021年教师资格证备考复习的时候,很多考生觉得要考的知识点很多,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记忆,教师资格证的备考需要花费很多心思去整理,著名实验就是其中考点,那么教师资格证笔试常考的著名实验是什么?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1、苛勒的经典实验
苛勒的经典实验主要有两个系列:
箱子问题与棒子问题。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顿悟说。
在单箱情境中,将香蕉悬挂于黑猩猩笼子的顶板,使它够不着。但笼中有一箱子可利用。识别箱子与香蕉的关系后,饥饿的黑猩猩将箱子移近香蕉,爬上箱子,摘下香蕉。在更复杂的叠箱情境中,黑猩猩把握了箱子之间的重叠及其稳固关系后,也解决了这一较复杂的问题。
与箱子问题类似,棒子问题要求黑猩猩将一根或几根棒子作为工具,用以够到笼外的香蕉。实验者观察发现,黑猩猩处于对香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问题情境中,在几次用短棒够取香蕉失败后,突然顿悟,将两根短棒连接起来,达到目的。
2、托尔曼的白鼠走迷宫实验
托尔曼为了探索动物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学习变化,他设计了白鼠走迷宫的学习实验。
白鼠有三条通向食物的途径,途径一最短,途径二次之,途径三最长。在一般情况下,白鼠选择较短的途径。当途径一被阻塞点A阻塞后,白鼠就选择了途径二;当途径二被阻塞点B阻塞时,改由途径三奔目标。白鼠能顿悟阻塞点B将途径一与二同时关闭起来了。这说明白鼠是根据对情境的“认知地图”来行动,而不根据盲目的习惯,也不是依据途径的次序而形成的机械的奔走习惯来行动的。
托尔曼认识到,白鼠习得的不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在头脑内形成了类似现场的一张地图——“认知地图”,正是这种认知地图指引了白鼠的正确行为。
3、桑代克的形状知觉实验
桑代克的形状知觉实验是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的经典实验。
他以大学生为被试,训练他们判断各种形状、大小图形的面积。首先,对象接受预测,要求估计127个矩形、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了解他们判断各种图形面积的能力。然后用90个平行四边形训练对象。
最后,对对象进行两种测验,一是判断13个与训练图形相似的长方形的面积;二是判断27个曾在初测中使用过的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结果表明,这样的训练只是提高了被试对长方形面积的判断成绩,他们对三角形、圆形、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判断成绩却没有提高。
4、贾德的水下击靶实验
贾德曾为了研究学习迁移做过一个著名的水中打靶实验。
他把十一二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成A,B两组练习水中打靶。对A组被试先教以光在水中的折射原理而后进行练习,B组则只进行练习、尝试,而不教原理。
当他们达到相同的训练成绩以后,增加水中目标增加水中续打靶时,学过原理的一组的练习成绩明显优于未学过原理的一组。贾德认为这是因为学过原理的一组已经把折射原理概括化,从而对不同深度的靶子都能很快作出调整和适应,把原理运用到不同深度的特殊情境中去。
贾德说:“理论(指折射原理)曾经把有关的全部经验――水外的、深水的与浅水的经验――组织成为整体的思维体系。他们(被试)知道靶子在水中的移动速度不同,因而遇到第二种深度的水的时候就能有效地应付了。换言之,他们在理论的高度上把握理解了实际情况后就能利用概括了的经验去迅速地解决需要按实际情况作分析和调整的新问题。”
5、苛勒的小鸡啄米实验
小鸡啄米实验是苛勒研究迁移行为的实验。
苛勒让小鸡在深、浅不同的两种灰色的纸下面寻找食物。通过条件反射学习,小鸡学会了只有从深灰色纸下才能获得食物奖赏。
然后,变换实验情境,保留原来的深灰色纸,用黑色纸取代浅灰色纸。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小鸡仍然到深灰色纸下面寻找食物,那就证明迁移是由于相同要素的作用;如果小鸡是到两张纸中颜色更深的那张(即黑色纸)下面寻找食物,那就证明迁移是对关系作出的反应。
实验表明:小鸡对新刺激(黑色纸)的反应为70%,对原来的阳性刺激(深灰色纸)的反应是30%;而幼儿在做同样的实验时始终对黑色纸的刺激作出反应。这个实验证明,学习的迁移不是在于环境刺激的相同要素,而是环境刺激各要素间的关系。
一米阳光
关注
安卓版
iPhone版
多个标签请以空格隔开!
1、苛勒的经典实验
苛勒的经典实验主要有两个系列:
箱子问题与棒子问题。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顿悟说。
在单箱情境中,将香蕉悬挂于黑猩猩笼子的顶板,使它够不着。但笼中有一箱子可利用。识别箱子与香蕉的关系后,饥饿的黑猩猩将箱子移近香蕉,爬上箱子,摘下香蕉。在更复杂的叠箱情境中,黑猩猩把握了箱子之间的重叠及其稳固关系后,也解决了这一较复杂的问题。
与箱子问题类似,棒子问题要求黑猩猩将一根或几根棒子作为工具,用以够到笼外的香蕉。实验者观察发现,黑猩猩处于对香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问题情境中,在几次用短棒够取香蕉失败后,突然顿悟,将两根短棒连接起来,达到目的。
2、托尔曼的白鼠走迷宫实验
托尔曼为了探索动物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学习变化,他设计了白鼠走迷宫的学习实验。
白鼠有三条通向食物的途径,途径一最短,途径二次之,途径三最长。在一般情况下,白鼠选择较短的途径。当途径一被阻塞点A阻塞后,白鼠就选择了途径二;当途径二被阻塞点B阻塞时,改由途径三奔目标。白鼠能顿悟阻塞点B将途径一与二同时关闭起来了。这说明白鼠是根据对情境的“认知地图”来行动,而不根据盲目的习惯,也不是依据途径的次序而形成的机械的奔走习惯来行动的。
托尔曼认识到,白鼠习得的不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在头脑内形成了类似现场的一张地图——“认知地图”,正是这种认知地图指引了白鼠的正确行为。
3、桑代克的形状知觉实验
桑代克的形状知觉实验是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的经典实验。
他以大学生为被试,训练他们判断各种形状、大小图形的面积。首先,对象接受预测,要求估计127个矩形、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了解他们判断各种图形面积的能力。然后用90个平行四边形训练对象。
最后,对对象进行两种测验,一是判断13个与训练图形相似的长方形的面积;二是判断27个曾在初测中使用过的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结果表明,这样的训练只是提高了被试对长方形面积的判断成绩,他们对三角形、圆形、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判断成绩却没有提高。
4、贾德的水下击靶实验
贾德曾为了研究学习迁移做过一个著名的水中打靶实验。
他把十一二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成A,B两组练习水中打靶。对A组被试先教以光在水中的折射原理而后进行练习,B组则只进行练习、尝试,而不教原理。
当他们达到相同的训练成绩以后,增加水中目标增加水中续打靶时,学过原理的一组的练习成绩明显优于未学过原理的一组。贾德认为这是因为学过原理的一组已经把折射原理概括化,从而对不同深度的靶子都能很快作出调整和适应,把原理运用到不同深度的特殊情境中去。
贾德说:“理论(指折射原理)曾经把有关的全部经验――水外的、深水的与浅水的经验――组织成为整体的思维体系。他们(被试)知道靶子在水中的移动速度不同,因而遇到第二种深度的水的时候就能有效地应付了。换言之,他们在理论的高度上把握理解了实际情况后就能利用概括了的经验去迅速地解决需要按实际情况作分析和调整的新问题。”
5、苛勒的小鸡啄米实验
小鸡啄米实验是苛勒研究迁移行为的实验。
苛勒让小鸡在深、浅不同的两种灰色的纸下面寻找食物。通过条件反射学习,小鸡学会了只有从深灰色纸下才能获得食物奖赏。
然后,变换实验情境,保留原来的深灰色纸,用黑色纸取代浅灰色纸。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小鸡仍然到深灰色纸下面寻找食物,那就证明迁移是由于相同要素的作用;如果小鸡是到两张纸中颜色更深的那张(即黑色纸)下面寻找食物,那就证明迁移是对关系作出的反应。
实验表明:小鸡对新刺激(黑色纸)的反应为70%,对原来的阳性刺激(深灰色纸)的反应是30%;而幼儿在做同样的实验时始终对黑色纸的刺激作出反应。这个实验证明,学习的迁移不是在于环境刺激的相同要素,而是环境刺激各要素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