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事迹已经纳入新教材,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的榜样,你们支持吗?
2020-05-13 14:23
986浏览
3回答
屠呦呦事迹已经成为了中小学生学习的范本,纳入了新教材中,大家支持吗?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最新文章|
最新问题|
最新经验
屠呦呦事迹已经成为了中小学生学习的范本,纳入了新教材中,大家支持吗?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屠呦呦是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她是因发现并提取出能够有效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获奖的。
屠呦呦获奖后,她的事迹很快编入中小学教科书,包括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多门课程,这完全是在意料之中。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可以起到一个标杆、榜样的作用,她可以作为青少年学子的偶像,让更多的青年学子投身到科学领域中,让更多的人喜欢上科学。
屠呦呦的事迹已经写进了教科书,在解读她的事迹时需要注意一些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凡是写入教科书的英雄人物、伟大科学家,他们的事迹比较容易被夸大,形象容易被拔高。偶像级的人物,他们的成功不是编者给编出来的,真实的过程才是最有价值的榜样学习材料。屠呦呦的事迹被写入教科书,就是希望用她的事迹感染影响一代代学子,而不是将她奉为神去膜拜、去神化。
我们不得不说的是,一些对屠呦呦事迹的解读已经存在了夸大及偏颇。比如今年初,BBC的一次投票中屠呦呦入围“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她并列的三位是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图灵。看起来很吓人,不过这样的投票毫无意义。但这种无意义的投票却被国内过度解读,一些人真的以为屠呦呦到了能够和爱因斯坦比肩的地步。再比如,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与中医药到底存在多少关系?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表述过自己的观点。其实要弄清这个问题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只需把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完整地还原一下即可。但有些人为了突出中医药的作用,故意遮挡现代医学方法在其中的参与,把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也进行了歪曲。这样的篡改可以让屠呦呦的“事迹”更符合一些人的预期,但这种偏颇事实的“事迹”或者解读不是在给人树立榜样,恰恰相反会让人迷失。
你好,作为一名老师,看到题主的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如果要把屠呦呦事迹纳入新教材,必须支持!!!而且,不应该仅仅把屠呦呦纳入教材,钱学森、钱三强等殚精竭虑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都应该在孩子入学的第一时间告诉我们的接班人。不然,可能就会出现更多的许可馨、方方、梁艳萍等民族败类。
1、教材也是敌人想夺取的阵地,而且曾经已经被占领
曾经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小学六年中,总共416篇课文,其中以外国人和事为题材的课文共计100篇,占比例24%。 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国家为主,而以东欧、亚、非、拉美等国人和事为题材的课文却屈指可数。
在12个单元的品质教育中,有4个单元涉及到“环保品质”,8个单元涉及教育孩子做诚信、努力、互助等品质教育。其中,出现国内内容的都是以“捉小鸟”、“乱扔垃圾”等负面形象出现。
但是,涉及到西方国家的,却用造假、篡改等手法去歌颂白人。
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里面就篡改史实称印第安人主动转让土地,而美国人却更加善待环境。
而在后面这8个“品质”教育单元的精读课文中,只有一个单元,中国人正面形象与外国人正面形象在数量上保持1比1,而其他所有单元,中国人的“品质”均被外国人胜出,或者被动物胜出。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9课《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明明是一个朝鲜寓言,却非要把主人公改名为一个叫“雄日”的日本孩子,讴歌其诚实品质。
二年级下册第30课《爱迪生救妈妈》,文章开头写到:“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从小就爱动脑筋,常常想出一些好主意。有一次,他靠自己的聪明救了妈妈的命。”事实上这只是一个虚假故事,因为人类做第一例阑尾炎手术时,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已经年过四十了,年过四十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小孩。
这些事实说明什么问题?你以为的教材是让孩子学习识字的、学习知识的,有用心的人可是把他当思想阵地来占领的。他们想借此打造一批又一批的“香蕉人”!
有人对之前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概括为新“四化”:一、去意识形态化;二、西化倾向;三、泛宗教化;四、去思想化。
但是,反观美国中小学的意识形态教育无所不在。 美国公立学校的学生每天早晨都会全体起立,右手抚左胸面对美利坚国旗朗诵一段效忠祖国的誓词。 而美国语文教材的选文也并没有去意识形态化,几篇描述美国建国和南北战争时期的作品(《独立宣言》《美国的危机》《论公民的不服从》《华盛顿的性格》等)为美国国体的合法性作了很好的标榜。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距今已经一两百年,大大久远于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美国教材编订者也并没有以不符合时代形势理由而撤掉上述相关题材课文。
2、爱国主义教育是必须要开展的价值观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必须要开展的一项公民教育,而且这项教育的开展必须深入到我们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前面刚刚给大家看了教材中的“西化”思想,对中国人的“丑化”目的,其用心何其险恶,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如果落后于那些人,是非常危险的。
可喜的是,今年我们看到,教育部党组印发了《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要求在教育系统扎实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那就继续以尊崇自由、民主的美国为例,看看美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
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始于儿童时期,在青少年时期更有所强化,其教育手法多样,往往通过历史课、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参加童子军活动等系统培养国民对国家的自豪感、荣誉感。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非常注重仪式感,4岁的美国孩子每天在幼儿园上课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美国国旗宣誓效忠,宣誓由高年级的学生在广播里领读,其他孩子在教室里起立,右手抚胸,跟读。
美国人对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并不仅仅停留在学生阶段,等孩子们走出校门之后,美国政府依然会运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教育、激发美国民众的爱国主义热情。比方马丁·路德·金日、总统日、独立日、阵亡将士纪念日等等,在这些节日里,美国政府都会举行全国各地的庆典和游行,同时,各个政治家、各大媒体也大肆报道和评论,用各种形式时刻提醒美国公民,美国是世界上一个多么伟大的国家。
看到别人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还能放松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吗?等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美国是世界上一个多么伟大的国家这个观念,那就是千千万万个许可馨了。
3、这样的事例也能给孩子传递努力奋斗的正能量
把屠呦呦、邓稼先、钱三强、钱学森等人的事迹写入教材也能教育我们的孩子努力奋斗,通过努力奋斗不仅仅能够报效自己的国家,还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的孩子锦衣玉食,家长百般呵护,条件好对孩子的成长有好的方面,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容易让孩子缺乏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和努力奋斗的积极心态。所以,这样的事例对孩子们来讲确实有激励的作用,即使在语文课本中见不到,家长也应该给孩子提供书籍供孩子阅读。
综上所述,代表中国正能量的事例和人物一定要隆重地出现在我们的舞台上、教材里,不要给别有用心的人和材料留机会。
支持!
一、制度自信:屠老师的事迹,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果没有当年全国协作攻关,没有那些无名英雄的群体奉献,靠屠老师一个人也难以力拔山兮;
二、文化自信:青蒿素的发现,源于中医的博大底蕴,所以,中医根本没必要,央求众列强认证点头!事实上,他们心里认可中医,底下研究中医,就是不认可中国的中医!
三、作为中小学生学习的榜样:
1、扭转乾坤:科学是国之重器,做科学家,才应该是年轻人最渴望的职业;
2、不忘初心:孩子们应该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不是列强赐予的,是老一辈前仆后继、流血流汗挣来的;
3、淡泊名利:屠老师投身科研,看淡名利,与院士绝缘;
4、永远奋斗:90岁了,还在努力进取;
总结:屠老师,作为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代表,众望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