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师: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 原创经验
  • |
  • 更新:
  • |

昨天无意间看到一档教育类节目,镜头前的一对母女剑拔弩张。九岁的女儿将妈妈描绘成暴君,甚至透露有过跳楼的念头。妈妈一脸后怕,眼圈泛红地抖落出一箩筐女儿平时对她的语言冷暴力和恶魔般的举动。我感受到,这对母女的爱是冻僵停滞的。正常的亲子关系尽管避免不了冲突和矛盾,但是父母子女之间的能量必然是舒展和流动的。今天我们就来从育婴师培训内容入手,一起详细地了解下,要怎么达到这四个维度,从而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具体如下

  1. 1

    改变思维

    不少父母感到困惑,从前的父母带孩子并不讲究,打骂孩子是家常便饭,可是也没什么问题。而现在为孩子付出的精力和金钱都足够多,为什么问题依然层出不穷?

    这类的养育者也许最终只是潦草地归结为孩子不懂事。因而他们很难了解孩子的想法,走入孩子的内心,也就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出问题。

    《高情商养育》详实回答了父母的这个困惑。首先,社会发展太快了,淘汰率和更新率不断飙升,父母身处其中压力很大,会不自觉地把焦虑和期望转嫁到孩子身上。

    而互联网时代,孩子面对的是爆炸式信息,分辨能力尚且不足,认知和调节能力也还不健全,在不能正常释放的情况下,就容易借鉴网上极端的案例。

    其次家庭结构和过去截然不同。过去孩子多,父母精力有限,孩子没有受到过多的关注和干扰,内心驱动力甚少受到阻断,身心发展规律相对稳定。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都是六个家长共同关注一个孩子,虽然爱是饱和了,但六种不同的想法同时投射给孩子,自由和天性的空间却大大缩减,人格发展的机会也被剥夺了。

    最后是孩子的需求和过去不同。过去的孩子因为物质匮乏,处于生理需求满足阶段,也就是吃饱穿暖就行了。

    而现在的孩子,早已经超越了生理需求阶段,追求的是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有目共睹的是,现在的儿童早教机构和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而它们就是人类需求不断变化和攀升的产物。

    光这一点就足够证明,时代变化了,父母却依然用过去的眼光和育儿理念来看待和对待孩子,又怎么能期望孩子正常和健康呢?

    在了解到时代的变化如何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结构后,我相信智慧的父母都知道怎么做,那就是改变思维,更新育儿理念,真正地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问题。

    一、改变思维就是紧随时代发展特点,用发展和改变的眼光看待孩子。作者提到,面对未来AI时代,父母和孩子一样站在原点,根本不知道哪些专业是热门,哪些岗位不会被AI取代?

    父母要培养孩子身为人类的特色和本质,注重孩子的思维、认知和情感,让孩子成为创造者,成为不可替代者。

    如作者说的,“人工智能时代,一切都是未知,面对未来,我们和孩子一样站在原点,一样茫然,我们的人生经验可能毫无用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放手,让孩子凭着生命的本真,去做自己。”

    二、真正的教育需要长远系统思维。因为时代的压力,连很多年轻的父母都不知不觉成为了教育的压榨者,不断压缩孩子的娱乐时间,带孩子狂拦各种才艺班和培训班。

    《亲爱的小课桌》节目中,有个典型的唯分数论妈妈,给孩子布置的作业比学校还多,疫情期间,软硬兼施地逼着孩子做了七百多张试卷。

    她的孩子不仅小心翼翼,还和别的小朋友格格不入。他渴望却又不敢参与团体游戏和活动。孩子对镜头坦言,他只想做学校的作业。可是面对妈妈的时候,他却说要做更多的卷子。

    孩子在这个时候已经出现认知混淆了,无法区分得到妈妈的爱和肯定自己的感受之间的区别了。长久以往下去,也许孩子的健全人格跟成绩成了反比,可是这样的结果又有什么意义?

    所谓长远系统的思维,就是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和身心发育的特点。比如,儿童早期阶段的孩子,天性就是爱玩,甚至生存的主旋律就是以游戏为主导。

    那么父母就让孩子尽情玩就可以了,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非得揠苗助长。除非孩子乐意渴望学习,那就是另一码事了。

    三、改变思维模式需要父母区分爱和伤害,不要以爱的名义做伤害孩子的事。

    《高情商养育》里提到,“糊涂的爱就是伤害。糊涂父母明明很爱孩子,孩子却根本体会不到,常被父母的爱伤得遍体鳞伤,心如死灰。”

    作者说,“现代心理学认为,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对方的感受。”

    孩子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也是我们心甘情愿为之付出的人,甚至很多父母为了孩子做出放弃和牺牲的选择。

    因而,父母的不甘很容易就会发泄在孩子身上,很容易就想操控孩子的人生。一旦孩子不符合父母的预期时,习惯性的表现就是对孩子大吼大叫,控诉孩子不成器。可是平静下来后又悔恨莫及,于是换成苦口婆心陈诉自己的不容易。

    这都是父母单方面的发泄,根本称不上沟通。真正的沟通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对孩子传达积极和温馨的词汇,哪怕给不了孩子想要的,也不要把过错推给孩子。

    当父母区分这么做是伤害孩子,那么做才是不忘初衷——爱孩子,那么就不会用爱的借口做出伤害孩子的事。

    四、改变思维就是尊重孩子的气质。心理学上认为,气质是天生的,是人一出生就拥有的,很难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的。

    比如孩子天生就是爱静或是活泼好动,父母不要自以为是地给孩子进行性别特征和性格优劣灌输。而是遵从孩子天生的气质,教育孩子规避短处,发挥长处。

    五、改变思维需要父母提升自己的格局。《高情商养育》提出,“父母的格局,影响孩子的人生结局。”

    要成为格局高的父母并一定是取得世俗成功,而是不局限于自己的人生经验中,引导和鼓励孩子不断地进行尝试和挑战。

    书中举例,有位家长不吃葱姜蒜,也不吃海鲜牛肉羊肉等味道重的食物,可是她也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接触这些食物,以为孩子随她,也不吃。

    还有的父母,孩子在外头受了一点委屈,比如在公共场合被别人不小心撞了一下,父母就不依不饶,觉得自家孩子被惨无人道地对待。

    最常见的还有,女孩子一旦二十好几,父母就开始催婚,觉得女孩子的人生终极目标就是结婚生子,还强势打压优秀的女孩子,觉得太优秀了不好嫁人。

    这些都是低格局的父母,孩子将来要么逃避困难和未知,要么顶着一颗玻璃心处处求庇护,否认和贬低自身价值,即便孩子通过后天的努力摆脱了原生家庭,但心灵上的创伤也不容易愈合。

    作者认为,“放大格局,说易也易,无非多学习,多思考;多关注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了解世界大环境;多读书,扩大视野,放宽胸怀。放大格局,说难也难,需要不断反思总结,这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育婴师: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2. 2

    调整情绪

    《高情商养育》提出,妈妈心情愉悦,是对家庭最大的贡献。

    女儿出生后,我就开始狂补育儿书籍,一度非常反感书中直接将妈妈定义为养育者。我很困惑,都二十一世纪了,育儿的取向是父母共同参与。为什么光塑造和说教妈妈,爸爸呢?

    随着孩子的成长,我终于见证了孩子在“自我”还未萌芽阶段,始终把妈妈当成唯一的依赖者的事实。对孩子来说,爸爸不但不是养育者,还是侵略者——跟她抢夺妈妈。

    因为孩子和妈妈的紧密联结,孩子对于妈妈的情绪是非常敏感的。因而,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多么重要。

    可是,控制情绪又往往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尤其是孩子犯错和不听话的时候,妈妈们最先做的往往不是控制情绪,而是大吼大叫,甚至口无遮拦地谩骂。

    如果妈妈们不想自己的坏情绪毁掉孩子的一生,那么就要了解自己坏情绪的源头和因素,以及学会调整和解决。

    《高情商养育》提出,“负面情绪常常是因为对自己不满意。”

    就像那档教育类节目,妈妈泪眼婆娑地说,她为了孩子放弃了事业,对于自己当下的状态她觉得不满意,她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也是全职主妇。

    所以,女儿稍微不如意,妈妈就抓狂,在女儿面前大部分是呈现出负面情绪,而女儿不但不感激,反而不领情,甚至自己也有轻生的念头。

    如著名的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的,“他们自己的成长停滞下来,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但他们不是通过自己的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将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让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

    妈妈们只有清楚,坏情绪的根源在自身上,对孩子的爱才会流动起来。那么,妈妈们应该怎么调整情绪呢?

    《高情商养育》提出了几种方法。首先是觉察情绪,只有觉察到情绪才能不被情绪左右。其次是接纳,情绪没有对错,而是一种体验。最后是努力对自己好。

    想了解更具体的控制情绪操作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非暴力沟通》。

  3. 3

    采用正确的方式

    心理学家李雪说:“当我们没有忘记做孩子时的感受,就能理解孩子的感受。”

    现在很多父母没有平等对待孩子的意识,更没有像尊重成年人那样尊重孩子的意识,大部分是因为他们小时候就是没有被父母平等和尊重地对待过。

    而孩子其实在三岁的时候对于自尊就有强烈的需求。可是,孩子往往到了青少年,甚至中年,依然在父母那里获取不到自尊的需求。

    这就是中国式亲子关系的拧巴和扭曲之处,让孩子很难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要想突破这个困局,做父母的就要学会高情商养育孩子,从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孩子做起。

    本书提出了一个简单,可是却被很多家长忽视的观点——孩子不听话,是因为我们不听孩子的话。

    一、尊重孩子首先要学会做个听话的父母。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少说多听。如果不会说,那就不要说,耐心地听孩子说。在孩子不求助的情况下,不要主动施助。

    二、用孩子理解的语言沟通,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

    作者说:“有时孩子只想发泄情绪,并不需要指导。家长不用马上安慰,也不必担心着急,给孩子一个情绪的缓冲期,调整一下,等情绪一过,慢慢就会好了。”

    这是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允许孩子情绪发泄。在孩子还未开口说完,父母就急着安慰、反驳、说教就是否认孩子的感受。

    《高情商养育》里对于亲子的沟通提出了父母说话的五个原则,分别是有话直说、有话实说、有话好好说、不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时候不说。

    正如作者说的:“任何一种教育,孩子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效果越好。”

    三、正确处理亲密和亲子关系,别把脾气发泄在孩子身上。很多父母总是把对伴侣的怨尤迁怒到孩子身上,在孩子面前贬低伴侣。

    要知道,父母这么做可能出了一口闲气,可是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分量却减低了,更糟糕的是,孩子会把这种过错归咎到自己身上。

    尤其是离异的父母,更应该处理好婚姻问题,尽量减少孩子的二次伤害。正如作者说的,“当爱已成往事,收起怨恨,不要说对方的坏话,要维护对方的形象,维持对方在孩子心中的权威。”

    如果是多孩的家庭,父母更要处理好亲子关系。《高情商养育》提出,父母要做好分工,关照大宝情绪,要对事不对人。

    相信很多二胎的父母,觉得二宝还小,所以习惯性地引导或是强迫大宝让给小宝。而这往往适得其反,大宝不仅没让着小宝,还会变本加厉地伤害小宝。

    本来大宝就已经把爸爸妈妈的爱让出去了,父母更应该多关照大宝的情绪,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她的爱并没有减少。而父母对人不对事的处理方法只会强化孩子关于父母不爱自己,只爱弟弟或妹妹的偏差。

    四、嘴下留情,接纳和安抚孩子的情绪。

    接纳孩子的情绪往往不是用语言来表达的,而是拥抱。在跟孩子的相处中,我明显地看到和感受到了拥抱和接纳的力量。

    有时候事情多,身体又不舒服,而孩子却怎么说也不听话,于是我就忍不住大声呵斥。她先是一愣,而后哭着要抱抱。

    当我拒绝女儿的抱抱请求时,哪怕我语气放软停止呵斥,她的情绪还是在无限放大。因为虽然服软,可是本质上不接纳她的情绪。

    后来,我不呵责也不说话,只是蹲下来拥抱她,轻拍着她的背。尽管她的情绪很大,可是比任何时候都快速地平静下来,不一会儿就眉开眼笑,连我也感到很惊讶。

    所以,接纳孩子的情绪很简单,不指责,然后拥抱孩子。哪怕是青春期的孩子,拥抱依然是最有效的接纳。

  4. 4

    不断学习,给予孩子足够的爱

    时代在发展,孩子的身心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为人父母者只有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育儿理念,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心理学里人本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父母和重要他人的积极关注应该是没有附加条件的,这种无条件、充分的给予儿童的积极关注,也就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在充分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下,儿童学会接纳所有的经验,而不是否定自己的经验,也不会为了迎合他人而扭曲自己。”

    所以,让孩子内心强大,并且拥有健全人格,父母需要做到无条件积极关注孩子。

    本书提到,孩子的内心强大,首先要得到足够的爱。最近是开学季,幼儿园门口变成了一个无形中呈现孩子内心是否强大,安全感是否充分的展示场。

    很多父母担忧,孩子从小“粘着”父母,到时候无法应付分离焦虑怎么办?其实,孩子在三岁前越是能够去粘着父母,越是被父母无条件积极关注,那么面对分离的时候越是有力量支撑。

    那些能被父母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孩子,能够顺利地适应新的环境,马上进入到探索状态。哪怕一开始并不能够顺利适应,可是孩子也不排斥新环境,情绪相对稳定,是有力量去面对。

    作者说,“育儿即育己,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也是父母的自我成长过程。”

    当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反过来,父母也可以在孩子身上感受到被爱的力量。不管她的身影多么幼小单薄,可是就是掩藏不住那股能量无声无息地传递给你。

    因而,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父母必然要学会软化自己,然后才能重塑自己。

注意事项

  •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关于“育婴师:培养高情商的孩子”心得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