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作文题和北京高考作文题对比

  • 原创经验
  • |
  • 更新:
  • |

看了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从中可以看出帝都和魔都的差异,把今年的11道题目分成两组。第一组10道题,以北京为代表。第一印象的共同的特点是,题目很长。接下来就把上海高考作文题和北京高考作文题对比一下。


具体内容

  1. 1

    北京卷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上海高考作文题和北京高考作文题对比

  2. 2

    第二组是上海,就那么一句话: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3. 3

    下面做个对比分析。篇幅所限,我用上海的题目对比北京的第一题,二者都是议论文。

    1、上海是封闭式问题,但却引发开放的思考。北京是开放式问题,但却有很大的限制。上海的题目以问号结尾,把考生的观点限制在一个固定的范围。

    “许多世界上的转折点是突然发生的,没有任何思想准备,那是不是说我们只能是被动的?是无能为力呢?”题目大概是这个意思。考生的立场可以是同意,可以是反对,也可以是部分同意、部分反对。但是无论考生采取哪个立场,都很安全。

    比如,考生可以说意外发生的事件,就像灾难和社会的动荡是无法预见和阻止的,作为个体在大的事件和历史的洪流中,其实很渺小。考生也可以说,虽然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无能为力,但是人的力量可以改变发展的进程。但是这个题目考察的不应该是考生的立场。不会因为考生同意而加分,反对而扣分。

    这样的题目考察考生通过组织自己的观点、证据与论述来支持自己立场的能力,对思辩能力的考察大于对文笔的考察。总之,这个题目虽然是关于个体力量和整体趋势,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但是考生采取立场的自由度相对比较高。

    我们再来看看北京的题目,也是和个人-社会这对概念有关。作为天网中的一颗卫星,是脱离不开集体的,必须要和其他的卫星做为一个整体,才能够发挥整体的效用。即便每一颗各自有各自的功用,但是必须要服务整体更大的功用。

    因此,北京的题目虽然没有问号,只是要考生写出对于“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这句话的看法,但是在出题人、老师、和考生三方之间,是有一个默契的。这个基本的立意,所持的立场,考生一看就明白的。看不明白的,要么是语文老师太水,要么是情商实在太低了。

    我开始还不理解,北京要求考生要在答题卡上把题目先抄一遍。考试时间就这么短,为什么还要抄题目呢?用来思考岂不是更好么?再三思索后,终于理解了。原来抄题目的过程,就是强化默契的过程,就是形成共识的过程。

  4. 4

    2、我在《为什么有的中国孩子不被尊重》里,提到了O型社会和I型社会。

    我说东方社会是偏集体的,是典型的O,因为人们说话更多用“我们”(Our),而西方社会偏个体的,是典型的I,因为他们更愿意说“我”(I)。

    如果你带着这个概念,再看一遍今年高考的11道作文题,你会发现O的特征特别明显,都是明指或者暗指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且基本上都是集体在个体之前。这个是很自然的事情。包括上海的题目在内,也是把时代和社会放在首要的考虑。

    但是在这11道题目中,上海的题目留给个体的空间最大。从题目的形式就能看出来,上海的题目描述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留给考生的思考空间大,时代的重要转折,可以是各种理解,个人的力量,也可以是各种理解,因此考生能够在一个宽泛的空间内展示自我的思考。此外,时代和个体之间,也没有设定明确的力量对比。整体力量到底比个体大多少,凭自己的理解就行了。

    但是北京的题目则非常具象。考生看到的是一个均匀分布的,整齐划一的天网。每个考生就被固定在网的一个位置上,随着整体的节奏转动、做功。而且功能的大小和其他卫星的差不多,贡献大小平均,只是分工不同。

  5. 5

    总结一下,虽然两道题目都是关于个体和整体的关系。北京强调个体要服从整体,而上海则注重个体在多大程度上能影响整体。后者对个体的关注更多。这也能看出,上海与国际教育的接轨更好一些,这点从京沪两地的国际学校数量和水平等比较,也能看出一些相关性。

    而且,这也像极了两个城市管理的区别,就像前几年大家对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火车站的对比一样。北京南站庄严大气,但是内部的便利性和上海虹桥比起来,还是有点差距,以至于当年有一篇爆款文章呼吁把北京南站交给上海来管理。

注意事项

  • 上海高考作文题和北京高考作文题对比分析,在现实生活中,每次到上海,无论机场还是高铁还是地铁,都感觉轻松许多,归根结底,是设计和管理上,更多考虑人的便利性,而非只中整体外观和功能,忽略了服务的对象:人。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