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到底好不好 疫情过后医学发展如何

  • 原创经验
  • |
  • 更新:
  • |

医生是个好职业吗?该不该学医?学医到底好不好?相信是很多人都关心的,正如每一枚硬币都有两面一样,每一项职业都具有优缺点,医生职业也是一样,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具体情形。


具体内容

  1. 1

    医学专业热度大涨

    7月3日,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071万,比去年增加40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医学专业热度大涨,“后浪”逆行勇气势不可挡!近半年,“医学专业大学排名”相关内容搜索热度同比去年增长164%,其中女生占比达66%。没有想到的是,在今年,央视新闻和百度联合推出的《2020年高考搜索大数据报告》中,“临床医学”挤进了榜单前十。

    每逢高考,就会有很多考生或家长问,医生是个好职业吗?应不应该学医?新冠疫情暴发后,当几乎所有行业都被按下暂停键的时候,医护成为了抗疫战场的主力军,不畏生死,冲锋陷阵,成为了时代英雄。因此,今年对于医学专业的讨论更是激烈。

    学医到底好不好 疫情过后医学发展如何

  2. 2

    后疫情时代当医生的优点

    1、医生的社会地位在提升。

    社会英雄、白衣天使,经此一疫,整个社会包括媒体在内,给予医护人员的敬意和赞扬,似乎比过去17年的总和还要多。相信在一段时间里,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民众层面,都将会给予医疗界诸多敬意和礼遇。

    2、医护的职业环境或将得到极大改善。

    据了解,在辱医、暴力伤医事件频发的当下,为了改善医护工作环境,不少地方已出台政策。“医院安检是开始,并不是要的结果;人文关怀跟进,医院内便是春天”,前几天(7月1日),北京医院正式建立起了安检制度,此前呼吁安检落地医院的陶勇医生如此感叹!

    医警联动、入院安检、回避诊疗、医闹黑名单、删除医疗诉讼案件“举证责任倒置”规定……为了保护医护这一群体,加大遏制暴力伤医力量,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国家和一些地方都出台了政策,医护的职业环境或将得到极大改善。

    3、医生的薪资水平相对较高。

    从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2019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看来,在非私营单位中,卫生行业位处年均收入超10万元的6个行业中。那么医生薪酬状况如何?根据医脉通5000多份有效问卷的调研数据看来,北上广深四个城市77.7%的医生薪资都过了万元线,1.5万元以上的人员构成中,占了一大半。

    另外,目前国家已经在政策方面放开多点执业,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走出体制。自由执业,最大程度上可以让医生通过技术劳动获得报酬,赢得患者尊重;使得医生的收入和技术品牌挂钩,生存的压力可以变成提升自身服务和技术水平的最大动力。

    4、医生的发展前景较好。

    医生是个越老越吃香的职业,医生的职业要求医生终身学习,随着医龄和经历地增加,医生会变为集学识、技术、教研为一身的专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健康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是阳光行业,对医生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3. 3

    学医的缺点

    1、学医成本很高。

    学医的时间成本很高,中国有句古话,三十而立,但是对于很多医生而言,自立,或许是很遥远的事情。5年本科、3年研究生、3年规培,一般而言要成为一名医生至少需要8年的时间,这还没算上读博3年、专培2年。学医的精力成本也很高,医学专业的学习内容繁重、学习压力很大。

    2、医生的时间安排不自由。

    2018年初,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数据显示,医生平均每周工作50小时,超三成医师每周工作60小时以上,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医师能够休完法定年休。医生很忙,在医院泡的时间太长,可能无法顾及到家庭。

    3、医生的健康状况不理想。

    在长期加班加点的工作重压下,医生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2016年《中国医生健康指数调查报告》显示,63.6%的医生健康指数不及格,78.2%的医生饮食状态不健康,大部分的医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尤其是35岁以下的年轻医生,健康状况尤为堪忧。

    4、医生的科研任务重。

    目前我国医生高级职称的评审标准都把科研项目和论文(甚至SCI论文)作为必要条件。但并非所有医生都适合做科研,上班忙看病,下班忙论文,职称晋升“唯论文”倾向,一直被业界广为诟病。

    5、医患关系紧张。

    近年来辱医伤医事件频发,不少患者或家属对医生抱有理想的诊疗结果,加之一些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医患关系变得紧张。

注意事项

  • 关于学医到底好不好?疫情过后医学发展如何?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当然学医还是要看个人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加油!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