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应该怎么熬?时间火候,怎么掌握?谢谢
2019-01-09 23:03
2785浏览
6回答
中药汤剂应该怎么熬?时间火候,怎么掌握?谢谢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最新文章|
最新问题|
最新经验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图方便省心,可以去买个电的煎药器。北京中医院二层有售,别的地方应该也有。要是用砂锅,用水泡药在1-2小时,加水一般高于药物2-4厘米。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药效。煎药时用大火,煮沸后用微火。煎药时盖盖,每隔3-5分钟搅拌一次以防煎糊。头煎一般在煮沸后再煎20分钟左右,二煎煎10-15分钟。将两次煎得的药液混合,大约为500-600毫升。
注意:
先煎药在群药煎煮前先煎10-20分钟
后下药在群药煎好前3-5分钟再放入。
另煎药不要与群药一同煎煮。
以上方法来自北京中医院装药袋后的煎药说明。若有不明白的可以去中医院向药剂师询问。
1、煎药的用具
用砂锅、瓷锅最好,因为上火慢、凉的也慢,性质温和,惰性,不会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玻璃次之。如果药量小或临时用一用搪瓷(完好无损的)的。各种金属锅不适用。
2、煎药的火候
以中火,小火为好。每次以中火煎至沸腾,然后改为小火。小火要保持药汤翻花,但不会溢出,是小花。注意:煎糊了的药就只能浪费了,不能加水再煎了。
3、煎药的时间
从药汤开算起,一般100克左右的药,有15-20分钟则可,如药量大可适当增加三、五分钟,如小可缩短一点,比如儿药有时就是20克左右,这时煎到水开后二三分钟则可。煎药时间太长,药的味道难以下咽,而且变成了过沸水,水分子集团增大,影响水分子对细胞壁的渗透性。如果是花、或叶为主的药,煎药时间应再缩短。
4、泡药。
煎前应先将药泡上,而且多泡一会煎的效果更好,我一般都泡三、四小时以上,有时晚上泡上第二天早上才煎。泡药需要用凉水,热水不行,矿泉水、纯净水也可。如果当地自来水氯气味太大,可以先将水在敞口容量中中放置一会,待其挥发。煎之前水应一次加足。
5、泡药的水量
如果能服得下,应该适当多加一些,不必太拘泥于大夫泡药的碗数,因为好多人觉得碗大小难掌握,其实按一碗200-250毫升算就可以。多加一点水,药泡的透、有效成份也容易溶出来,只不过喝的药汤多一些,但易于身体吸收。一般100克左右的草药,我一次服药量掌握在250-300毫升左右(相当于矿泉水半瓶),如果一天服两次就煎出600毫升左右,一天服三次就煎出900毫升。
也可以这样算水量:草药吸收两倍的水,如总克数为100的草药(石质的不计)自身吸收200毫升的水(1克水等于1毫升水)。煎25分钟约蒸发掉150-200毫升水,剩下的就是喝的药汤了。所以,
总加水量(毫升)=草药总克数X2+150+300X该剂服的次数
这样用矿泉水瓶大概量一下就行了,多一点没关系。
6、洗药
有些人买回中药有洗的习惯,这个习惯很不好。用水先洗可使药材中含有的水溶性成分流失,也可使粉未类药材流失,如龙骨、牡蛎、滑石粉、桃仁等;或可致部分药材辅料的流失。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醋、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都是易溶于水中,若先用水洗,也会导致部分的辅料减失。如土大,煎好倒出药汤,澄清一会杂质自然就沉淀了。
7、代煎药
现在许多药店用机器代煎药,煎好后密封为袋,如保鲜奶。据多位网友反映不如自煎的药效好,笔者也有这个体验。但如果自己不方便煎药,请药房代煎也是上好的选择。
8、药汤的保存
药店代煎的药,由于密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一次煎出七天药也没问题。
自已煎,一次就不要超过一天的服用量,早上煎晚上煎对药效都没有影响,重要的是不要放馊了。一次煎出一剂的量,将药汤乘热倒在洁净干燥的有盖盆内,放阴凉干燥处,一般24小时不会坏。如果还担心放坏,可以用小饮料(饮料瓶要洗净晾干)分开装,一瓶装一次量,拧紧瓶盖放冰箱内冷藏。
9、附子(略)
10、先煎、后下、包煎与烊化
这些比较少,但也一并说一说。
先煎:即与群药分开泡,泡好后先煎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再入群药同煎。
后下:即与群药分开光,泡好后待群药快煎好时,加入同煎五分钟左右,一般是这些药性清质轻,有效成分易于挥散。
包煎:泡药前将需泡煎的药装入用白棉纱布做的口袋内,扎好口,同泡同煎。
烊化:倒出煎好的药汁,趁其正热,倒入需烊化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蜂密、饴糖等)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
六、草药冲剂(泡服)
有时大夫开草药冲剂,或泡茶方,这种方法日常用得少,和日常生活中泡茶方法很接近,介绍一下我的经验:
1、选玻璃杯或瓷杯,金属杯凉得快,应该选用太空杯之类的塑料杯也可以,就怕泡香味重的药会留下洗不去的味。用保温杯是不是有点保温太过?因为喝茶叶用保温杯味道会变的不好,当然草药比茶叶要耐热。现在我一直在家休息,所以一直用煎药的砂锅泡。
2、杯容积要比平时的大一些。因为草药的体积大,与喝茶比,喝绿茶也就放3-5克,功夫茶也才7-10,而通治茶近50克,所以杯不能太小。
3、按服药时间提前十几分钟,将开水冲入泡药杯中,盖好盖子就不用管它了。第一泡时水多放一些,因药吸水。
4、到时间,将药水倒出,一般就温度正好喝。
5、将泡药杯放在阴凉干燥处,待下一次泡。
6、最好泡药杯是多带带的,不要和喝水杯合用,这样不影响喝水的味道。
7、一剂药在早上开始第一泡,晚上就喝完将药渣弃去,以免夏日变坏。
七、服药
服药如大夫给出服药时间,应遵循大夫给的服药时间,这个时间是按人体气血在经络中运行的节律确定的,按这个时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由于工作生活各方面原因,确实不能按这个时间服药,可以按早晚或早中晚或早晚临睡服,也可以按个人方便的时间服药。
上班时间服药,可以用矿泉水瓶等导热的容器将药汤带到单位,到时候用热水泡一会,待药汤温了再服。
婴儿服成药可以用开水冲泡药丸,不断搅动,待化澄清后取其清液喂之。如味差,可加红糖。
十、服药配合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品,禁止房事、手淫等损伤元气行为(开方时不再重复,如有毁犯,自己负责)。
生冷油腻食品主要指冰糕冷饮、水果凉菜、油炸食品、肉多的菜品,牛奶粘腻。可参阅
咳喘的原因很多,如果不能对症用药,有时候很难治疗,关于你的咳嗽,没有看到症状,病史,病因等,很难判断阿,下面简单就其规律说明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咳喘用药规律探讨
咳喘是肺病的主要症状。咳喘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别,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分。咳喘与痰密切相关,咳喘每多夹痰,痰也往往导致咳喘,临床上止咳平喘化痰药物繁多,应用起来较为复杂,为掌握其应用要点,以便指导临证组方,提高疗效,根据中药功效和现代药理实验,对其应用规律略作探讨。
一、咳喘实证用药
实证多见于体质壮实,感受外邪,咳喘初起,或慢性咳喘急性发作的病人。以咳嗽声高,喘息粗大,或有痰鸣,或兼表证为特点。
(一)止咳用药:止咳通用药可用百部、紫菀、款冬花、杏仁、桔梗、远志等,此类药物微温不燥,性质平和,可配伍应用于各种类型咳嗽。临床可根据咳嗽的不同性质辨证用药,具体可分为以下七种类型:
1.寒痰咳嗽:以痰白质稀易咳为特点。常用生姜、天南星、旋覆花、艾叶、橘红等。
2.湿痰咳嗽:以痰白量多易咳为特点。常用陈皮、半夏、茯苓、白芥子、莱菔子等。
3.痰饮咳嗽:以痰白清稀如水而量多为特点。常用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桂枝、附子。
4.热痰咳嗽:以痰黄质稠为特点。常用栝楼、浙贝母、车前子、马兜铃、桑白皮、枇杷叶、前胡、地骨皮、虎杖、射干、石苇、天花粉、竹沥、竹茹、黄芩、鱼腥草。
5.燥痰咳嗽:以痰少质黏难咳为特点。常用桑叶、川贝母、知母、芦根、天花粉、栝楼仁。
6.血痰咳嗽:以咳嗽痰中带血为特点。常用白茅根、白芨、侧柏叶、艾叶、黄药子、青黛。
7.顽痰、老痰咳嗽:久咳不止,痰黏稠胶结成核状,深藏肺内难以咳出。常用海浮石、海蛤壳、瓦楞子、皂荚、胆南星、礞石。
(二)平喘用药: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言,但临床对哮喘的用药区别不大,故以喘论之。哮喘的性质有寒热之别,所以要区别对待。
1.寒痰哮喘:多见于冬春,以咳吐白痰、遇寒喘息加重为特点。常用炙麻黄、杏仁、苏子、厚朴、艾叶、旋覆花。
2.热痰哮喘:多见于夏秋,以咳吐黄痰、遇热哮喘加重为特点。常用地龙、川贝母、葶苈子、桑白皮、石苇、白果、苏子、苦参、侧柏叶、鱼腥草、虎杖。
二、咳喘虚证用药
虚证多见于久病体衰的慢性病人,以咳声低弱,喘息气微为特点。
(一)气虚咳喘:以咳喘气短不足以息,动则加重为特点。常用西洋参、人参、党参、白术、山药、炙甘草、黄精。
(二)阴虚咳喘:以痰少干咳,或喘而无痰,舌红少苔为特点。常用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阿胶、枸杞子、当归。
(三)阳虚咳喘:以咳喘兼有畏寒肢冷,呼多吸少,气不归根为特点。常用蛤蚧、冬虫夏草、胡桃肉、紫河车、磁石、补骨脂、淫羊藿、沉香。
(四)气阴两虚:久咳不止,喘息欲脱,可用收涩敛肺之品如五味子、乌梅、诃子、罂粟壳、白果、五倍子。
三、咳喘用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有关药理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对呼吸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兴奋呼吸中枢的中药有麻黄、艾叶、细辛、洋金花、红花、益母草、天麻、生姜、五味子、款冬花;抑制呼吸中枢的中药有苦杏仁、甜杏仁、白果、枇杷叶、百部、款冬花、细辛、桃仁;具有抗过敏作用的止咳平喘药有麻黄、地龙、陈皮、细辛、艾叶、乌梅、石苇、淫羊藿、猪胆汁、甘草;具有强心作用的止咳平喘药有枳实、枳壳、陈皮、青皮、葶苈子、桂枝、细辛、黄精、玉竹、五味子、麦冬、茯苓。
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实传统止咳平喘祛痰中药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另外,也发现了其他一些中药也有止咳平喘祛痰作用,如半夏、木香、茵陈等有平喘作用;柴胡、防己、灵芝等可止咳;苦参、青皮、灵芝等有祛痰功效;一些地方草药如满山红、紫花杜鹃等也有止咳平喘祛痰作用。
四、咳喘的用药心得
(一)辨证选药,恰当配伍,注意用药禁忌。咳喘证的辨证要领,不外虚实而已。实则多为外感所致,虚则多由内伤引起,故首列虚实用药以述之。寒痰、湿痰、痰饮之类,皆属于寒凉之性,用药皆为辛热之品;热痰、燥痰、血痰多属于实热,用药多为寒凉之品。临床中,寒痰、湿痰、痰饮多难以细辨,热痰、燥痰、血痰也常相兼出现,故对同一性质的药物,临床可相互配用。但对不同性质的药物,不可混用,必须注意用药禁忌。正如《医宗必读·咳嗽》指出:“大抵治表者,药不宜静,静则留恋不解,变生他病,故忌寒凉收敛……;治内者,药不宜动,动则虚火不宁,燥痒愈甚,故忌辛香燥热。”这里的动静是指祛邪和扶正之药而言,但用药动静,又不是绝对的。《医宗必读·咳嗽》也指出:“治表者,虽宜动以散邪,若形病俱虚者,又当补中气而佐以和解,倘专于发散,恐肺气益弱,腠理益疏,邪乘虚入,病反增剧也。治内者,虽静以养阴,若命门火衰,不能归元,则参芪桂附在所必用,否则气不化水,终无补于阴也。至夫因于火者宜清,因于湿者宜利,因痰者消之,因气者利之,随其所见之证而调治。”
(二)中西医相结合,辨病辨证合理用药。一是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既要辨清虚实寒热,又要明确其病理改变。二是把中药性能和药理作用相结合,全面考虑,合理搭配用药。如对久病咳喘的肺气肿、肺心病病人,从病理上看,肺内血管变粗变硬,肺泡失去弹性,肺内纤维组织增生。临床常有舌暗、口唇紫绀等,辨证多为瘀血内停。因此可适当配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止咳平喘药,如桃仁、当归、虎杖等。对肺心病心衰的病人,可辨证配伍具有强心作用的止咳平喘药,气虚者用人参,阴虚者用黄精、麦冬,气滞者用枳实、陈皮,痰饮内停用葶苈子等。对于一些特殊疾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初期有干咳,其病理变化为肺渗出和肺实变,属于湿热和瘀血,则不宜用润肺止咳之药,应选祛湿清热活血化瘀之品,如桑白皮、石苇、虎仗、桃仁之类。
(三)肺为娇脏,巧配抗过敏药。“肺如钟,撞则鸣“,“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肺为娇脏”,说明肺对内外变化特别敏感,各种刺激均可发生咳喘。现代医学认为,呼吸系统疾病出现咳喘时,往往与过敏因素有关。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抗过敏药治疗咳喘,也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外感风寒可配麻黄,肺热咳喘配伍石苇,痰饮咳喘宜用细辛,肾阳虚者可选淫羊藿等。
(四)辨明标本缓急,力求防治结合。咳喘病易反复发作,且多病程缠绵,难以速愈,为求根治,必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防治结合,具体病情具体分析,制定长期的治疗方案。急性发作期,以止咳平喘祛痰药治标为主,可适当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等,以大剂汤剂急煎频服,以迅速控制病情。症状缓解,则可标本兼治,选用润肺止咳平喘的平和之品,酌加扶正祛邪之药,如用百部、杏仁、紫菀、款冬花之类,辨证配伍益气养阴助阳的止咳平喘药,可很快消除咳喘症状。平时宜常服固本之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道理,或益气养阴,或健脾补肾,以增强体质,防止复发,达到根治的目的。在固本之药中,胡桃肉是不可缺少之佳品,可长期服食。
过多的使用药物反而对哮喘病没有什么帮助,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食疗,试一下吧。水果也应该多吃,像苹果之类的,都应该有所帮助
先把药材放入水中泡二三十分钟,水没药材三指左右,熬开后25至30分,将药倒入碗中,第二次再如此熬三四十分钟,再倒出来,这样两次大约可以倒出两小。如果药材很贵的,图省钱的,也可以熬第三次,不过第三次药效小许多,最有力的是第二次药,建议把两或三次熬的药放在一起再分开,这样药效就均匀了。
我上中医院,中医是这么说的,器皿可以是砂锅,瓷锅或铝锅,不过我也不明白铝锅也可以熬。不怕麻烦用砂锅,也有卖插电的瓷锅,那个更方便。
医院的公告上就是这么写的,你参考吧
您可以尝试吃一些枇杷糖浆类的中药,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没有特效药
另外还可以尝试下,效果还是不错的
1、用上好细梨一个,剖开取核,放入冰糖适量,川贝磨粉少许,将两半梨合上,每天睡前大火蒸15分钟后食用。如家中有枇杷蜜或贝母蜜最好,可代替冰糖,川贝粉在所有中药店和商场内都有卖的,非常便宜。此方连续服用5天至一周,即有明显效果。此乃土方。
2、用鸡蛋一只或两只(最好是土鸡蛋),生的绿豆用单手抓一小把。在油锅中煎炒,炒法跟平时炒鸡蛋一样,先炒鸡蛋,等鸡蛋刚熟,就放入生绿豆,再接着炒一小会儿即可,只吃鸡蛋就行,如果能接受绿豆的硬度和腥味,也可吃绿豆。注意:用料是生绿豆,还有小心火候,别将鸡蛋炒糊了。此乃民间偏方,所以用量无法精确,够土的了,自己掌握吧。
3、鲜竹沥(药店有售)一瓶,瓶内放甘草片五六粒浸泡,然后再按照服用鲜竹沥的用量与方法照常服用即可,这个对部分人较灵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