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因为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紧缺的,也许一个月后就大量积压了。从目前消费情况看,随着人们对生命的认识和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逐渐增强保健意识,那说明保健药材前景比较好。比如枸杞、大枣、人身、熟地、当归、黄芪等药材。但有些药材是要求水土气候的,并不是每种药材放在哪里都可以种植的,这个还是要考虑的。
适合种白芍、食用菌、金银花、板蓝根、柴胡,荆芥,黄芩等药材。
一年生药材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收入。我国南北地区差别太大;东西地貌更加没有可比性。药材都有一个固定的产地;在山东大青叶的产量较好;山药作为药、食多用的品种也很好。药材的收入还要看当时的价格。不好提前预测。
资源型中药材种植新发展。湖南湘西山区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中药材宝库”,俗称“江南药材之乡”。良好的自然条件给野生动植物栖居、繁衍生长带来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成为中药材生长的沃土,是南方野生和人工栽培中药材的主产区。据统计,中药材蕴藏量居全国第二、湖南第一。药用植物1900多种,其中茯苓年产量7000吨以上,居全国第一,白术1000吨以上,居全国第二,天麻也居全国第二位,金银花4000吨,是南方的主产区。壳斗科多穗柯野生甜茶是一种茶,糖、药三种功能兼有的植物,其嫩叶可制茶。野生甜茶春、秋可摘两次嫩叶,摘去嫩叶后又从叶腋中生长出新枝条,即使是砍伐整个植株,又能从根部萌发出多数新的植株,此特性为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源保证。多穗柯野生甜茶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的地区。该植物在雪峰山区野生面积达8万多亩(5333公顷),年产鲜嫩叶达1600多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据初步考察,全国可年产干嫩叶l000吨左右)。目前,人工栽培的多穗柯很少,多为野生,但为了便于采摘嫩叶,雪峰山区进行了矮化技术栽培。雪峰山区的广大药农还有种植中药材的历史传统和比较成熟的技术经验。药农在实践中发现,种药材比种粮食赚钱,而贩运或加工药材更能够增收致富。种植金银花、银杏、杜仲、枳实、黄姜;茯苓、天麻、等大宗中药材。除地道药材规模化种植外,还可引种红豆杉等名贵药材。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周口的自然条件适合中药材种植。周口市辖8县1区1市,国土面积11637平方公里,占全省7%,其中耕地面积1174.5万亩,占全省的8.7%。位于河南豫东平原的东南部。地理座标为北纬33°03′~34°20′,东经114°05′~115°39′,南北宽135公里,东西长140公里。我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降水不均,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春秋温暖季节短,春夏之交多干风。光、热、水资源组合较好,平原土层深厚,适合很多根类药材生长。温度条件。秋温高于春温,冬夏温差显著,酷暑高温不多,严寒低温少见。年平均气温14.2℃~14.7℃,年平均最高气温20.2℃,年平均最低气温9.5℃。全市无霜期216天。从温度条件看,有利于中药材生长发育。降水条件。夏季降水集中,冬季雨雪偏少,年际变化较大,雨量分配不均。年平均降水量为689毫米~816毫米,雨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全市降水85%以上在农作物生长季节,水热同季,雨量较充分,有利于发展中药材生产。日照条件。我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00~2400小时,全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光合有效辐射量为594卡/cm2左右。分季度看,第二、第三季度为作物生长旺盛阶段,正是降雨量最多、光热辐射量和日照时数较多的阶段。这些气象要素对中药材生长非常有利。水资源条件。周口市水源丰富,水质好,易于开发利用。全市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河道有60条,分属沙颍河、涡惠河、西淝河、洪汝河四大水系。在水资源中,地下水资源丰富,降水入渗增补快,较为丰富的水资源是发展中药材的一大优势。土壤条件。周口市以 沙颍河为界,以南为沙颍河、汾泉河、黑河等冲积而成的淮北平原;沙颍河以北为黄河泛滥冲积而成的黄泛平原。沙颍河以南的商水、项城、沈丘南部土质主要是砂礓黑土,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1%,其特点是:土质粘性重,有机质含量高,潜在肥力高。这类土壤有机质、氮含量及阳离子代换较高,在严格掌握好适耕期,做好排灌措施和增施肥料的情况下,适宜种植麦冬、元胡、党参、牛夕、白术、白芍、芸苔子、薄荷等药材。沙颍河以北的扶沟、西华、太康、淮阳、鹿邑、郸城和沈丘北部土质主要是黄潮土类,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8%。黄潮土类中又分为砂土、两合土、淤土三大类。砂土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适耕期长、吸散热能力强,适种白头翁、半夏、元胡、白术、白芷、白芍、北沙参、丹参、菊花、紫苏、荆芥等。两合土具有土质疏松、沙粘适中、耕性好、保水保肥的特点,适宜白芷、南星、薏苡仁、桔梗、地骨皮、槐米、红花、银花、牛夕、党参、天冬等多种药材的生长。我市淤土面积约200万亩,土质细腻、可塑性好、胀缩性强、潜在肥力大,适宜栽种对土质选择性不强的药用植物,如杜仲、地骨皮、白扁豆、瓜萎、桔梗、板兰根、二花、丹皮等。我市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记者:周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为华夏农业文明和中医药文明作出过重要贡献。从远古到中世纪到近代以至现在,中医药作为东方文明特别是中华国粹在中原腹地持久而根深蒂固地存在发展着。请问,周口10个县(市、区)历史上中药材种植是什么状况?张树仁:据史料记载,唐朝有位名士叫张公艺,居住在西华县双龙集(即今西夏镇丛桑村)。其九世玄孙取桑籽育树苗百余亩,养蚕缫丝。数年之后,桑树成材,伐树之中,发现桑树之根皮与别处桑树之根皮迥然不同,树根表皮发白,皮质深厚,是优质的桑白皮。桑树有鲁桑、湖桑两种,入药的桑白皮采自鲁桑。于是鲁桑便在这里广泛种植,并精心烧制成药,以供市场需要。西华县桑白皮在盛产年代,年产量万余公斤,远销山西、陕西、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外地药商也常来西华县坐收,争相购买,供不应求。上世纪50年代末,上海市药材公司曾派人来我市组织收购、加工,再由上海出口。可见我市桑白皮已扬名国内外。红花在我市均有种植,尤以西华县所产的红花有名,从清康熙二年(1663年),西华县即开始种红花,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所产红花驰名中外,该县红花镇就是当时西华、扶沟两县的红花集散地,红花集即因此而得名。我市早在宋朝就有种植国槐的历史。清朝光 绪年间槐米已作药用。据调查,我市国槐的种植发展很快,槐米收购量逐年增多,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大量出口。我市菊花种植于清朝就有文字记载。1957年发展到5000亩,收购16万公斤;1963年发展到5万亩,收购量为120万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历史上我市农民有种植金银花的习惯和管理经验。金银花种植不占耕地,多在沟旁、庭院栽培,每到采收季节,花区的村里村外,随处可见采花、晒花的人群,村里村外片片银花,处处清香。1980年全市种植面积12000亩,多在太康。1984年以来,全市推行了比较完整的金银花栽培技术,即改一墩多株栽培为单株栽培,通过整形修剪,改善了金银花的生产条件,由葡萄缠绕为单株起立生长,由原墩摘亩产干花30公斤~40公斤增加到干花150公斤以上。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清时期我市就有野生桔梗资源,但无大面积种植。1970年,扶沟、鹿邑两县最早从信阳地区引种,当年收购2000余公斤。1978年,沈丘、郸城也派人外出引种桔梗,当年收购量为3.6万公斤。1980年,省医药局确定在鹿邑县建立桔梗生产基地,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以发展桔梗生产。白芍在我市栽培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自1956年以来,各县药材公司每年都专门指定人员深入乡村调查白芍生产情况,同时安排白芍生产任务。最多年产量曾突破1000万公斤,是我市发展的大宗药材之一。1982年,扶沟县从广西引进的白花蛇养殖成功,成为饲养白花蛇纬度最北的地方。据宣统三年《重修项城县志》记载:该县所产中药材有车前子、薄荷、紫苏、款冬花、金银花、二丑、枸杞、皂角、益母草、荆芥、茵陈、麦冬、何首乌、薏苡、菊花等19种。顺治十六年项城县志记载的中药材种植品种有白芍、菖蒲、郁李仁、牡丹皮、桑白皮、小桃红、斑蝥、百合、茵陈等33种。以上所述,足以证明我市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悠久历史。适宜我市种植的中药材主要品种及发展规划记者:根据你多年的研究,你认为在我市可以发展哪些中药材品种?在区域规划上应该如何确定?张树仁:据中药资源调查显示,我市共有中药资源529种,隶属7门,366属,其中植物药116科,292属,399种;动物药61科,73属,117种;矿物药13种;真菌类12科,6属,16种。全国重点品种356种,我市有148种;河南重点品种110种,我市有62种,分别占42%和56%。野生中药材品种在全市中药材品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历史上开发利用最早,收购量最大,品种最多的大都是野生药材。我市野生中药材主要品种有蒲公英、紫花地丁、车前草、败酱草、旱莲草、马弁草、透骨 草、益母草、苍耳子、白蒺藜、紫苏、青蒿、黄蒿、葶苈子、扁蓄、蛇床子、地肤子、香附、马齿苋、地骨皮、锦葵、白茅根、褚实子、兔丝子等215种,占全市药材品种的41%。随着人们对中药需求量的增加,野生药材不但不能大量增产,反而由于荒地的开垦利用,野生药材源相应减少。为了扩充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应该大力开展人工栽培引种。我市传统种植和引种栽培的药材品种有:板兰根、白术、红花、银花、党参、丹参、菊花、玄胡、桑皮、杜仲、黄柏、合欢皮、槐米、白芍、玄参、薏苡仁、生地、芸苔子、芦笋、白芷、麦冬、天冬、莱菔子、北沙参、桔梗、天花粉、白扁豆、丹皮、天南星等167种,占全市药材品种的30%。开发的动物药材主要品种有:土元、龟板、鳖甲、地龙、蜂蜜、蜂房、驴皮、全虫、蝉蜕、蟾蜍、鸡内金、牛黄等117种,占全市药材品种的22%。另外,还有一些家种、野生兼有的药材品种:血参、前胡、土元、半夏、南星、地骨皮、泽兰、地龙、全虫、鳖甲、紫苑、薄荷、菊花、天花粉、二丑、地黄等。我认为,根据全市气候、土壤分布和河流流域具体状况,要使药材资源得到更好地开发,使农村经济结构得到有效地调整,全市中药材种植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走规模化、规范化的道路。全市发展药材种植规划的总体原则应当是:充分发挥周口自然优势和地道药材的优势,以有利于保护和利用中药资源,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导向;根据自然条件和当地实际制定目标、规划和措施,并逐步实现;要搞好市场预测,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要从提高单产和药材质量入手,以大批量、多品种、质量优、价格廉去占领市场,开拓市场;提高地产药材的市场竞争能力,坚持长线品种与短线品种相结合的方针,对市场上紧缺脱销、本地适宜发展的药材要及时安排生产,对产需平衡品种要稳步发展,对市场上比较充足的品种要限制生产,对生产周期长、市场需求量大的品种要扶持发展,对产量大、用途多、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药材要积极开发利用,对濒危灭迹的品种要进行资源保护,对发现的新资源或稀有资源应先保护发展,而后再开发利用。在总体规划下搞好生产布局。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及中药材分布规律,按照药材生产的基本特点与发展方向、途径具有共同性的原则,我建议可将全市划分为三个药材种植区:沙北东部药材区宜种植白芍、白芷、桔梗、金银花、桑白皮、菊花、红花、紫苑、白芥子、瓜萎、板兰根、天南星、白术、褚实子、荆芥、北沙参等;
商丘老乡你好!中药材种植哪种好?这个真不好说。因为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紧缺的,也许一个月后就大量积压了。从目前消费情况看,随着人们对生命的认识和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逐渐增强保健意识,那说明保健药材前景比较好。比如枸杞、大枣、人身、熟地、当归、黄芪等药材。但有些药材是要求水土气候的,并不是每种药材放在哪里都可以种植的,这个还是要考虑的。供参考。
南阳盛产天然中药材就达2357种,其中山茱萸、辛夷等道地名优药材30多种,中药材总储量2.5亿公斤,品种数量占全国的20%以上,总储量占全省的1/4以上,且多为无污染有机药材。全市已基本建成以南召辛夷、西峡山茱萸与天麻、桐柏桔梗、方城裕丹参、内乡黄姜、镇平杜仲、邓州麦冬、唐河栀子、社旗板蓝根等为主体的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2007年,西峡山茱萸、南召辛夷、方城裕丹参、唐河栀子入选“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
黄炳根
关注
郝梦蓓
15:00-15:29 15:00-15:29
执业药师-药综-第2讲
执业药师
立即预约
20:00-20:30 20:00-20:30
执业药师-药综-第3讲
魏佩瑶
10:00-10:25 10:00-10:25 11月25日 10:00-10:25
执业药师-中药一-第1讲
安卓版
iPhone版
多个标签请以空格隔开!
因为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紧缺的,也许一个月后就大量积压了。从目前消费情况看,随着人们对生命的认识和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逐渐增强保健意识,那说明保健药材前景比较好。比如枸杞、大枣、人身、熟地、当归、黄芪等药材。但有些药材是要求水土气候的,并不是每种药材放在哪里都可以种植的,这个还是要考虑的。
适合种白芍、食用菌、金银花、板蓝根、柴胡,荆芥,黄芩等药材。
一年生药材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收入。我国南北地区差别太大;东西地貌更加没有可比性。药材都有一个固定的产地;在山东大青叶的产量较好;山药作为药、食多用的品种也很好。药材的收入还要看当时的价格。不好提前预测。
资源型中药材种植新发展。湖南湘西山区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中药材宝库”,俗称“江南药材之乡”。良好的自然条件给野生动植物栖居、繁衍生长带来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成为中药材生长的沃土,是南方野生和人工栽培中药材的主产区。据统计,中药材蕴藏量居全国第二、湖南第一。药用植物1900多种,其中茯苓年产量7000吨以上,居全国第一,白术1000吨以上,居全国第二,天麻也居全国第二位,金银花4000吨,是南方的主产区。壳斗科多穗柯野生甜茶是一种茶,糖、药三种功能兼有的植物,其嫩叶可制茶。野生甜茶春、秋可摘两次嫩叶,摘去嫩叶后又从叶腋中生长出新枝条,即使是砍伐整个植株,又能从根部萌发出多数新的植株,此特性为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源保证。多穗柯野生甜茶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的地区。该植物在雪峰山区野生面积达8万多亩(5333公顷),年产鲜嫩叶达1600多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据初步考察,全国可年产干嫩叶l000吨左右)。目前,人工栽培的多穗柯很少,多为野生,但为了便于采摘嫩叶,雪峰山区进行了矮化技术栽培。雪峰山区的广大药农还有种植中药材的历史传统和比较成熟的技术经验。药农在实践中发现,种药材比种粮食赚钱,而贩运或加工药材更能够增收致富。种植金银花、银杏、杜仲、枳实、黄姜;茯苓、天麻、等大宗中药材。除地道药材规模化种植外,还可引种红豆杉等名贵药材。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周口的自然条件适合中药材种植。周口市辖8县1区1市,国土面积11637平方公里,占全省7%,其中耕地面积1174.5万亩,占全省的8.7%。位于河南豫东平原的东南部。地理座标为北纬33°03′~34°20′,东经114°05′~115°39′,南北宽135公里,东西长140公里。我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降水不均,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春秋温暖季节短,春夏之交多干风。光、热、水资源组合较好,平原土层深厚,适合很多根类药材生长。温度条件。秋温高于春温,冬夏温差显著,酷暑高温不多,严寒低温少见。年平均气温14.2℃~14.7℃,年平均最高气温20.2℃,年平均最低气温9.5℃。全市无霜期216天。从温度条件看,有利于中药材生长发育。降水条件。夏季降水集中,冬季雨雪偏少,年际变化较大,雨量分配不均。年平均降水量为689毫米~816毫米,雨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全市降水85%以上在农作物生长季节,水热同季,雨量较充分,有利于发展中药材生产。日照条件。我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00~2400小时,全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光合有效辐射量为594卡/cm2左右。分季度看,第二、第三季度为作物生长旺盛阶段,正是降雨量最多、光热辐射量和日照时数较多的阶段。这些气象要素对中药材生长非常有利。水资源条件。周口市水源丰富,水质好,易于开发利用。全市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河道有60条,分属沙颍河、涡惠河、西淝河、洪汝河四大水系。在水资源中,地下水资源丰富,降水入渗增补快,较为丰富的水资源是发展中药材的一大优势。土壤条件。周口市以
沙颍河为界,以南为沙颍河、汾泉河、黑河等冲积而成的淮北平原;沙颍河以北为黄河泛滥冲积而成的黄泛平原。沙颍河以南的商水、项城、沈丘南部土质主要是砂礓黑土,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1%,其特点是:土质粘性重,有机质含量高,潜在肥力高。这类土壤有机质、氮含量及阳离子代换较高,在严格掌握好适耕期,做好排灌措施和增施肥料的情况下,适宜种植麦冬、元胡、党参、牛夕、白术、白芍、芸苔子、薄荷等药材。沙颍河以北的扶沟、西华、太康、淮阳、鹿邑、郸城和沈丘北部土质主要是黄潮土类,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8%。黄潮土类中又分为砂土、两合土、淤土三大类。砂土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适耕期长、吸散热能力强,适种白头翁、半夏、元胡、白术、白芷、白芍、北沙参、丹参、菊花、紫苏、荆芥等。两合土具有土质疏松、沙粘适中、耕性好、保水保肥的特点,适宜白芷、南星、薏苡仁、桔梗、地骨皮、槐米、红花、银花、牛夕、党参、天冬等多种药材的生长。我市淤土面积约200万亩,土质细腻、可塑性好、胀缩性强、潜在肥力大,适宜栽种对土质选择性不强的药用植物,如杜仲、地骨皮、白扁豆、瓜萎、桔梗、板兰根、二花、丹皮等。我市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记者:周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为华夏农业文明和中医药文明作出过重要贡献。从远古到中世纪到近代以至现在,中医药作为东方文明特别是中华国粹在中原腹地持久而根深蒂固地存在发展着。请问,周口10个县(市、区)历史上中药材种植是什么状况?张树仁:据史料记载,唐朝有位名士叫张公艺,居住在西华县双龙集(即今西夏镇丛桑村)。其九世玄孙取桑籽育树苗百余亩,养蚕缫丝。数年之后,桑树成材,伐树之中,发现桑树之根皮与别处桑树之根皮迥然不同,树根表皮发白,皮质深厚,是优质的桑白皮。桑树有鲁桑、湖桑两种,入药的桑白皮采自鲁桑。于是鲁桑便在这里广泛种植,并精心烧制成药,以供市场需要。西华县桑白皮在盛产年代,年产量万余公斤,远销山西、陕西、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外地药商也常来西华县坐收,争相购买,供不应求。上世纪50年代末,上海市药材公司曾派人来我市组织收购、加工,再由上海出口。可见我市桑白皮已扬名国内外。红花在我市均有种植,尤以西华县所产的红花有名,从清康熙二年(1663年),西华县即开始种红花,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所产红花驰名中外,该县红花镇就是当时西华、扶沟两县的红花集散地,红花集即因此而得名。我市早在宋朝就有种植国槐的历史。清朝光
绪年间槐米已作药用。据调查,我市国槐的种植发展很快,槐米收购量逐年增多,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大量出口。我市菊花种植于清朝就有文字记载。1957年发展到5000亩,收购16万公斤;1963年发展到5万亩,收购量为120万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历史上我市农民有种植金银花的习惯和管理经验。金银花种植不占耕地,多在沟旁、庭院栽培,每到采收季节,花区的村里村外,随处可见采花、晒花的人群,村里村外片片银花,处处清香。1980年全市种植面积12000亩,多在太康。1984年以来,全市推行了比较完整的金银花栽培技术,即改一墩多株栽培为单株栽培,通过整形修剪,改善了金银花的生产条件,由葡萄缠绕为单株起立生长,由原墩摘亩产干花30公斤~40公斤增加到干花150公斤以上。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清时期我市就有野生桔梗资源,但无大面积种植。1970年,扶沟、鹿邑两县最早从信阳地区引种,当年收购2000余公斤。1978年,沈丘、郸城也派人外出引种桔梗,当年收购量为3.6万公斤。1980年,省医药局确定在鹿邑县建立桔梗生产基地,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以发展桔梗生产。白芍在我市栽培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自1956年以来,各县药材公司每年都专门指定人员深入乡村调查白芍生产情况,同时安排白芍生产任务。最多年产量曾突破1000万公斤,是我市发展的大宗药材之一。1982年,扶沟县从广西引进的白花蛇养殖成功,成为饲养白花蛇纬度最北的地方。据宣统三年《重修项城县志》记载:该县所产中药材有车前子、薄荷、紫苏、款冬花、金银花、二丑、枸杞、皂角、益母草、荆芥、茵陈、麦冬、何首乌、薏苡、菊花等19种。顺治十六年项城县志记载的中药材种植品种有白芍、菖蒲、郁李仁、牡丹皮、桑白皮、小桃红、斑蝥、百合、茵陈等33种。以上所述,足以证明我市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悠久历史。适宜我市种植的中药材主要品种及发展规划记者:根据你多年的研究,你认为在我市可以发展哪些中药材品种?在区域规划上应该如何确定?张树仁:据中药资源调查显示,我市共有中药资源529种,隶属7门,366属,其中植物药116科,292属,399种;动物药61科,73属,117种;矿物药13种;真菌类12科,6属,16种。全国重点品种356种,我市有148种;河南重点品种110种,我市有62种,分别占42%和56%。野生中药材品种在全市中药材品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历史上开发利用最早,收购量最大,品种最多的大都是野生药材。我市野生中药材主要品种有蒲公英、紫花地丁、车前草、败酱草、旱莲草、马弁草、透骨
草、益母草、苍耳子、白蒺藜、紫苏、青蒿、黄蒿、葶苈子、扁蓄、蛇床子、地肤子、香附、马齿苋、地骨皮、锦葵、白茅根、褚实子、兔丝子等215种,占全市药材品种的41%。随着人们对中药需求量的增加,野生药材不但不能大量增产,反而由于荒地的开垦利用,野生药材源相应减少。为了扩充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应该大力开展人工栽培引种。我市传统种植和引种栽培的药材品种有:板兰根、白术、红花、银花、党参、丹参、菊花、玄胡、桑皮、杜仲、黄柏、合欢皮、槐米、白芍、玄参、薏苡仁、生地、芸苔子、芦笋、白芷、麦冬、天冬、莱菔子、北沙参、桔梗、天花粉、白扁豆、丹皮、天南星等167种,占全市药材品种的30%。开发的动物药材主要品种有:土元、龟板、鳖甲、地龙、蜂蜜、蜂房、驴皮、全虫、蝉蜕、蟾蜍、鸡内金、牛黄等117种,占全市药材品种的22%。另外,还有一些家种、野生兼有的药材品种:血参、前胡、土元、半夏、南星、地骨皮、泽兰、地龙、全虫、鳖甲、紫苑、薄荷、菊花、天花粉、二丑、地黄等。我认为,根据全市气候、土壤分布和河流流域具体状况,要使药材资源得到更好地开发,使农村经济结构得到有效地调整,全市中药材种植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走规模化、规范化的道路。全市发展药材种植规划的总体原则应当是:充分发挥周口自然优势和地道药材的优势,以有利于保护和利用中药资源,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导向;根据自然条件和当地实际制定目标、规划和措施,并逐步实现;要搞好市场预测,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要从提高单产和药材质量入手,以大批量、多品种、质量优、价格廉去占领市场,开拓市场;提高地产药材的市场竞争能力,坚持长线品种与短线品种相结合的方针,对市场上紧缺脱销、本地适宜发展的药材要及时安排生产,对产需平衡品种要稳步发展,对市场上比较充足的品种要限制生产,对生产周期长、市场需求量大的品种要扶持发展,对产量大、用途多、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药材要积极开发利用,对濒危灭迹的品种要进行资源保护,对发现的新资源或稀有资源应先保护发展,而后再开发利用。在总体规划下搞好生产布局。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及中药材分布规律,按照药材生产的基本特点与发展方向、途径具有共同性的原则,我建议可将全市划分为三个药材种植区:沙北东部药材区宜种植白芍、白芷、桔梗、金银花、桑白皮、菊花、红花、紫苑、白芥子、瓜萎、板兰根、天南星、白术、褚实子、荆芥、北沙参等;
商丘老乡你好!
中药材种植哪种好?这个真不好说。因为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紧缺的,也许一个月后就大量积压了。从目前消费情况看,随着人们对生命的认识和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逐渐增强保健意识,那说明保健药材前景比较好。比如枸杞、大枣、人身、熟地、当归、黄芪等药材。但有些药材是要求水土气候的,并不是每种药材放在哪里都可以种植的,这个还是要考虑的。供参考。
南阳盛产天然中药材就达2357种,其中山茱萸、辛夷等道地名优药材30多种,中药材总储量2.5亿公斤,品种数量占全国的20%以上,总储量占全省的1/4以上,且多为无污染有机药材。全市已基本建成以南召辛夷、西峡山茱萸与天麻、桐柏桔梗、方城裕丹参、内乡黄姜、镇平杜仲、邓州麦冬、唐河栀子、社旗板蓝根等为主体的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2007年,西峡山茱萸、南召辛夷、方城裕丹参、唐河栀子入选“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