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皇帝说的是普通话还是方言?
2019-10-28 07:13
2413浏览
11回答
古代历史上,皇帝说的是普通话还是方言?:古时候上朝讲的是「官话」。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是新中国成立之后,1955年才有的。古时的普通话变迁为:雅言 — 通语 :-方言,普通话,皇帝,古代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最新文章|
最新问题|
最新经验
古时候上朝讲的是「官话」。
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是新中国成立之后,1955年才有的。
古时的普通话变迁为:雅言 — 通语 — 正音 — 雅音 — 官话 — 国语
先秦时期的通语叫「雅言」,到了秦汉时期,多称「通语」,隋唐时期多称为「汉音」。至宋元时期,则称为「正音」或「雅音」。一直到了明朝才叫做「官话」,并且沿用至清末。
官话以中州音为准,指的是以历史上洛阳读书音为办公用语,并非洛阳口语,更非现在的洛阳口音。
今天北京话是东北旗人话和北京老话合起来的,东北味很重,听东北话声调就比天津话还更近北京些。
根据方言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影响最广泛的应属官话方言,使用人口占到了汉族总人口的73%。
官话是怎么出现的呢?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地域之间交流少,天南地北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同处庙堂,各说各话,就无法治国理政了,因此要统一语言,使之共通,理所应当地出现了「官话」。也就是官员上朝时所讲的话~
官话又可细分为八种次方言: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我国境内人数使用最多的官话方言是西南官话,中原官话次之。
现代的普通话并不是纯正的古汉语,而是以北方方言为语法,北京话为标准音的语言。古汉语没有翘舌音,分清浊音、韵尾音等,而北方话受满语的影响分翘舌音。北方方言分现行普通话的4个音,而南方官话分5-12个音。我国八大方言语系中,闽语,粤语,客家话,吴语,赣语,湘语这六大方言都要比作为现行普通话基准语法的北方语系接近古汉语。也就是说,其实南方官话方言更接近古汉语。
当然是方言了,尤其开国皇帝,身边都是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家乡人,更没有不好交流一说,至于其他地方官员,听不懂只能自己学习听懂了,总不能让皇帝学习说官员听的懂的话,除了开国皇帝,其他皇帝因为帝王家生长,也就是当朝的京城。所以口音也就变成了偏向当朝首都的方言了。
首先,在古代是没有普通话这一说的,千万别被电视剧误导了。自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么多的朝代更迭,基本上是每换一个朝代,官话就会换一茬,而且官方语言大多时候都是跟着国家的首都走的,例如周朝的首都是洛阳,那么周朝的官话就是河南一带的方言。
在周朝的时候,国家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叫象胥的官职,这个官职就和我们现在的翻译官是一个道理,为了让大臣们都学会官话,朝廷培养了许多翻译官,还会时不时的把这些翻译官派到地方,让敌房的官员跟随其学习。
到了汉朝以后,官话的标准就变成了中原的雅音和关中的关中的方言相结合的一种语言了,从北宋到明朝早期,由于地方差异,使用的都是南京话作为了官方语言,到明朝以后,朝廷迁往北京,官话也随之改变为北方语言,一直到现在为止,我们的首都一直是北京,所以我们现在说的普通话也就是那是的官话演变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