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是古代的“普通话”吗?
2019-10-28 07:28
3526浏览
11回答
闽南语是古代的“普通话”吗?:感谢邀请。古人对语言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只有官话一说,而官话的地位还比不上普通话。官话只在官员当中通用,而且以王朝首都地:-闽南语,普通话,古代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最新文章|
最新问题|
最新经验
感谢邀请。
古人对语言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只有官话一说,而官话的地位还比不上普通话。官话只在官员当中通用,而且以王朝首都地区的方言作为官话。
这也没什么问题的,由于行政效率的问题以及基层管制力度弱,古典王朝基本都不具备推广官话的条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经济生产方式所导致的。古典中国的经济生产方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就表明大部分老百姓都不会处于商品经济的活动当中,因为小农经济的特点就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所以对于商品交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需求。
因为商品经济涉及到商品的流通,在交通运输方式单一的古代,只有通过商队的活动才能带动商品流通,而对于90%以上得人口属于农业人口的古典中国来说,能有多少人能够投入到商品流通以及商品生产的行业当中。所以,古人并不需要普通话,只要官员、知识分子等特定群体会官话就可以了。
不过,古人对于文字却是非常执着,因为书同文是大一统的标志,是必须要做到的。比如说汉字到了元明两朝,民间已经出现了多种简化写法,并逐渐开始影响上层;到了清朝,面对这种书不同文的局面,开始对汉字进行规范,出台了正体字,也就是今天的繁体字,官方文件、文书必须要使用正体字,至于民间用简化字,那不受朝廷干涉。而这一时期的简化字,也就成了今天简化字的雏形。
说到这我觉得大家就都可以理解了,为什么古人对于普通话并不感冒。顺带说一句,古代福建南部以及广东、广西等地长期都被中原王朝视为化外之地,古典王朝怎么可能会用闽南话作为官话?另外官话最靠南的也就是南京方言了,毕竟明朝曾经定都南京。
全文完
谢谢悟空邀请!首先,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闽南语虽由古语演变而来,但不能说它是古代的普通话。因为一种语言经历千年,早已经有了变化,不再是当年的语言了。况且,古代没有普通话这种概念以及和这种概念相对应的事物。题主这里的普通话加上引号,只能勉强对应古代的官话,即使这样,也不能轻易下结论。
一、语言是复杂而又不断变化的
中国的方言的确太多了,除了每个人自己所处的本省以外,大家所熟知并能基本听懂如河南话、东北话、天津话等,能部分听懂的如四川话、陕西话、山西话、山东话等,很难听懂或基本听不懂的如粤语、闽南语、浙江话、上海话等。如果再加上少数民族语言,如果你不是那个民族的,那就丝毫听不懂了。据了解,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有80多种互不相通的语言。其实,即使在同一个省份,又有语言和口音上的不同。如在安徽,北部的安徽话大多好懂,如亳州、阜阳、蚌埠等,方言有点接近,到了合肥,又是一种方言。然后再往南,到了安庆,话音又变了,而芜湖话和安庆话又不一样,到了徽州一带(即现在的黄山市)很多方言如屯溪话、歙县话、黟县话,外地人就几乎听不懂了。而闽南语虽说起源于黄河、洛水一带,但如今说闽南话的人主要集中在闽南和台湾等地区,千百年来不可能没有变化,如何证明就是古代的官话呢?
二、古代官话体系
在古代,官话并不是说定都在哪里,就把哪里的话作为官话,反倒是定都定官话后,才导致了首都的人大多数说官方,久而久之,说官话的人就越来越多了。而且,古代的官话和现在的普通话不一样,侧重于官方使用,也就是朝廷和官方的人使用,普通老百姓不一定会说官话。在中国古代官话体系和八种次方言中,主要有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闽南语是不是属于中原官话,有待考证。而且,古代的官话究竟是如何说的,又有谁能确定呢?如果未经考证,就说闽南语是古代的普通话或者官话,是不是很武断呢?
三、闽南语的渊源
其实,提问者这个问题的提出,并不是突发奇想,更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根据的,说闽南语的人是晋代人和唐代人衣冠南渡过去的,这个是有考证的。而福建的晋江就得名于此,台湾人又称闽南语为河洛话,河洛,具有明显的中原标签。这些内容,在图书馆和网络资料上都可以找到。但语言不像文字,语言的变化是看不见的,古代也没有录音机,如何知道现在的闽南语就是古代晋朝唐朝的官话呢?
所以说,即使闽南语来源于晋朝和唐朝的中原地区,经过了一千多年,又相隔几千里,很难说就和当年的官话一模一样。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就方言和历史进行探讨,并不是要说闽南语的坏话,相反,本人还很喜欢《爱拼才会赢》等闽南语歌曲。而且闽南语在世界范围内还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如有不同意见,还望留言赐教。
当代社会,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都是文化变迁的产物。在文化变迁过程中,语言是一定会变化发展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秦国人来过这里,始皇帝派屠睢和赵佗率军50万来征服这片地方,后来又从中原地区迁移人口50万来此地,进一步加深了文化融合,自然包括语言融合;三国时的孙权也派人来过这里,也随着带来了一部分的吴越楚地汉语语言;令中原人士痛心的永嘉之乱,中原部分人口再一次迁徙到这里,又是带来了当时的古汉语。唐朝末年又为镇压黄巢起义,进行过两次军事行动,同时伴随的着大量移民,带来了当时的中原古音,经过数若干年的演变后也为闽南语的发展提供了素材。
可以这么说吧,古代的普通话就没有标准,中原政权不停地变化,人口不断的迁移,曾经入主过中原的政权,民族,进了中原就如同进入了酱缸,最后该留的留,该走的走,该死的死,但是,文化基因却在中原生了根,发了芽。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一切,只是之前所有因素作用下的结果。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应该比较好理解。中国从秦朝建立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开始,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语言呢?应该也是以秦音为主形成“官话。”后来的王朝统治者们也都是中原、北方人。所建的首都都在中原和北方。所用的“官话”一定是离不开以帝王为首的统治集团的方言,和以首都为中心的地区方言为主干的语言。这就是为什么北方大半个中国的语言,虽然口音不同,但都能互相听懂。而南方,不要说隔省隔县、就是隔一个村,就无法交流。如此杂乱的方言,如何能成为“普通话”。而某些方言远离中原,古时又没有录音设备,语言只能靠人口口相传。边地方言如何能登堂入室成为“官话”?难道陕西的李世民、河北的赵匡胤…得了天下以后,就派出大批人马去几千里外学习某地方言,然后回来推广?如此竦人听闻的想像力,要什么样的大脑才能产生出来!
也有人力举实证:某方言某一词语与古汉语读音相似,以此来“证明”某方言是古汉语“官话”。真是难为了这些苦心孤诣的卫道士!他们费尽心力搜寻了只字片语的“证据”,却对北方官话(普通话的前身)中绝大部份字、词、语法、修辞方式与有史以来留下的文学、诗词歌赋、史籍…高度一致视而不见!而死死地咬住那几百个,宋朝末年,“官话”就已经弃用的入声字。好像那些入声字是汉语的“精膸”一旦不使用入声字,汉语的“魂儿”就没了,汉语就不是汉语了!这不是笑话吗?说某地方言是古代“普通话”。谁能举出几首用该方言写出的《汉赋》、《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而所有这些典藉都与普通话高度相似!究竟哪个是古代的“普通话”,还不清楚吗!
我之前看过一个报道,说潮汕话才是中国古代官话,后来我遇到一个潮汕人,听他给我解释,潮汕话里面很多古语,他们的方言特别像文言文,例如他们说吃饭,说的食,女儿还是儿女说的奴(古代不是说奴家吗),不要说我勿(勿以恶小而为之),我曾经还研究过这个潮汕话,挺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