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普通话的普及,长此以往方言会消失吗?

2019-10-26 07:23 1764浏览 11回答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长此以往方言会消失吗?:作为一个南方人,我坚信方言不会消失。我自认为自己的普通话还不错,普通话等级二级甲等,略会一些北方方言。我从不主动听春晚的:-长此以往,方言,普通话,普及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后发表回答
来滴都是客
1楼 · 2019-10-26 07:34.采纳回答

作为一个南方人,我坚信方言不会消失。

我自认为自己的普通话还不错,普通话等级二级甲等,略会一些北方方言。

我从不主动听春晚的东北小品。对我这样接受过普通话训练的人来说,完全听得懂。但不是自己熟悉的语言,感情上没有共鸣。我能听懂笑点,却缺少会心一笑的顿悟。

使用北方方言的人,听南方小品,也有同样的感受吧,既使听得懂,也不觉得好笑。

熟悉的方言,才能能唤起隐藏的情感,有共鸣,有认同。

我略会一些北方方言(其中一二几可乱真),可除了自己的母语方言,其他的南方方言,反而不会。

毕竟南方方言宗派林立,音素,声调与普通话差异太大。很多南方方言,有独立的音素,根本就不能用拼音拼出来。就连声调,比普通话的四个声调要丰富多了。有六声调的,七声调的,八声调的……,如同外语。语感很难掌握。

很佩服两广福建人的语言天赋,白话,客家话,闽南语都会说点,根本就不是一个语种,却能信口拈来。他们还能说普通话,至少四种语言了。

北方某地人总说南方人‘’舌头捋不直‘’。其实他们不知,林林种种的南方方言,发音体系各自为政。母语之外,学另外发音体系的普通话,如同学外语。有几个中国人的外语语感好的?南方人(尤其两广福建)能讲塑料普通话,就很天才了。

我是湖南人。湖南的方言也很多,湘语(新湘语,旧湘语),赣语,西南官话,平话,湘南土话,客家话……。

我的母语是西南官话,理论上属于北方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之一。西南官话对北方人而言,是最容易听懂的南方人方言。

既使这样,在西南官话里,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是不分的,鼻音n和边音l没区别(甚至没有n),前鼻音n和后鼻音ng一样……。

就有了欢乐的塑料(假)普通话(化)……。

我喜欢方言,尤其是南方方言。每每听到南方人的塑料普通话,心情就舒展。

熟悉的方言,让人认同,有归属感。这种亲切,是普通话不能代替的。

方言,是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爱国从爱家乡开始,爱家乡从爱方言开始。

普通话很重要。正因为有了普通话,才把全国各地的人民联系到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但,普通话不过是交流工具而已。

如同网络,很重要。你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网络,但你能因此只要网络,而不要家庭吗?

你只有网络是不够的,你仍然需要家庭。

普通话也如此,如网络一样重要,一样不可缺少。

可是,只有普通话,也是不够的,仍然需要方言。

既然有需求,就不会消失。

ra120
2楼-- · 2019-10-26 07:55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会消失吗?我的回答是:会的,只是时间问题。虽然,我并不喜欢这个结果,但,这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规律。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不断改变工具的性能,让它在使用中更加得心应手,是人类世代不懈的追求。

只要有交流,语言就会产生变化。如同溪流、江河中水,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在交流中,小众的语言被大众的语言同化,是理所当然的。自人类有了语言以来,有多少语言己经消失、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只能说是“恒河沙数”!又有多少语言正在我们身边“悄悄的”走向消失呢?恐怕连语言学家也说不清!

两年前,我在这里写过一篇以六十年前东北话为蓝本的老夫妻对话(音译的)。好多年青的东北人根本看不懂,惊呼“难道我们是假东北人吗…?”

东北的吉林、长春、哈尔滨人的语言,是公认的,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在推广普通话中受到的影响几乎让人觉察不到。但是,仅仅过了六十年,这里的方言已经“面目全非”。可以这样认定:六十年前的东北方言,已经消失了!

这就是语言发展的趋势。由于主流语言涵盖人群众多,使用便利,人们会不知不觉地向主流语言体系靠拢,向滚雪球一样,使体系越来越大,优势也越发明显。故而,主流语言一旦形成,就不可能逆转。

主流语言发展更新的速度,和规模的壮大,是和社会的繁盛发达成正比的。社会发展越快,语言的更新、变化也跟着提速。新中国成立这七十年来,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语言变化最快、最大的时段。语言的高度统一,也是空前的。这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好事,是国家稳固的基本保证,我们没有必要忧心忡忡。

那么:方言的式微,会不会影响“文化”的流失。这种担心是没有道理的。首先:语言,和文化是两个概念。语言只是“运载”文化的工具。某种语言的灭失,一定是被另一种更先进的语言取代。运载文化的功能,随着语言的先进而更加强大了!

有人说:XX方言是古汉语的“话化石”,是最“纯”的汉语,我们是不是该提倡使用这样的语言?

语言的功能是人际交流。语言是否先进,主要看它能涵盖多少人群。一种大众人口应用的语言,肯定是先进的。语言不是矿石,不是纯度越高越好!应该是成份越“杂”功能越强!所谓“最纯粹”的语言,就是封闭、落后的同意语!“活化石”级的语言,除了能在语言学研究中,起点“佐证”作用外,在社会生活中没有任何意义!不同的语言会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兼容、取吸、同化…而改变。只要有交流,就会产生变化。这是极其朴素的道理。所谓“话化石”级别的、还“古”汉语,是不存在的!只能说过去有些地方封闭、落后、与外界交流有限,其语言保留古语词汇、读音相对多些而已。

有人说:普通话缺乏入声,只有四个音调,远远比不过某些“五音”甚至“九声六调”的方言。是不是很落后啊?

语言,不是歌曲,不是旋律越复杂越好!先进的语言,主要是表达能力强,词汇含量大、语法科学合理、易懂易记、自己“再创造”功能强大、能兼容、接受消化外来语…因而吸引、涵盖越来越多的使用人群。汉语“入声”的消失,是语言发展的一个进步。和普通话一点关系都没有。史料记载:入声,最晚在南宋末年,就已经淡出流行语言了!

我们都知道:英语,只有一个调。谁会说不先进?!

语言的发展规律,是走向局部的统一。历史上一直如此,只不过受政治、经济的发展时快时慢。

近几十年来,由于,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特别是有了科技手段的助推,使语言的统一显著提速。这是振兴中华、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希望大家都能理解。

齐春萍
3楼-- · 2019-10-26 07:54

我认为会消失,因为语言本身是交流的工具,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不断融合发展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样化,语言的统一是大的趋势。

以我自身的经历来看,本人70后,出生于鲁南山区农村,现生活在本地四线小城市。在日常生活中还用方言交流,但已和儿时在农村时不完全一样,已经不自觉改掉了一些方言的发音。回到农村和老人们交流时有时候反而是刻意再找回方言的发音,但家乡的方言还都听的懂。儿子已上高中,从小就接受普通话教育,虽然在家交流时还是以方言为主,但明显普通话的发音水平已比我强。而当我有时冒出方言味较重的发音时,他已不理解什么意思了。要是带他回农村直接和老人们交流有些方面就有些障碍了。现在农村儿童接受普通话教育水平也大幅度提高,教师们早已不是我们那时操着满口方言的邻家大叔。这些孩子的未来要么是城市,要么是逐渐城镇化的乡村,一些方言得以生存的土壤就没有了。等农村这些基本没接受普通话训练的老人们故去后,一些方言也随之消逝。由此往下推,也许用不了几代人,本地方言基本就被普通话代替了。

当然我们这的方言算是离普通话很近的北方方言,可能消失的会快一些。但我国地域辽阔,各系方言众多,有的和普通话差距巨大,尤其是粤语、闽南语等南方方言。它们短时间内消失的部分会很少,完全被普通话代替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现在的普通话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方言中的个别词汇可能随看大众的接受而成了普通话,象东北方言中的”忽悠”一词,现在已很”普通化”了。

总之,若干年后我国各地方言逐步消失而形成统一的普通话是可能的。

来滴都是客
4楼-- · 2019-10-26 07:42

我认为不久的将来,我们很多方言都不复存在了。我是八零后,我们小时候说的就是方言,上学有的老师甚至是用方言授课,我们的普通话的基础大多是看电视学来的。

可是到了今天我看我的下一代的孩子很多都不会说方言,我没做过调查,我侄子八岁,但是他的一起玩的小朋友之间都是用普通话交流。因为这些孩子从上幼儿园老师教育的就是普通话,也就是从两三岁他们接受的语言就是普通话。而且现在学校教育也越来越正规了,虽然我们这边小学是乡村小学,但是现在的老师授课全是用普通话上课。因为你不用不信啊,说家乡话孩子听不懂。

我的侄子在家说的就是普通话,你跟他说方言他就不懂。我觉得这已经是一个趋势了,不是危言耸听,可能以后我们的很多方言都会消失,毕竟现在说方言的这些人总有一天会老去

litingxy126
5楼-- · 2019-10-26 07:42

举个简单例子, 明朝为普及官话在各省犬牙交错之地移民,基本都同化了当地人,但主要当时经济不发达,人口流动性差所以对方言影响不大。

随着现代普通话的大力普及,以及农村城镇现代化,各地方言也都随时代变化而变,特别是南方省城或其他经济发达区域,因教育发达及人口流动性大, 解放后方言基本都按普话再二次发音,特别是入声和去声的退化,只有底层语言还基本未变,而在方言保存比较最完整的村镇落后地方,脱口一出却被嘲为土语,但随着农村城镇化,教育程度提高,都渴望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也势必大力普及普通话,就有点像苏联前加盟共和国基本都是说俄语,大家都需要共同进步共同交流,那种采菊东篱下,偏安一隅,自我封闭已不适应时代要求,毕竟现代社会是个共享共赢时代。

通明水晶丘
6楼-- · 2019-10-26 07:40

转自百家号:夏侯居坤

今天发现孩子竟然不会说方言,虽然我们家两口子都会说方言,但平时说的就都是普通话,孩子不会说方言也是很正常的,谁叫你父母自己不说呢?

不过,我还是感到有点小紧张,别自己的孩子最后在家乡连家乡话都不会说了啊?那不是被人笑掉大牙了?

于是,本着保护本地语言遗产的态度,上网看了许多资料,但最后我只能感慨地得出个一个虽然痛心却不得不接受的结论:这方言是迟早要消亡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以后,大概也只有在博物馆和地方戏曲里才会听到纯正的本地话了。可是,博物馆能保得住这文化遗产吗?还有,除了几个大戏种,全国还会有几个地方戏能吸引得住现在的年轻人呢?

 语言的发展,从来都是弱势文化被先进文化同化,人类在发展语言以后,就必须面临两难:扩张还是封闭?先进的文化,国家,地区,需要包容外来的人口与文化流入,本地人与外地人接触越多,就越需要统一的语言进行沟通与交流,你难以想象大家各说各话,彼此还会沟通无碍?如果进入的外地人数量很少,则外地人必然要入乡随俗,学会本地语言。可如果进入本地的外地人众多,又是不打算常住的人口,则本地语的学习不但没必要,且还是一种拖累。为了与迅速发展的人员流动与地区经济交往适应,客观上就要求本地人必须接纳一个更大的系统语言,也就是本外地人都可以听懂与交流的官方语言,也就是普通话。一个地区越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越大,地域间经济交往,通婚与合作越多,就越需要打破原有方言的限制, 通过共同语言达成沟通。

不过,用什么通用语言作为不同语言、方言地区的人共用的“普通话”呢?在这一点上,一直都存在着激烈的斗争。没有一种语言愿意被消灭,所以当初的秦始皇才会“书同文”,强行统一文字。汉字的统一,对于中华民族是一件好事,因为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彻底将各自独立的六国变成一国,可是,这也是一件憾事,因为原有山东六国的文字从此彻底消灭了,只能从古籍与遗迹中才能寻觅踪影,那些文字退出了流通领域,当然就等于灭亡了。

文字虽然统一了,但方言却并没有消灭,古时候因为各地阻隔,沟通不畅,又没有广播电视等媒体,方言这种口头方式的语言就各行其道,独立而倔强地发展起来。在中国,同一个文字,在各地却有不同的读音,这种字同音不同的现象,就是方言。

然而,一旦地域之间的距离被动车、飞机这样的高速工具拉近,电视、广播、网络这样的传媒又不断将统一的读音灌输到每个乡村,方言在与官话(普通话)之间的较量就彻底居于下风。

 方言的存在,有两个前提,第一,就是外来方言很难进入本地,即便偶尔有外地人进入本地,但外地话无法对抗本地语言的垄断地位,第二,本地人大多数只会一种口语,也就是,即便本地人里也有会官话的人,但这样的人只是少数,非富即贵,而大多数本地人则是普通百姓,没必要也无从学习官话。

尤其第二点,是方言能够立足几千年的根本原因。因为会且只会一种口语,所以这种当地方言不会被其他方言替代,否则当地人根本无法互相交流了。也因为我国自秦朝后有且只有一种文字,也就是汉字,所以国家也保持着统一为主的局面,因为会汉字的人,不管你口语是什么,都用同一个文字,都是中国人。于是,两千年来,中国人有且只有一种文字,却有无数种方言的局面,就如此合乎逻辑地存在下去了。

然而,这两千年未变的一字多方言格局,可能很快就要被打破了。因为方言赖以存在的两个前提都受到了挑战,首先,今天大多数城市都已经实现了全国化乃至全球化,本地人出去,外地人进入,原有地域的差别原来越不明显,你很难用方言来区分一个人是什么地方的人。其次,不同地方的人汇聚在同一个地方,大家需要同一种口头语言才能交流,且要求外地人必须说已经不大可能了。最后,即便是本地人也都会两种口语,方言与普通话,那么,该选择用那种口语呢?这答案不言自明。

一个人会太多的语言或者方言,其实并不是好事,从成本最小化出发,如果不是必须使用某一种语言或者方言,我们肯定会选择最简单最省事的方式。

 将普通话与方言一比较,两者的优劣立判:

1、使用范围。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语言,方言只是本地使用,到了外地就不能用了。这就好比给你一部全球通,再给你一个本地小灵通,同样价钱,同样资费,你带哪个出门?

2、获利程度。

比方,普通话标准的人可以到全国任何一家电视台,电台做主播,只会方言的就只能在本地台播音,哪个更有利?或者,只会方言的人只能与本地人做买卖,会国语的是全国都可以做,哪个有利?人是趋利避害的,所以这种选择不用多考虑。

3、功能重复。

普通话与方言都是同一种文字,这与中文和英文是不同文字不一样,既然写出来是同一种字,仅仅是语音不同,那普通话与方言的功能就存在重叠。而现在,同时会普通话与方言的人占了绝大多数,那么,有必要彼此用两种口语对谈吗?既然没必要,那当然就会被逐步淘汰了。

 不仅是方言,就连不同文字的世界各国语言,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那就是适用范围小、沟通人群少、获利程度小的小语种会被逐步淘汰。而那些强势语言会逐步实现世界语言的最终统一。世界大同,必然先从语言文字大同开始。

从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看,最终可能只留下两种最强势的语言:中文(标准普通话发音)与英文(标准美利坚发音),其他语言文字,尤其是方言最终会向这两大语言迈进,被吸收,被淡漠,最终归于消灭,这只是时间问题。更远的未来,统一的地球语,最终会替代所有语言。

那么,当初曾出现的“世界语”为什么最终又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了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种语言并不符合自然规律。世界语并非在生活经济中自然产生的,也只有少数精英人士才会使用。语言只有被使用才有生命力,莫名其妙制造出来的语言,又怎么会长久?

所以,学会顺其自然,让最有生命力,使用频率最多的语言成为世界共同语言,这是无可阻挡的趋势。还好,照现在的趋势看,汉语最有可能成为地球人的共同语言,我们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虽然,这会意味着许多语言与方言会逐步消失,但这种趋势恐怕不是我们主观意愿所能改变的。

几千年前,老子说出了“道法自然”的真理,在自然规律的面前,我们除了顺应,还能如何呢?

休学
7楼-- · 2019-10-26 07:39

关于方言的问题,大家要有这样的一个认识。方言是语言“活的化石”。汉语从古代到现在是怎么发展?可以从多种渠道了解,其中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方言。大体上可以这么说。因为方言很复杂,从南到北的方言上的差异,正好是从古至今汉语发展的一个轨迹。无论从语音上、词汇上、语法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政府在一方面强调推广普通话,另外一方面没有提出不能说方言、消灭方言。在推广普通话过程里,也很自然地会随着普通话方言的推广,对一些弱势方言(小方言)产生一定影响,但就大的方言不会有什么变化的。

环球网校快问 · 最新文章 · 最新问题
Copy 2018 https://wenda.hqwx.com/ All R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6038139号-3 / Smrz 京ICP备16038139号-3/ 举报电话:400-678-3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