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首先,地貌和特殊地质构造,是导致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该区在大地构造上属南秦岭复合褶皱带,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白龙江沿深大断裂呈“之”形弯曲),新构造活动频繁。地势起伏大且坡度较陡、谷坡稳定性差,过半地方坡度大于25度,南部许多地方甚至达到35度-50度。调查发现,谷坡坡度大于30度的沟谷有一半以上发生泥石流,谷坡坡度在20度-30度之间的沟谷亦有三分之一强发生泥石流,可见地面坡度是泥石流的重要成因之一。 这些地区或覆盖黄土,或分布着板岩、灰岩、页岩、千枚岩、砂岩等比较软弱易受风化侵蚀的岩层。地表风化物和松散堆积物深厚,是滑坡、泥石流强烈发育的地质基础。 舟曲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的持续干旱,造成城区周边岩石解体,部分山体、岩石裂缝暴露在外,使雨水容易进入,导致滑坡。 其次,降水量较大,暴雨频率和降水强度大。 本区泥石流多为降雨型泥石流,降水是泥石流形成的激发因素和泥石流组成的水分来源。据前人研究资料,降水强度在小流域10分钟雨量超过10毫米,或30分钟雨量超过20毫米,就有可能爆发泥石流。该地区年降水量是500毫米到800毫米,经过连续降水或大强度暴雨之后,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而此次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时,降水强度达到97毫米/40分钟,为泥石流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再次,“山大沟深”是舟曲地区主要的地形特征。 山地海拔在1500-3000米之间,是山地垂直坡面中气候营力作用最强盛地段,而该地区海拔在1173米-4505米之间,大山耸峙、沟谷纵横,也是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爆发的有利因素。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该带在山地空间中处于由湿润、半湿润气候向干热河谷的过渡带,气候变幅大,加之人类开发破坏超过回归补偿。所以植被最差,生态环境最脆弱,坡面破坏率高达50%-70%,呈现出草木不生,石骨嶙峋的荒漠景观。 (2)该带位处山地纵剖面中的陡缓转折区,为高位地下水的出露带。上游地表水下渗多,地下水出**也相应增加。不仅将岩土层中可溶盐泻出,还将松散土体含盐量冲洗消失,大大降低土体抗碱强度和抗蚀性能。 (3)此带接受大量前期降水,不便及时排泄蒸发,使土体含有较多水分,致半饱和、饱和状态。 (4)该带又为坡面径流集中区,水流的绝大部分功能消耗于冲蚀沟床。由此引起沟侧连续滑坡和崩塌,为泥石流提供物质。 在山地垂直带中,泥石流源地通常处于特殊部位,包含多项结构面,既是山地气候界面,又是生态环境差异面。由山地寒温带向干热河谷过渡,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斜坡重力侵蚀强烈,物质输移最活跃。 还有,人为活动也是造成本区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区自明朝以来,一直沿袭刀耕火种、毁林开荒、陡坡耕种等掠夺式地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生态平衡失调。同时,人类不合理的开采活动,使坡体失稳,诱发滑坡,直接为泥石流补给物质。 最后,汶川地震的影响是重要因素之一。 舟曲县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县城周边山体松动、岩层破碎。因地震造成的山体松动等需要3年到5年时间才能消除,但目前距离汶川地震发生仅2年多时间。
emmawen
关注
安卓版
iPhone版
多个标签请以空格隔开!
首先,地貌和特殊地质构造,是导致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该区在大地构造上属南秦岭复合褶皱带,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白龙江沿深大断裂呈“之”形弯曲),新构造活动频繁。地势起伏大且坡度较陡、谷坡稳定性差,过半地方坡度大于25度,南部许多地方甚至达到35度-50度。调查发现,谷坡坡度大于30度的沟谷有一半以上发生泥石流,谷坡坡度在20度-30度之间的沟谷亦有三分之一强发生泥石流,可见地面坡度是泥石流的重要成因之一。 这些地区或覆盖黄土,或分布着板岩、灰岩、页岩、千枚岩、砂岩等比较软弱易受风化侵蚀的岩层。地表风化物和松散堆积物深厚,是滑坡、泥石流强烈发育的地质基础。 舟曲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的持续干旱,造成城区周边岩石解体,部分山体、岩石裂缝暴露在外,使雨水容易进入,导致滑坡。 其次,降水量较大,暴雨频率和降水强度大。 本区泥石流多为降雨型泥石流,降水是泥石流形成的激发因素和泥石流组成的水分来源。据前人研究资料,降水强度在小流域10分钟雨量超过10毫米,或30分钟雨量超过20毫米,就有可能爆发泥石流。该地区年降水量是500毫米到800毫米,经过连续降水或大强度暴雨之后,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而此次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时,降水强度达到97毫米/40分钟,为泥石流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再次,“山大沟深”是舟曲地区主要的地形特征。 山地海拔在1500-3000米之间,是山地垂直坡面中气候营力作用最强盛地段,而该地区海拔在1173米-4505米之间,大山耸峙、沟谷纵横,也是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爆发的有利因素。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该带在山地空间中处于由湿润、半湿润气候向干热河谷的过渡带,气候变幅大,加之人类开发破坏超过回归补偿。所以植被最差,生态环境最脆弱,坡面破坏率高达50%-70%,呈现出草木不生,石骨嶙峋的荒漠景观。 (2)该带位处山地纵剖面中的陡缓转折区,为高位地下水的出露带。上游地表水下渗多,地下水出**也相应增加。不仅将岩土层中可溶盐泻出,还将松散土体含盐量冲洗消失,大大降低土体抗碱强度和抗蚀性能。 (3)此带接受大量前期降水,不便及时排泄蒸发,使土体含有较多水分,致半饱和、饱和状态。 (4)该带又为坡面径流集中区,水流的绝大部分功能消耗于冲蚀沟床。由此引起沟侧连续滑坡和崩塌,为泥石流提供物质。 在山地垂直带中,泥石流源地通常处于特殊部位,包含多项结构面,既是山地气候界面,又是生态环境差异面。由山地寒温带向干热河谷过渡,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斜坡重力侵蚀强烈,物质输移最活跃。 还有,人为活动也是造成本区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区自明朝以来,一直沿袭刀耕火种、毁林开荒、陡坡耕种等掠夺式地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生态平衡失调。同时,人类不合理的开采活动,使坡体失稳,诱发滑坡,直接为泥石流补给物质。 最后,汶川地震的影响是重要因素之一。 舟曲县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县城周边山体松动、岩层破碎。因地震造成的山体松动等需要3年到5年时间才能消除,但目前距离汶川地震发生仅2年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