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井点降水,是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一种方法。故又称“井点降水法” 。在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设备使所挖的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的方法。 所采用的井点类型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等。 一般该方法用于地下水位比较高的施工环境中,是土方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能疏干基土中的水分、促使土体固结,提高地基强度,同时可以减少土坡土体侧向位移与沉降,稳定边坡,消除流砂,减少基底土的隆起,使位于天然地下水以下的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能避免地下水的影响,提供比较干的施工条件,还可以减少土方量、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施工安全。 具体流程 设备要求 井点设备主要包括井点管(下端为滤管)、集水总管和设备等。 井点管采用Φ60×5长6.0m无缝钢管。管下端配2.0m滤管,滤管采用与井点管同直径钢管,井点管和滤管之间连接钢制管箍,与集水总管连接用耐压胶管,滤管钻梅花孔,直径5mm,距15mm,外包尼龙网(100目)五层,钢丝网二层,外缠20#镀锌铁丝,间距10mm。集水总管为内径100—127mm的无缝钢管,每节长4米,其间用橡皮套管连结,并用钢箍接紧,以防漏水,总管上装有与井点管联结的短接头,间距0.8米—1.2米。 每套设备有真空泵一台,离心泵一台,水气分离器一台,每套井点降水设备带70根井点降水管。 施工方案 井点的平面布置: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时,可用单排线状井点,布置在地下水流的上游一侧,两端延伸长度以不小于槽宽为宜。如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则用双排线状井点。面积较大的基坑宜用环状井点,有时也可布置成U形,以利于挖土机和运土车辆出入基坑。井点管距离基坑壁一般可取0.7~1.0m,以防局部漏气。井点管间距一般为0.8m、1.2m、1.6m,由计算或试验确定。井点管在总管四角部位应适当加密。 井点高程布置:井点的埋设深度H(不包括滤管)。H≥H1+h+IL(m) H1——井管埋设面至基坑底的距离; h——基坑中心处底面至降低后地下水位的距离,一般为0.5—?1.0m; I——地下水降落坡度,双排或环状井点1/10,单排井点为1/4~1/5; L——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 同时还应考虑井点管一般要露出面0.2m左右,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滤管必须埋在透水层内,为了充分利用抽吸能力,总管的布置接近地下水位线,应事先挖槽,水泵轴心标高宜与总管平行或略低于总管,总管应具有0.25—0.5%坡度(坡向泵层),各段总管与滤管最好分别设在同一水平面,不宜高低悬殊。 井点计算 首先排放总管,再埋设井点,管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连通,然后安装设备,在这里,井点管的埋设是一项关键性工作。 井点管采用水冲法埋没,分为冲孔与埋管两个过程,冲孔时先将高压水泵,利用高压胶管与孔连接,冲孔管与起重设备吊起,并插在井点的位置上,利用高压水(1.8N/mm2),又经主冲孔管头部的喷水小孔,以急速的射流冲刷洗土壤,同时使冲孔管上下左右转动,边冲边下沉,从而逐渐在土中形成孔洞,井孔形成后,拔出冲孔管,立即插入井点管,并及时在井点管与孔壁之间填灌砂滤层,以防止孔壁塌土。 认真做好井点管的埋设和砂滤层的填灌,是保证井点顺利,降低地下水的关键,同时应注意,冲孔过程中,孔洞必须保持垂直,孔径一般为300mm,并在口下一致,冲孔深度宜比滤管低0.5m左右,以防止拔出冲孔管时部分土回填而触及滤管底部砂滤层宜选用粗砂。以免堵塞滤管网眼,并填至滤管顶上1.0—1.5m。砂滤层填灌好后,距地面下0.5—1.0m的深度内,应用粘土封口以防漏气,井点系统全部安装完毕后,需进行抽试,以检查有无漏气现象。 井点降水使用时,一般应连续,时抽时停,滤网易堵塞出水混浊,并引起附近建筑由于土颗粒流失而沉降、开裂,同时由于中途停抽,地下水回升,也可能引起边坡塌方等事故,过程中,应调节离心泵的出水阀以控制水量,使抽吸排水保持均匀,正常的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浑后清”,真空泵的真空度是判断井点系统工作情况是否良好的尺寸,必须经常检查并采取措施,在过程中,还应检查有无堵塞“死井”(工作正常的井管,用手探摸时,应有冬暖夏凉的感觉)死井太多,严重影响降水效果时,应逐个用高压水反复冲洗拔出重埋。 适用范围 井点法排水适用于粉、细砂或地下水位较高、挖基较深、坑壁不易稳定和普通排水方法难以解决的基坑,应根据土层的渗透系数、要求降低地下水位的深度及工程特点,选择适宜的井点类型和所需设备,其适用范围见下表。 通病预防 1、现象,抽出的地下水始终不清,水中含砂量较多,基坑附近地表沉降较大。 2、原因,井点滤网破损,井点滤网孔径和砂滤料粒较大。失去过滤作用。土层中的大量泥砂随地下水被抽出,滤层厚度不足。 3、预防措施:下井点管必须严格检查滤网,发现破损或包扎不严密应及时修补,井点滤网和砂滤料应根据土质条件选用。当始终抽出浑浊的井点,必须停止使用。
whyqqq
关注
李楠
19:00-21:00 19:00-21:00 12月02日 19:00-21:00
第24期一级考试-第二次模考解析
BIM
立即预约
吕婷婷
第24期二级考试-设备第二次模考解析
19:00-21:00 19:00-21:00 12月03日 19:00-21:00
第24期二级考试-建筑第二次模考解析
安卓版
iPhone版
多个标签请以空格隔开!
井点降水,是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一种方法。故又称“井点降水法” 。在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设备使所挖的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的方法。 所采用的井点类型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等。 一般该方法用于地下水位比较高的施工环境中,是土方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能疏干基土中的水分、促使土体固结,提高地基强度,同时可以减少土坡土体侧向位移与沉降,稳定边坡,消除流砂,减少基底土的隆起,使位于天然地下水以下的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能避免地下水的影响,提供比较干的施工条件,还可以减少土方量、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施工安全。 具体流程 设备要求 井点设备主要包括井点管(下端为滤管)、集水总管和设备等。 井点管采用Φ60×5长6.0m无缝钢管。管下端配2.0m滤管,滤管采用与井点管同直径钢管,井点管和滤管之间连接钢制管箍,与集水总管连接用耐压胶管,滤管钻梅花孔,直径5mm,距15mm,外包尼龙网(100目)五层,钢丝网二层,外缠20#镀锌铁丝,间距10mm。集水总管为内径100—127mm的无缝钢管,每节长4米,其间用橡皮套管连结,并用钢箍接紧,以防漏水,总管上装有与井点管联结的短接头,间距0.8米—1.2米。 每套设备有真空泵一台,离心泵一台,水气分离器一台,每套井点降水设备带70根井点降水管。 施工方案 井点的平面布置: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时,可用单排线状井点,布置在地下水流的上游一侧,两端延伸长度以不小于槽宽为宜。如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则用双排线状井点。面积较大的基坑宜用环状井点,有时也可布置成U形,以利于挖土机和运土车辆出入基坑。井点管距离基坑壁一般可取0.7~1.0m,以防局部漏气。井点管间距一般为0.8m、1.2m、1.6m,由计算或试验确定。井点管在总管四角部位应适当加密。 井点高程布置:井点的埋设深度H(不包括滤管)。H≥H1+h+IL(m) H1——井管埋设面至基坑底的距离; h——基坑中心处底面至降低后地下水位的距离,一般为0.5—?1.0m; I——地下水降落坡度,双排或环状井点1/10,单排井点为1/4~1/5; L——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 同时还应考虑井点管一般要露出面0.2m左右,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滤管必须埋在透水层内,为了充分利用抽吸能力,总管的布置接近地下水位线,应事先挖槽,水泵轴心标高宜与总管平行或略低于总管,总管应具有0.25—0.5%坡度(坡向泵层),各段总管与滤管最好分别设在同一水平面,不宜高低悬殊。 井点计算 首先排放总管,再埋设井点,管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连通,然后安装设备,在这里,井点管的埋设是一项关键性工作。 井点管采用水冲法埋没,分为冲孔与埋管两个过程,冲孔时先将高压水泵,利用高压胶管与孔连接,冲孔管与起重设备吊起,并插在井点的位置上,利用高压水(1.8N/mm2),又经主冲孔管头部的喷水小孔,以急速的射流冲刷洗土壤,同时使冲孔管上下左右转动,边冲边下沉,从而逐渐在土中形成孔洞,井孔形成后,拔出冲孔管,立即插入井点管,并及时在井点管与孔壁之间填灌砂滤层,以防止孔壁塌土。 认真做好井点管的埋设和砂滤层的填灌,是保证井点顺利,降低地下水的关键,同时应注意,冲孔过程中,孔洞必须保持垂直,孔径一般为300mm,并在口下一致,冲孔深度宜比滤管低0.5m左右,以防止拔出冲孔管时部分土回填而触及滤管底部砂滤层宜选用粗砂。以免堵塞滤管网眼,并填至滤管顶上1.0—1.5m。砂滤层填灌好后,距地面下0.5—1.0m的深度内,应用粘土封口以防漏气,井点系统全部安装完毕后,需进行抽试,以检查有无漏气现象。 井点降水使用时,一般应连续,时抽时停,滤网易堵塞出水混浊,并引起附近建筑由于土颗粒流失而沉降、开裂,同时由于中途停抽,地下水回升,也可能引起边坡塌方等事故,过程中,应调节离心泵的出水阀以控制水量,使抽吸排水保持均匀,正常的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浑后清”,真空泵的真空度是判断井点系统工作情况是否良好的尺寸,必须经常检查并采取措施,在过程中,还应检查有无堵塞“死井”(工作正常的井管,用手探摸时,应有冬暖夏凉的感觉)死井太多,严重影响降水效果时,应逐个用高压水反复冲洗拔出重埋。 适用范围 井点法排水适用于粉、细砂或地下水位较高、挖基较深、坑壁不易稳定和普通排水方法难以解决的基坑,应根据土层的渗透系数、要求降低地下水位的深度及工程特点,选择适宜的井点类型和所需设备,其适用范围见下表。 通病预防 1、现象,抽出的地下水始终不清,水中含砂量较多,基坑附近地表沉降较大。 2、原因,井点滤网破损,井点滤网孔径和砂滤料粒较大。失去过滤作用。土层中的大量泥砂随地下水被抽出,滤层厚度不足。 3、预防措施:下井点管必须严格检查滤网,发现破损或包扎不严密应及时修补,井点滤网和砂滤料应根据土质条件选用。当始终抽出浑浊的井点,必须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