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对于该问题,经济观察报记者黄一帆认为:BIM 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BIM技术在土建方面应用比较多,但在家装和公装领域,没有成型的软件产品,应用较少。
BIM在建筑行业方面有何作用?在家装、公装领域,BIM系统能够解决没有系统支撑的情况下做预算、决算耗费人力、物力还容易出错的状况,能够通过系统化精细化管理,降低核算人员、财务人员和工程管控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的准确度。此外,BIM的应用可以提升项目管理的科学程度和管理效率,通过配套一些移动端设备,将在建项目现场情况实时的通过网络传输将数据上传至平台,监控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进展,提升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响应速度的同时,让管理层通过平台能准确了解和把控所有在建项目的实时情况并公司运营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
BIM在中国的实践获得了政府的支持,例如2015年上海就曾公布上海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三年行动计划,通过2015——2017三年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建立符合本市实际的BIM技术应用配套政策、标准规范和应用环境,构建基于BIM技术的政府监管模式,到2017年在一定规模的工程建设中全面应用BIM技术。
企业也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在BIM领域内进行技术研发,并积极投入使用。例如一家位于苏州的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就专注公装BIM研发,希望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效率并在未来对外输出BIM管控系统,提供整套解决方案。
我认为bim=数据库+协同工作平台+专业工作能力,数据是bim的核心和本质,协同平台是bim实施的任务,专业则更偏于岗位级的应用,未来bim发展肯定对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发生变化,目前正在探讨一条行之有效的bim实施之路,个人认为至少还需五年时间来培育
BIM在我国必然会普及。
1.这是社会发展趋势。朝鲜现在走着我们曾经走过的路,而我们现在正走着美国曾走过的路。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损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发展的缓慢或者暂时停滞,但最终仍会前进,这是社会发展规律,任何人或事物都阻止不了。
2.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BIM技术的发展刚好适应智能时代的发展。
3.我国的许多建筑、高铁、地铁已经都引入BIM技术了,现在市场上对BIM技术的人才需求很少,真正懂BIM技术的人又不多,最近liang会上有声音已经建议高校增设“BIM技术”。
相信不久的将来,BIM技术必将会普及。
BIM技术说到底是一种管理思想,三维模型不过是这种管理实施的载体,载体中的数据才是最要关注的,从认识角度来说了解BIM的载体,然后不拘于此才能了解更多
建筑信息模型,它是动态的不断完善的,是覆盖整个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从概念设计阶段、方案确定阶段、到施工建造阶段甚至到后期运营阶段,每个阶段根据项目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运用,整体概念就是实现建筑信息共享,能够在真正施工落地之前将问题规避,减少人力、财力、时间等成本,是建筑业的未来设计管理模式 这是我在CBI建筑网上看到的。
真正的BIM是建筑模块数据提出+数据运用+日常运营信息反馈+人工智能逻辑计算+推送次日运营。。。也就是人工智能的PDCA运用且关联项目所有干系人的工程运营模式。同时,将所有的工程未知项转化为已知项进行科学合理且结合实际的管理。您觉得这个解释合理吗?请吐槽!
经济观察报
关注
李楠
19:00-21:00 19:00-21:00 12月02日 19:00-21:00
第24期一级考试-第二次模考解析
BIM
立即预约
吕婷婷
第24期二级考试-设备第二次模考解析
19:00-21:00 19:00-21:00 12月03日 19:00-21:00
第24期二级考试-建筑第二次模考解析
安卓版
iPhone版
多个标签请以空格隔开!
对于该问题,经济观察报记者黄一帆认为:BIM 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BIM技术在土建方面应用比较多,但在家装和公装领域,没有成型的软件产品,应用较少。
BIM在建筑行业方面有何作用?在家装、公装领域,BIM系统能够解决没有系统支撑的情况下做预算、决算耗费人力、物力还容易出错的状况,能够通过系统化精细化管理,降低核算人员、财务人员和工程管控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的准确度。此外,BIM的应用可以提升项目管理的科学程度和管理效率,通过配套一些移动端设备,将在建项目现场情况实时的通过网络传输将数据上传至平台,监控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进展,提升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响应速度的同时,让管理层通过平台能准确了解和把控所有在建项目的实时情况并公司运营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
BIM在中国的实践获得了政府的支持,例如2015年上海就曾公布上海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三年行动计划,通过2015——2017三年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建立符合本市实际的BIM技术应用配套政策、标准规范和应用环境,构建基于BIM技术的政府监管模式,到2017年在一定规模的工程建设中全面应用BIM技术。
企业也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在BIM领域内进行技术研发,并积极投入使用。例如一家位于苏州的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就专注公装BIM研发,希望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效率并在未来对外输出BIM管控系统,提供整套解决方案。
我认为bim=数据库+协同工作平台+专业工作能力,数据是bim的核心和本质,协同平台是bim实施的任务,专业则更偏于岗位级的应用,未来bim发展肯定对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发生变化,目前正在探讨一条行之有效的bim实施之路,个人认为至少还需五年时间来培育
BIM在我国必然会普及。
1.这是社会发展趋势。朝鲜现在走着我们曾经走过的路,而我们现在正走着美国曾走过的路。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损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发展的缓慢或者暂时停滞,但最终仍会前进,这是社会发展规律,任何人或事物都阻止不了。
2.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BIM技术的发展刚好适应智能时代的发展。
3.我国的许多建筑、高铁、地铁已经都引入BIM技术了,现在市场上对BIM技术的人才需求很少,真正懂BIM技术的人又不多,最近liang会上有声音已经建议高校增设“BIM技术”。
相信不久的将来,BIM技术必将会普及。
BIM技术说到底是一种管理思想,三维模型不过是这种管理实施的载体,载体中的数据才是最要关注的,从认识角度来说了解BIM的载体,然后不拘于此才能了解更多
建筑信息模型,它是动态的不断完善的,是覆盖整个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从概念设计阶段、方案确定阶段、到施工建造阶段甚至到后期运营阶段,每个阶段根据项目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运用,整体概念就是实现建筑信息共享,能够在真正施工落地之前将问题规避,减少人力、财力、时间等成本,是建筑业的未来设计管理模式 这是我在CBI建筑网上看到的。
真正的BIM是建筑模块数据提出+数据运用+日常运营信息反馈+人工智能逻辑计算+推送次日运营。。。也就是人工智能的PDCA运用且关联项目所有干系人的工程运营模式。同时,将所有的工程未知项转化为已知项进行科学合理且结合实际的管理。您觉得这个解释合理吗?请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