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检验师考试--《微生物学及检验》重要考点

2019-04-19 08:51 935浏览 1回答
2018年检验师考试--《微生物学及检验》重要考点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后发表回答
扑火蛾子啡
1楼 · 2019-04-19 09:15.采纳回答

  备考2018年检验技师考试的考生们,你们一定十分想了解2018年检验师考试--《微生物学及检验》重要考点,环球网校医学教育网凭着优质的师资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出2018年检验师考试--《微生物学及检验》重要考点,具体如下,〖以下内容环球网校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1.微生物的特点:

  ①多数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和细胞群体的形式存在;

  ②新陈代谢能力旺盛,生长繁殖速度快;

  ③变异快,适应能力强;

  ④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

  ⑤个体微小。

  2.微生物的分类:

  ①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无核仁,染色体仅为单个裸露的DNA分子,不进行有丝分裂,缺乏完整的细胞器。属于这类微生物的有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②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有典型的核结构(有核膜、核仁、多个染色体,由DNA和组蛋白组成),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繁殖。胞浆内有多种完整的细胞器。属于这类微生物的有真菌和原虫。

  ③非细胞型微生物:结构最简单,体积最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无细胞结构,由单一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必须寄生在活的易感细胞内生长繁殖。这类微生物有病毒、亚病毒和朊粒。

  3.细菌的大小:细菌形体微小,通常以微米为测量单位。

  4.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能否运动可用于鉴定。

  5.细菌L型:细菌L型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对渗透压敏感,普通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培养时必须用高渗的含血清的培养基。

  细菌L型在该培养基中能缓慢生长,可形成三种类型的菌落:

  ①油煎蛋样菌落;

  ②颗粒型菌落;

  ③丝状菌落。

  6.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细菌一般是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个别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分枝方式繁殖。大多数细菌繁殖的速度为每20~30min分裂一次,称为一代,而结核分枝杆菌则需要18~20h才能分裂一次。

  7.细菌的生长曲线分为4个时期:

  ①迟缓期;

  ②对数期;

  ③稳定期;

  ④衰亡期。

  8.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

  ①热原质;

  ②毒素和侵袭性酶;

  ③色素;

  ④抗生素;

  ⑤细菌素;

  ⑥维生素。

  9.S-R变异:指新从患者分离的沙门菌常为光滑型,经人工培养后菌落呈现粗糙型。常伴有抗原、毒力、某些生化特性的改变。

  10.毒力变异:有毒力减弱和增强两种。卡介苗是一株毒力减弱而保留抗原性的变异株,预防接种对人不致病,却可使人获得免疫力。

  11.基因物质的转移和重组:

  (1)转化: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提供的游离DNA片段整合重组,使受体菌的性状发生变异的过程。

  (2)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基因转移到受体菌内,导致受体菌基因改变的过程。

  (3)接合:是受体菌和供体菌直接接触,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所带有的F质粒或类似遗传物质转移至受体菌的过程。

  (4)溶原性转换:是噬菌体的DNA与细菌染色体重组,使宿主菌遗传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遗传型变异。

  (5)原生质体融合:两种经过处理失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混合可发生融合,融合后的双倍体细胞可发生细菌染色体间的重组。

  12.细菌的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13.暗视野显微镜多用于检查不染色的活细菌和螺旋体的形态及运动观察。

  14.相差显微镜主要用于检查不染色活细菌的形态及某些内部结构。

  15.细菌染色的基本程序:涂片(干燥)→固定→初染→染色(媒染)→(脱色)→(复染)。

  16.常用的碱性染料有碱性复红、结晶紫、亚甲蓝等。

  17.常用的酸性染料有伊红、刚果红等。

  18.电离后显色离子带正电荷,易与带负电荷的被染物结合。由于细菌的等电点在pH2~5之间,在碱性、中性、弱酸性的环境中细菌均带负电荷,易与带正电荷的染料结合而着色。

  19.培养基种类:

  (1)基础培养基:含有基础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最常用的是肉浸液,俗称肉汤,主要成分含牛肉浸液和蛋白胨。基础培养基广泛用于细菌的增菌、检验,也是制备其他培养基的基础成分。

  (2)营养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可加入葡萄糖、血液、生长因子等特殊成分,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和需要特殊生长因子的细菌生长。最常用的是血琼脂平板、巧克力血平板等。

  (3)鉴别培养基:利用细菌分解糖类和蛋白质的能力及其代谢产物的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作用底物和指示剂,观察细菌生长过程中分解底物所释放的不同产物,通过指示剂的反应不同来鉴别细菌。例如糖发酵管、克氏双糖铁琼脂(KIA)、伊红-亚甲蓝琼脂和动力-吲哚-尿素(MIU)培养基等。

  (4)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抑制剂,去抑制标本中的杂菌生长,有助于所选择的细菌种类的生长。例如培养肠道致病菌的SS琼脂,其中的胆盐能抑制革兰阳性菌,枸橼酸钠和煌绿能抑制大肠埃希菌,因而使致病的沙门菌、志贺菌容易分离到。

  (5)特殊培养基:包括厌氧培养基和细菌L型培养基等。前者是培养专性厌氧菌的培养基,除含营养成分外,还加入还原剂以降低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势,如疱肉培养基、巯基乙醇酸钠培养基等。后者是针对细胞壁缺损的细菌L型,由于胞内渗透压较高,故培养基必须采用高渗低琼脂培养基。

  20.细菌的接种与分离技术:

  (1)常用的平板划线分离法有以下两种:

  ①连续划线分离法:此法主要用于杂菌不多的标本。

  ②分区划线分离法:本法适用于杂菌量较多的标本。

  (2)斜面接种法:该法主要用于单个菌落的纯培养、保存菌种或观察细菌的某些特性。

  (3)液体接种法:多用于一些液体生化试验管的接种。

  (4)穿刺接种法:此法主要用于半固体培养基、明胶及双糖管的接种。

  (5)倾注平板法:测定牛乳、饮水和尿液等标本细菌数时常用此方法。

  (6)涂布接种法:常用于纸片法药物敏感性测定,也可用于被检标本中的细菌计数。

  21.血琼脂平板上的溶血分类:

  (1)α溶血:菌落周围血培养基变为绿色环状;红细胞外形完整无缺。

  (2)β溶血:红细胞的溶解在菌落周围形成一个完全清晰透明的环。

  (3)γ溶血:菌落周围的培养基没有变化;红细胞没有溶解或无缺损。

  (4)双环:在菌落周围完全溶解的晕圈外有一个部分溶血的第二圆圈。

  22.细菌的生物化学试验章节内容均需要掌握。

  23.自动血培养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检测细菌和真菌生长时所释放的二氧化碳(CO2)来作为血液中有无微生物存在的指标。

  24.葡萄球菌:

  (1)本属菌革兰染色阳性,形似葡萄串状。触酶试验阳性。

  (2)抵抗力: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耐热,耐干燥,耐高盐,是抵抗力最强的无芽胞细菌。

  (3)致病性:

  ①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

  ②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③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④葡萄球菌性肠炎。

  (4)金黄色葡萄球菌:触酶试验阳性、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甘露醇发酵试验阳性、对新生霉素敏感。

  表皮葡萄球菌:触酶试验阳性、血浆凝固酶试验阴性、对新生霉素敏感。

  腐生葡萄球菌:触酶试验阳性、血浆凝固酶试验阴性、对新生霉素耐药。

  25.链球菌属:

  (1)A群链球菌对杆菌肽敏感;B群链球菌CAMP试验阳性,可水解马尿酸钠;七叶苷试验阳性用于鉴定D群链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对optochin耐药,不被胆汁溶解,不分解菊糖,可与肺炎链球菌相鉴别。

  (2)根据链球菌在血平板上溶血情况分为三类:

  1)甲型(α)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呈灰色针尖状,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色溶血环,故又称草绿色链球菌。本菌为条件致病菌。

  2)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通称溶血性链球菌,菌落较小,灰白色,菌落周围有2~4mm宽的透明溶血环。该型细菌致病性最强,常引起人和动物多种疾病。

  3)丙型(γ)链球菌:呈灰白色细小菌落,在菌落周围无溶血环。一般无致病性。

  (3)猩红热多由A群链球菌感染所致。草绿色链球菌常与亚急性心内膜炎相关。

  26.肠球菌属能在高盐(6.5%NaCl)、高碱(pH9.6)、40%胆汁培养基上和10~45℃环境下生长,并对许多抗菌药物表现为固有耐药。能水解吡咯烷酮-β-萘基酰胺(PYR)。

  27.脑膜炎奈瑟菌能产生自溶酶,易自溶,采集的标本不宜置冰箱,应立即送检,35℃保温。

  28.淋病奈瑟菌在脓汁标本中,此菌通常位于中性粒细胞内,而在慢性淋病时常位于细胞外。

  29.大肠埃希菌:

  (1)革兰阴性短杆菌。IMVIC++--。MIU++-。

  (2)大肠埃希菌有五个病原群:

  ①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引起霍乱样肠毒素腹泻(水泻)。

  ②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主要引起婴儿腹泻。

  ③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可侵入结肠黏膜上皮,引起痢疾样腹泻(黏液脓血便)。

  ④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又称产志贺样毒素(VT)大肠埃希氏菌(SLTEC或UTEC),其中O157:H7可引起出血性大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临床特征为严重的腹痛、痉挛,反复出血性腹泻,伴发热、呕吐等。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

  ⑤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AggEC):也是新近报道的一种能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30.宋内志贺菌可迟缓分解乳糖。

  31.沙门菌属:

  (1)在SS琼脂上形成黑色中心菌落。

  (2)抗原结构:主要由O抗原和H抗原组成,部分菌株有类似大肠杆菌K抗原的表面抗原,与细菌的毒力有关,故称Vi抗原。

  (3)变异性:

  ①S~R变异,菌落光滑型经人工培养传代后逐渐变成粗糙型。此时菌体表面的特异多糖抗原丧失,在生理盐水中可出现自凝。

  ②H~O变异,指有鞭毛的沙门菌失去鞭毛的变异。

  ③相位变异,具有双相H抗原(第Ⅰ相为特异相,第Ⅱ相为非特异相)的沙门菌变成只有其中某一相H抗原的单相菌,称相位变异。

  ④V~W变异,失去全部Vi抗原的变异。

  (4)临床上可引起肠热症。肠热症的第一、二周采血液,第二、三周采粪便与尿液。整个病程中骨髓分离细菌阳性率较高。食物中毒采集食物与粪便。

  32.变形杆菌:

  (1)在营养琼脂和血琼脂平板上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大多数菌株呈迁徙扩散生长现象,即迅速形成波纹状薄膜而布满整个平板培养基表面。这种迁徙生长现象可被0.1%苯酚、4%硼酸、5%~6%琼脂以及同型血清或胆盐所抑制。

  (2)在含有铁或铅离子的培养基中产硫化氢菌株的菌落中心呈黑色。SS培养基上有与沙门菌、志贺菌相似的菌落特征。

  33.鼠疫耶尔森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可形成絮状沉淀和菌膜。底部絮状沉淀堆积呈“钟乳石”状。

  34.肺炎克雷伯菌有时菌落呈现黏液型,用接种环挑取时呈长丝状。

  35.霍乱弧菌:

  (1)新分离的菌株形态典型,经人工培养后易失去弧形而呈杆状。

  (2)取患者米泔水样粪便作悬滴观察,可见该菌呈穿梭样或流星状运动。液体培养物滴片染色镜检,可见排列如“鱼群状”革兰阴性弧菌。

  (3)耐碱不耐酸,常选用pH8.5的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培养。

  (4)在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平板(TCBS)上,形成较大黄色菌落。在含亚碲酸钾琼脂平板上,因还原亚碲酸钾成金属碲,使菌落中心呈灰褐色。或庆大霉素琼脂上形成的菌落中心呈灰褐色。

  (5)O1群霍乱弧菌:菌体抗原由A、B、C三个抗原组成,O1群霍乱弧菌可根据其菌体抗原不同,又分三个血清型,即O抗原成分为AC的稻叶型,AB的小川型,ABC的彦岛型。

  (6)古典生物型和E1Tor生物型的鉴别

  36.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弧菌。

  致病菌株能使人或兔红细胞发生溶血,对马红细胞不溶血,称神奈川试验阳性。

  37.弯曲菌属:微需氧菌,初次分离时需在含5%O2、85%N2、10%CO2气体环境中生长,传代培养时能在10%CO2环境中生长。

  38.幽门螺杆菌氧化酶、触酶均阳性,快速脲酶试验强阳性。

  39.厌氧状态的指示:亚甲蓝和刃天青。无氧时均呈白色,有氧时亚甲蓝呈蓝色,刃天青呈粉红色。

  40.破伤风梭菌:芽胞位于菌体顶端,使细菌呈鼓槌状。当机体受创伤时,破伤风梭菌可侵入伤口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机体强直性痉挛、抽搐,称为破伤风。破伤风梭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外毒素,又称痉挛毒素。

  41.产气荚膜梭菌:

  (1)革兰阳性粗短大杆菌,芽胞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次极端。是临床上气性坏疽病原菌中最多见的一种梭菌。

  (2)本菌可产生外毒素及多种侵袭性酶类,外毒素中最重要的是α毒素,为卵磷脂毒,能分解人和动物细胞膜上的磷脂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3)多数菌株有双层溶血环,内环完全溶血,外环不完全溶血。在牛乳培养基中,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称为汹涌发酵。

  42.肉毒梭菌:在厌氧条件下可产生极其强烈的外毒素——肉毒素。肉毒素是目前已知毒物中毒性最强者,本菌芽胞抵抗力很强。

  43.艰难梭菌:在血平板上不溶血,在卵黄琼脂平板上不形成乳浊环,CCFA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见黄绿色荧光。

  44.白喉棒状杆菌:

  (1)在细菌的一端或两端有浓染的颗粒,称为异染颗粒,用亚甲蓝染色菌体着色不均匀,呈现着色深浅相间的节段或着色较深的颗粒;用Neisser(奈瑟)染色,菌体染成黄褐色,颗粒被染成紫黑色;Albert(阿培特)染色,菌体呈蓝绿色,异染颗粒蓝黑色。

  (2)常用培养基:血液琼脂平板;吕氏血清斜面培养基;亚碲酸钾血琼脂(本菌能吸收亚碲酸盐,并使其还原为元素碲,使菌落呈黑色。)

  45.炭疽芽胞杆菌:

  (1)是致病菌中最大的革兰阳性杆菌。两端齐平,呈竹节状。

  (2)在琼脂平板上培养后,形成灰白色、不透明、无光泽、边缘不整齐、大而扁平的粗糙型菌落,在低倍镜下观察,呈卷发状。

  46.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如被大量的蜡样杆菌污染(106~108/g)可致食物中毒,有腹泻型与呕吐型之分。

  47.产单核李斯特菌常伴随EB病毒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此外可引起脑膜炎。

  48.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阳性。常用培养基为罗氏培养基。

  49.麻风分枝杆菌是麻风的病原菌,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50.铜绿假单胞菌:

  (1)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可形成圆形大小不一,边缘不整齐、扁平、隆起、光滑、湿润且常呈融合状态的菌落。

  (2)产生的主要色素包括:

  ①绿脓素,为蓝绿色,可溶于水和氯仿,无荧光性;

  ②荧光素为绿色荧光素,溶于水而不溶于氯仿。

  51.不动杆菌属生物学特征为“三阴”,即氧化酶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和动力阴性。

  52.军团菌属:其中主要致病菌为嗜肺军团菌。

  营养要求较苛刻,且生长缓慢,初次分离需L-半胱氨酸,培养基中含铁盐可促进生长。在活性炭-酵母浸出液琼脂(BCYE)培养基中培养形成圆形凸起,灰白色有光泽的菌落。

  53.流感嗜血杆菌:

  (1)在普通培养基中须加入X和V因子,才能生长。流感嗜血杆菌在加热血平板(巧克力平板)上生长较佳。

  (2)当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共同培养时,由于后者能合成较多的V因子,可促进流感嗜血杆菌的生长。因此,在葡萄球菌菌落周围生长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离葡萄球菌菌落越远的菌落越小,此称为卫星现象,这有助于对流感嗜血杆菌的鉴定。

  54.百日咳鲍特菌常用鲍-金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

  55.巴斯德菌属:人类感染多通过被狗、猫咬伤或抓伤所致。

  56.衣原体:

  (1)衣原体是一群体积较小,能通过细菌滤器,细胞内专性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2)原体:吉姆萨染色呈紫色。在细胞外较为稳定,无繁殖能力,但有高度的感染性。

  网状体又称始体:吉姆萨染色呈蓝色。为衣原体发育周期中的繁殖型,代谢活泼,不能在胞外存活,无感染性。

  (3)沙眼衣原体沙眼生物亚种是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57.立克次体主要的共同特征:

  ①大多是人畜共患病原体,引起人类发热和出血性疾病。

  ②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或储存宿主。

  ③大小介于一般细菌与病毒之间,革兰染色阴性,呈多形性,主要为球杆状。

  ④除极少数外均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⑤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58.外斐反应: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的耐热多糖抗原与变形杆菌某些X株的菌体抗原(OX19、OX2、OXK抗原)具有共同的抗原性,因而临床上常用后者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作为人类或动物血清中有关抗体的检查,这种交叉凝集试验称为外斐反应,用于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

  59.普氏立克次体常以人的体虱为传播媒介。

  莫氏立克次体的贮存宿主是鼠类,主要传播媒介是鼠蚤或鼠虱。

  恙虫病立克次体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给人。

  贝纳柯克斯体(又称Q热立克次体)以蜱为传播媒介,也可不借助于媒介节肢动物而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传给人,引起Q热。

  汉赛巴通体与猫抓伤、咬伤有关。

  60.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态性,能通过除菌滤器,在人工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型微生物。

  61.对人致病的放线菌可按是否含有分枝菌酸分为两大类,一类不含分枝菌酸,如放线菌属;另一类含有菌酸,如诺卡菌属。

  62.放线菌感染在患者病灶和脓汁中可找到肉眼可见的黄色小颗粒,称为“硫黄颗粒”,是放线菌在病灶组织中形成的菌落。将其压制成片,镜检可见颗粒呈菊花状。

  63.伯氏疏螺旋体是引起莱姆病的病原体。

  64.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包括非螺旋体抗原试验和螺旋体抗原试验。

  ①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多用牛心类脂质作为抗原,测定患者血清中的反应素(抗脂质抗体)。为非特异性试验。常用的有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②密螺旋体抗原试验:用密螺旋体抗原,检测患者血中的特异性抗体。

  65.病毒:

  (1)定义: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个体极小,可通过细菌滤器,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仅含一种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外被蛋白质衣壳或还有包膜。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

  (2)病毒体极其微小,测其大小的单位用纳米表示。

  (3)流感病毒为分节段的单负股RNA病毒。

  (4)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为单负股RNA,不分节段。

  (5)轮状病毒:内层核衣壳的壳粒呈放射状排列,电镜下犹如车轮状外形。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因。A组感染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感染以温带地区的秋冬季为主。B组引起成人腹泻,无明显季节性。

  (6)单纯疱疹病毒(HSV):HSV感染可通过直接密切接触和性接触传播,也可经飞沫及垂直传播。HSV-1感染常局限在口咽部,通过唾液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引起口咽部疱疹、疱疹性角结膜炎、脑炎等。

  HSV-1的原发感染多见于半岁以后的婴幼儿,大多数呈隐性感染。HSV-2的原发感染多见于青春期以后的患者,主要通过生殖道途径传播,主要表现为生殖器疱疹。

  (7)甲型肝炎病毒(HAV)主要通过粪-口传播。

  (8)HBsAg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HBV的传播途径大致可分为血液、血制品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9)HDV不能独立复制,需要HBV辅助才能增殖。HDV感染只有在感染了HBV的人群或是与HBV同时侵入才能发生。

  (10)HIV初筛试验:酶免法(EIA)、免疫荧光法(IFA)、凝集试验等。确证试验:免疫印迹试验、放射免疫沉淀试验。

  (11)狂犬病病毒的外形似子弹状。

  (12)人乳头瘤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引起尖锐湿疣。

  66.真菌菌落有3种类型:

  (1)酵母型菌落:类似一般细菌菌落,菌落光滑、湿润、柔软、致密,显微镜检查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生芽细胞,酵母菌及隐球菌多为此种菌落。

  (2)酵母样菌落:外观性状同酵母型菌落,但在菌落表面除有芽生细胞外,还有假菌丝伸入培养基中,如白色念珠菌。

  (3)丝状菌落:菌落疏松,呈棉絮状、绒毛状或粉末状,菌落正面和背面可显示各种不同的颜色,如白色、黄色、红色、紫色或灰色等,常作为鉴定菌种的参考。毛霉菌和皮肤丝状菌等多细胞真菌产生此型菌落。

  67.墨汁负染色适用于隐球菌的检查。

  68.曲霉菌:黄曲霉毒、杂色霉素有致癌作用,如黄曲霉毒素与恶性肿瘤,尤其是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69.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常见于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

〖环球网校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环球网校快问 · 最新文章 · 最新问题
Copy 2018 https://wenda.hqwx.com/ All R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6038139号-3 / Smrz 京ICP备16038139号-3/ 举报电话:400-678-3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