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八年本硕博毕业生和乡镇卫生院兢兢业业工作 30 年的老医生相比,有什么区别?

2019-04-15 08:59 1375浏览 1回答
明确的说,差距非常大: 第一。临床八年制的医学生称得上天之骄子,真正意义上的精英,这类人高考成…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后发表回答
金乌西斜 田园牧歌 凯炫
1楼 · 2019-04-15 09:39.采纳回答

明确的说,差距非常大:

第一。临*八年制的医学生称得*天之骄子,真正意义*的精英,这类人高考成绩通常在全省前列,在该大学里面成绩也是非常优秀的。这类人智商很高,非常刻苦,非常用功,成绩非常好,英语成绩也非常好,我曾认识一个毕业于八年制的老师,每次大型学术会议由她担任翻译,那流畅度让人赞叹不已。

第二。这类人起点和平台很高,大多数人将会取得非常好的成就。在大型医院实*、轮科和工作,每年都会遇到很多疑难杂症、危重症和完成很多高难度的手术,很多疾病是下级医院医生一辈子也没有遇到过、听说过,尤其是各种各样罕见的综合征。而且在大型医院*班工作,治疗更加规范,培养更加规范,成长非常快。

第三。医生固然靠经验吃饭,但是经验很多时候也并不靠谱,因为医学进步太快了,每年都会出来很多指南、建议,很多都是颠覆性常规性的改变,所以需要不断的学*。这类人常常通过查找文献、进修、参加学术会议获得学科最新进展,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我的一些师兄师姐,经常在朋友圈分享一些周末参加学术会议的动态,很多授课者不乏是一些行内大咖。我一个师兄在朋友圈经常分享他做的新开展的业务,他经常到各地参加会议,有时也会应邀*台发言,这类人是真正的未来医学希望之星。

第四。结交的人和获得医疗资源是不一样的。我们是小医院,*次遇到一个疑难杂症,非常棘手,大半夜求救于全省各个大咖,那些大咖半夜悉心指导,过了几天的大半夜还打电话过来询问患儿的病情,让人非常感动。医生的平台和起点越大,接触的人的层次、水平不一样,获得的医疗资源也不一样。

乡下那些30年的老医生,当年大多是中专、大专,或者是短期培训班的毕业生,起点太低,平台太低,获得新技术、新知识的途径太少了,也很少有动力去学*新的知识,知识结构还停留在过去几十年前,还是吃老本,那些所谓的临床经验真算不得什么(甚至是错误的)。有的老医生在我面前洋洋自得,说自己当了一辈子医生,没出过事,没死过人。我只是笑笑,心里想:看个普通的感冒、发热,会出什么事?。那些所谓的名医,哪个不是踏着病人白骨成长起来的,尤其是搞危重症的医生们,哪个手上没送走过很多逝去的生命?

外行不晓得乡下卫生院的下限有多低。某个医生每次业务考试时只能得几分,来了新病人,找个借口跑到厕所打电话求救于其他医生,询问该给病人开什么药。至于心电图、X线仪器、B超,很多卫生院不会用,任其在角落布满了灰尘。很多时候他们也好玩的要死,比如钓鱼、摸螺蛳、找笋子、摘香椿。。。。

在乡下卫生院内斗也很厉害,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吵得不可开交。人浮于事,很难静下心来做事,比如我朋友调到其他卫生院,结果他们医院的人嫉妒,跑到卫计委去闹事。

在乡下卫生院上班久了,很多时候人变得自满,很自负。前几天,我值班,来了一个病情危重的早产儿,孩子的爸爸是乡镇卫生院副院长,年纪比我还小。我跟他谈话,他玩着手机,看着别人发的下雪视频和照片,心不在焉的样子,总是说:“我知道,我懂。”你懂,你懂个毛线呀。最后,我说:“看你比较面熟,以前一起吃过饭吧?”他没正面回答我,反而说:“你们主任认识我。”估计对我这种小医生不屑吧。事后,我另外一个同事也跟他说:“看你很面熟。”他根本没搭话。后来我们主任跟他谈话,他一副卑躬屈膝、谄媚的样子,被护士看在眼里。第二天早上交班前,众多护士提起这个家属,我只是笑笑:“我们是上级医院医生,怎么和下面卫生院医生计较呢。”众人纷纷称是。估计这个医生自觉地是副院长吧,自觉地地位颇高,是不是当了一官半职,就会自觉地了不起,就自觉地高人一等呢,感觉他挺可笑的、也挺幼稚的。

昨天,我遇到一个教授来我们医院指导,以前进修的时候对我颇为照顾,对我悉心指导。她说以前曾来过我们医院,我马上答道:”2014年9月曾来过我们科室“。教授很是惊讶和高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其实挺大的。


题主问的两者之间的差距,差距在于起点和平台,差距在以后是否继续努力学习新的知识,毕竟医学专业需要终身学习。

想不到随手一答,引来很大的争议,我相信临床一线的医生能够懂得我的意思,而且我也并没有半点歧视下级医院医生的意思。

展开解释一下吧:

第一。我不是八年制医学生,以前想去沿海工作,以前曾有机会去省卫生厅直属医院工作,也曾和几个医院有所意向。但看了电视剧《蜗居》后,担心在外地买不起房子,所以回老家医院上班,所以我不是大医院的医生,只是小医院的医生。不过我们科主任能力出众,以前曾是省三甲医院儿科主任,在她的带领下,大家一起艰苦奋斗,努力把科室做大做强。

第二。八年制不同于5+3学制的医学生,这些优秀学子基本功确实扎实,学习能力强悍,能力出众,大多英语不错。我以前在外地进修的时候,全科的医生每天早上一起学习英文原版的各种最新指南。我上图举例的那个八年制老师,英语非常好,每次国外教授上课,都是她全程翻译,以前我的一个带教老师,也是非常优秀,后来去了加拿大进修。不过八年制弊端也有,据说科研能力不是很强,就业也有一定局限性,据说协和也在搞改革(4+4?).

第四。未来的医学将是精英化教育,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临床医学将逐渐过渡到以一本招生为主。在考研,考博中,对学生的英语要求较高。

第五。上了一定规模的医院对科内学习抓的非常严格,经常组织科室学习。比如我们每个月至少要组织两场全科室学习。经常外出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参加远程病例讨论、就疑难杂症进行远程会诊,此外,医生自己还需要不断从各种专业书籍、期刊、专业公众号获得最新知识,我自己也经常从万方医学网等网站查找各种文献,也经常自购很多书籍。

比如下面图书是我最近一个月购买的:

比如经常下载和分享各种文献和课件:

第六。上了一定规模的医院对技术培训抓的非常严格。比如我们经常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呼吸机等技能培训。

第七。上了一定规模的医院经常性开展各种学术讲座。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第八。各行如隔山,即使是医学不同专业,不一定懂得其他医学专业的知识。比如我是搞新生儿的,尤其是专攻早产儿,医院其他医生和科室对我们极其不屑,认为我们只是每天给新生儿换个尿不湿、喂个奶而已。就如我上面说的那个乡镇卫生院医生,懂什么呢?孩子正在上呼吸机抢救,他说懂,懂个毛线呀。

第九。我们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医学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基本上每5年更新换代一次。尤其是一些新的观点、新的结论是颠覆性的改变。比如最近美国儿科学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儿科补液的最新指南,以前我们采用低张力液体补液,而最新指南建议采用含氯化钾和糖的等张液。比如卫计委经常发布一些药物禁用、慎用的信息,我们通过网络平台,能够很快得到消息。

第十。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比如我们医院有两个大儿科,一个新生儿科,目前正准备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小儿感染科、儿童保健科,未来还要努力发展小儿康复。每个医生很难懂得其他学科的知识。谦虚一点为妙,不要自以为什么都懂。我不知道其他医生怎么样,反正我是非常焦虑、要是一段时间不看书,就坐立难安,有种愧疚之心,类似于读书时候贪玩没做作业、事后懊悔的心情。

第十一。很多医生很努力、很勤奋。比如有一次查房的时候,我提到最新某某书籍中一个观点,我们科主任说她也买了这本书。当时让我非常惊讶,毕竟她50多岁了,除了是我们新生儿科主任外,还是医院业务副院长、大儿科主任,在每天业务繁忙下,还在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到了50多岁,还有多少人孜孜不倦、以开放的学习态度不断进步呢?

第十。因为有不少病人从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转到我们科室,从他们的处理措施来看,知识结构早就落伍了,比如心肺复苏的时候,还在使用地塞米松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药物。比如一些新生儿病情危重,由家属自行坐几个小时车来我们科室,途中没有输氧、输液,来的时候呼吸困难、全身发绀,血糖低到测不出。

第十一。不知道是不是能够治好一些简单的疾病,能够让人感到骄傲和产生自己本事十足的错觉?我遇到的很多大医院的专家教授,谦逊有礼、让人如沐春风,因为他们知道学海无涯、山外有山,比如她们的护士长为护理专家,成就斐然,也经常给下级医院护理人员授课,而且比我年纪大,每次却称呼我为“朱老师”。相反一些底层医务人员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态度真的不太令人舒服,比如组织的一些面向基层的讲课,很少有人认真听讲,比如我在党校学习的时候,和一些乡镇卫生院的一起听课,表现出来的素质确实不怎么样。

第十二。有人觉得我对上文提到的教授谄媚。我进修的时候很努力、刻苦,把自己姿态放得很低,这位教授也经常带我查房,给我讲解一些学科前沿知识,对我评价很高,经常向我科主任提起我,表扬我,所以我看到她,觉得恩师来了,所以感到很高兴。我和带教老师、总住院、各位护士、研究生、各位进修小伙伴、轮科的小伙伴关系非常好,护士长和总住院也经常表扬我,带教老师经常怂恿我调到他们医院去,也经常给我推荐周围医院招聘信息,我结束进修的时候,很多人都舍不得我回去。进修回来多年,我还和当年的各位研究生、进修的小伙伴经常有互动,还经常梦见各位小伙伴和老师,梦里的内容欢快活泼。

第十三。我的记忆力非常好。很多时隔多年的病人的名字、疾病、床号、家庭地址我都记得,很多时候我能够随口说得出,让很多家属很是惊讶和感动。所以上文我说“2014年9月份来过我们医院”并不是拍教授马屁,而是我记忆力本来就那么好。而且那天有个危重病人,治疗陷入两难之中,再次自费使用5700元一只的药物,如果效果不好,我们担心家属会不会闹事,教授查房后拍板使用该药物,后来经过一番积极治疗后,孩子转危为安,每次来复诊的时候都非常感激我们,所以我提起来过我们医院的时间,是感激当年她的决策以及给我们的信心。下图是这个病人的后来随访的照片:

下图是我今天和一个彩超室同事聊天记录,我提起的是4年前一个病人的彩超结果,这个病人的名字和病情记忆犹新:

事实上,我和很多家属病人关系很好,很多病人的名字和情况,过了多年,我依然记得:

十四。 因为外出考试时,我和这个副院长曾一起吃过饭,所以对他有印象。这个乡镇卫生院副院长的儿子早产,胎龄小、体重低,出生后严重的呼吸困难,病情危重,正在上呼吸机和准备使用5700元一支的药物。和他沟通,鸟都不鸟我,只晓得玩手机,看别人发的雪景,总是说“我懂、我知道。”一点素质和礼貌都没有,而且接诊的时候,护士还好心的告诉他,我是她爱人的同学,他也没做什么表示。因为他大女儿也曾在我院住院治疗,所以我那个同事说好像见过他。

十五。前段时间有个新生儿因为接触感冒病人后在家咳嗽3天,孩子的父母是乡镇卫生院医生和护士,未给孩子做任何处理,还是孩子的奶奶坚持来我们医院就诊,病情严重,孩子父母还不想住院,住院后病情没有好,签字出院了。上次有个乡镇卫生院的护士的孩子在我们科室门诊确诊为新生儿肺炎,这个护士不相信,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去其他医院就诊,结果也是一样。还有个乡镇卫生院的护士的孩子因为新生儿肺炎、肺不张在我病床上,病情还没有好,签字出院。所以,很多时候我对他们很是无语、没有好感。

十六。名医是踏着病人的白骨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我当年读书的时候一个临床经验丰富的老教授说的。或许这话让外行听着不舒服,或者让人产生对病人或者逝者不尊重的感觉,但这又是无比正确的大实话。简单的疾病谁都会治疗,真正考验水平的是对疑难杂症、危重症、罕见病的识别、抢救和治疗。医学的进步,并不仅仅从成功的经验中诞生,也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几千年来,莫过于此,关于这一点,如果有感兴趣的知友,可以看一些医学史。所谓的名医,哪个没有见过逝去的生命呢,哪个没有漏诊和误诊过呢,哪个没有救治失败过呢。

我自己出生于农村,多年来一直在村医那里看病、拿药(而且我伯父自己也是村医),我的一些朋友、同学也是乡镇卫生院医生和护士,也认识一些药材公司的人(负责向乡镇卫生院送药),所以对村医、乡镇卫生院的发展、现状、困境很是了解。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毛主席时代将大部分医疗资源倾斜于农村,为农村培养了大量医学人才。哪怕是赤脚医生,也为当地百姓带了极大的便利,为民众的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值得肯定的。

第二。很多村医、乡镇卫生院医生并不一定是科班出身。比如我伯父准备关闭诊所颐养天年的时候,把培训资料搬到我家里,让我父亲上个培训班好接他的班,无奈我父亲超过35岁过了年限,只好作罢,然后一个亲戚跟着我伯父学了几个月,成立了村卫生室。很多人都是无证上岗,连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都没有,严格来说,没有处方权,如果家属追究责任,完全可以定义为非法行医。

第三。以前经济发展困难,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过少,不少乡镇卫生院陷入困境之中,一方面是很多人才的流失,一方面是很难吸引人才,很难留住人才,一方面是人才陷入断层之中,青黄不接。现在很少有年轻的村医了。

第四。很多不是医务人员也在医院帮忙看病。比如我同学所在的乡卫生院,只有院长、我同学2个人,一个护士、检验、放射医生都没有,还有院长的夫人,初中生,从来没有学过医,也在帮忙看病、打针。

第五。乡镇卫生院各方面很难规范操作,极容易出事。比如医生下乡去了,来了一个病人,护士开药打针,结果病人过敏死了,赔了几十万。比如乡镇卫生院经常因为输液反应抢救不及时(或者不会抢救)导致病人死亡的事故经常遇到。

第六。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这些年确实给乡镇卫生院补贴了不少钱,比如新修了卫生院,增添了各种设备,比如心电图、B超、X线、血常规仪、生化仪,但是很多不会用,也缺乏人才,浪费了很多医疗资源。比如我们这边乡镇卫生院做了心电图,传到我们医院,由我们医院心内科医生分析。 虽然这些年国家对乡镇卫生院投入很大,但是成效并不是很明显,所以现在国家的思路是努力扶持县级医院,争取绝大数病人能够在本地区完成就诊。

第七。出生人口的减少、老人的逝去、年轻人或儿童外出就业、学习,很多农村已经破败了,导致就医人数减少,很多乡镇卫生院入不敷出。类比的是很多农村儿童的减少,导致小学的撤并的故事。

第八。政策的失误。以前很多乡镇卫生院很是红火,上班轻松也可以拿到七八千每个月,甚至1万以上。但是部分地区实行“收支两条线”政策:收入上缴卫生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再给他们发部分绩效奖金。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事情做多做少一个样,还不如不做,所以很多地区都在推诿病人(还有一点,现在家属要求比较高,对乡镇卫生院医生不信任,所以医生不愿意跟这类人打交道,直接叫病人去上级医院)。

第九。职能的转变。很多医院现在不怎么看病,简单的打一下预防针,搞一下所谓的公共卫生。前几年要求搞健康档案,弄得乡镇卫生院医生怨声载道,各种骂娘,数据各种造假、各种失真,一点用都没有,浪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第十。随着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不少家庭自购了小车,加上交通更加便利和健康意识提高,很多人生病后,直接上城里看病。使得乡下卫生院病人更加减少。

第十一。随着各地开展“反骗保”行动后,不少乡镇卫生院日子更加不好过。

第十二。很多医院对抗生素的使用要求很严格,治疗比较规范,比如患者家属求我给病人使用抗生素,我拒绝了,家属指着我骂,说我”这个人不懂得变通,在社会上混不开“。很多个体诊所医生很是黑心,乱用高档抗生素、激素,联合使用抗生素,短时间的效果很明显,但是危害性很大。老百姓不懂,只看到短期效果,还觉得这个医生是个好医生,医术高明,医院的医生都是庸医。所以很多个体诊所口碑很好、病人络绎不绝,内行人知道是怎么回事,谈起这类人,我们常常很是鄙夷。

第十三。缺少药物。很多临床一线药物没有,或者经常断货。反而多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中成药。

其实,我希望乡镇卫生院能够发展起来,缓解上级医院就诊压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窘境,也减轻医保资金的压力。但个人不太看好未来卫生院的发展。

说了那么多乡镇卫生院的现状,但是有真本事的医生也还是有的。比如我小时频繁尿床,找到一个老中医,吃了几副中药后就好了。比如我一个老师中医专业,水平了得,有一次他去同学家玩,那个同学的父亲自学中医,水平之高让我的老师大吃一惊,极为佩服。比如我姨父在温州打工时得了重症肝炎,病情危重,我们当地医院不敢收,慕名来到一个中医诊所,经过调理后慢慢治愈了,我读大一的时候,还专门登门拜访过这位中医,这位医师勉励了我一番,并告诉我一些秘方和偏方。

而我伯父也是一个非常有本事的人,现在70多岁了,有时候也在看书:

我伯父是个非常聪明的人,16岁时成为县委书记的通讯员,后来回乡务农结婚生子,1岁多的儿子聪明伶俐,让人喜爱,突然得了疾病死了,我伯父发奋自学医学知识,很快本事超过了本地赤脚医生,成为本地区远近闻名的医生,也给家人带来了方便,比如我爷爷1997年在医院诊断为胃癌,医生说是“早晚的客”,意思是活不了多久,我伯父将他接回来,自己治疗,通过治疗后,慢慢好起来了,2018年4月份过世,享年101岁,多活了21年。

十多年前他已关闭了诊所到省城带孙子。目前他回到家乡使用经络疗法给亲朋好友治病,很多人效果不错,取得的成就让人难以置信:

1.我伯母股骨头坏死,省城专家建议手术治疗,我伯母怕疼,便没有做手术。我伯父使用经络疗法治好了,现在行走大致和常人一样。

2.我伯父一个好朋友瘫痪在床,他使用经络疗法治疗,使得这个朋友能够坐轮椅,一头白发长出黑发,整个人气色还不错。

3.一个老人家得了股骨头坏死,他儿子是大医院的骨科医生,除了手术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我伯父使用经络疗法给他治疗,效果不错。

  • 环球网校

    18:00-22:00 18:00-22:00 02月10日 18:00-22:00

    开年钜惠,买赠加倍

    公司活动

  • 环球网校

    16:00-22:00 16:00-22:00 02月20日 16:00-22:00

    听我说,2025年这么学更高效!

    公司活动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环球网校快问 · 最新文章 · 最新问题
Copy 2018 https://wenda.hqwx.com/ All R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6038139号-3 / Smrz 京ICP备16038139号-3/ 举报电话:400-678-3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