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宿主的固有免疫固有免疫亦称非特异性免疫,为生来就有且个体间差异很小的免疫力,可代代遗传,并且是后天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一)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宿主的固有免疫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非特异性体液因素和细胞因子等组成。1.屏障结构指体表的皮肤、肌体的外通腔道黏膜的机械阻挡和分泌物的杀菌物质作用,以及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此外,血脑屏障、血胎屏障等不但选择性限制物质的交换,亦可部分阻挡微生物的侵入。2.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有吞噬、清理进入机体内微生物和清理凋亡细胞、识别肿瘤细胞的作用。溶酶体内的消化酶是这些细胞具有清理机制的主要因素。吞噬细胞还是后天适应性免疫的物质基础。3.体液因素正常体液中的杀菌、抑菌物质有补体、溶菌酶、胃酸、乳酸等。4.细胞因子感染细胞(多为淋巴细胞)被激活,可释放出多种低分子的生物活性蛋白质即细胞因子(亦称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等,除具有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外,还参与适应性免疫(即特异性获得性免疫)的作用。(二)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后果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有完全和不完全吞噬两种结局。完全吞噬,指病原菌完全被吞噬细胞清理,或杀死;不完全吞噬,指某些胞内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军团菌等)及病毒等病原体,只被吞噬细胞吞噬而未被杀死,并被吞噬细胞携带转移,引起病原体扩散至其他器官或组织。不完全吞噬现象对机体不利,可造成病原体隐藏在吞噬细胞内,甚至在其内继续生长繁殖,导致细胞死亡。在适应性免疫产生后,不完全吞噬现象可转变为完全吞噬,例如巨噬细胞功能显著增强后,可促进结核菌隐性感染的康复。(三)胞外菌感染、胞内菌感染及外毒素致病的免疫特点1.胞外菌感染大多数细菌均为胞外菌,当感染机体后,仅存在于吞噬细胞外的体液或组织中,并可引起吞噬细胞死亡和严重的临床症状,称为胞外菌感染。例如,化脓性球菌的感染等。2.胞内菌感染系少数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布鲁氏菌、军团菌等的感染。在临床发病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吞噬细胞处于不完全吞噬状态,其清除细菌主要依靠细胞免疫的作用。3.外毒素致病的免疫特点产外毒素的致病菌感染,如霍乱弧菌、白喉棒状杆菌和破伤风梭菌等感染,一般仅在黏膜或局部寄生,毒素入血而致病,不引起菌血症;而鼠疫耶尔森氏菌感染,则可引起菌血症,甚至脓毒症。因此,在临床微生物选择检查方法时,应区别对待。胞外菌感染性疾病的恢复,主要依靠体液免疫,而毒血症主要依靠抗毒素免疫治疗。
齐惠英
关注
嘉言
10:00-10:23 10:00-10:23
临床医师-消化系统-第1讲
临床执业医师
立即预约
15:00-15:42 15:00-15:42
临床医师-消化系统-第2讲
20:00-20:38 20:00-20:38
临床医师-消化系统-第3讲
安卓版
iPhone版
多个标签请以空格隔开!
宿主的固有免疫
固有免疫亦称非特异性免疫,为生来就有且个体间差异很小的免疫力,可代代遗传,并且是后天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一)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宿主的固有免疫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非特异性体液因素和细胞因子等组成。
1.屏障结构指体表的皮肤、肌体的外通腔道黏膜的机械阻挡和分泌物的杀菌物质作用,以及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此外,血脑屏障、血胎屏障等不但选择性限制物质的交换,亦可部分阻挡微生物的侵入。
2.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有吞噬、清理进入机体内微生物和清理凋亡细胞、识别肿瘤细胞的作用。溶酶体内的消化酶是这些细胞具有清理机制的主要因素。吞噬细胞还是后天适应性免疫的物质基础。
3.体液因素正常体液中的杀菌、抑菌物质有补体、溶菌酶、胃酸、乳酸等。
4.细胞因子感染细胞(多为淋巴细胞)被激活,可释放出多种低分子的生物活性蛋白质即细胞因子(亦称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等,除具有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外,还参与适应性免疫(即特异性获得性免疫)的作用。
(二)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后果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有完全和不完全吞噬两种结局。完全吞噬,指病原菌完全被吞噬细胞清理,或杀死;不完全吞噬,指某些胞内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军团菌等)及病毒等病原体,只被吞噬细胞吞噬而未被杀死,并被吞噬细胞携带转移,引起病原体扩散至其他器官或组织。不完全吞噬现象对机体不利,可造成病原体隐藏在吞噬细胞内,甚至在其内继续生长繁殖,导致细胞死亡。在适应性免疫产生后,不完全吞噬现象可转变为完全吞噬,例如巨噬细胞功能显著增强后,可促进结核菌隐性感染的康复。
(三)胞外菌感染、胞内菌感染及外毒素致病的免疫特点
1.胞外菌感染大多数细菌均为胞外菌,当感染机体后,仅存在于吞噬细胞外的体液或组织中,并可引起吞噬细胞死亡和严重的临床症状,称为胞外菌感染。例如,化脓性球菌的感染等。
2.胞内菌感染系少数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布鲁氏菌、军团菌等的感染。在临床发病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吞噬细胞处于不完全吞噬状态,其清除细菌主要依靠细胞免疫的作用。
3.外毒素致病的免疫特点产外毒素的致病菌感染,如霍乱弧菌、白喉棒状杆菌和破伤风梭菌等感染,一般仅在黏膜或局部寄生,毒素入血而致病,不引起菌血症;而鼠疫耶尔森氏菌感染,则可引起菌血症,甚至脓毒症。因此,在临床微生物选择检查方法时,应区别对待。胞外菌感染性疾病的恢复,主要依靠体液免疫,而毒血症主要依靠抗毒素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