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1.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数量是(100~300) X109/L。当血小板数减少到 50X109/L以下时,微小创伤或仅血压增高也能使皮肤和黏膜下出现淤点,甚至出现大块紫癜。血小板可融合于血管内皮细胞,对修复内皮细胞,保持内皮细胞完整性及正常通透性具有重要作用。当血小板过少时,这些功能就难以完成而产生出血倾向。2.血小板生理特性及其功能 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血小板的功能活动大致可分为两个 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创伤发生后,血小板迅速黏附于创伤处,并聚集成团,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第二阶段主要是促进血液凝固并形成坚实的止血栓。(1)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在止血过程中,止血栓的形成要经过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前列环素(PGI2,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与血小板释放的血栓烷A2(TXA2,有加强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因而血小板不会聚集成团。当血管损伤,血管内皮下胶原组织被暴露时,一方面激活血小板和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组织中的凝血因子Ⅲ暴露于血液又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于是在此局部迅速形成凝血酶;另一方面血管损伤使局部血管壁PGI2减少。这样,流经损伤段血管的血小板即黏附于损伤处的胶原纤维上,随即血小板也发生变形、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并激活血小板细胞内的磷脂酶A2,合成TXA2,TXA2可使血小板内cAMP减少而游离Ca2+增多,以致血小板脱粒释放内源性ADP,又使更多的血小板聚集,迅速形成松软的止血栓子而实现第一期止血。(2)促进血液凝固:血小板对于血液凝固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血小板表面的质膜能吸附多种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因子V、因子Ⅺ、因子ⅩⅢ等,这些因子的相继激活可加速凝血过程。当血小板聚集形成止血栓时,凝血过程已在此局部进行,血小板暴露大量磷脂表面,为因子X和凝血酶原的激活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血小板聚集后,其α-颗粒中的各种血小板因子释放出来,如纤维蛋白原的释放,可增加纤维蛋白的形成,加固血凝块。此外,血凝块中留下的血小板还有伪足伸入纤维蛋白网中,血小板内的收缩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挤压出其中的血清而成为坚实的止血栓,牢固地封住血管缺口,从而实现永久性止血。
赵龙录
关注
嘉言
10:00-10:43 10:00-10:43
临床医师-心血管系统-第1讲
临床执业医师
立即预约
15:00-15:25 15:00-15:25
临床医师-心血管系统-第2讲
20:00-20:36 20:00-20:36
临床医师-心血管系统-第3讲
安卓版
iPhone版
多个标签请以空格隔开!
1.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数量是(100~300) X109/L。当血小板数减少到 50X109/L以下时,微小创伤或仅血压增高也能使皮肤和黏膜下出现淤点,甚至出现大块紫癜。血小板可融合于血管内皮细胞,对修复内皮细胞,保持内皮细胞完整性及正常通透性具有重要作用。当血小板过少时,这些功能就难以完成而产生出血倾向。
2.血小板生理特性及其功能 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血小板的功能活动大致可分为两个 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创伤发生后,血小板迅速黏附于创伤处,并聚集成团,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第二阶段主要是促进血液凝固并形成坚实的止血栓。
(1)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在止血过程中,止血栓的形成要经过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
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前列环素(PGI2,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与血小板释放的血栓烷A2(TXA2,有加强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因而血小板不会聚集成团。当血管损伤,血管内皮下胶原组织被暴露时,一方面激活血小板和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组织中的凝血因子Ⅲ暴露于血液又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于是在此局部迅速形成凝血酶;另一方面血管损伤使局部血管壁PGI2减少。这样,流经损伤段血管的血小板即黏附于损伤处的胶原纤维上,随即血小板也发生变形、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并激活血小板细胞内的磷脂酶A2,合成TXA2,TXA2可使血小板内cAMP减少而游离Ca2+增多,以致血小板脱粒释放内源性ADP,又使更多的血小板聚集,迅速形成松软的止血栓子而实现第一期止血。
(2)促进血液凝固:血小板对于血液凝固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血小板表面的质膜能吸附多种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因子V、因子Ⅺ、因子ⅩⅢ等,这些因子的相继激活可加速凝血过程。当血小板聚集形成止血栓时,凝血过程已在此局部进行,血小板暴露大量磷脂表面,为因子X和凝血酶原的激活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血小板聚集后,其α-颗粒中的各种血小板因子释放出来,如纤维蛋白原的释放,可增加纤维蛋白的形成,加固血凝块。此外,血凝块中留下的血小板还有伪足伸入纤维蛋白网中,血小板内的收缩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挤压出其中的血清而成为坚实的止血栓,牢固地封住血管缺口,从而实现永久性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