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滤过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2019-01-24 11:23 2322浏览 2回答
肾小球滤过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后发表回答
龙子鹏
1楼 · 2019-01-24 11:43.采纳回答

1.肾小球滤过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肾小囊内的原尿除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成分 及其含量与血浆基本一致,渗透压和酸碱度也与血浆相近,说明原尿是血浆的滤液。
(1)滤过膜:这是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肾小球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皮下基膜和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构成。在这三层滤过膜结构中,内皮下基膜是主要的阻挡大分子物质滤过的机械屏障。此外,各层滤过膜上都含有带负电荷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糖蛋白,它们构成滤过膜的电学屏障,主要阻碍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如白蛋白)的通过。对不带电分子来说,能否通过滤过膜主要决定于它的有效半径。当有效半径小于2.0nm时即可自由滤过,如葡萄糖;有效半径大于4.2nm时则不能滤过;而有效半径在2.0~4.2nm之间时,滤过量将随有效半径的增大而降低。对带电分子来说,除有效半径外,还决定于它所带电荷的性质。以有效半径相同但所带电荷不同的右旋糖酐进行实验,可发现带正电荷的右旋糖酐较易通过,而带负电荷的右旋糖酐则较难通过。有效半径约3.6nm的血浆白蛋白(分子量为 69000)很难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因为白蛋**负电荷。
(2)有效滤过压:与组织液的生成类似,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由于肾小囊内滤液蛋白质含量极低,肾小囊内滤液的胶体渗透压可忽略不计,所以: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2.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凡能影响肾小球滤过膜结构和功能、滤过动力和肾血浆流量 (或肾血流量)的因素都能影响肾小球滤过。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可维持肾小球滤过不变,但当动脉血压降到80mmHg以下时,肾血流量明显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也减少。高血压病晚期,入球小动脉口径由于硬化而变小,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可明显降低,致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减少而导致少尿。
(2)肾小囊内压:正常情况下,肾小囊内压较稳定。肾盂或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输尿管阻塞,都可使肾盂内压力升高而导致肾小囊内压升高,结果使得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减少。
(3)血浆胶体渗透压:人体正常情况下变动不大,但当肝脏病变引起血浆蛋白合成减少或肾病引起大量蛋白尿时,可使血浆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增加,肾小球滤过也随之增加。
(4)肾血浆流量: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毛细血管全段并不都有滤液形成。在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由于滤液的不断生成,血浆胶体渗透压迅速升高,有效滤过压也很快下降到零,即达到滤过平衡,滤过在尚未到达出球小动脉端便已停止。肾血浆流量主要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肾血浆流量加大时,滤过平衡位置移向出球小动脉端,使更长或全段肾小球毛细血管都有滤液形成,从而增加肾小球滤过量。肾血浆流量减少时,则发生相反变化。
(5)滤过膜(滤过系数):滤过系数(Kf)是滤过膜的有效通透系数(k)和滤过膜的面积(s) 之乘积(Kf = k·s)。
1)通透性(有效通透系数):滤过膜病变引起通透性增大,可导致尿量增多、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通透性减小,则可导致少尿。
2)滤过面积:人两肾全部肾小球毛细血管总面积在1.5m2以上,肾小球病变晚期,肾小球纤维化或玻璃样变,可使滤过面积明显减小而导致少尿。

龙安芳
2楼-- · 2019-01-24 11:56
  • 嘉言

    10:00-10:23 10:00-10:23

    临床医师-消化系统-第1讲

    临床执业医师

  • 嘉言

    15:00-15:42 15:00-15:42

    临床医师-消化系统-第2讲

    临床执业医师

  • 嘉言

    20:00-20:38 20:00-20:38

    临床医师-消化系统-第3讲

    临床执业医师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环球网校快问 · 最新文章 · 最新问题
Copy 2018 https://wenda.hqwx.com/ All R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6038139号-3 / Smrz 京ICP备16038139号-3/ 举报电话:400-678-3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