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发病机制肝硬化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肝脏进行性纤维化。正常肝组织间质的胶原 (Ⅰ和Ⅲ型)主要分布在门管区和中央静脉周围。肝硬化时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明显增多并沉着于小叶各处。随着窦状隙内胶原蛋白的不断沉积,内皮细胞窗孔明显减少,使肝窦逐渐演变为毛细血管,导致血液与肝细胞间物质交换障碍。肝硬化的大量胶原来自位于窦状隙(Disse 腔)的贮脂细胞(Ito细胞),该细胞增生活跃,可转化成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初期增生的纤维组织虽形成小的条索但尚未互相连接形成间隔而改建肝小叶结构时,称为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各种原因引起肝硬化的共同途径。如果继续进展,小叶中央区和门管区等处的纤维间隔将互相连接,使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改建而形成肝硬化。
感谢分享,学习
齐文静
关注
嘉言
19:00-19:42 19:00-19:42
临床医师-消化系统-第2讲
临床执业医师
立即预约
吴睿岚
19:30-21:00 19:30-21:00
打破信息差!设计总监私藏的AI变现密码大公开
AI启航
高容国
11:30-13:30 11:30-13:30 08月29日 11:30-13:30
AI让你准点下班: 自动写报告内容+PPT
AI高效办公
安卓版
iPhone版
多个标签请以空格隔开!
发病机制
肝硬化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肝脏进行性纤维化。正常肝组织间质的胶原 (Ⅰ和Ⅲ型)主要分布在门管区和中央静脉周围。肝硬化时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明显增多并沉着于小叶各处。随着窦状隙内胶原蛋白的不断沉积,内皮细胞窗孔明显减少,使肝窦逐渐演变
为毛细血管,导致血液与肝细胞间物质交换障碍。肝硬化的大量胶原来自位于窦状隙(Disse 腔)的贮脂细胞(Ito细胞),该细胞增生活跃,可转化成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初期增生的纤维组织虽形成小的条索但尚未互相连接形成间隔而改建肝小叶结构时,称为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各种原因引起肝硬化的共同途径。如果继续进展,小叶中央区和门管区等处的纤维间隔将互相连接,使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改建而形成肝硬化。
感谢分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