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

2019-01-24 10:46 1758浏览 2回答
川崎病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后发表回答
米大斌
1楼 · 2019-01-24 11:33.采纳回答

川崎病:
一、发病原因
根据以往数次小流行中,曾有家庭发病情况,临床上又有许多表现酷似急性感染,提示似有病原体存在。男婴发病较多,日本发病率高,至今未找到直接致病病原体,感染的说法不能完全确立。在所有病原菌中最受关注的是链球菌,但至今从未由患儿体内分离到链球菌。也有人提到一种在禽兽间致病的耶尔森(Yersinia)菌中的假结核型株感染似与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相关,但也无法找到确实的证据。
二、临床表现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临床表现临床常以高热(39℃以上)为最初表现,热程在5天以上,一般为一、二周,有的热退一、二天又高,热程长的可达三、四周,退热药仅短暂稍降。发热数日后掌跖面红肿且痛,躯干部出现大小不一的斑丘疹,形态无特殊,面部四肢亦有,不痒,无疱疹或结痂。发热数日两侧眼结膜充血,球结膜尤重,仅少数并发化脓性结膜炎,用裂隙灯可能查到前虹膜睫状体炎。唇面红肿、干燥和皲裂,甚至有出血;舌常呈杨梅舌,口腔黏膜充血,但无溃疡。
此外,部分病例早期有淋巴结肿大,一侧或双侧,非化脓性,数日后消退,有时肿胀波及颌下,甚至有误诊为腮腺炎,淋巴结肿仅限于颈部前三角,不痛,波及其他部位很少。病程第二周部分患儿手、足部脱皮,为从甲床移行处开始,部分可先表现为肛周脱屑。
三、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如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增加、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等等,同时注意是否伴有肝肾功能损害和D-二聚体的升高。
2.辅助检查
尤其要注意心超和心电图的表现,提示是否存在心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扩张和心肌损害。
四、诊断
可以从以下要点进行参考:
1.发热5天以上,如有其他征象,5天之内已可确诊。
2.具有下列中的四条:
(1)双侧眼结膜充血,无渗出物。
(2)口腔及咽部黏膜有充血,口唇干燥皲裂,杨梅舌。
(3)急性期手足红肿,亚急性期甲周脱皮。
(4)出疹主要在躯干部,斑丘疹,多形红斑样或猩红样。
(5)颈淋巴结肿,直径超过1.5cm。
3.无其他病种可解释上列表现。如有发热只伴有其他三条,但见冠状动脉瘤者亦可诊断。
五、鉴别诊断
1.特异性炎症疾病(感染性)
耶尔森菌感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猩红热、暴发性),葡萄球菌感染(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肺炎衣原体感染,病毒感染(麻疹、流感、EBV、HIV),白色念珠菌感染、钩端螺旋体病。
2.非特异性炎症疾病
Stills病,Stevons-Johnson综合征,药物过敏,疫苗接种后,烧伤后。
六、并发症
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休克、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及其他并发症,其中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高,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七、疾病治疗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治疗急性期治疗包括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口服、激素等。
1.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治疗
可降低冠状动脉瘤并发症的发生率。用法为单剂量静脉滴注,10~12小时输入。建议用药时间为发病后5~10天。5天以内用药发生无反应性几率更高,10天后冠脉瘤发生率增加。用药后,发热和其他炎症反应表现均于1~2天内迅速恢复。
2.阿司匹林口服
分3~4次,连续14天,以后减量顿服,或热退后3天减为小剂量口服。
3.糖皮质激素
仅用于静脉丙种球蛋白输注无反应性患儿的二线治疗。
八、预后
本病预后大多良好,大部分的患儿可自行恢复,但5%~9%的川崎病患儿可发生冠状动脉并发症。由于冠状动脉瘤破裂、血栓闭塞、心肌梗死或心肌炎而死亡。目前死亡率下降至1%以下,约2%左右出现复发。

黄煌辉
2楼-- · 2019-01-24 11:35
  • 嘉言

    10:00-10:23 10:00-10:23

    临床医师-消化系统-第1讲

    临床执业医师

  • 嘉言

    15:00-15:42 15:00-15:42

    临床医师-消化系统-第2讲

    临床执业医师

  • 嘉言

    20:00-20:38 20:00-20:38

    临床医师-消化系统-第3讲

    临床执业医师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环球网校快问 · 最新文章 · 最新问题
Copy 2018 https://wenda.hqwx.com/ All R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6038139号-3 / Smrz 京ICP备16038139号-3/ 举报电话:400-678-3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