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的经济思想史,想理解 关于工程监理的难题

2020-02-18 11:53 1273浏览 9回答
我是学的经济思想史,想理解 关于工程监理的难题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后发表回答
可爱的导游
1楼 · 2020-02-18 12:34.采纳回答

我学的也是经济思想史,通常 状况 是先考监理员证,不过需要公司证明,而且还是比较难。然后是监理工程师证,这个就很难了。 个人觉得监理的待遇不高,不过要是遇到懂得起的施工单位的话,额外收入不错。 个人觉得还是先到施工单位实习比较好,学的东西多。希望所说对你有所协助 498

胖胖
2楼-- · 2020-02-18 12:30

1、经济哲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经济范畴 的普遍规律。

2、经济思想史是理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经济思想演化 的规律。332

光明
3楼-- · 2020-02-18 12:29

史学是社会迷信 的一个部门。研究和论述 人类社会展的详细 进程 及其规律性的迷信 。是一门反思的迷信 ,是对各种详细 历史研究及其内在规律的探究 的迷信 。其也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综合性、全体 性、真实性的详细 的和实证的迷信 。

中国经济史研究以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形状 的发生、开展 、演化 进程 为本人 的研究对象,讨论 传统经济的古代 化进程 与树立 中国特征 市场经济之间历史的连续性,力图提醒 社会经济开展 的特点及规律。中国经济史学从创建 至今,阅历 了近百年的开展 ,获得 了辉煌的效果 。

经济史只是历史学的一局部 ,其由于它的特殊性而被人们提出来独自 研究。

附:经济史的研究办法 (相关材料 )

史学研究必需 以历史材料 为基础,同时又要运用 正确的研究办法 ,因而 "办法 论该当 占有与历史材料 同等重要的位置 "(注:吴承明:《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由于经济史的特殊性,历史学和经济学的办法 是经济史研究的两大基本办法 。

(一)历史学办法

熊彼特明白地说经济史"只是通史的一局部 ,只是为了阐明 而把它从其他 的局部 别离 出来"(注:熊彼特:《经济开展 理论》,第65页。)。由于经济史是史学的一局部 ,因而 史学办法 当然也是经济史研究的基本办法 。详细 而言,是由于以下缘由 :

首先,传统的史学善于 景象 描绘 ,因而 也被视为"艺术"而非"迷信 "。而将过来 的经济实际操作 清楚地描画 出来并展现 给世人,乃是经济史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此方面,没有其他办法 可取代传统的史学办法 。

其次,经济制度、经济事情 等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这些研究中,定性剖析 是主要的办法 ,而这恰恰又正是史学办法 之所长。对经济制度、经济事情 等的研究是理解 过来 经济实际操作 的基础,因而 离去 了史学办法 就谈不上经济史研究。

再次,历史学的基本办法 --史料学和考证 学的办法 ,对经济史研究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胡适曾批判 中国的传统史学说:"中国人作史,最不考究 史料。神话、官书都可以作史料,全不问这些资料 能否 牢靠 。却不清楚 史料若不牢靠 ,所作的历史便无信史的价值。"(注: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台湾里仁书局1982年版,第19页。)傅斯年愈加 强调史料学的重要性,甚至以为 "史学便是史料学",缘由 是"史学的对象是史料,……史学的职业 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建立 ,不是做疏浚 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或那个主义"(注:傅斯年:《史学办法 导论》,收于《傅斯年全集》第2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版,第5、6页)。吴承明则指出:史料是史学的基本 ,肯定 尊重史料,言必有证,论从史出,这是我国史学的优秀 传统。治史者必需 从治史料开始,不治史料而径谈历史者,非史学家。由于史料并非史实,必需 经过考证 、整理,庶几接近史实,方能运用 ,因而 史料学和考证 学的办法 可以说是历史学的基本办法 。从乾嘉考试界到兰克考试界,中外史家都力图过关考证剖析 ,弄清历史记载的真伪和牢靠 水平 (注:吴承明:《论历史主义》,《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2期。)。经济史研究只能以历史材料 为根据 ,因而 史料学和考证 学的办法 也是经济史研究的基本办法 。无论何人研究经济史,都必需 掌握历史学的基本办法 (注:例如赵冈估计南宋中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高达1/5,而该估计的基础主要是霍林斯沃斯(T.H.Hollingsworth)依据 《马可?波罗游记》中所说的杭州胡椒消费量对南宋杭州城市人口作出的一个揣测 (即杭州城市人口多达500万甚至600-700万)。麦迪森借助于史学家谢和耐(Jacques Gernet)和巴拉兹(Etienne Balaz)对南宋杭州人口数量所作的考证,指出霍氏之说严重不符史实,因此 赵氏据此所得出的结论也"证据极端 缺乏 "(Angus Maddison,Chinese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Long Run,p.25)。)。

运用以上办法 进行研究,并不触及 社会迷信 和自然迷信 的理论。这种不重理论的做法,是传统史学办法 的基本特征之一。这种不重理论的做法,也具有其特殊的价值,由于 能否 需要理论,乃是由研究的对象与目的所决议 的。希克斯指出:在史学研究中,能否 运用 理论,在于我们究竟 是对通常 景象 还是对详细 经过感兴味 。"假如 我们感兴味 的是通常 景象 ,那么就与理论(经济学理论或其他社会理论)有关。否则,通常就与理论无关";而"历史学家的本行,不是以理论术语来进行考虑 ,或许 至少 承认他可以利用某些不连接 的理论作为出路 来解释某些特定的历史进程 "(注:John Hicks,A Theory of Economic History,p.2.)。因而 关于 任何一个经济史学家来说,传统的史学办法 都是必需 掌握的基本办法 。

但不容否认的是,传统史学办法 也有其先天缺乏 。巴勒克拉夫总结20世纪上半叶国际史学的开展 时,把事先 占主导位置 的历史主义考试界的缺乏 作了归结 (注: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5-25页。)。吴承明对此作了进一步讨论,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1)史学是叙说 式的,缺乏剖析 ;又常是事情 和史例的罗列,或用单线因果关系将它们联络 起来,而缺乏全体 性、构造 性的研究;(2)强调历史事情 、人物和国家的特殊性和特性 ,而不去研究通常 形式 和存在于过来 的普遍规律;(3)在调查 史料时采用归结 法和实证论,这种经历 主义的办法 不能在逻辑上一定 看法 的真实性;在解释史料和做判别 时,由于缺乏公理准绳 和强调特性 ,就主要凭史学家的主观推理和直觉:(4)或是依据 伦理、品德 取向来评议是非、臧否人物,或是以为 一切是受时间、地点和历史环境决议 ,无肯定 的善恶;(5)脱离自然迷信 和社会迷信 来研究历史,以为 历史学的唯一 目的是真实地再现和了解 过来 (注:吴承明:《论历史主义》,《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2期。)。

由于传统史学办法 存在上述难题 ,只依托 它们是难以深化 研究经济史的。如吴承明所指出的那样,即便 做到所用史料都正确无误,依然 不能保证就可得出正确的结论。传统史学所运用 的基本办法 是归结 法,而归结 法自身 有缺陷,其中最突出的是:除非规则 范围,所得结论都是单称命题,难以概括全体;虽然可以用概率论办法 作些弥补 ,但难用于历史。因而 不求助于其他学科的办法 ,是无法深化 研究经济史的。

(二)经济学办法

从对《检讨》的反响 来看,在一些学者心目中,经济学的办法 主要就是统计学的办法 。这种想法缺乏 为奇。希克斯说:"但凡 一种历史理论可能适用的历史景象 ,从我们对其兴味 而言,都可以为 其具有统计学特征。经济史上的大多数景象 (无论我们如何普遍 地看),都的确 具有这些特征。我们要问的经济史的难题 ,大都触及 那些可以具有此特征的类别。"但是希氏接着指出:"从实质 上来说,这并非经济史与其他历史之间的差异 ",由于 "在史学的任何分支中,我们都会发现本人 在寻求统计学上的一致性。区别在于我们是对通常 景象 还是对详细 经过感兴味 "(注:John Hicks,A Theory of Economic History,p.4.)。因而 把经济学办法 同等 于统计学办法 的看法是很不片面 的。关于 那些可以取得 很多 数据的研究对象(注:例如王业键所搜集 的清代的米价数据、李中清所搜集 的清代人口数据,都数以十万计。),只要 依托 统计学办法 ,才能进行研究。但是关于 那些数据不丰的研究对象,统计学办法 就难以见效 了,因而 有的学者以为 经济学办法 关于 古代经济史研究并无多大用途 。但是我们要强调:经济学办法 决不只 只是统计学办法 ,而经济史研究中可以利用的经济学办法 也有多种。在许多状况 下,其他一些办法 可能比统计学办法 更为重要。

首先,经济学办法 之所以重要,是由于 经济学为经济史研究提供了主要的理论框架。凯恩斯说:"经济学与其说是一种学说,不如说是一种办法 ,一种思想 工具,一种设想 技术。"(注:转引自吴承明《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假如 没有经济学提供的思想 办法 和设想 技术,是无法进行经济史研究的。一些经济史学者拒绝经济学理论,但实践 上他们也在不主动 地运用 某种理论。至于这些理论能否 正确,他们却并不去思索 。正因如此,他们往往在无意之中会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典型的例子如亩产量与劳动消费 率之间的关系。在我国人口稀疏 的东部地域 ,自清代中期以来,由于可耕地开垦殆尽,添加 农业产量只好主要依托 提升 亩产量。不少学者囿于这种习以为常的观念,把提升 亩产量作为提升 劳动消费 率的唯一 手段(注:在《检讨》中讨论劳动消费 率时,我以粮食亩产量添加 作为判别劳动消费 率提升 的主要目标 。这样做的缘由 及其特定要求 ,拙文中已作了清楚的解释。有的学者无视 了我所作的阐明 ,从而对拙文发生 误解,以为 我所说的劳动消费 率就是粮食亩产量。其之所以会如此,主要缘由 即如上所述。)。而从经济学观念 来看,亩产量与劳动消费 率并非同一事。劳动消费 率的提升 取决于劳动、资源、技术等要素相互关系的变化。在耕地资源丰厚 的状况 下,劳动消费 率的提升 也可以过关"广种薄收"的办法 到达 。相反,在劳动力供应 过多的状况 下,亩产量虽然到达 很高的程度 ,但却可能恰恰表现了"内卷化"(或"过密化")下劳动消费 率的下降(注:伊懋可的"高程度 均衡 机制"和黄宗智"农业过密化"理论,都说的是这种状况 。见伊懋可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第16章,以及同氏The High-Level Equipment Trap:the Causes of the Decline of Invention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in Mark Elvin,Another History-Essays on China from a European Perspective,Wild Peony,1996);黄宗智 The Peasant Economy and Social Change in North China,第8、9章,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以及同氏The Peasant Family Economy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Yangzi Delta,1350-1988,第3、16章。)。

其次,从经济学的通常 原理动身 ,我们可以对经济史上的一些难题 作出更为合理的判别 。例如在宋代江南,能否 由于有了"最好的耕犁"(江东犁)和因"人多地少"招致 的充足的劳动力,就会招致 "精耕细作的开展 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呢?(注:漆侠:《宋代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0、178页。在剖析 精耕细作的开展 难题 时他还指出:"这种耕作办法 除犁需要改良 和添加 鋫刀这个垦田利器外,还必需 有充足的劳动力,这两条缺少任何一条都是不能成功的。")从经济学的通常 原理动身 来看,"精耕细作"指的是劳动密集的耕作方式,而江东犁则代表了一种节省劳动的技术。劳动力的供应 与劳动密集型的耕作之间通常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与节省劳动的消费 工具之间则通常是相互排挤 的关系(注:大卫?勒旺(David Levine)对此作了明白 的阐明 :"由于劳动廉价 而且供应 充沛 ,人们不愿进行资本投资以提升 劳动消费 率。由于 工资低,原始的消费 技术仍是最有利可图的;低程度 的技术,招致 劳动集约化。"见David Levine,Family Formation in an Age of Nascent Capitalism,Academic Press,1977,p.14。)。通常 而言,在"人多地少"的状况 下,农民通常采用的是节省土地的技术,而非运用 节省劳动的技术(注:白馥兰也指出:"技艺趋向型"技术和"机械型"技术都能添加 单位农田的产量,但前者可视为土地的替代物,后者则可视为劳动的替代物。要在二者之间作出合理的选择,必需 思索 在一种详细 的状况 下,何种投入可以 最大地提升 产量(Francesca Bray,The Rice Economy: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in Asian Societies,pp.115,156)。)。农民在运用 江东犁时,首先会计算运用 的成本与收益,并与被运用 这种耕犁而被节省下来的劳动的收益进行比较。假如 比较的结果是不合算,那么就不会运用 之(注:这一点,明末宋应星已说得十分 明白。他指出:牛耕的效率大大高于人耕,但是在苏州一带,"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亦便"(见《天工开物》乃粒第一卷稻工》。)。此外,假如 没有发达的乡村 工业,运用 江东犁节省下来的劳力也就没有了出路。在此状况 下,农民为什么要运用 江东犁呢?

再次,关于 比较详细 的难题 来说,经济学办法 也十分 重要,舍此即难以进行研究。亩产量难题 是许多学者在读了《检讨》之后议论 最多的话题之一。这里我们就以此为例来讨论一下运用 经济学办法 进行研究的难题 。

依照 范赞登(Jan Luten von Zanden)的总结,近年来欧洲经济史学界研究近代以前亩产量所运用 的主要办法 有以下几种:(1)在意大利和东欧,主要是运用 种子与产量之比的资料 进行剖析 ;(2)在法国、西班牙、瑞士、匈牙利等国,主要是运用 什一税作为农业消费 率的目标 ;(3)在英国以及法兰德斯,越来越集中于从遗言 中取得 的有关材料 来估计作物亩产量和作物规划 ;(4)也有一些研究不断 把地租材料 作为农业消费 率的一个目标 (注:Jan Luten von Zanden,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Europe,1500-1800.)。简言之,主要的差异 在于材料 类型的不同。至于所采用的研究办法 ,主要仍是统计学办法 。现实 上,研究近代以前中国的亩产量的基本材料 (田税、地租、家谱、分家文书、农书等),大体也属于上述类型。因而 在中国亩产量研究中,统计学办法 也是一种重要办法 ,但适用范围非常 有限,缘由 是有关数字不够丰厚 ,而且许多数字自身存在着各种难题 。宋代亩产量记载不多,更难运用 统计学办法 研究亩产量,因而 必需 求助于其他的经济学办法 。

柏金斯(Dwight Perkins)研究中国粮食亩产量时,运用 了一种微观 剖析 办法 :首先对一个地域 人口和耕地的数量、种植制度以及人均粮食消费程度 、用作交纳赋税的粮食的数量以及输入 入的粮食的数量等一一进行研究,然后以所得结果为据,求出一个均匀 亩产量。很明显,只需 人口等各种数据没有大错,那么这个均匀 亩产量也不会离去 实践 状况 太远。同时,又从各种史料中很多 搜集 亩产量数字并加以考证,选出其中比较牢靠 者,与上面拿到 的结果进行比较,并依据 详细 状况 加以调整和修正,从而得出一个最接近实践 状况 的数字(注:Dwight Perkins,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1368-1968,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1969,pp.14-23.我曾用这种办法 对明后期(1620年左右)和清中期(1850年前后)江南的水稻亩产量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果是:明后期(17世纪初期)江南的水稻亩产量大约为1.6石米,清中期(19世纪中期)则约为2.3石米;亦即后者较前者添加 了0.7石,增长幅度大致为44%(参阅李伯重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angnan,1620-1850,pp:125-127、130-132)。这个结论与许多学者得出的结论差异 颇大。)。虽然这个数字也不可能肯定 精确 ,但是比起用其他办法 得出的结果来说,该当 是更接近实践 状况 。这种办法 关于 研究宋代江南粮食亩产量一定 也会很有协助 。宋代江南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而在这种社会中,人们主要追求的是产品的运用 价值而非价值,即便 剥削也有一定限制 。农民消费 出来的产品不可能大大低于和超越 社会对这些产品的运用 价值的总需求。这就为宋代江南亩产量的估计确定了一个可能的范围。假使 我们的估计超出了这个可能的范围,那么一定 是有难题 的。

最后,我还要指出:经济学办法 也有自身的适用范围,不能用它去完成其不能胜任的职业 。例如计量剖析 是经济学的优势,但并非任何经济景象 都可以"量化"的。有的学者读了《检讨》之后问:为什么你不为"什么是经济革命"提出一个明白 的"量化"规范 呢?我的答复 是:为"经济革命"提出一个"量化"的规范 很困难,由于 "经济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严重 技术进步的呈现 ,而严重 技术进步自身 并非一种可以"量化"的景象 。此外,宋代江南有关史料匮缺,也使得计量剖析 十分 困难(注:例如麦迪森已指出:8-13世纪中国农业中心转移到南方水稻地域 并实行多种作物种植,招致 中国人的生死水 平提升 ,但是究竟 提升 了多少,由于材料 缺乏 ,无法量化。见Angus Maddison,Chinese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Long Run,第4页。)。因而 要对宋代江南的经济进行"量化"研究,可能曾经 超出经济学力所能及的范围。95

  • 李毅佳

    19:00-20:00 19:00-20:00

    监理25教材变动解析-案例分析(交通)

    监理工程师

  • 朱娟婷

    19:00-20:00 19:00-20:00

    监理25教材变动解析-目标控制(交通)

    监理工程师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环球网校快问 · 最新文章 · 最新问题
Copy 2018 https://wenda.hqwx.com/ All R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6038139号-3 / Smrz 京ICP备16038139号-3/ 举报电话:400-678-3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