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为何是13省?
2019-11-13 14:29
2497浏览
11回答
大清为何是13省?:十三省是明朝的称谓,诸如《三侠剑》等清代评书中的【南七北六十三省总镖局】应该是沿用的明朝旧称。两京十三省:南直隶,北直隶:-大清,为何,13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文章作者”。
最新文章|
最新问题|
最新经验
十三省是明朝的称谓,诸如《三侠剑》等清代评书中的【南七北六十三省总镖局】应该是沿用的明朝旧称。
两京十三省:南直隶,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广,四川,贵州,云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
有观念以为由于明清出于冰冷期,把四川、湖广也视为南方,故
北六省: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
南七省:广东,广西,浙江,福建,江西,贵州,云南。
不过明代科举划分南北榜,南卷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五省及南直隶局部地域,将湖广照旧划分到了北方,而北卷包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省及北直隶,【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四省及南直隶局部,应该是从教育程度上划分的。
而清朝普通称”边疆十八省”,即:直隶、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清朝相比明朝将陕西划分为陕西、甘肃,将湖广划分为湖南、湖北,将南直隶划分为江苏、安徽】
清王朝全盛时期的版图辽阔,统治范围并不只要13省,而是拥有18个行省、5个将军辖区以及西藏和青海办事大臣辖区。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清政府在历史上为了控制辽阔的疆域,采用量体裁衣的办法,只在传统的汉地建省,而在遥远地域运用特别的行政建制。
汉地18省
清朝的边疆十八省,即我们所说的“汉地十八省”,这来源于明朝在汉地设置的“两京+13省(共15省)”。在明朝中前期,疆域的丧失十分严重,其实践控制范围曾经膨胀为北直隶、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管辖辽宁)、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15省。
清朝在消灭明朝之后只拿到了传统的汉地,不包括藏疆蒙等地。后来,清朝在明末两京13省(15省)的基础上,又将其进一步拆分为汉地18省: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这就是清朝时期汉人主要聚居的汉地18省。
五大将军辖区与办事大臣辖区
此外,清朝的五大将军辖区辨别是黑龙江将军辖区、吉林将军辖区、盛京将军辖区、伊犁将军辖区、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由他们分管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外蒙古,而不再设立行省制,这种行政划分不断维持到清末才改动。
在清朝立国之初,统治范围只要内蒙、汉地18省与西南地域。清·康熙年间,清朝经过“多伦诺尔会盟”获得外蒙古,后演化为乌里雅苏台将军的辖地(外蒙)。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经过和平先后获得和硕特汗国的西藏、青海和准噶尔汗国的新疆,后演化为清朝办事大臣辖区(西藏、青海)和伊犁将军辖区(新疆)。
总结:清朝的行政划分并不是原封不动的。清朝末年时,朝廷为了阻止帝国主义对遥远地域的蚕食,又将原属于福建管辖的台湾府晋级为台湾省,还将伊犁将军、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盛京将军的辖区辨别设立为新疆、黑龙江、吉林、奉天(辽宁)4个省,但这曾经是清末的事情了。遗憾的是,5大将军辖区之一的乌里雅苏台(外蒙)在辛亥反动时期,趁乱独立了。
要先更正一下,入关之初的清朝不是13省而是18省(后添加到23省),清朝的行政区划大部自创了前朝明朝,但中间也屡次发作过变化。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辽阔的王朝,也是最初一个由多数民族树立的一致王朝。清朝的汉化水平相比元朝要高更多,皇帝的文明程度也比元朝高,所以,清朝在对领土行政区划上,虽然是大部承前朝明朝旧制,但也有本人的创新改良,开国276年其行政区划屡次发作变化。
首先,清朝自1662年一致中原后,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省下面设道、府(州)、县,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朝领土面积到达极致范围,又在西南、外蒙、新疆设立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参赞大臣辖区,在西藏设立西藏办事大臣及宗教首领达赖喇叭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青海玉树四十族等担任管辖居地泛散的藏区。在多数民族聚居的云贵地域推行土司制度,并于雍正年间完成土改归流。清德宗光绪年间,析福建省台湾府独自建省(台湾省),改新疆为新疆省。到光绪二十四年(1908年),清朝境内共分为二十二省及特别行政区。
清朝的行政区划在其立朝276年来有屡次的添加删减,普通都是随着领土的改动而做相应的调整,总体来说,这些行政区划都还比较迷信,明朝末年,汉地共分15省,清朝入关后,鉴于一般省辖地过大不易于统辖管理,乃分湖广省为湖南、湖北两省,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分陕西省为陕西、甘肃两省,汉地被析为十八省。十八省下面分八大总督,管辖二至三个省。光绪十年(1884年)置新疆省,光绪十三年(1887年)从福建省析出台湾府建台湾省,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为省,加上边疆18省共为23省。尔后不断到今天,这23省的行政区划根本没有变化过。
作为中国历史上版图最辽阔,疆域面积最大的王朝。清朝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到达其领土面积的极盛。北起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域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今南海诸岛),西南达西藏的达旺地域、云南的南坎、江心坡地域等缅甸北部,西抵葱岭、巴尔喀什湖地域,西南抵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西北包括台湾、澎湖列岛。疆土面积达1316余万平方公里,但自咸丰年间开始,随着西方列强入侵,清朝一败再败,签署了无数不对等条约,自愿割让批量领土,到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疆域面积缩减为约1135万平方公里,百余年减得到近200万平方公里土地。
清朝根本是因循明制,疆域方面也主要如此。明朝将主体局部划分为两京十三省,外围及内地地域则设立了16个都司辖区。清朝入关当前,在明朝的基础上,将两京十三省改为了十八省,外围及内地地域则树立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等区划。
总的来说,假如单以省来看,则明朝的两京十三省,和清朝的汉地十八省,根本上都是大体相同的。只不过,清朝将区划调整得更多而已。当然,终清一朝,不只只存在十八省,各个时期存在的省份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只不过,在清朝绝大少数时刻里,清朝都是十八省。
明朝的两京十三省包括直隶(北京)、南直隶(南京)、河南、陕西、山东、浙江、四川、湖广、广东、山西、江西、福建、广西、云南、贵州。其中,南北两直隶位置最重,辨别是京畿地域和陪都地域。此外,两京十三省之外还有十几个都司辖区,比方辽东都司,奴儿干都司、乌思藏都司等,主要位于关外,更侧重军事管理。
清朝在明朝两京十三省的基础上,撤销了两京,京畿地带改为直隶省,而南直隶则先是改为江南省,后又拆分为江苏和安徽两省;湖广省分为湖南省和湖北省;此外,明朝时期并入陕西的甘肃,在清朝也独自建省。由此,清朝十八省的规模得以奠定。而在十八省之外,西南、外蒙古、西北则为五大将军辖区,青藏高原为驻藏大臣辖区,台湾在更多的时刻里为福建台湾府。
清朝前期,边患减轻,日本觊觎西北沿海,沙俄、日本在西南虎视眈眈,而沙俄、英国亦试图介入西北。在海防、塞防吃紧的状况下,为了增强管理,清朝辨别又树立了台湾、奉天、吉林、黑龙江、新疆等五省。到清朝沦亡的时候,清朝的省到达了23个。此外,清朝末期还曾准备西康、热河等地建省。只不过,随着清朝沦亡,这些准备也就放置了。
“一十三省的女儿哟,数上兰花花好。”——陕北民歌《兰花花》
“省”这个称谓脱胎于“行省”,金代开设,元代普遍运用。
“十三省”之说来自明朝。明代除了(南京)南直隶和(京师)北直隶,另有十三个布政使司(省),这十三省辨别是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广、江西、浙江、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和贵州。到了如今,除了湖广省拆分了,其他都还在。
明代除了两京十三省这相对根本盘,还成立过交趾省,存在过21年,内地地域则是采用都司卫所制度,著名的奴儿干都司就是其中之一,惋惜存在时刻仅有二十几年。
到了清代,行政划分根本还是沿用了明代格式,但是南直隶一定不会保存,后来改称江南省,江南这一省权力太大,每年科考占了榜单一半,经济占了全国三分之一,拆分红了江苏和安徽。原来的湖广省拆分红了湖南和湖北,原有的陕西省,拆分红陕西和甘肃;明代的北直隶当然还得持续叫直隶省,如此一来,两京十三省演化成了清代的边疆十八省。
清末陆续把几个将军辖区改叫东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新疆省,新增台湾省(很快就丢掉)。
边疆十八省在民国一度被称为“铁血十八省”,武昌起义后,也是这些省份纷繁响应独立,反动军就采用了“铁血十八星”旗,寓意着十八个边疆的根本盘省份,后来由于它的局限性太大,被有识之士们明智的否认。
清代的时候这十三省还都有外号,在文人中传播甚广,比方一个广东举子和一个四川举子凑在一同嘀咕,其他举子们会说,瞧,蛇鼠一窝!江西的举子普通这种状况下会躲得很远,由于他们的外号,殊不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