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紫外线消毒的要点
- 原创经验
- |
- 更新:
- |
紫外线灯杀菌消毒,在临床的运用十分广泛,但实际操作中,一些具体的流程细节容易被忽略,致临床当中常有不良事件发生,甚至引起医疗事故,病房消毒致不良事件发生,紫外线消毒千万别忽略这4点。
具体内容
-
关闭门窗:
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时,需要关闭门窗,密闭房间。紫外线灭菌灯的光谱线主要有 254nm 和 185nm 两条,二者工作原理不同。
254nm 紫外线通过破坏和改变微生物的 DNA,使细菌死亡或不能繁殖后代,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185nm 紫外线则是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变为臭氧,通过臭氧的强氧化作用,起到有效杀灭细菌的作用。
由于紫外线只沿直线传播,存在消毒有死角的缺点,而臭氧的弥散性可弥补这一不足,密闭门窗利于臭氧的聚集,提升消毒效果。
-
挂警示牌并锁住房门:
紫外线一方面能够消毒灭菌,另一方面也极易对人体造成巨大伤害,尤其是皮肤和眼睛。人体受到紫外线短时间照射,皮肤即可产生泛红、搔痒、丘疹,眼睛出现红肿、流泪、睁不开眼;长时间辐射会使皮肤组织受到严重的伤害,造成皮肤的癌变,眼睛白内障甚至致盲。所以消毒时,为防止他人进入,务必在门上挂警示牌,并用钥匙把房门锁住。
临床上患者个体知识文化、教育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患者知识文化欠缺,不能看懂警示牌的提示,同时对紫外线的危害缺乏了解,所以紫外线消毒时锁门是非常必要的。
-
最大化提升消毒效果:
紫外线辐照存在能量低,穿透力弱的不足,纸片、玻璃、塑料都会大幅度降低其照射强度,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而没有被照射部位,起不到灭菌消毒的作用。因此消毒时必须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于紫外线下,可摊开或挂起物品,尽可能扩大照射面,保持在有效距离一米内,照射 30 分钟。
-
消毒结束后通风半小时再让患者进入病房:
消毒结束后,是否可以让患者立即回到病房休息? 答案是否定的。灯光关闭后,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损伤不存在,但仍聚集在房间的高浓度臭氧对人体有伤害!臭氧可强烈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会造成人的神经中毒,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
对人体皮肤中的维生素 E 起到破坏作用,致使人的皮肤起皱、出现黑斑;还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病变,加速衰老。故消毒结束后,首先要开窗通风换气,然后提醒患者尽量半小时后再进入病房,减少臭氧的刺激。
注:临床上会遇到病床消毒时,同一间病房其他床位有卧床患者不能下床的情况,于是在两床间拉上隔帘就开始紫外线消毒,忽略了臭氧对人体的伤害。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尽量避免。